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綁定係統搞基建[種田] 作者:飲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就是容訴雲猶豫的地方:「對,所以我們隻建造一些瓦房,供給上課即可……」
「嗯嗯。」顧牧青突然腦中靈光一閃,不知想起什麽,他突然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之前多建造的那些瓦房就足夠開設成學堂。」
顧牧青越想越覺得可行:「真的可以啊,寶兒,讚美暫時先用著唄,不過咱們這麽多的人……還得建造學校,不僅學校,後麵還要有醫院,寶兒,醫院就是咱們這裏通常所說的醫館。從物質到精神,最後到自我實現!馬斯洛需求理論完全正確!」
家中有糧食隻是第一步,後麵百姓還需要有衣服穿,有文娛,有自我的文化訴求。
「馬斯洛需求理論?」容訴雲不理解一個詞叫做「馬斯洛需求理論」,但顧牧青熟知:「就是在滿足了人們最基礎的物質需要以後,我們需要的就是滿足百姓更深層次的需要。
換句話說,當下能將就就將就。
不能將就……顧牧青甚至想到直接在大廣場上開課授業。
不過現在有了能夠遮風擋雨的磚瓦房,也不至於讓小孩童們出去曬太陽。
「有道理。」
容訴雲又學到了一個說法。
然而學堂的建設依舊在容訴雲的規劃之中,沒有那麽複雜的樓房,至少要有寬闊的講堂,還有足夠的啟蒙書冊。此外,藏書樓也是容訴雲規劃之中的建築,藏書樓可以慢慢地建造,到時候不僅可以供給孩童看書,也可以供給百姓,甚至有需求的官員……
現在想一想,隻剩下最關鍵也最緊缺的一環——
顧牧青拍了拍手,表情為難:「寶兒,咱們還真是缺老師呢。」
某個係統異常擔憂,在他看來,整個涼川州就沒有多少個文化人,也就官員們認識些字,普通衙役隻能看懂簡單的文書,而百姓們……算了,暫時隻能看到宣傳欄上的圖畫。
容訴雲頷首:「有江南過來的師長。」
「可是寶兒,光靠咱們老家來的那十幾二十個讀書人,能夠撐起來咱們的學堂嗎?」
顧牧青的喉結輕輕滾動了一下:「根據之前彙算土地的登記人口來看,寶澤郡目前有人口四萬人,其中孩童不到八千,其中零到五歲的孩童三千人,五到十歲的孩童三千人,十歲到十六歲的孩童兩人。除去最前麵零到五歲的稚童,剩下來大概有五千個孩子要被教書,要被啟蒙。」
按照顧牧青後世最擁擠的教學模式,一個老師一節課帶領四十個學生,他們的寶澤郡五千個小孩兒,光靠江南老家來的那些老師完全不夠。
要說老師,還得從本地找一些,可是不用容訴雲說,顧牧青就知曉這裏的情況,每年科考,涼川州是參與科考最後一輪人數最少的州郡,甚至最近五次科考都沒有人參與最後的殿試。
最近一次科舉中舉的還在三十六年前,可惜,那個學子最後舉家搬遷到了都城……
涼川州早就不是繁衍文化的最好場所。
那他的寶兒又該從哪裏尋找老師?
