孫妙年湊到他身邊跟著一起看,邊看邊說:「不是我著急啊。我布政司上個月的補貼還沒發,這底下人跟催命似的,鬧得我都不想迴去了。」
「你少往你那布政司衙門裏插幾個老娘舅,保管沒人半夜擱你床上催命。」齊宗源嗤笑一聲,卻沒駁斥,而是道:「說說看吧,你們想怎麽分?」
「國庫虧空,朝廷憋著我們下麵薅,今年的夏稅秋糧都甭想了。依我看,今年唯一的大頭,就是這迴。」孫妙年說著壓低了聲音,「還是老規矩,十存二。製台四,我和老馮各三。」
馮於驍頷首稱是,「我沒意見。」
齊宗源卻道:「行不通。我看柳飛雁這段時日的態度曖昧,又有欽差壓在她商行頭上,這一迴未必肯走。而且,」他掂了掂手裏的單子,「糧價節節攀高,買糧就八萬兩,還是少了些。」
「我看柳飛雁就是想過河拆橋,這山望著那山高,也不看自己配不配。」孫妙年啐了一句,再轉迴到主題:「咱們幹脆走淮州。以前許輕名仗著有相爺在,不屑咱們這點兒,但我看姓鄭的是獅子口來者不拒。」
他說起怎麽分錢來,語速飛快,「這樣的話,製台三,我和老馮各二,鄭淮州一,剩下的堵清吏司和淮州衛。忠義侯和姓沈的確實盯得緊,那就十存三?再少咱們可就沒了。」
馮於驍道:「給姓鄭的多了。我看他上迴被叫到九峰崖,對咱們很不滿,有可能懷恨在心。」
「嗯?」孫妙年頰上肉一擰:「那就隻給他半成。」
馮於驍點了點頭,「先敲打敲打,要沒那個眼力見兒,咱們也不惜得再換個人。」
齊宗源與他們各對視一眼,將手中清單對摺,「那就這麽辦吧,十存三,再合個整。」再揚聲喚守在門外的下屬進來,命人去請柳大當家,並且格外囑咐:「勿要聲張。」
私囊將鼓,連日的晦氣似乎終於去了些,諸官等候時覺得無趣,又讓人把浣聲叫來彈琴。
不到半個時辰,柳飛雁便趁著夜色而來。
傍晚散後,她留在臨州城的自家分行,安排采糧的準備事宜時,就一直等著走這一遭。
書房裏琴音裊裊,卻絲毫不能攪動她沉靜如水的麵色。
一番表麵客套過,齊宗源問:「大當家什麽時候能走?」
柳飛雁迴道:「隻要製台大人這邊妥當,明早天一亮就能走。」
「既然如此,那就快去快迴罷。」齊宗源拾起案上的文書與票據,輕飄飄地拿給她。
柳飛雁接過來翻開看,一看票據數額便眼前一黑,震驚無比:「怎麽隻有十萬兩?」
「大當家,為什麽就不需要我們說了吧?」孫妙年滿不在乎地說:「你柳氏商行下半年出江南的路引可還沒開呢,你想想清楚。」
「草民很清楚,當時議定四十萬兩,已經是折中取了壓價之後的價格。這幾日糧價又漲了幾文,十萬兩根本不可能買到那麽多糧食,四萬石已經是極限。」柳飛雁沉聲道:「齊大人,要隻有這十萬兩,我們的船隊明日沒法走。」
「糧食不行,那糠呢?重量不夠,能摻點什麽?」齊宗源嘆了口氣,「大當家,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您縱橫商路幾十年,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拿不下來的貨,就再想想辦法。」
柳飛雁沉默以對,表示自己無法同意。
馮於驍跟著說道:「雁莊擴建占了好幾處別家的山頭,那幾家來找本官告了好幾迴。按律要羈押問罪,但本官看著都是老人小孩兒的,一直沒忍心拘捕。甚至思量著大當家事務繁忙,都沒打算用這點小事來打擾。」
