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緩了口氣,語氣平和下來:「對於各個衙門的勒索,大家都忍無可忍,我也一樣,日後也不打算再忍。但這一次不行,這次捐獻的錢並非是送給齊宗源孫妙年等人,而是用於購買賑濟糧。」
「太平大壩決堤,洪水淹了大半個江南,是天災,咱們誰都無法預料,哪怕造成了損失,也無需因此自責,而是要想辦法一起度過難關。再論起難處,咱們難嗎?難。但咱們尚能站在莊子裏說話,有存糧可吃,家人也都在身側。而許多老百姓,洪水衝垮了他們的家,沖走了他們的親人,他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靠官府一日兩碗米湯吊著命,還要受官府的驅趕折磨,不比咱們更難?」
「他們都是咱們的父老鄉親,生長在江南,就一定買過咱們的貨,滴水的恩也是恩吶。如今天大的難關在前,官府拿不出錢,咱們若是不捐,難道就看著他們餓死麽?就算你我真能狠下心袖手不管,那日後江南沒了人,咱們的貨賣給誰去?諸位,縱使我柳氏商行能走遍大宣,但咱們到底是江南路的人,咱們的根,長在江南的土地裏。」
她字字發自肺腑,未說完就已摧斷自己的肝腸。
沈亦德要她提點她手底下的人,但這些當官兒的根本不了解她們這些走南闖北的生意人,對故土的眷戀與依賴。
她注視著她與血親一般的兄弟姐妹們,眼裏淚光閃爍。有人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大當家,那就捐罷!給父老鄉親,總好過給那些貪官!」
大雨奮力地敲著屋瓦,從簷沿沖刷至階下,將青磚洗得更舊。
秋玉送走最後一個人,迴轉來,見柳飛雁坐在廳中最末的椅子裏,一動不動。
「大當家,咱們也迴吧。」她上前輕聲說。
大當家出神許久,才嘆道:「我心裏有愧啊,秋娘。我逼他們,就是在誅我自己的心。」
「姐姐,您別自責。」秋玉握住對方的手,「況且咱們是拿也得拿,不拿也得拿,您勸他們,總好過馮於驍帶人來。能拿錢解決的事都不算是禍。」
「但前提是要有錢。四十萬兩隻夠撐十天,後麵朝廷要是還沒撥下賑災銀,又怎麽辦?」柳飛雁起身道:「底下損失慘重的,就別讓他們拿錢了,他們該出的份額從我的帳上走,我私房要是還不夠,勞你們再添一些。隻一條,給臨州那邊的單子要做好,免得孫妙年翻起來,又藉機尋事。」
「哎。」秋玉應聲,隨她一起迴去。
他們兩家的院落挨在一起,就隔了道籬笆。
快要到時,就見小徑盡頭豎著兩條人影,其中一人遠遠地高聲叫道:「阿娘,秋嬸。」
「少當家迴來了。」秋玉對柳飛雁說。
兩人走近了,後者微微露出一絲笑容,「雨這麽大,進屋等也是一樣的。」
柳從心不答話,隻是搖頭。他在家時隻要知曉娘親和姐姐迴家的時日,就一定要在門口等到人迴來,自幼如此,從未有過例外。
柳三尺站在他身邊,向大當家與秋姑姑抱拳行禮。
柳飛雁頷首示意,「辛苦你了,迴去歇著吧。」
柳三尺依言告退。
柳飛雁又牽著兒子迴家,問道:「此行可還順利?」」
「吳州的義倉已經搬空了,而官倉根本沒有一粒糧食。他們不準我們接近官倉,但我讓三尺悄悄去看了。」柳從心再次搖頭,神色凜然,「林叔迴來了嗎?」
一同跟進來的秋玉立時迴答:「還沒,儼州畢竟遠,估摸得明個兒過晌才能到屋。」
「那儼州的官倉大概也是一樣,而臨州和淮州可能義倉裏都沒糧。」柳飛雁說,剛稍稍展平的眉心又順著兩道明顯的摺痕蹙成山峰,「我說齊宗源為什麽這麽急,看來是因為他手裏的餘糧馬上就要告罄。而欽差來勢洶洶,目的不善,他們怕了。」
「欽差和他們不是一路人?」柳從心驚訝道,心思立刻活絡起來,「那我們……」
柳飛雁抬手止住他的話,「現在不行。」
「阿娘,我在義堂外麵都聽到了。」柳從心皺眉道:「各種勒索盤剝不說,朝廷年前布告漲一成的稅,他們年後收繳卻要漲兩成,多出的一成就進了他們的口袋,當真貪得無厭。與我們談判時還羞辱我們,現在有扳倒他們的機會,我不願意就這麽放過。」
「阿娘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雖然欽差使團不是秦相爺那邊的人,但看著也不像為百姓著想的,他們此來是雪中送炭還是火上澆油都說不準。這是不死不休的事,咱們先靜觀其變,不可打草驚蛇。」
三人進了屋,秋玉收好雨具,柳從心找出油燈點上。
柳飛雁處理商行事務連軸轉了兩日,疲累不已,但仍然倒了三杯茶。
「大當家說得對,咱們出手就得要他們的命,否則還是得忍。」秋玉過來扶著她坐下,嘆了口氣:「這一天天糟心得緊,都是他們逼得太厲害。」
柳飛雁飲盡一杯沁涼的茶,心腸就硬如岩石,「這天底下最難做到的事,莫過於『見好就收』四個字。仁與義也從來是你來我往,沒有我們要一直受著的道理。」
她低聲說罷,喚兒子過來,摸了摸兒子的頭,然後說:「把今天這一趟的帳目拿來,阿娘來做。還有從初二開始到今天,凡是你經過手的,都拿來。」
