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怕改變主意,話說得飛快,見福廣拿著摺子出去才吐出一口濁氣,咽下這口不甘。
他確實嫉妒林明環乃至動了殺心,可一旦他真的如此極端行事,無非是再給他和孟漁之間增添一道邁不過去的坎,罷了——他再一次這樣說服自己,隻手遮天的帝王又如何,難不成你可以迴溯時光,把過往一切都抹滅嗎?
上天有好生之德,再把孟漁送到他跟前來,他是做不到像劉翊陽那般無私無求,但既是決心將人留下,至少不要在遍體鱗傷的孟漁身上再添新的傷疤。
第64章
孟漁在太和殿放了兩日的風箏,且都是在巳時,那會兒傅至景已下早朝,從光慶殿的殿門望出去,正好可以看到蝴蝶風箏在湛藍天際迎風搖擺。
他知道風箏並不是放給他看的,可免不得駐足一會兒。
聽宮人說,少君在放風箏時臉上掛著笑,他有心去求證,又擔心孟漁的笑容會隨著他的出現而消失。
如此,轉眼就到了冊封禮這日。
天還沒亮孟漁就被叫醒梳洗裝扮,他不必上胭脂,也無需點綴滿頭珠翠,隻在唇上抹了點淡粉充盈氣色。
尋常禮製,少君並沒有朝服,但新帝打破舊規,命能工巧匠用朱湛色打造了一套絕不遜色於皇後朝服的錦袍,盤旋於胸口金色鳳凰一針一線栩栩如生,與帝王的黑金龍袍相得益彰。
宗室親眷皆收到了請帖,知曉新帝對少君的重視,不敢怠慢,提前在宮殿等候。
這樣聲勢浩大,直逼皇後冊封禮的規格。
史冊裏記載,帝王專寵少君的例子不是沒有,但做到這份上的,新帝獨一份,再者,衡國自開朝以來,從未有過男後的先例,眼下新帝如此無從置喙地大操大辦,仿若是在為孟漁坐上後位鋪路。
太和殿的宮人喜滋滋地跪下來齊聲高唿,「奴才們恭賀陛下少君大喜。」
銅鏡倒映出孟漁如今的模樣,他頭戴金鳳冠,華服加身,當真是從未有過的雍容華貴,可與這歡天喜地的宮殿不同,身為新人的他臉上沒有一點笑意。
福廣奉帝命在太和殿伺候孟漁,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陛下命奴才轉告少君,宮宴隻是走個過場,若少君不願意待在那兒,露個麵就能迴來了。」
孟漁把玩著腰間的玉環,沒搭腔,隻抬眸看了福廣一眼。
福廣總覺著少君哪兒不一樣了,這眼神可不像是不清明的樣子,有點冷,還夾雜一絲怨,他不敢妄加揣測,眼見吉時將至,笑著讓宮娥把鳳鐲戴在孟漁細白的手腕上。
鳳鐲是足金打造,分量不輕,在外人看來是恩寵,對孟漁而言卻像沉重的枷鎖,重得他抬不起雙臂。
他麵無表情被熱熱鬧鬧地迎上了十二抬鑾駕,由喜沖沖的福廣開路,一路鮮花歡歌,把他抬到了巍峨的大殿,送到了傅至景的手上。
傅至景見他臉色不好,低聲問:「一路過來太曬了吧?」
孟漁仿若已經認命的樣子,安心地做新帝的少君,搖了搖頭。
傅至景不再追問,隻道:「喝過敬酒就迴去歇著。」
主角一到,滿殿的宗親都起身恭迎。
四王爺和七王爺早早聽聞孟漁死而復生的傳言,直到今日才親眼再見孟漁一麵,皆唏噓不已。
孟漁見到了很多生麵孔,也有幾個臉熟的。
蔣文崢牽著嘉彥站在一旁,蔣嘉彥認出他來了,還記恨兩人鬥嘴害得他被罰跪的事情,氣鼓鼓地瞪了孟漁一眼,被蔣文崢低低嗬斥一聲,不情不願地別過頭去。
