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幼合也不介意,主動帶浣聲過去,再同賀今行一起迴房之後才道:「你和那個姑娘應該以前就認識吧?她看著怪可憐的,或許悄悄留下也沒什麽,這下淳懿知道了,船上其他人甚至另一條船也差不多知道了。」
「官員不可在辦理公務的過程中私相授受,否則收授者同罪。況且我與齊宗源不可能是一路人,劃清距離,對她對我都好。」賀今行說,「至於侯爺,這條船上他做主,你說他能不知道浣聲姑娘上了船嗎?」
「淳懿一開始就知道?」秦幼合呆了會兒,坐到床上,托著獨屬於自己的金花鬆鼠,慢慢說:「人好像越長大越複雜。」
他似是沉思,放空的目光「除了你。浣聲說得不對,我覺著你更適合扮木頭,不,你就是塊木頭。她肯定是傾心於你,但你就這麽拒絕她,太絕情了。」
賀今行無奈地搖頭失笑:「我不值得,她要傾注心力的應當是她自己。」
「怎麽會?」小少年踢了靴子,盤起腿,一本正經地說:「其實我也覺得你挺好的,不像京裏那些人把我當傻子隻盯著我的錢勢,也不像我爹什麽都不願意給我解釋,不像蓮子那樣容易生氣,也不像淳懿整天板著臉不好接近。」
他數了一籮筐的優點,最後總結說:「可惜你是個男的,我也有喜歡的人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有時間去想這些有的沒的?至於你覺得我脾氣好,那是因為這世上還有很多脾氣更好的人,就比如明憫和與疏,你現在還沒同他們成為朋友罷了。」這是賀今行第三次聽到他的心聲,但他仍然不知道怎麽處理,隻能幹脆不去想,選擇結束這個話題,「你不困嗎?趕緊睡吧。」
「你好像總是有很多道理,不過我確實困了。」秦幼合就勢一躺,滾到床裏側向著牆,大眼睛瞪上金花的小眼睛,低聲對它說:「我還要去稷州,去看賀靈朝,然後迴宣京成親,不能在其他事情上耽擱太久。」
賀今行見他抱著小鬆鼠睡了,便吹了燈,挨著床沿躺下。
盛夏將至,船艙裏有些悶熱,四麵如深淵一般漆黑寂靜。
不久,艙外雨聲漸漸大起來。
隱約之中船隻停靠下來不再移動,睜眼已是天色微明,雨卻還未停。
賀今行與秦幼合到甲板上,其他幾人也剛好出來,俱是穿戴整齊。
隔著濛濛雨幕向前方望去,渾濁的水色一路蔓延,直到撞上一道用沙袋堆疊的看不見頭尾的防水壩才止。再往前約摸五六十丈,是一座巨大的模糊的城池輪廓。
水壩與城牆之間,有序橫列著一頂頂「黑團」,應當是用油布搭的救災帳篷。
「各位欽使,這就下船罷!」不遠處的臨州官船上,齊宗源黑烏紗緋紅袍,在雨裏極其矚目。
幾條小船從堤口劃著名漿過來,靠到大船放下的舷梯旁。
要下去時,賀今行迴頭看了一眼船艙。
「待我們進了城再讓那個戲子迴去。」嬴淳懿從他身邊經過,直接撐著船舷跳了下去。
他默不作聲地跟上。
在大船上看著離堤不遠,兩隻小舟並列而行,竟也劃了半盞茶。
沈亦德驚道:「城北隻是支流,竟也淹上這麽遠?」
