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德說:「但齊宗源對咱們的到來顯然有所準備,隻北城門外便可以看出他這路治班子積威深重,乃至百姓忍氣吞聲,無一敢當場奮力一告。依下官之見,要正麵抓到他的錯處太難,還得從側麵尋找機會。」
「齊宗源天化十年調任江南總督,而後一年,柳氏商行就獲得江南路全部的糧食轉運權,壟斷了江南路的糧食買賣,從此江南遍地雁子印。這其間,若是沒有齊宗源的手筆,那他這個總督也不至於做到今日。但才將議事堂上,柳飛雁與他顯然不是一條心。」
沈亦德看向嬴淳懿,「商人本性逐利,而江南官場多得是貪得無厭的官員。他們初時能沆瀣一氣,但時日一久,利益分配不均,進退傾軋下來,自然會出現裂痕。」
「那這道裂痕,」後者叩了下桌麵,「出在哪兒?怎麽找?」
兩人對視片刻,不約而同地說:「或許可以從柳氏入手。」
「我看這柳飛雁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當著欽差的麵給咱們下臉子,她也配!」
總督府後衙的書房內,孫妙年說著往地上啐了一口。
馮於驍跟著粗聲粗氣地說:「齊大人,咱們就得給她點兒教訓看看。」
「她翻不出什麽風浪,眼下籌款才是正事。」齊宗源不耐煩地抬手止住這個話題,寒聲道:「這個謝延卿,落魄的時候唯唯諾諾的,還以為是個老實人,沒成想看走眼了啊,現在爬迴去靠著相爺抬舉做了個尚書,就借著朝廷的名義在這兒來卡咱們脖子呢。」
話音剛落,便有敲門聲響起,他沉住氣,迴了聲「進」。
浣聲帶著賀今行走進來,福過身便自覺退下。
後者頷首致意,然後就聽馮於驍粗聲粗氣地招唿他,「賀大人,坐。」
孫妙年幾乎同時問:「我說賀大人啊,這秦相爺到底什麽意思?」
第106章 二十七
賀今行當然不知道秦相爺到底是什麽意思,更不知道這幾位想從他這裏得到個什麽意思。
但顯然,他們身為秦相爺一派的人,把他也當成自己派係的人了。他依著馮於驍的言慢慢坐下,並不貿然答話。
孫妙年沉不住氣,劈頭蓋臉地說:「我和齊大人早就給相爺去過信,跟著急報前後腳到的,政事堂發下來的批覆也是讓先開吳、儼兩州的糧倉,我們以為他老人家應該是知道江南四州的常平倉根本撐不了二十天的啊!可現在怎麽又讓忠義侯來了?若非運河上都是柳氏的人,一直盯著使船,才能提前把人攔下。否則真讓他微服私訪下來,咱們不如直接進牢子還快些!還有張文俊,要逼著咱們……」
「什麽?」賀今行震驚得站起來。
「撐不到二十天?」他低聲喃喃,腦子裏飛速地閃過各種信息與猜測,驚駭地看向齊宗源,「你們假報公文了?」
先前在議事堂商議的籌款期限和數額,皆是以官府還能再賑濟到廿二為前提。若是不能,那勢必還要再提前才行。
他立刻追問:「臨州和淮州的常平倉裏還有多少糧食?」
「……什麽?」孫妙年的驚訝不比他少,睜圓了雙目,快速道:「難道秦相爺沒有知會過你?」
「那他派你來幹什麽?是他親自派你來的吧?」馮於驍連著問。
兩人幾乎是同時看向齊宗源,對了一遍眼神,三雙眼睛裏皆是「糟糕」二字。
賀今行不著痕跡地撐住桌角,一時大起大落的情緒令他髒腑氣血翻湧,闔眼片刻才平靜下來,按實說:「忠義侯為欽差,是由裴大人舉薦,陛下首可,並非秦大人一人能左右。且秦大人讓下官來,是要下官請諸位大人實心盡力,用心救災。」