容訴雲正在思索。
他的側顏俊美寡艷,白皙無瑕的手指輕輕敲擊在木頭桌上,有一搭沒一搭,輕緩而有節奏。
他的心中迅速劃過了幾類人,有學問的年長者,科舉落第的秀才或者是未中秀才的童生。啟蒙的學校不比如同書院一般必須是文學斐然的才學名流,須得認識字,有耐心……
好找又不好找。
如果讓官員們去找誰最會開荒,誰最吃苦耐勞,手下的官員一定能馬上列出個詳細名單。
但是說誰有文化,這就有些麻煩了。
顧牧青突然靈光一現:「寶兒,你說咱們給這裏的百姓來個簡單的知識測驗怎麽樣?」
「測驗所有的百姓?」
「是啊是啊,寶兒,我覺得弄個測驗應該挺快的,不識字的百姓一大堆,這批屬於完完全全的文盲,但也有一部分人能看懂宣傳欄的公告,這批人才若是讓他們種地可就太可惜了些,不如把他們招攬過來,培訓一下,合格以後就聘用為咱們以後學校的老師。」
一個地區要想長久發展,衣食住行妥當以後必然就是發展教育。
可現在的他們要談教育,實在太過遠了些。
重中之重是種出最多的糧食,開墾最多的土地,而那些本不該在這個年紀就去田地幹活的孩子才應當在腦子最活絡的年紀裏努力汲取知識。當然,這不是要剝奪百姓們讀書識字的權利,若是他們想,他們也可以跟在啟蒙班裏聽課。
顧牧青很贊同這種精神,甚至某種程度上作為一個外來戶,顧牧青他對這種本土文化有自己的意見。
他當初學中文已經更難了。
要讓目不識丁的小孩兒學習繁體字,還沒有標點符號,就很為難人。
畢竟科普文字又不需要考狀元,哪裏需要通曉那麽多的文化典故。所以顧牧青代表「文盲」群體大膽開麥了:「寶兒,隻要稍微識得些字的,咱們都可以喊來教授文字和知識,而且寶兒你覺不覺得你們現在所寫的文字筆畫太過複雜了些,你看我之前給你寫的,簡體字,是不是就很方便?」
容訴雲腦海裏迅速想起那些歪瓜裂棗的字。
在不曾了解顧牧青那個時代之前,容訴雲一直覺得顧牧青是個沒有文化的邪祟。
說他聽不懂的話,取了一個古書上不曾存在的讀音「刻印」做名字,寫出來的文字更是缺胳膊斷腿……後來他才知道那是簡體字,是經過所謂改良運動後的一種文字,雖然看著奇怪,但容訴雲不得不承認這文字若是讓新人學習,定會方便很多。
「嗯嗯。」顧牧青突然腦中靈光一閃,不知想起什麽,他突然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之前多建造的那些瓦房就足夠開設成學堂。」
顧牧青越想越覺得可行:「真的可以啊,寶兒,讚美暫時先用著唄,不過咱們這麽多的人……還得建造學校,不僅學校,後麵還要有醫院,寶兒,醫院就是咱們這裏通常所說的醫館。從物質到精神,最後到自我實現!馬斯洛需求理論完全正確!」
家中有糧食隻是第一步,後麵百姓還需要有衣服穿,有文娛,有自我的文化訴求。
「馬斯洛需求理論?」容訴雲不理解一個詞叫做「馬斯洛需求理論」,但顧牧青熟知:「就是在滿足了人們最基礎的物質需要以後,我們需要的就是滿足百姓更深層次的需要。
換句話說,當下能將就就將就。
不能將就……顧牧青甚至想到直接在大廣場上開課授業。
不過現在有了能夠遮風擋雨的磚瓦房,也不至於讓小孩童們出去曬太陽。
「有道理。」
容訴雲又學到了一個說法。
然而學堂的建設依舊在容訴雲的規劃之中,沒有那麽複雜的樓房,至少要有寬闊的講堂,還有足夠的啟蒙書冊。此外,藏書樓也是容訴雲規劃之中的建築,藏書樓可以慢慢地建造,到時候不僅可以供給孩童看書,也可以供給百姓,甚至有需求的官員……
現在想一想,隻剩下最關鍵也最緊缺的一環——
