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老大老二不說話,可他們二人的夫人卻立刻站了起來。


    多年養尊處優,保養得當,哪怕已經年近古稀,二位夫人瞧上去也不過五十年歲,隻是溫柔和善的麵骨之下,話語有些咄咄逼人:「三弟,這話可不能這麽說。當下書院情況你並非不清楚,這幾年的科考越變越奇特,眼瞧著又添加了許多新鮮內容,若咱們這樣幾個孩子不去找找老師,哪怕能考中也是墜在尾巴的名字啊……三弟,這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事情啊……」


    容忠渠不說話了,心裏卻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嗬,那同他有什麽關係?他隻有兩個女兒,而老爺子重男輕女慣了,這兩位嫂嫂言語之間也對他的妻女言出淡薄,說女兒挑不得大梁,考不得科舉,也不能光宗耀祖……


    這話他可牢牢地記著呢,怎麽的,現在卻知道著急了?


    容忠渠道貌岸然地拱手,還在推辭:「這恐怕不行,嫂嫂們,你們隻曉得,鳶鳶和鴦鴦還有我夫人都身子不好,一直久病未愈,我怎可這個時候離她們而去。換句話說,這輩子我就想守著她們娘仨,不求榮華富貴,也不求功名利祿。」


    二嫂和二嫂還想說什麽,一直不說話的老爺子輕輕的咳嗽了一聲。


    剎那間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一同看向了同一個方向。


    老爺子坐在主位之上,花白的鬍子長到小腹,此刻卻被打理得清爽整潔,老人家渾濁卻睿智的眼眸微微掀開,看著這群小輩恭敬模樣,自然也瞧出他們心裏的小九九。


    「你們兄弟三人若誰去,我便將你們母親遺留下來的嫁妝一半分出。」


    大嫂和二嫂瞬間捏緊了帕子。


    她們的婆婆可是大戶之女,當初的嫁妝當真算得上十裏紅妝,老爺子能拿出這麽一大筆資產做誘惑,著實難得。


    可是就為了這一半的嫁妝,她們要去那麽窮苦的地方,一去還是兩年之久。


    至少要等到下一屆的科考才能迴來啊……


    江南那邊如何風聲陡峭,容訴雲尚且不知,至少容訴雲這裏溫暖舒適,甚至他稍稍多走了些路,還會悶出汗來。


    「寶兒,咱們可以開始建學校啦!」


    「嗯,所有留了一批施工隊。」


    這已經不是容訴雲第一次思考百姓的孩童該如何處理,如今這裏的百姓人口不算多,孩子的數目也並不多。可是涼川州完全不像都城、或者別的郡縣那般,有書院,有啟蒙。


    目不識丁是常態。


    這裏的孩子若能識得幾個字,大多也是因為家中有年邁但會認字的老祖宗頂著。在飯都吃不飽的時候,每一個小孩或許都是勞動力,他們會去野外挖野菜,水裏摸小魚。總之,他們要學的絕對不是那些「知乎者也」和文字,而是——


    如何在最小的年紀出來做事,如何填飽自己的肚子。


    不過他同大伯二伯聯繫很少,唯一有聯繫的是三伯,還是因為委託護護送牛馬和糧食。


    因而容訴雲在第一封書信發出以後,又額外寫了另外一封書信,邀請三伯一家來此地遊玩,還在書信中大花筆墨,著重描述了此地氣候適宜:明明寒冬臘月之際,百姓還穿單衫,極其適宜同樣寒疾纏身的三伯母過來養身子,還有兩個年紀小的妹妹也可以過來見見這裏的風光。


    女子雖說養在閨閣中很好,但也可以出來,多見見外麵的風景,誰說女子不如男。


    後麵這句話是顧牧青非要容訴雲加上去的。


    用顧牧青的話來說,手下鏢局送個鏢到荒涼的涼川州,三伯都能問這裏有什麽適合女子和女兒家的小玩意兒,還重點詢問這裏有無幾味藥材可以治癒咳疾。


    這樣的男人,一定是百分百顧家的人!


    就很合「愛腦婆」一百分的顧牧青的脾氣。


    第56章 基建第四十三天


    不過三伯來不來還是後麵的事情了,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建造一個什麽樣的學堂。在容訴雲看來,他心中的學堂隻有書院這一種類型,剩下的便是私人啟蒙。


    但一個書院的建築繁華富麗,他們恐怕沒這麽多時間。


    那又有什麽方法能夠迅速讓不識字的百姓開蒙呢?


    至少讓那些孩子接觸到文字……


    「寶兒,你在糾結什麽呀?」顧牧青忍不住發問,因為容訴雲手中的筆已經停了好久了。那一滴墨水重重的滴落在紙麵上,迅速團聚氤氳。


    也不知道容訴雲想寫什麽,顧牧青鮮少看到他這麽糾結。


    容訴雲在顧牧青心中一向是殺伐果斷,從來不會猶豫超過三秒的人。


    容訴雲的五官一如以往的雋秀如竹,但是此刻帶了點用腦過度的淺淡疲憊,然而他的眼睛卻依舊亮晶晶的。聽顧牧青問詢,容訴雲終究還是嘆了口氣,他收迴了手中的筆:「我在想書院如何建造最快。」


    「啊?難道不就是磚瓦房就可以了啊?」


    顧牧青原本正在心裏計算著那些雞鴨豬出欄的時間,聽了容訴雲這個疑惑,他頓了頓,放下紙筆道:「寶兒,咱們就建普通的磚瓦房吧……難不成寶兒想建造像都城書院那樣的巨大書院?也不是不行,但現在好像還沒什麽必要……」


    那麽大的一個書院包括了無數個講堂,這是書院傳道受業最重要的場所,此外還有藏書樓,有些還有供奉先聖先賢的祠堂,以及供學生居住的齋社……在顧牧青看來,古代的書院不僅是上課的地方,更是進行文化交流的一個文藝天地,這是閑散、有錢、專門讀書的人該去的地方。如果隻是給百姓們啟蒙文字和數學的話,暫時還用不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綁定係統搞基建[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飲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飲鹿並收藏綁定係統搞基建[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