「老天爺這場雨下太久了。四月就開始纏綿,原先以為隻是尋常的梅雨,誰知一下就不停,入夏直接轉成了暴雨,連著十幾日,把太平大壩也給沖跨了。」齊宗源指著堤上,邊說邊嘆氣:「臨州城外聚集的都是周邊被淹沒村鎮的百姓,雨不停水不退就一直迴不去,吃穿醫葬樣樣都要官府出。當然不止臨州北城門,城裏幾處寬闊之地和西城門外,乃至整個江南路都是如此,難啊。」
小舟靠攏防水壩,沿堤每隔五步遠就有一名穿藤甲的軍士站崗,向到來的各位大人行了禮便又肅立堅守。
眾人終於踩到地上,他看向嬴淳懿:「人算不如天算啊,侯爺,百姓現下都縮在棚裏,這……」
「陛下仁心,內宮有宮人犯錯尚不忍責罰太過,更別說讓百姓在雨裏迎接聖旨。」後者淡淡道:「天已放亮,什麽時候施糧?」
「一天賑濟兩次,巳時一次,酉時一次,皆是一碗稀粥配一個饅頭。」
「那也快了,現在卯時已過,怎麽不見鍋灶起炊?」
「這兩日城裏的存糧正好吃完了,要等新的糧食運到了才能下鍋。」齊宗源說,側身伸臂向東方,「侯爺請看,已經來了。」
眾人順著他的指示一齊看去,遠處河麵上,出現一縱風帆。每一張帆上都塗著碩大的徽記,以水墨鉤劃,形似一隻展翅於飛的鴻雁,江南路的人因此都稱其為「雁子印」。
不論何處,隻要出現雁子印,便知是柳氏商行的人到此。
近十艘貨船成雁陣駛近,船帆迎風鼓漲,就像張開翅膀破開洪水的雁隊。
賀今行想起柳氏商行大當家的名姓,再觀此情此景,那帆上的雁形徽記便更顯狂傲與豪邁。
齊宗源向大家解釋:「這些災民的口糧,每隔兩日,由柳氏商行的少當家親自押船,從吳州的常平倉運過來。」
沈亦德卻問:「轉運分發救災糧,當是州衛軍的職責,為何齊大人卻要請商行來幹?」
賀今行聞言便想,州衛人數有限,不論軍紀作風如何,此時怕是都頂到了抗洪守堤的第一線。雖律法由此規定,但臨州此舉也不算什麽。
「官員不可在辦理公務的過程中私相授受,否則收授者同罪。況且我與齊宗源不可能是一路人,劃清距離,對她對我都好。」賀今行說,「至於侯爺,這條船上他做主,你說他能不知道浣聲姑娘上了船嗎?」
「淳懿一開始就知道?」秦幼合呆了會兒,坐到床上,托著獨屬於自己的金花鬆鼠,慢慢說:「人好像越長大越複雜。」
他似是沉思,放空的目光「除了你。浣聲說得不對,我覺著你更適合扮木頭,不,你就是塊木頭。她肯定是傾心於你,但你就這麽拒絕她,太絕情了。」
賀今行無奈地搖頭失笑:「我不值得,她要傾注心力的應當是她自己。」
「怎麽會?」小少年踢了靴子,盤起腿,一本正經地說:「其實我也覺得你挺好的,不像京裏那些人把我當傻子隻盯著我的錢勢,也不像我爹什麽都不願意給我解釋,不像蓮子那樣容易生氣,也不像淳懿整天板著臉不好接近。」
他數了一籮筐的優點,最後總結說:「可惜你是個男的,我也有喜歡的人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有時間去想這些有的沒的?至於你覺得我脾氣好,那是因為這世上還有很多脾氣更好的人,就比如明憫和與疏,你現在還沒同他們成為朋友罷了。」這是賀今行第三次聽到他的心聲,但他仍然不知道怎麽處理,隻能幹脆不去想,選擇結束這個話題,「你不困嗎?趕緊睡吧。」