顧牧青拍了拍手,表情為難:「寶兒,咱們還真是缺老師呢。」
某個係統異常擔憂,在他看來,整個涼川州就沒有多少個文化人,也就官員們認識些字,普通衙役隻能看懂簡單的文書,而百姓們……算了,暫時隻能看到宣傳欄上的圖畫。
容訴雲頷首:「有江南過來的師長。」
「可是寶兒,光靠咱們老家來的那十幾二十個讀書人,能夠撐起來咱們的學堂嗎?」
顧牧青的喉結輕輕滾動了一下:「根據之前彙算土地的登記人口來看,寶澤郡目前有人口四萬人,其中孩童不到八千,其中零到五歲的孩童三千人,五到十歲的孩童三千人,十歲到十六歲的孩童兩人。除去最前麵零到五歲的稚童,剩下來大概有五千個孩子要被教書,要被啟蒙。」
按照顧牧青後世最擁擠的教學模式,一個老師一節課帶領四十個學生,他們的寶澤郡五千個小孩兒,光靠江南老家來的那些老師完全不夠。
要說老師,還得從本地找一些,可是不用容訴雲說,顧牧青就知曉這裏的情況,每年科考,涼川州是參與科考最後一輪人數最少的州郡,甚至最近五次科考都沒有人參與最後的殿試。
最近一次科舉中舉的還在三十六年前,可惜,那個學子最後舉家搬遷到了都城……
涼川州早就不是繁衍文化的最好場所。
那他的寶兒又該從哪裏尋找老師?
容訴雲正在思索。
他的側顏俊美寡艷,白皙無瑕的手指輕輕敲擊在木頭桌上,有一搭沒一搭,輕緩而有節奏。
他的心中迅速劃過了幾類人,有學問的年長者,科舉落第的秀才或者是未中秀才的童生。啟蒙的學校不比如同書院一般必須是文學斐然的才學名流,須得認識字,有耐心……
好找又不好找。
如果讓官員們去找誰最會開荒,誰最吃苦耐勞,手下的官員一定能馬上列出個詳細名單。
但是說誰有文化,這就有些麻煩了。
顧牧青突然靈光一現:「寶兒,你說咱們給這裏的百姓來個簡單的知識測驗怎麽樣?」
「測驗所有的百姓?」
「是啊是啊,寶兒,我覺得弄個測驗應該挺快的,不識字的百姓一大堆,這批屬於完完全全的文盲,但也有一部分人能看懂宣傳欄的公告,這批人才若是讓他們種地可就太可惜了些,不如把他們招攬過來,培訓一下,合格以後就聘用為咱們以後學校的老師。」
一個地區要想長久發展,衣食住行妥當以後必然就是發展教育。
可現在的他們要談教育,實在太過遠了些。
重中之重是種出最多的糧食,開墾最多的土地,而那些本不該在這個年紀就去田地幹活的孩子才應當在腦子最活絡的年紀裏努力汲取知識。當然,這不是要剝奪百姓們讀書識字的權利,若是他們想,他們也可以跟在啟蒙班裏聽課。
顧牧青很贊同這種精神,甚至某種程度上作為一個外來戶,顧牧青他對這種本土文化有自己的意見。
他當初學中文已經更難了。
要讓目不識丁的小孩兒學習繁體字,還沒有標點符號,就很為難人。
畢竟科普文字又不需要考狀元,哪裏需要通曉那麽多的文化典故。所以顧牧青代表「文盲」群體大膽開麥了:「寶兒,隻要稍微識得些字的,咱們都可以喊來教授文字和知識,而且寶兒你覺不覺得你們現在所寫的文字筆畫太過複雜了些,你看我之前給你寫的,簡體字,是不是就很方便?」
容訴雲腦海裏迅速想起那些歪瓜裂棗的字。
在不曾了解顧牧青那個時代之前,容訴雲一直覺得顧牧青是個沒有文化的邪祟。
說他聽不懂的話,取了一個古書上不曾存在的讀音「刻印」做名字,寫出來的文字更是缺胳膊斷腿……後來他才知道那是簡體字,是經過所謂改良運動後的一種文字,雖然看著奇怪,但容訴雲不得不承認這文字若是讓新人學習,定會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