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帳東西!」皇帝端坐在雕花浮金的龍椅之上,本就氣得不輕,聽到太子的那句好眼光,更是怒不可遏,額角青筋冒了冒,拾起一本奏摺扔在了二皇子膝前,臉色陰沉道:「你自己看!」
二皇子自認沒有做過科舉舞弊之事,心中坦蕩,朝奏摺掃了幾眼,不由皺緊了眉頭,其中確有三位考生是他的門生,因這三人才華出眾,早有結交之意,可其他七名考生卻連名字都沒聽過,更別說結黨營私還予人好處種種。
二皇子將奏摺合攏,默不作聲地遞給了站在身邊的八皇子,八皇子看完,又遞給了雲瀾舟和簡寧。
簡寧快速瀏覽了一遍,眉間頓時緊蹙。
光是結黨也便罷了,要命的是,據奏摺所言,稱二皇子曾私下賄賂考官,讓其在科舉時優待自己的門生。以考官與二皇子之間的往來為據,聲稱在考前這些考官屢次受到二皇子府中的饋贈,且考後二皇子門生中的三人高居榜首,另有多人名列前茅,實為科場舞弊,天理難容。
奏摺中夾著一封考官與二皇子門生的密信,信中提到,考官劉遠之、張祿清等人曾在考前透露過部分考題給二皇子的門生。
且那劉遠之和張清祿等人已經認罪,對二皇子私下賄賂他們的事情供認不諱。
這迴不僅僅是考生的問題,牽扯到了朝中官員,怪不得皇帝震怒。
簡寧看完奏摺和雲瀾舟對了個眼神,兩人都暫無對策。
此事來得太突然,此前太子大肆招攬門客,恐怕目的就是模糊二皇子的注意,讓二皇子往太子營私植黨的方向想。
如此,打二皇子一個措手不及。
彼時二皇子暗自思索片刻,目光淩厲地盯了眼太子,手指微微收緊,隨後卻迅速鬆開,恢復了平靜。
他再一叩首後挺直背脊,口中恭敬道:「兒臣不敢欺君罔上,生平未曾染指科場,門生之事,絕非臣之所為。懇請父皇明鑑,莫使有學之士蒙冤。」
也不是第一次和太子鬥法,這些年二皇子和太子輪流被皇帝斥責,早已練出了不懼聖威的本事。
簡寧卻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科舉增加殿試,本就是為了收攏權力,為了不讓考官們和考生私下結交,若是平常有什麽小打小鬧的貪腐,隻要數額不大,皇帝都沒有在意,太子和二皇子也各自保持著這迴吃虧下次報復的念頭。
在皇帝眼裏,那是皇子奪嫡的必經之路,說不準他還在背地裏添柴加火呢。
而這迴在皇帝眼裏可就不是單純的奪嫡了,是謀反,是私下篡權,是藐視君王,不顧天威。
站在簡寧身邊的林雪衣也察覺到了這點,立刻跪了下去為二皇子求情,「皇上明鑑,得皇上您的教導,二殿下素日最尊法度,絕不會做出徇私舞弊的事情來,微臣懇請皇上明察!」
第59章
果然,皇帝見二皇子還是一臉硬氣不肯低頭認錯的樣子,肝火大動。
「身為皇子,不思上進,反屢屢觸犯宮規,忤逆朕意,安可容忍?一則,你恃寵而驕,不敬君父,目無尊卑;二則,結交不良,肆意妄為,敗壞體統;三則,不修德行,意圖擾亂朝政,輕蔑律法。如此種種,若不嚴懲,何以正國紀?」
皇帝頓了頓,復又沉聲道:「念你初犯,暫不加刑,罰閉門思過半年,潛心修德,省察己身,若再有悖逆,必不輕恕!」
說罷,皇帝一揮手,令宮人將二皇子押迴了樊宇宮中。
這迴皇帝連求情的機會都沒留,三下五除二就把二皇子處置了,估計太子出了不少力氣,讓皇帝震怒到這種地步。
簡寧三人被太子那晦暗不明的目光掃了幾眼,明白了此時不好開口,便也跟著二皇子退了出去。