他這話如秤砣,沉了地便再無迴響。
屋中另三人都變了神色,齊宗源道:「秦相爺的話就隻有這些?」
賀今行道:「確隻有這些。」
半晌,齊宗源靠上椅背,「本台知道了,午膳應當已備好,賀大人就先迴去吧。」
「請齊大人容下官多說一句。」他拱手道:「若是臨淮兩州的常平倉賑濟糧不夠,還望大人開誠布公,我們再根據實際情況加快籌款的速度,災情刻不容緩,一日都耽擱不得。」
少年深深一揖,才轉身離開。
門一關,孫妙年便破口大罵:「我老孫還以為這是新上位的心腹,沒成想就是個馬前卒,還是個滿口假仁假義的愣頭青。讀幾本書就自以為了不得,他懂個屁!」
齊宗源示意他稍安勿躁,嘆道:「這樣的人派下來做事是樣樣不成,樣樣壞事。但又確實是秦相爺指的人沒錯……你們說他到底什麽意思?」
「總不能是玩兒我們吧?」馮於驍說:「但常平倉的事情讓這愣頭青知道了,他會不會告訴忠義侯和沈亦德他們,咱們怎麽應對?」
「那幾個糧倉,也不怕他說,反正帳目是做好了的。至於秦相爺的深意,我再寫信問問罷。」
齊宗源扶著額側思慮半晌,溢出一絲冷笑:「其實也不難猜,忠義侯與沈亦德替裴孟檀來拿咱們的錯處,想藉此攻擊秦相爺。他們在宣京爭朝班裏的位置,卻要在咱們江南路打擂台,拿咱們的身家性命做棋子。」
馮於驍皺眉:「不過這迴欽差巡察的差使讓裴孟檀攬了攤子,秦相爺隻插進來一個人,是不是朝中局勢有變啊?」
「管他怎麽變,裴孟檀還能壓過秦相爺不成?」孫妙年哼了一聲,「也甭管是誰,咱們逢年過節送上去的孝敬可不少,除了才死的孟老頭,滿朝哪個沒收過江南的東西?想就這麽作踐咱們,也得掂量掂量自個兒拿不拿得起!」
「齊宗源天化十年調任江南總督,而後一年,柳氏商行就獲得江南路全部的糧食轉運權,壟斷了江南路的糧食買賣,從此江南遍地雁子印。這其間,若是沒有齊宗源的手筆,那他這個總督也不至於做到今日。但才將議事堂上,柳飛雁與他顯然不是一條心。」
沈亦德看向嬴淳懿,「商人本性逐利,而江南官場多得是貪得無厭的官員。他們初時能沆瀣一氣,但時日一久,利益分配不均,進退傾軋下來,自然會出現裂痕。」
「那這道裂痕,」後者叩了下桌麵,「出在哪兒?怎麽找?」
兩人對視片刻,不約而同地說:「或許可以從柳氏入手。」
「我看這柳飛雁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當著欽差的麵給咱們下臉子,她也配!」
總督府後衙的書房內,孫妙年說著往地上啐了一口。
馮於驍跟著粗聲粗氣地說:「齊大人,咱們就得給她點兒教訓看看。」
「她翻不出什麽風浪,眼下籌款才是正事。」齊宗源不耐煩地抬手止住這個話題,寒聲道:「這個謝延卿,落魄的時候唯唯諾諾的,還以為是個老實人,沒成想看走眼了啊,現在爬迴去靠著相爺抬舉做了個尚書,就借著朝廷的名義在這兒來卡咱們脖子呢。」
話音剛落,便有敲門聲響起,他沉住氣,迴了聲「進」。
浣聲帶著賀今行走進來,福過身便自覺退下。
後者頷首致意,然後就聽馮於驍粗聲粗氣地招唿他,「賀大人,坐。」
孫妙年幾乎同時問:「我說賀大人啊,這秦相爺到底什麽意思?」
第106章 二十七