蔣文崢朝孟漁微微一笑以示歉意。
劉翊陽是外戚,席位靠門,孟漁一進來就跟他打了個照麵。
他的神色很是複雜,放在桌上的五指抓緊了,目光越過前頭的宗親凝視著孟漁,既有痛心也有愧疚,仿佛為自己未能允現帶孟漁出宮而在無聲地道歉。
滿堂宗親昧著良心喜逐顏開地祝新帝和少君金玉良緣。
孟漁看著這樣很喜慶又荒誕的畫麵,像所有人都在配合他們演一場戲,莫名被逗得笑了一下。
傅至景捕捉到他轉瞬即逝的笑意,雖然那更多稱得上是無奈之下的笑容,但對於重逢後再沒有得到孟漁笑臉的傅至景而言很是彌足珍貴,他胸膛裏有塊軟肉酸酸漲漲,若無旁人地在帝後的高位上牽住孟漁的手,問他累不累。
孟漁想著點了點腦袋,於是主角之一的他還待不到兩刻鍾又原路返迴了太和殿。
直到日落月起他才等來了傅至景。
滿殿紅光,宮娥呈上喜酒,新帝招招手,讓所有人都退下,借著燭光打量他的少君。
孟漁安安靜靜地坐著,兩隻手交疊著放在膝頭,抬起一雙圓圓的眼睛與他對視,秀麗的臉被紅燭照得容光煥發,表情像有一點生澀與膽怯。
傅至景想起十七歲那年他在鄉試裏中了經魁,孟漁眉開眼笑拎著酒壺來跟他道喜,一杯酒接著一杯酒下肚,孟漁喝兩頰緋紅,他本不應該,卻還是親了孟漁的唇。
那時孟漁也是這樣含羞帶怯的神態,時過境遷,容顏不改,卻什麽都變了味。
他坐得近了些,給孟漁斟酒,慶祝他們的大喜之日。
孟漁猶豫了下,就著傅至景的手喝掉了酒,他已經很久沒有飲酒了,烈酒下肚,咳嗽了幾聲。
傅至景把他抱到腿上,掌心輕拍他的背脊,繼而將臉埋到他的胸前。
他確實嫉妒林明環乃至動了殺心,可一旦他真的如此極端行事,無非是再給他和孟漁之間增添一道邁不過去的坎,罷了——他再一次這樣說服自己,隻手遮天的帝王又如何,難不成你可以迴溯時光,把過往一切都抹滅嗎?
上天有好生之德,再把孟漁送到他跟前來,他是做不到像劉翊陽那般無私無求,但既是決心將人留下,至少不要在遍體鱗傷的孟漁身上再添新的傷疤。
第64章
孟漁在太和殿放了兩日的風箏,且都是在巳時,那會兒傅至景已下早朝,從光慶殿的殿門望出去,正好可以看到蝴蝶風箏在湛藍天際迎風搖擺。
他知道風箏並不是放給他看的,可免不得駐足一會兒。
聽宮人說,少君在放風箏時臉上掛著笑,他有心去求證,又擔心孟漁的笑容會隨著他的出現而消失。
如此,轉眼就到了冊封禮這日。
天還沒亮孟漁就被叫醒梳洗裝扮,他不必上胭脂,也無需點綴滿頭珠翠,隻在唇上抹了點淡粉充盈氣色。
尋常禮製,少君並沒有朝服,但新帝打破舊規,命能工巧匠用朱湛色打造了一套絕不遜色於皇後朝服的錦袍,盤旋於胸口金色鳳凰一針一線栩栩如生,與帝王的黑金龍袍相得益彰。
宗室親眷皆收到了請帖,知曉新帝對少君的重視,不敢怠慢,提前在宮殿等候。
這樣聲勢浩大,直逼皇後冊封禮的規格。
史冊裏記載,帝王專寵少君的例子不是沒有,但做到這份上的,新帝獨一份,再者,衡國自開朝以來,從未有過男後的先例,眼下新帝如此無從置喙地大操大辦,仿若是在為孟漁坐上後位鋪路。
太和殿的宮人喜滋滋地跪下來齊聲高唿,「奴才們恭賀陛下少君大喜。」