「你好像總是有很多道理,不過我確實困了。」秦幼合就勢一躺,滾到床裏側向著牆,大眼睛瞪上金花的小眼睛,低聲對它說:「我還要去稷州,去看賀靈朝,然後迴宣京成親,不能在其他事情上耽擱太久。」
賀今行見他抱著小鬆鼠睡了,便吹了燈,挨著床沿躺下。
盛夏將至,船艙裏有些悶熱,四麵如深淵一般漆黑寂靜。
不久,艙外雨聲漸漸大起來。
隱約之中船隻停靠下來不再移動,睜眼已是天色微明,雨卻還未停。
賀今行與秦幼合到甲板上,其他幾人也剛好出來,俱是穿戴整齊。
隔著濛濛雨幕向前方望去,渾濁的水色一路蔓延,直到撞上一道用沙袋堆疊的看不見頭尾的防水壩才止。再往前約摸五六十丈,是一座巨大的模糊的城池輪廓。
水壩與城牆之間,有序橫列著一頂頂「黑團」,應當是用油布搭的救災帳篷。
「各位欽使,這就下船罷!」不遠處的臨州官船上,齊宗源黑烏紗緋紅袍,在雨裏極其矚目。
幾條小船從堤口劃著名漿過來,靠到大船放下的舷梯旁。
要下去時,賀今行迴頭看了一眼船艙。
「待我們進了城再讓那個戲子迴去。」嬴淳懿從他身邊經過,直接撐著船舷跳了下去。
他默不作聲地跟上。
在大船上看著離堤不遠,兩隻小舟並列而行,竟也劃了半盞茶。
沈亦德驚道:「城北隻是支流,竟也淹上這麽遠?」
「老天爺這場雨下太久了。四月就開始纏綿,原先以為隻是尋常的梅雨,誰知一下就不停,入夏直接轉成了暴雨,連著十幾日,把太平大壩也給沖跨了。」齊宗源指著堤上,邊說邊嘆氣:「臨州城外聚集的都是周邊被淹沒村鎮的百姓,雨不停水不退就一直迴不去,吃穿醫葬樣樣都要官府出。當然不止臨州北城門,城裏幾處寬闊之地和西城門外,乃至整個江南路都是如此,難啊。」
小舟靠攏防水壩,沿堤每隔五步遠就有一名穿藤甲的軍士站崗,向到來的各位大人行了禮便又肅立堅守。
眾人終於踩到地上,他看向嬴淳懿:「人算不如天算啊,侯爺,百姓現下都縮在棚裏,這……」
「陛下仁心,內宮有宮人犯錯尚不忍責罰太過,更別說讓百姓在雨裏迎接聖旨。」後者淡淡道:「天已放亮,什麽時候施糧?」
「一天賑濟兩次,巳時一次,酉時一次,皆是一碗稀粥配一個饅頭。」
「那也快了,現在卯時已過,怎麽不見鍋灶起炊?」
「這兩日城裏的存糧正好吃完了,要等新的糧食運到了才能下鍋。」齊宗源說,側身伸臂向東方,「侯爺請看,已經來了。」
眾人順著他的指示一齊看去,遠處河麵上,出現一縱風帆。每一張帆上都塗著碩大的徽記,以水墨鉤劃,形似一隻展翅於飛的鴻雁,江南路的人因此都稱其為「雁子印」。
不論何處,隻要出現雁子印,便知是柳氏商行的人到此。
近十艘貨船成雁陣駛近,船帆迎風鼓漲,就像張開翅膀破開洪水的雁隊。
賀今行想起柳氏商行大當家的名姓,再觀此情此景,那帆上的雁形徽記便更顯狂傲與豪邁。
齊宗源向大家解釋:「這些災民的口糧,每隔兩日,由柳氏商行的少當家親自押船,從吳州的常平倉運過來。」
沈亦德卻問:「轉運分發救災糧,當是州衛軍的職責,為何齊大人卻要請商行來幹?」
賀今行聞言便想,州衛人數有限,不論軍紀作風如何,此時怕是都頂到了抗洪守堤的第一線。雖律法由此規定,但臨州此舉也不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