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帝側坐於寶座之上,倚著大隱囊,一腳踩在座沿,左手搭於這條膝蓋上,手裏捏著枚銅錢。


    順喜在殿外高聲通傳過,他看著自己的臣子們進來,齊齊行拜禮,一個比一個恭謹。


    「起來吧。」他慢慢地一點一點兒地轉悠著銅錢,道:「我也不想再說廢話。虧空這麽多,該怎麽辦,幾位有什麽法子,都拿出來。」


    底下三人靜默半晌。


    皇帝便不耐煩地說道:「就你我幾個人,還裝什麽?都說話!」


    「陛下。」秦毓章這才上前一步,拱手道:「候朝時我等簡要地商議過,要補虧空,一則開源,二則節流。開源之法,最直接的便是加徵稅賦。」


    明德帝捏著銅錢敲了敲膝蓋,「我記得現下土地和人丁都是十五稅二,再往上能加多少?」


    謝延卿立刻出言阻止:「陛下,不能再加征賦稅了。臣近月來仔細察算過各州報上來的帳冊,雖說朝廷給百姓規定的正稅不算高,但往下州縣所設各種雜稅並不少,諸如雞鴨柴禾果樹農具,皆有稅繳,合算起來已占普通家庭一年收成的三到四成。」


    他一撩袍擺,跪下道:「從天化三年至今,收上來的夏稅與秋糧數額一路下滑,然而稅賦卻是翻了一番。百姓負擔日益加重,國庫卻日漸困窘,可見癥結不在於稅收幾成,而在於——」


    「謝大人。」秦毓章打斷他,慢慢說道:「我的意思,並非加征田稅,而是要提高對商人的稅收。」


    謝延卿仿若未聞,隻鼓著雙眼直直地看著皇帝,撕聲道:「陛下,癥結不在於稅收幾成,而在於能夠收稅的田地與人丁越來越少!地方豪強世家皆——」


    他忽地哽住,因為皇帝向他豎起一掌,示意他不必再說。


    他很快迴過神,垂下頭顱,慢慢磕到地上,「陛下,恕臣失言。」


    「議政之爭,何罪之有,謝卿請起。」明德帝並不為難他,示意秦毓章繼續。


    後者便又說道:「鹽、鐵兩樣乃官營,目前以十稅三,臣認為可提高至十稅四,剩下茶、棉、絲綢、瓷器等等大宗商業貿易,也可相應提高。」


    謝延卿佝著腰站起來,問道:「但商稅上漲,例如鹽商多交了稅,勢必要兌到鹽價上去,最終還是攤到了普通百姓頭上,這與直接加征田稅有何不同?」


    站在另一邊的裴孟檀終於說出入殿以來的第一句話:「朝廷可以規定鹽商漲價的幅度,例如稅漲一成,鹽價至多漲半成,若超出官府規定,則對鹽商進行罰款、沒收存鹽或是羈押等處罰,其他行當也可如此。」


    「裴大人所言正如我所想。」秦毓章道:「商人不事生產,乃牟國利,如今國庫有需,他們是該將利益吐出來一些了。」


    「倒也可行。」明德帝靠著隱囊,仰頭望藻井,指頭快速地撚動銅錢,「隻是就算加征商稅,一成半成的能有多少,不夠。」


    他撚了片刻,「關稅也應當提高,尤其是廣泉路的舶司和西北的互市。」


    「這是否會影響蕃商與我朝的貿易往來?」


    裴孟檀笑道:「謝大人,你老是才將上任,可能不知道,自我朝與西涼休戰互通、東南海域通航以來,咱們的絲綢茶葉與瓷器賣得極好,據說蕃商運迴本國或其他國家,是能翻上數十倍的暴利,多征些稅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謝延卿:「既如此,那咱們應鼓勵絲茶瓷生產,可期關稅暴增。」


    「不可。」秦毓章駁道:「商賈乃是賤業,怎能讓朝廷明文推崇?」


    殿內一時安靜下來,謝延卿想了想:「或可由戶部派出人選,化身大商人去做絲茶買賣,所得利潤直接充入國庫,比關稅來得更快更多一些。」


    裴孟檀:「那隻能暗中行事,不可打朝廷的牌子。」


    「自當如此。」謝延卿嘆道:「官府本不應與民爭利,但特殊時期,也隻能突破限製了。」


    明德帝贊同道:「這個來錢快,好。謝卿,一定要找可靠之人。」


    「是。」


    秦毓章:「除此之外,我朝物產豐饒,定有未曾被發掘的金銀銅鐵礦藏,應讓工部增派尋找這四礦的人手。若能尋得一礦,也可解燃眉之急。」


    「這事兒讓傅禹成去辦。」皇帝頷首,又補充道:「他這個老東西油滑得很,責令他必須在兩年內找到一處礦來,不然他能拖上許久。」


    「陛下英明。」秦毓章行了一禮,繼續說道:「至於節流,朝廷內部最大的開支便是上下官員的俸祿。臣請從臣開始,削減一半俸祿,三四品官員削減三成,四品之後依次兩成、一成地減下去,乃至胥吏。度過此次難關後,再行恢復。」


    裴孟檀跟著作揖道:「朝廷上下一體,自當共克時艱。」


    謝延卿也彎腰疊掌,「臣附議。」


    「好,憂國者不顧其身,諸位有心了,不愧是吾室之棟樑。」明德帝坐直了,合掌道:「朕也當親寫詔書,感謝我大宣的臣子們,為國受苦啊。」


    「陛下聖明。」三人一齊跪下叩首,「臣等無怨無悔。」


    「諸位愛卿請起。」明德帝說罷,猛地叫了一聲順喜,「順子,朕餓了。」


    「噯!」順喜在門口應了聲,立即轉頭唱道:「傳膳——」


    內侍們立刻抬來皇帝專門用膳的桌椅,八仙桌配圓凳皆是紫檀,榫卯契合,更不見一處拚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