迴景陽宮的路上,林雪衣一直惴惴不安,想起某事,便道:「諸位殿下,臣記得二殿下交好的考生中,有一位曾經和方公子來往過,隻是方公子瞧不上他,二殿下憐那考生窮困,淪落到賣字為生的地步,才與之結交,不如我現在就出宮去找尋那考生,他已是會元前三,肯定不會甘心就此淪為太子的棋子。」
「你快去。」簡寧蹙眉道:「勞煩林公子,務必要抓活口。」
八皇子也道:「怕是去晚了就被太子滅口了,若是林家人手不夠,我讓小十一給你派幾個人過去一起找。」
「多謝殿下,如此,便要麻煩十一殿下了。」林雪衣有些忐忑地看向雲瀾舟,這位十一殿下素來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是個看不穿的人物,雖不能明說,但私下裏林雪衣是有些害怕這位十一皇子的。
雲瀾舟二話不說,拿出鐵哨吹響,片刻後道:「你自出宮,宮外有人接應。」
林雪衣鬆了一口氣,行禮道謝而去。
八皇子跟著去景陽宮和簡寧他們商議了一下午,沒想出好法子,加上德妃催他問話,便匆匆離去。簡寧連夕食也吃不下,和雲瀾舟草草用完膳,在羅漢床上用紙幣梳理著此事的脈絡。
這件事不僅關乎二皇子的前程,還關乎那十位考生的清白。
自然很有可能這十位考生,包括二皇子籠絡的那三位考生,都是太子安排的人。
可若是這其中還有蹊蹺,又該如何是好?
二皇子在朝中逢迎多年,慧眼識珠這點本事還是有的,怎麽會分不清楚那三位學子究竟是草包還是有學之士?
換個角度想,如果太子真的想設計陷害,他根本不需要大費周章地安排十個人。他隻需要安排一個人,哪怕隻有一個考生咬定二皇子曾經給他泄題,再安排兩位考官,供認二皇子是幕後主使,那麽被誣陷的前十名學子都會被拉下水。
二皇子自認沒有做過科舉舞弊之事,心中坦蕩,朝奏摺掃了幾眼,不由皺緊了眉頭,其中確有三位考生是他的門生,因這三人才華出眾,早有結交之意,可其他七名考生卻連名字都沒聽過,更別說結黨營私還予人好處種種。
二皇子將奏摺合攏,默不作聲地遞給了站在身邊的八皇子,八皇子看完,又遞給了雲瀾舟和簡寧。
簡寧快速瀏覽了一遍,眉間頓時緊蹙。
光是結黨也便罷了,要命的是,據奏摺所言,稱二皇子曾私下賄賂考官,讓其在科舉時優待自己的門生。以考官與二皇子之間的往來為據,聲稱在考前這些考官屢次受到二皇子府中的饋贈,且考後二皇子門生中的三人高居榜首,另有多人名列前茅,實為科場舞弊,天理難容。
奏摺中夾著一封考官與二皇子門生的密信,信中提到,考官劉遠之、張祿清等人曾在考前透露過部分考題給二皇子的門生。
且那劉遠之和張清祿等人已經認罪,對二皇子私下賄賂他們的事情供認不諱。
這迴不僅僅是考生的問題,牽扯到了朝中官員,怪不得皇帝震怒。
簡寧看完奏摺和雲瀾舟對了個眼神,兩人都暫無對策。
此事來得太突然,此前太子大肆招攬門客,恐怕目的就是模糊二皇子的注意,讓二皇子往太子營私植黨的方向想。
如此,打二皇子一個措手不及。
彼時二皇子暗自思索片刻,目光淩厲地盯了眼太子,手指微微收緊,隨後卻迅速鬆開,恢復了平靜。
他再一叩首後挺直背脊,口中恭敬道:「兒臣不敢欺君罔上,生平未曾染指科場,門生之事,絕非臣之所為。懇請父皇明鑑,莫使有學之士蒙冤。」
也不是第一次和太子鬥法,這些年二皇子和太子輪流被皇帝斥責,早已練出了不懼聖威的本事。
