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住了口,抬手道:「請。」
小吏復轉身去,不多時一隊軍士走進來,踏過天井。
為首的將領虎背熊腰猶如一座小山,身後跟著的除了一位文士外也都是人高馬大,走動間鎧甲嘩嘩作響。
七八個人走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
堂中北方軍的軍士們把目光從戶部一幫弱吏轉移到來者身上,都立時挺直了脊背,繃起肌肉。
因為來的是西北軍。
雖說同為邊軍,但文人自古相輕,武人之間也有各種各樣的比較。
例如鎧甲。
北方軍的棉鋼甲在關節間多嵌絨,不止防寒,也是為了抑製鎧甲磨損。而西北軍則用軟皮革和土布連結鐵甲,防著沙礫往人衣裳裏鑽。
兩相比較,前者略顯華麗威嚴,後者樣式則簡潔些。
前者笑後者又土又破如地痞流氓,後者嘲前者花裏胡哨中看不中用。
諸如此類,再牽扯到將士待遇和歷往功績,兩方各有優劣,更是翻不完的舊帳爭不出結果的車軲轆。
因此兩方軍士一碰,皆目露兇光,煞氣逼人。
然而將領之間卻未有隔閡,殷侯賀易津跨過大堂門檻,兩步便到堂中,抱拳道:「長公主。」
嬴追亦抱拳:「殷侯。」
兩人互相打過招唿,賀易津看向坐在一旁的老人。老人滿鬢花白,形容消瘦。
剎那間,他堅毅的臉上閃過莫名的神色。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雖為半父子,但上一次見麵,是十六年前還是十八年前?
他抬手疊掌,彎下高大的身軀,恭敬地叫道:「嶽丈。」
謝延卿慢慢抬眼,撐著扶手的手青筋盡凸,起身迴禮:「殷侯。」
態度不言而喻。
賀易津接住他的手臂,扶著老人起身,算是受了這一禮。
往昔情與誼,皆了結在這一拜中。
其後無人開口,大堂突然安靜得針落可聞。
跟在賀易津身邊的文士認命地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聽說您冬至一過就要走,我們便加快速度馬不停蹄地往宣京趕,好在遇上了。」
邊將述職隻在年關前後,並未有固定的日期。
因三路不好同時離關,加之地理環境的影響,通常是長公主第一個迴,然後在臘月上旬離京。這時殷侯將將趕到京城,而南疆的顧大帥才開始動身。
「王先生。」嬴追頷首,嘆道:「我們來時南赤河就已結冰,不早些迴去,大雪封完了山,就得逗留到開春。」
王義先一驚:「今年怎麽凍得這麽早?」
「天要如此,人能奈何。」她不欲再閑扯,轉向此地正主:「謝大人,我先前所說,你認為如何?」
臨走在即,她今日一定要個說法。
賀易津隨意挑了把右手邊的椅子坐下,沉聲道:「我今日也是為西北軍的軍餉而來。」
王義先挨著他坐下,跟隨的軍士們便站到兩人身後。
北方軍的軍士們也不甘落後,簇擁在長公主身邊。
兩邊霎時涇渭分明,隔著中堂互相瞪眼。
謝延卿揮手讓衙吏們都下去幹自己的事。
嬴追沉得住氣,隻等謝尚書迴話。她身邊的一位副將卻道:「凡事講究個先來後到,尚書大人先把我們北方軍的事情解決了再說其他。」
王義先「唉」了聲,邊撫平衣袖上的褶痕,邊慢條斯理地說:「想我們西北,今年吃的還是去年的餉。」
此話一出,除了西北軍,滿座皆露異色——非是訝異這件事,而是訝異此人就這麽直白地當眾捅了出來。
「我們也不和你們爭明年的,我們就問今年的。」他對那位副官微微一笑,一段話嘆了三次。
「眼看一年就要到頭了,本年的軍餉還沒見到半點影子。我們十五萬人吶,別說喝風,業餘山上的草皮都要被啃禿了。」
「今年的九十萬兩餉銀不知何時才能啟程送往西北?」他高聲問罷,抬袖作拭淚狀,目光含怨刺向謝延卿。
「謝大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兵民之艱啊。」
王義先往年一般是留在仙慈關,但今年為了甘中路那座金礦不得不迴。本是無奈,半路上接到謝延卿接任戶部尚書的消息時,卻慶幸自己跟著迴來了。
他家大帥不肯與老丈人針鋒相對,他王義先可沒什麽顧忌。
沒有人說話,他便冷笑道:「欠幾個月也就罷了,今年拖明年,明年不知拖到哪一年。長公主,謝大人,你們說,這叫什麽事兒?哪有欠成這樣的!」
「我呸!」那位副將啐了口,「淨會哭窮。」
王義先淡淡道:「這不是哭窮,這是陳述事實。」
副將:「你們窮關我們屁事!難道我們就好過了?你們好歹能屯田……」
嬴追抬手製止他,「咱們兩路互不幹涉,一碼歸一碼。」
她叩了叩扶手,「爭來爭去也沒意思。謝大人,行與不行,您老就開口說一兩個字。」
她問的是謝延卿,視線卻盯著賀易津。
年少時她和賀易津以及諸位哥哥也曾對酒當歌並肩退敵,隻是如今各守一方,故人大都作了土。
將士一體,北方軍保全自身就已艱難,更無餘力管顧其他。
近日風聲不斷,嬴追向來謹守本分不主動伸手碰朝政,也猜到國庫怕是漏了個大洞。
小吏復轉身去,不多時一隊軍士走進來,踏過天井。
為首的將領虎背熊腰猶如一座小山,身後跟著的除了一位文士外也都是人高馬大,走動間鎧甲嘩嘩作響。
七八個人走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
堂中北方軍的軍士們把目光從戶部一幫弱吏轉移到來者身上,都立時挺直了脊背,繃起肌肉。
因為來的是西北軍。
雖說同為邊軍,但文人自古相輕,武人之間也有各種各樣的比較。
例如鎧甲。
北方軍的棉鋼甲在關節間多嵌絨,不止防寒,也是為了抑製鎧甲磨損。而西北軍則用軟皮革和土布連結鐵甲,防著沙礫往人衣裳裏鑽。
兩相比較,前者略顯華麗威嚴,後者樣式則簡潔些。
前者笑後者又土又破如地痞流氓,後者嘲前者花裏胡哨中看不中用。
諸如此類,再牽扯到將士待遇和歷往功績,兩方各有優劣,更是翻不完的舊帳爭不出結果的車軲轆。
因此兩方軍士一碰,皆目露兇光,煞氣逼人。
然而將領之間卻未有隔閡,殷侯賀易津跨過大堂門檻,兩步便到堂中,抱拳道:「長公主。」
嬴追亦抱拳:「殷侯。」
兩人互相打過招唿,賀易津看向坐在一旁的老人。老人滿鬢花白,形容消瘦。
剎那間,他堅毅的臉上閃過莫名的神色。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雖為半父子,但上一次見麵,是十六年前還是十八年前?