「官府如此體諒你們,大當家也得體諒體諒官府啊。這樣的事情還多著,大當家好好想想罷。」
馮大人聲音不大,麵色也平平。柳飛雁聽在耳裏,卻似一座山壓下來,轟隆作響。
錢財可以少賺,但命一定得在。
她心中長嘆,抱拳俯身,一字一句:「草民再想想辦法。」
話落,繞樑不絕的琴聲忽然停了一瞬,但轉瞬又叮咚響起來,仿佛隻是因為撥弦不流暢而引起的凝滯。
柳飛雁沒有心思去注意這個據說是製台大人帳邊紅人的妓子,攥緊了文書與票據,提前告退。
大事議定,三位官員皆心頭歡喜,放鬆了不少,相約再去庫房檢查檢查。
待諸位大人離開,琴音終於消散。
紗簾後的美人站起身,纖纖玉手按在琴弦上,卻久久沒有抱起心愛的瑤琴。
第126章 四十七
離亭不遠便是渡口,柳從心與賀今行告別之後,卻騎馬去了向西的官道。
他在路口沒等多久,便有一支烙著雁子印的旗幟飛來。
「大當家。」他與下屬匯進旗後的馬隊裏,叫了一聲領頭的婦人。
柳飛雁「嗯」了聲,揚鞭加快速度,乘著月光風馳電掣地趕迴雁莊。
沒多久,整個雁莊管事級別以上的人物都聚集到了山腰中央的聚義堂裏。
柳從心來不及問阿娘發生了什麽,見此情景,便直覺不好。
果不其然,柳飛雁直截了當地說出今晚接到的命令,將總督府、布政司與按察司三部的要求都複述了一遍,不止他,全場的人都震駭不已。
許久,呆若木雞的眾人才找迴神智,不死心地問:「隻給了多少?」
「十萬兩。」柳飛雁毫不猶豫地打破他們的幻想,朗聲道:「我們不可能拿出三十萬兩來填剩下的窟窿。」
「你少往你那布政司衙門裏插幾個老娘舅,保管沒人半夜擱你床上催命。」齊宗源嗤笑一聲,卻沒駁斥,而是道:「說說看吧,你們想怎麽分?」
「國庫虧空,朝廷憋著我們下麵薅,今年的夏稅秋糧都甭想了。依我看,今年唯一的大頭,就是這迴。」孫妙年說著壓低了聲音,「還是老規矩,十存二。製台四,我和老馮各三。」
馮於驍頷首稱是,「我沒意見。」
齊宗源卻道:「行不通。我看柳飛雁這段時日的態度曖昧,又有欽差壓在她商行頭上,這一迴未必肯走。而且,」他掂了掂手裏的單子,「糧價節節攀高,買糧就八萬兩,還是少了些。」
「我看柳飛雁就是想過河拆橋,這山望著那山高,也不看自己配不配。」孫妙年啐了一句,再轉迴到主題:「咱們幹脆走淮州。以前許輕名仗著有相爺在,不屑咱們這點兒,但我看姓鄭的是獅子口來者不拒。」
他說起怎麽分錢來,語速飛快,「這樣的話,製台三,我和老馮各二,鄭淮州一,剩下的堵清吏司和淮州衛。忠義侯和姓沈的確實盯得緊,那就十存三?再少咱們可就沒了。」
馮於驍道:「給姓鄭的多了。我看他上迴被叫到九峰崖,對咱們很不滿,有可能懷恨在心。」
「嗯?」孫妙年頰上肉一擰:「那就隻給他半成。」
馮於驍點了點頭,「先敲打敲打,要沒那個眼力見兒,咱們也不惜得再換個人。」
齊宗源與他們各對視一眼,將手中清單對摺,「那就這麽辦吧,十存三,再合個整。」再揚聲喚守在門外的下屬進來,命人去請柳大當家,並且格外囑咐:「勿要聲張。」
私囊將鼓,連日的晦氣似乎終於去了些,諸官等候時覺得無趣,又讓人把浣聲叫來彈琴。
不到半個時辰,柳飛雁便趁著夜色而來。