簡寧卻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科舉增加殿試,本就是為了收攏權力,為了不讓考官們和考生私下結交,若是平常有什麽小打小鬧的貪腐,隻要數額不大,皇帝都沒有在意,太子和二皇子也各自保持著這迴吃虧下次報復的念頭。
在皇帝眼裏,那是皇子奪嫡的必經之路,說不準他還在背地裏添柴加火呢。
而這迴在皇帝眼裏可就不是單純的奪嫡了,是謀反,是私下篡權,是藐視君王,不顧天威。
站在簡寧身邊的林雪衣也察覺到了這點,立刻跪了下去為二皇子求情,「皇上明鑑,得皇上您的教導,二殿下素日最尊法度,絕不會做出徇私舞弊的事情來,微臣懇請皇上明察!」
第59章
果然,皇帝見二皇子還是一臉硬氣不肯低頭認錯的樣子,肝火大動。
「身為皇子,不思上進,反屢屢觸犯宮規,忤逆朕意,安可容忍?一則,你恃寵而驕,不敬君父,目無尊卑;二則,結交不良,肆意妄為,敗壞體統;三則,不修德行,意圖擾亂朝政,輕蔑律法。如此種種,若不嚴懲,何以正國紀?」
皇帝頓了頓,復又沉聲道:「念你初犯,暫不加刑,罰閉門思過半年,潛心修德,省察己身,若再有悖逆,必不輕恕!」
說罷,皇帝一揮手,令宮人將二皇子押迴了樊宇宮中。
這迴皇帝連求情的機會都沒留,三下五除二就把二皇子處置了,估計太子出了不少力氣,讓皇帝震怒到這種地步。
簡寧三人被太子那晦暗不明的目光掃了幾眼,明白了此時不好開口,便也跟著二皇子退了出去。
迴景陽宮的路上,林雪衣一直惴惴不安,想起某事,便道:「諸位殿下,臣記得二殿下交好的考生中,有一位曾經和方公子來往過,隻是方公子瞧不上他,二殿下憐那考生窮困,淪落到賣字為生的地步,才與之結交,不如我現在就出宮去找尋那考生,他已是會元前三,肯定不會甘心就此淪為太子的棋子。」
「你快去。」簡寧蹙眉道:「勞煩林公子,務必要抓活口。」
八皇子也道:「怕是去晚了就被太子滅口了,若是林家人手不夠,我讓小十一給你派幾個人過去一起找。」
「多謝殿下,如此,便要麻煩十一殿下了。」林雪衣有些忐忑地看向雲瀾舟,這位十一殿下素來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是個看不穿的人物,雖不能明說,但私下裏林雪衣是有些害怕這位十一皇子的。
雲瀾舟二話不說,拿出鐵哨吹響,片刻後道:「你自出宮,宮外有人接應。」
林雪衣鬆了一口氣,行禮道謝而去。
八皇子跟著去景陽宮和簡寧他們商議了一下午,沒想出好法子,加上德妃催他問話,便匆匆離去。簡寧連夕食也吃不下,和雲瀾舟草草用完膳,在羅漢床上用紙幣梳理著此事的脈絡。
這件事不僅關乎二皇子的前程,還關乎那十位考生的清白。
自然很有可能這十位考生,包括二皇子籠絡的那三位考生,都是太子安排的人。
可若是這其中還有蹊蹺,又該如何是好?
二皇子在朝中逢迎多年,慧眼識珠這點本事還是有的,怎麽會分不清楚那三位學子究竟是草包還是有學之士?
換個角度想,如果太子真的想設計陷害,他根本不需要大費周章地安排十個人。他隻需要安排一個人,哪怕隻有一個考生咬定二皇子曾經給他泄題,再安排兩位考官,供認二皇子是幕後主使,那麽被誣陷的前十名學子都會被拉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