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完,直房裏一時安靜下來。
「也罷。」裴孟檀終於出聲,轉身看向另外兩人,「謝大人與傅大人覺得如何?」
傅禹成揣著手道:「兩位相爺一貫決斷英明,我隻有附和的,哪裏會反對?」
謝延卿也摩挲著手爐,思慮半晌,才道:「若確定是五十萬兩,那這一筆開支我便要加在摺子裏向陛下說明。」
裴孟檀看著他道:「能填一點是一點。」
一件事了,傅禹成站起來,向裴孟檀討他手裏的摺子,一麵說:「那我這工部的帳……」
秦毓章道:「賀鴻錦的刑部向來沒有大支出,崔連壁又半點不挨事,刨去賑濟,超支多少,必然要在你工部平多少。」
傅禹成去拿奏摺的手頓時停住,鬍子一撇哂笑道:「那我還有什麽可看的,看與不看都一樣,索性不看了!」
說著大手一揮,一屁股把自己擺進圈椅裏。
「不看就不看罷。」裴孟檀把摺子遞還給謝延卿。
秦毓章神色不變,拿起手邊一道奏摺翻看起來。
臘月了,各州卯著勁兒地遞摺子,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寫一通。他一目十行地掃完,批了個「已閱」,扔到一邊藍皮的奏摺堆裏,發出沉悶的一聲響。
這一堆奏摺數量最多,分類是「不必再看」的意思。
「傅大人倒令下官想起一件事。」許輕名忽然起身道:「下官還未離開淮州時,有人花十萬兩買下了佼人館的頭牌。下官北上時同路瞧見,還好奇誰人如此財大氣粗,沒曾想竟進了傅府。」
他說著對傅禹成一拱手,微微笑道:「若早知那是傅大人的如夫人,下官一定路上就前去拜見了。」
昏黃的燈光下,後者麵皮漲了漲,最後一甩袖子,轉身對著書案拱手道:「秦相爺,不是我老傅有怨。今年氣候不好,老天爺不賞麵兒,壞了朝廷許多事,咱也沒有辦法。現在外頭大風大雪的,咱們還得共同渡過。」
「諸位,可別與我計較。」他緩和了語氣,環視一圈,又對謝延卿道:「謝大人,要不你我再把帳目對一遍?」
謝延卿卻沒有動作,聲音沙啞地說道:「平帳不是問題,但問題在於預算難做,賦稅收上來就全補了虧空,就這樣都還差幾百萬,該怎麽填?」
「上個月皇嗣新立,正月要四方祭祀,上元節必定還要大賞甚至大赦。除去皇室開支,開年就得籌備三軍軍餉,二月春闈,三月末萬壽節,和親肯定也要在上半年出發,皇陵也一直在修建,更難保沒個天災人禍要朝廷出錢糧賑濟。這樣樣都要錢,去哪裏找?」
他嗓子發幹,緩了緩才又道:「西北今年的軍餉都還沒著落,帳目上這一筆可是平了的。殷侯這次迴來,幸虧長公主在,才沒鬧起來。但拖個一年也就罷了,再拖一年,難保不出問題。」
「那可是十五萬人吶,若激起兵變,你我就都是罪人。」
傅禹成咽了咽口水,上下嘴唇一碰:「這確實不好再拖了。實在不行就加征一次節稅吧,兩三百萬的先把三軍軍餉對付過去再說。」
裴孟檀嚴聲道:「打住。秋糧才收,你拿什麽名目?更何況正月加征賦稅,你讓百姓怎麽想?陛下乃仁愛之君,你這是要汙他的聖名。」
「裴相勿要發散,我可沒這麽想。」傅禹成趕緊辯白,又攤了攤手:「我也是想替謝大人分憂嘛,畢竟戶部拿不出錢,首當其衝的可是謝大人。」