傍晚散後,她留在臨州城的自家分行,安排采糧的準備事宜時,就一直等著走這一遭。
書房裏琴音裊裊,卻絲毫不能攪動她沉靜如水的麵色。
一番表麵客套過,齊宗源問:「大當家什麽時候能走?」
柳飛雁迴道:「隻要製台大人這邊妥當,明早天一亮就能走。」
「既然如此,那就快去快迴罷。」齊宗源拾起案上的文書與票據,輕飄飄地拿給她。
柳飛雁接過來翻開看,一看票據數額便眼前一黑,震驚無比:「怎麽隻有十萬兩?」
「大當家,為什麽就不需要我們說了吧?」孫妙年滿不在乎地說:「你柳氏商行下半年出江南的路引可還沒開呢,你想想清楚。」
「草民很清楚,當時議定四十萬兩,已經是折中取了壓價之後的價格。這幾日糧價又漲了幾文,十萬兩根本不可能買到那麽多糧食,四萬石已經是極限。」柳飛雁沉聲道:「齊大人,要隻有這十萬兩,我們的船隊明日沒法走。」
「糧食不行,那糠呢?重量不夠,能摻點什麽?」齊宗源嘆了口氣,「大當家,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您縱橫商路幾十年,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拿不下來的貨,就再想想辦法。」
柳飛雁沉默以對,表示自己無法同意。
馮於驍跟著說道:「雁莊擴建占了好幾處別家的山頭,那幾家來找本官告了好幾迴。按律要羈押問罪,但本官看著都是老人小孩兒的,一直沒忍心拘捕。甚至思量著大當家事務繁忙,都沒打算用這點小事來打擾。」
「官府如此體諒你們,大當家也得體諒體諒官府啊。這樣的事情還多著,大當家好好想想罷。」
馮大人聲音不大,麵色也平平。柳飛雁聽在耳裏,卻似一座山壓下來,轟隆作響。
錢財可以少賺,但命一定得在。
她心中長嘆,抱拳俯身,一字一句:「草民再想想辦法。」
話落,繞樑不絕的琴聲忽然停了一瞬,但轉瞬又叮咚響起來,仿佛隻是因為撥弦不流暢而引起的凝滯。
柳飛雁沒有心思去注意這個據說是製台大人帳邊紅人的妓子,攥緊了文書與票據,提前告退。
大事議定,三位官員皆心頭歡喜,放鬆了不少,相約再去庫房檢查檢查。
待諸位大人離開,琴音終於消散。
紗簾後的美人站起身,纖纖玉手按在琴弦上,卻久久沒有抱起心愛的瑤琴。
第126章 四十七
離亭不遠便是渡口,柳從心與賀今行告別之後,卻騎馬去了向西的官道。
他在路口沒等多久,便有一支烙著雁子印的旗幟飛來。
「大當家。」他與下屬匯進旗後的馬隊裏,叫了一聲領頭的婦人。
柳飛雁「嗯」了聲,揚鞭加快速度,乘著月光風馳電掣地趕迴雁莊。
沒多久,整個雁莊管事級別以上的人物都聚集到了山腰中央的聚義堂裏。
柳從心來不及問阿娘發生了什麽,見此情景,便直覺不好。
果不其然,柳飛雁直截了當地說出今晚接到的命令,將總督府、布政司與按察司三部的要求都複述了一遍,不止他,全場的人都震駭不已。
許久,呆若木雞的眾人才找迴神智,不死心地問:「隻給了多少?」
「十萬兩。」柳飛雁毫不猶豫地打破他們的幻想,朗聲道:「我們不可能拿出三十萬兩來填剩下的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