他抬手疊掌,彎下高大的身軀,恭敬地叫道:「嶽丈。」
謝延卿慢慢抬眼,撐著扶手的手青筋盡凸,起身迴禮:「殷侯。」
態度不言而喻。
賀易津接住他的手臂,扶著老人起身,算是受了這一禮。
往昔情與誼,皆了結在這一拜中。
其後無人開口,大堂突然安靜得針落可聞。
跟在賀易津身邊的文士認命地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聽說您冬至一過就要走,我們便加快速度馬不停蹄地往宣京趕,好在遇上了。」
邊將述職隻在年關前後,並未有固定的日期。
因三路不好同時離關,加之地理環境的影響,通常是長公主第一個迴,然後在臘月上旬離京。這時殷侯將將趕到京城,而南疆的顧大帥才開始動身。
「王先生。」嬴追頷首,嘆道:「我們來時南赤河就已結冰,不早些迴去,大雪封完了山,就得逗留到開春。」
王義先一驚:「今年怎麽凍得這麽早?」
「天要如此,人能奈何。」她不欲再閑扯,轉向此地正主:「謝大人,我先前所說,你認為如何?」
臨走在即,她今日一定要個說法。
賀易津隨意挑了把右手邊的椅子坐下,沉聲道:「我今日也是為西北軍的軍餉而來。」
王義先挨著他坐下,跟隨的軍士們便站到兩人身後。
北方軍的軍士們也不甘落後,簇擁在長公主身邊。
兩邊霎時涇渭分明,隔著中堂互相瞪眼。
謝延卿揮手讓衙吏們都下去幹自己的事。
嬴追沉得住氣,隻等謝尚書迴話。她身邊的一位副將卻道:「凡事講究個先來後到,尚書大人先把我們北方軍的事情解決了再說其他。」
王義先「唉」了聲,邊撫平衣袖上的褶痕,邊慢條斯理地說:「想我們西北,今年吃的還是去年的餉。」
此話一出,除了西北軍,滿座皆露異色——非是訝異這件事,而是訝異此人就這麽直白地當眾捅了出來。
「我們也不和你們爭明年的,我們就問今年的。」他對那位副官微微一笑,一段話嘆了三次。
「眼看一年就要到頭了,本年的軍餉還沒見到半點影子。我們十五萬人吶,別說喝風,業餘山上的草皮都要被啃禿了。」
「今年的九十萬兩餉銀不知何時才能啟程送往西北?」他高聲問罷,抬袖作拭淚狀,目光含怨刺向謝延卿。
「謝大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兵民之艱啊。」
王義先往年一般是留在仙慈關,但今年為了甘中路那座金礦不得不迴。本是無奈,半路上接到謝延卿接任戶部尚書的消息時,卻慶幸自己跟著迴來了。
他家大帥不肯與老丈人針鋒相對,他王義先可沒什麽顧忌。
沒有人說話,他便冷笑道:「欠幾個月也就罷了,今年拖明年,明年不知拖到哪一年。長公主,謝大人,你們說,這叫什麽事兒?哪有欠成這樣的!」
「我呸!」那位副將啐了口,「淨會哭窮。」
王義先淡淡道:「這不是哭窮,這是陳述事實。」
副將:「你們窮關我們屁事!難道我們就好過了?你們好歹能屯田……」
嬴追抬手製止他,「咱們兩路互不幹涉,一碼歸一碼。」
她叩了叩扶手,「爭來爭去也沒意思。謝大人,行與不行,您老就開口說一兩個字。」
她問的是謝延卿,視線卻盯著賀易津。
年少時她和賀易津以及諸位哥哥也曾對酒當歌並肩退敵,隻是如今各守一方,故人大都作了土。
將士一體,北方軍保全自身就已艱難,更無餘力管顧其他。
近日風聲不斷,嬴追向來謹守本分不主動伸手碰朝政,也猜到國庫怕是漏了個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