謝延卿搖搖頭,沒再說什麽。
秦毓章批完一摞奏摺,「不必再看」那一堆堆得冒了尖。
「這廢話是越來越多了,開年得發道文書下去,無效奏摺超過三封的,考評減一等,好遏一遏這股風氣。」
他站起來,一夜未睡,衣袍上未起多少褶皺,卻仍換了件朝服,緋紅錦袍上仙鶴展翅、響唳雲天。
「要找錢,不外乎開源節流,這事過了今日再想辦法。」
端門上鍾鼓響起,卯時到。
他抬臂豎掌一指,「走吧,該上朝了。」
在直房候朝的百官紛紛出來,跟在幾人身後,穿過午門,進入宮城。
宮燈明千盞,禁軍已列於道路兩側,暗紅的旗幟在風雪裏飄揚,其上黑龍宛如遊弋。
許輕名仍舊攙扶著謝延卿行走,直到列入朝班。
明德皇帝處理過例行事宜,到了「奏事」環節。
順喜唱喏過,百官皆屏息以待。
謝延卿輕咳一聲,一手持笏、一手抱著漆盒出列。
他將盒子放於地上,撩起袍擺跪下,磕頭行稽首禮。
「臣謝渺,有事要奏。」
他動作緩慢而莊重,崇和殿裏氣氛漸漸凝重起來。
明德帝手裏把玩著一枚官製銅錢,專由純金打造,日日摩挲也不會有銅臭味。
待謝延卿叩完首,他才道:「準奏。」
聲音高朗,不怒自威。
謝延卿將先前那本奏摺捧出,「戶部對本年歲計的決算已出,請陛下過目。」
順喜快步下來將奏摺拿上去。
明德帝翻看時,謝延卿便繼續道:「陛下,八月夏稅入庫,九路三十三州合計上繳白銀一千七百二十萬兩。按照上年預算,軍費、朝廷官員俸祿以及各級衙門運轉所需的費用支出大體無差,但水利河工、賑濟與其他雜項仍超支了近五百萬兩。」
話音剛落,殿內便響起一陣低唿。除了早就知曉內情的幾位,滿朝官員無不震驚。
「也罷。」裴孟檀終於出聲,轉身看向另外兩人,「謝大人與傅大人覺得如何?」
傅禹成揣著手道:「兩位相爺一貫決斷英明,我隻有附和的,哪裏會反對?」
謝延卿也摩挲著手爐,思慮半晌,才道:「若確定是五十萬兩,那這一筆開支我便要加在摺子裏向陛下說明。」
裴孟檀看著他道:「能填一點是一點。」
一件事了,傅禹成站起來,向裴孟檀討他手裏的摺子,一麵說:「那我這工部的帳……」
秦毓章道:「賀鴻錦的刑部向來沒有大支出,崔連壁又半點不挨事,刨去賑濟,超支多少,必然要在你工部平多少。」
傅禹成去拿奏摺的手頓時停住,鬍子一撇哂笑道:「那我還有什麽可看的,看與不看都一樣,索性不看了!」
說著大手一揮,一屁股把自己擺進圈椅裏。
「不看就不看罷。」裴孟檀把摺子遞還給謝延卿。
秦毓章神色不變,拿起手邊一道奏摺翻看起來。
臘月了,各州卯著勁兒地遞摺子,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寫一通。他一目十行地掃完,批了個「已閱」,扔到一邊藍皮的奏摺堆裏,發出沉悶的一聲響。
這一堆奏摺數量最多,分類是「不必再看」的意思。
「傅大人倒令下官想起一件事。」許輕名忽然起身道:「下官還未離開淮州時,有人花十萬兩買下了佼人館的頭牌。下官北上時同路瞧見,還好奇誰人如此財大氣粗,沒曾想竟進了傅府。」
他說著對傅禹成一拱手,微微笑道:「若早知那是傅大人的如夫人,下官一定路上就前去拜見了。」