柳從心疑道;「阿娘覺得我做得不好?」
「太平大壩決堤,洪水淹了大半個江南,是天災,咱們誰都無法預料,哪怕造成了損失,也無需因此自責,而是要想辦法一起度過難關。再論起難處,咱們難嗎?難。但咱們尚能站在莊子裏說話,有存糧可吃,家人也都在身側。而許多老百姓,洪水衝垮了他們的家,沖走了他們的親人,他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靠官府一日兩碗米湯吊著命,還要受官府的驅趕折磨,不比咱們更難?」
「他們都是咱們的父老鄉親,生長在江南,就一定買過咱們的貨,滴水的恩也是恩吶。如今天大的難關在前,官府拿不出錢,咱們若是不捐,難道就看著他們餓死麽?就算你我真能狠下心袖手不管,那日後江南沒了人,咱們的貨賣給誰去?諸位,縱使我柳氏商行能走遍大宣,但咱們到底是江南路的人,咱們的根,長在江南的土地裏。」
她字字發自肺腑,未說完就已摧斷自己的肝腸。
沈亦德要她提點她手底下的人,但這些當官兒的根本不了解她們這些走南闖北的生意人,對故土的眷戀與依賴。
她注視著她與血親一般的兄弟姐妹們,眼裏淚光閃爍。有人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大當家,那就捐罷!給父老鄉親,總好過給那些貪官!」
大雨奮力地敲著屋瓦,從簷沿沖刷至階下,將青磚洗得更舊。
秋玉送走最後一個人,迴轉來,見柳飛雁坐在廳中最末的椅子裏,一動不動。
「大當家,咱們也迴吧。」她上前輕聲說。
大當家出神許久,才嘆道:「我心裏有愧啊,秋娘。我逼他們,就是在誅我自己的心。」
「姐姐,您別自責。」秋玉握住對方的手,「況且咱們是拿也得拿,不拿也得拿,您勸他們,總好過馮於驍帶人來。能拿錢解決的事都不算是禍。」
「但前提是要有錢。四十萬兩隻夠撐十天,後麵朝廷要是還沒撥下賑災銀,又怎麽辦?」柳飛雁起身道:「底下損失慘重的,就別讓他們拿錢了,他們該出的份額從我的帳上走,我私房要是還不夠,勞你們再添一些。隻一條,給臨州那邊的單子要做好,免得孫妙年翻起來,又藉機尋事。」
「哎。」秋玉應聲,隨她一起迴去。
他們兩家的院落挨在一起,就隔了道籬笆。
快要到時,就見小徑盡頭豎著兩條人影,其中一人遠遠地高聲叫道:「阿娘,秋嬸。」
「少當家迴來了。」秋玉對柳飛雁說。
兩人走近了,後者微微露出一絲笑容,「雨這麽大,進屋等也是一樣的。」
柳從心不答話,隻是搖頭。他在家時隻要知曉娘親和姐姐迴家的時日,就一定要在門口等到人迴來,自幼如此,從未有過例外。
柳三尺站在他身邊,向大當家與秋姑姑抱拳行禮。
柳飛雁頷首示意,「辛苦你了,迴去歇著吧。」
柳三尺依言告退。
柳飛雁又牽著兒子迴家,問道:「此行可還順利?」」
「吳州的義倉已經搬空了,而官倉根本沒有一粒糧食。他們不準我們接近官倉,但我讓三尺悄悄去看了。」柳從心再次搖頭,神色凜然,「林叔迴來了嗎?」
一同跟進來的秋玉立時迴答:「還沒,儼州畢竟遠,估摸得明個兒過晌才能到屋。」
「那儼州的官倉大概也是一樣,而臨州和淮州可能義倉裏都沒糧。」柳飛雁說,剛稍稍展平的眉心又順著兩道明顯的摺痕蹙成山峰,「我說齊宗源為什麽這麽急,看來是因為他手裏的餘糧馬上就要告罄。而欽差來勢洶洶,目的不善,他們怕了。」
「欽差和他們不是一路人?」柳從心驚訝道,心思立刻活絡起來,「那我們……」
柳飛雁抬手止住他的話,「現在不行。」
「阿娘,我在義堂外麵都聽到了。」柳從心皺眉道:「各種勒索盤剝不說,朝廷年前布告漲一成的稅,他們年後收繳卻要漲兩成,多出的一成就進了他們的口袋,當真貪得無厭。與我們談判時還羞辱我們,現在有扳倒他們的機會,我不願意就這麽放過。」
「阿娘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雖然欽差使團不是秦相爺那邊的人,但看著也不像為百姓著想的,他們此來是雪中送炭還是火上澆油都說不準。這是不死不休的事,咱們先靜觀其變,不可打草驚蛇。」
三人進了屋,秋玉收好雨具,柳從心找出油燈點上。
柳飛雁處理商行事務連軸轉了兩日,疲累不已,但仍然倒了三杯茶。
「大當家說得對,咱們出手就得要他們的命,否則還是得忍。」秋玉過來扶著她坐下,嘆了口氣:「這一天天糟心得緊,都是他們逼得太厲害。」
柳飛雁飲盡一杯沁涼的茶,心腸就硬如岩石,「這天底下最難做到的事,莫過於『見好就收』四個字。仁與義也從來是你來我往,沒有我們要一直受著的道理。」
她低聲說罷,喚兒子過來,摸了摸兒子的頭,然後說:「把今天這一趟的帳目拿來,阿娘來做。還有從初二開始到今天,凡是你經過手的,都拿來。」
柳從心疑道;「阿娘覺得我做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