賀今行當然不知道秦相爺到底是什麽意思,更不知道這幾位想從他這裏得到個什麽意思。
但顯然,他們身為秦相爺一派的人,把他也當成自己派係的人了。他依著馮於驍的言慢慢坐下,並不貿然答話。
孫妙年沉不住氣,劈頭蓋臉地說:「我和齊大人早就給相爺去過信,跟著急報前後腳到的,政事堂發下來的批覆也是讓先開吳、儼兩州的糧倉,我們以為他老人家應該是知道江南四州的常平倉根本撐不了二十天的啊!可現在怎麽又讓忠義侯來了?若非運河上都是柳氏的人,一直盯著使船,才能提前把人攔下。否則真讓他微服私訪下來,咱們不如直接進牢子還快些!還有張文俊,要逼著咱們……」
「什麽?」賀今行震驚得站起來。
「撐不到二十天?」他低聲喃喃,腦子裏飛速地閃過各種信息與猜測,驚駭地看向齊宗源,「你們假報公文了?」
先前在議事堂商議的籌款期限和數額,皆是以官府還能再賑濟到廿二為前提。若是不能,那勢必還要再提前才行。
他立刻追問:「臨州和淮州的常平倉裏還有多少糧食?」
「……什麽?」孫妙年的驚訝不比他少,睜圓了雙目,快速道:「難道秦相爺沒有知會過你?」
「那他派你來幹什麽?是他親自派你來的吧?」馮於驍連著問。
兩人幾乎是同時看向齊宗源,對了一遍眼神,三雙眼睛裏皆是「糟糕」二字。
賀今行不著痕跡地撐住桌角,一時大起大落的情緒令他髒腑氣血翻湧,闔眼片刻才平靜下來,按實說:「忠義侯為欽差,是由裴大人舉薦,陛下首可,並非秦大人一人能左右。且秦大人讓下官來,是要下官請諸位大人實心盡力,用心救災。」
他這話如秤砣,沉了地便再無迴響。
屋中另三人都變了神色,齊宗源道:「秦相爺的話就隻有這些?」
賀今行道:「確隻有這些。」
半晌,齊宗源靠上椅背,「本台知道了,午膳應當已備好,賀大人就先迴去吧。」
「請齊大人容下官多說一句。」他拱手道:「若是臨淮兩州的常平倉賑濟糧不夠,還望大人開誠布公,我們再根據實際情況加快籌款的速度,災情刻不容緩,一日都耽擱不得。」
少年深深一揖,才轉身離開。
門一關,孫妙年便破口大罵:「我老孫還以為這是新上位的心腹,沒成想就是個馬前卒,還是個滿口假仁假義的愣頭青。讀幾本書就自以為了不得,他懂個屁!」
齊宗源示意他稍安勿躁,嘆道:「這樣的人派下來做事是樣樣不成,樣樣壞事。但又確實是秦相爺指的人沒錯……你們說他到底什麽意思?」
「總不能是玩兒我們吧?」馮於驍說:「但常平倉的事情讓這愣頭青知道了,他會不會告訴忠義侯和沈亦德他們,咱們怎麽應對?」
「那幾個糧倉,也不怕他說,反正帳目是做好了的。至於秦相爺的深意,我再寫信問問罷。」
齊宗源扶著額側思慮半晌,溢出一絲冷笑:「其實也不難猜,忠義侯與沈亦德替裴孟檀來拿咱們的錯處,想藉此攻擊秦相爺。他們在宣京爭朝班裏的位置,卻要在咱們江南路打擂台,拿咱們的身家性命做棋子。」
馮於驍皺眉:「不過這迴欽差巡察的差使讓裴孟檀攬了攤子,秦相爺隻插進來一個人,是不是朝中局勢有變啊?」
「管他怎麽變,裴孟檀還能壓過秦相爺不成?」孫妙年哼了一聲,「也甭管是誰,咱們逢年過節送上去的孝敬可不少,除了才死的孟老頭,滿朝哪個沒收過江南的東西?想就這麽作踐咱們,也得掂量掂量自個兒拿不拿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