銅鏡倒映出孟漁如今的模樣,他頭戴金鳳冠,華服加身,當真是從未有過的雍容華貴,可與這歡天喜地的宮殿不同,身為新人的他臉上沒有一點笑意。
福廣奉帝命在太和殿伺候孟漁,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陛下命奴才轉告少君,宮宴隻是走個過場,若少君不願意待在那兒,露個麵就能迴來了。」
孟漁把玩著腰間的玉環,沒搭腔,隻抬眸看了福廣一眼。
福廣總覺著少君哪兒不一樣了,這眼神可不像是不清明的樣子,有點冷,還夾雜一絲怨,他不敢妄加揣測,眼見吉時將至,笑著讓宮娥把鳳鐲戴在孟漁細白的手腕上。
鳳鐲是足金打造,分量不輕,在外人看來是恩寵,對孟漁而言卻像沉重的枷鎖,重得他抬不起雙臂。
他麵無表情被熱熱鬧鬧地迎上了十二抬鑾駕,由喜沖沖的福廣開路,一路鮮花歡歌,把他抬到了巍峨的大殿,送到了傅至景的手上。
傅至景見他臉色不好,低聲問:「一路過來太曬了吧?」
孟漁仿若已經認命的樣子,安心地做新帝的少君,搖了搖頭。
傅至景不再追問,隻道:「喝過敬酒就迴去歇著。」
主角一到,滿殿的宗親都起身恭迎。
四王爺和七王爺早早聽聞孟漁死而復生的傳言,直到今日才親眼再見孟漁一麵,皆唏噓不已。
孟漁見到了很多生麵孔,也有幾個臉熟的。
蔣文崢牽著嘉彥站在一旁,蔣嘉彥認出他來了,還記恨兩人鬥嘴害得他被罰跪的事情,氣鼓鼓地瞪了孟漁一眼,被蔣文崢低低嗬斥一聲,不情不願地別過頭去。
蔣文崢朝孟漁微微一笑以示歉意。
劉翊陽是外戚,席位靠門,孟漁一進來就跟他打了個照麵。
他的神色很是複雜,放在桌上的五指抓緊了,目光越過前頭的宗親凝視著孟漁,既有痛心也有愧疚,仿佛為自己未能允現帶孟漁出宮而在無聲地道歉。
滿堂宗親昧著良心喜逐顏開地祝新帝和少君金玉良緣。
孟漁看著這樣很喜慶又荒誕的畫麵,像所有人都在配合他們演一場戲,莫名被逗得笑了一下。
傅至景捕捉到他轉瞬即逝的笑意,雖然那更多稱得上是無奈之下的笑容,但對於重逢後再沒有得到孟漁笑臉的傅至景而言很是彌足珍貴,他胸膛裏有塊軟肉酸酸漲漲,若無旁人地在帝後的高位上牽住孟漁的手,問他累不累。
孟漁想著點了點腦袋,於是主角之一的他還待不到兩刻鍾又原路返迴了太和殿。
直到日落月起他才等來了傅至景。
滿殿紅光,宮娥呈上喜酒,新帝招招手,讓所有人都退下,借著燭光打量他的少君。
孟漁安安靜靜地坐著,兩隻手交疊著放在膝頭,抬起一雙圓圓的眼睛與他對視,秀麗的臉被紅燭照得容光煥發,表情像有一點生澀與膽怯。
傅至景想起十七歲那年他在鄉試裏中了經魁,孟漁眉開眼笑拎著酒壺來跟他道喜,一杯酒接著一杯酒下肚,孟漁喝兩頰緋紅,他本不應該,卻還是親了孟漁的唇。
那時孟漁也是這樣含羞帶怯的神態,時過境遷,容顏不改,卻什麽都變了味。
他坐得近了些,給孟漁斟酒,慶祝他們的大喜之日。
孟漁猶豫了下,就著傅至景的手喝掉了酒,他已經很久沒有飲酒了,烈酒下肚,咳嗽了幾聲。
傅至景把他抱到腿上,掌心輕拍他的背脊,繼而將臉埋到他的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