昏黃的燈光下,後者麵皮漲了漲,最後一甩袖子,轉身對著書案拱手道:「秦相爺,不是我老傅有怨。今年氣候不好,老天爺不賞麵兒,壞了朝廷許多事,咱也沒有辦法。現在外頭大風大雪的,咱們還得共同渡過。」
「諸位,可別與我計較。」他緩和了語氣,環視一圈,又對謝延卿道:「謝大人,要不你我再把帳目對一遍?」
謝延卿卻沒有動作,聲音沙啞地說道:「平帳不是問題,但問題在於預算難做,賦稅收上來就全補了虧空,就這樣都還差幾百萬,該怎麽填?」
「上個月皇嗣新立,正月要四方祭祀,上元節必定還要大賞甚至大赦。除去皇室開支,開年就得籌備三軍軍餉,二月春闈,三月末萬壽節,和親肯定也要在上半年出發,皇陵也一直在修建,更難保沒個天災人禍要朝廷出錢糧賑濟。這樣樣都要錢,去哪裏找?」
他嗓子發幹,緩了緩才又道:「西北今年的軍餉都還沒著落,帳目上這一筆可是平了的。殷侯這次迴來,幸虧長公主在,才沒鬧起來。但拖個一年也就罷了,再拖一年,難保不出問題。」
「那可是十五萬人吶,若激起兵變,你我就都是罪人。」
傅禹成咽了咽口水,上下嘴唇一碰:「這確實不好再拖了。實在不行就加征一次節稅吧,兩三百萬的先把三軍軍餉對付過去再說。」
裴孟檀嚴聲道:「打住。秋糧才收,你拿什麽名目?更何況正月加征賦稅,你讓百姓怎麽想?陛下乃仁愛之君,你這是要汙他的聖名。」
「裴相勿要發散,我可沒這麽想。」傅禹成趕緊辯白,又攤了攤手:「我也是想替謝大人分憂嘛,畢竟戶部拿不出錢,首當其衝的可是謝大人。」
謝延卿搖搖頭,沒再說什麽。
秦毓章批完一摞奏摺,「不必再看」那一堆堆得冒了尖。
「這廢話是越來越多了,開年得發道文書下去,無效奏摺超過三封的,考評減一等,好遏一遏這股風氣。」
他站起來,一夜未睡,衣袍上未起多少褶皺,卻仍換了件朝服,緋紅錦袍上仙鶴展翅、響唳雲天。
「要找錢,不外乎開源節流,這事過了今日再想辦法。」
端門上鍾鼓響起,卯時到。
他抬臂豎掌一指,「走吧,該上朝了。」
在直房候朝的百官紛紛出來,跟在幾人身後,穿過午門,進入宮城。
宮燈明千盞,禁軍已列於道路兩側,暗紅的旗幟在風雪裏飄揚,其上黑龍宛如遊弋。
許輕名仍舊攙扶著謝延卿行走,直到列入朝班。
明德皇帝處理過例行事宜,到了「奏事」環節。
順喜唱喏過,百官皆屏息以待。
謝延卿輕咳一聲,一手持笏、一手抱著漆盒出列。
他將盒子放於地上,撩起袍擺跪下,磕頭行稽首禮。
「臣謝渺,有事要奏。」
他動作緩慢而莊重,崇和殿裏氣氛漸漸凝重起來。
明德帝手裏把玩著一枚官製銅錢,專由純金打造,日日摩挲也不會有銅臭味。
待謝延卿叩完首,他才道:「準奏。」
聲音高朗,不怒自威。
謝延卿將先前那本奏摺捧出,「戶部對本年歲計的決算已出,請陛下過目。」
順喜快步下來將奏摺拿上去。
明德帝翻看時,謝延卿便繼續道:「陛下,八月夏稅入庫,九路三十三州合計上繳白銀一千七百二十萬兩。按照上年預算,軍費、朝廷官員俸祿以及各級衙門運轉所需的費用支出大體無差,但水利河工、賑濟與其他雜項仍超支了近五百萬兩。」
話音剛落,殿內便響起一陣低唿。除了早就知曉內情的幾位,滿朝官員無不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