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崢如同望著一隻喪家犬,用眼神無形地嘲諷他。
這種折辱對心氣比天高的傅至景而言與淩遲無異。
那一迴傅至景當真是險些敗了的,幸而並沒有銳挫望絕,忍辱負重力挽狂瀾,用了好些方法才重迴朝堂。
這樣的陰謀陽謀數不勝數,偶爾是蔣文崢跌倒,偶爾是傅至景摔跤,明明是血脈相融的兄弟二人,卻仿佛隔著血海深仇,非要將對方趕盡殺絕才能罷休——傅至景在非日非月的鬥爭裏全然扭曲了,因而當孟漁這道曦光重新照耀進他有若漆黑無底洞的天地,他定然會想方設法困住這抹光亮。
劉翊陽想起前些時日他擅闖太和殿被父親知曉後,劉震川押著他跪在祠堂裏,要他對著亡母的牌位發誓絕不肆意妄為。
他與父親大吵一架,惹得父親動了家法,一棍棍打下來,打得他口吐鮮血。
他何嚐不想冒險帶走孟漁,一人做事一人當,大不了以死謝罪,可望著父親霜白的鬢角,記著母親臨終前的囑咐,他終究低下頭來。
劉翊陽束手無策了,隻得祈禱傅至景君無戲言,不要再傷了孟漁的心。
-
太和殿外迎來稀客,卻被攔著不讓進內。
孟漁坐在窗前發著呆,被兩個圍在一起竊竊私語的小宮娥吸引了注意力,好奇問道:「發生什麽事了?」
小宮娥猶豫著說:「迴少君,是十二王爺非要見您。」
文慎?
孟漁站起來快速地往前走兩步,見滿殿的宮人在看著自己,腳步慢下來,「我去看看,不準攔我。」
他繞過外殿,走過偌大的庭院,將要接近殿門時,果真聽見了蔣文慎的聲音。
內監急道:「十二王爺,您不能進去。」
蔣文慎獨居宣春殿幾年,已許久不露麵,前兩日少君雨夜拜訪宣春殿,陛下連政事都沒處理完就去抓人。
宮裏都在傳,少君和十二王爺有私情,本以為兩人都難逃一死,豈知少君除了被禁足一點兒事沒有,陛下更是命太醫去給王爺治腿。
眼下王爺都找到太和殿了,是嫌命不夠長嗎?
蔣文慎是由竹椅抬過來的,他其實能緩慢走路,隻不過這些年來耽誤了病情,加上近兩日有雨腿骨疼痛,這才行走不便。
孟漁見守門的內監將跌跌撞撞站起來的蔣文慎攔住了,高聲,「住手。」
他一現身,蔣文慎難掩激動,一眾宮人看他這樣,更加坐實了傳言。
「九哥!」
孟漁如今出不去,蔣文慎也進不來,在殿門口三四步的距離停住,「你坐下。」
蔣文慎猶豫地坐迴竹椅,眼巴巴地看著他。
「少君,請您迴去吧。」
孟漁不予理會,又往前走了一步,想說點什麽,可到處都是人,半晌才道:「王爺還是叫我小魚吧。」
蔣文慎喃喃,「小魚……他們不讓我進去。」
「我知道。」孟漁抿了抿唇,「你在這兒等等我。」
他跑迴去內殿,找出紙筆唰唰寫下幾行字,又氣喘地跑出去,將紙張揉成團丟給蔣文慎,後者穩穩接住,打開來一看,有點猶豫的樣子。
兩人若無旁人地「眉目傳情」,宮人急得團團轉。
孟漁擺擺手,「你快迴去。」
蔣文慎這才將皺巴巴的紙條收緊衣袍裏,很是依依不捨地讓宮人用竹椅把他抬迴去。
他一走,孟漁當即跟宮人說要放風箏,「什麽樣的都成,線要夠長,能放到天上去。」
宮人得新帝之命,除了獨自外出,旁的要求都滿足少君,這會子有的趕忙去庫房要風箏,有的去光慶殿向新帝匯報。
「文慎肯出來了?」傅至景輕擱狼毫,「他找少君何事,一字不差地說與朕聽。」
兩個小內監一五一十地將方才的事惟妙惟肖地演了一遍。
「紙團、風箏?」
「迴陛下,正是。」
傅至景輕聲問:「紙團裏寫的什麽?」
「少君不讓奴才們過手,奴才也不知道。」
傅至景兩指在桌麵扣了幾下,顯得有些不耐的模樣。
福廣壯著膽子問:「陛下,可要擺駕太和殿?」
孟漁在宣春殿時聲嘶力竭的啼哭躍於眼前,傅至景都已經站起來了,想了想又坐了迴去,像是說給福廣聽,又像是在說服自己,「罷了,既是沒什麽事,就別小題大做了。」
福廣暗道,您小題大做的事也不少,嘴上問著,「那讓奴才們再去探?」
傅至景擺擺手以作認可,將擱置在一旁的摺子抽了出來。
孟漁離開小漁村已近一月,當地布政使上奏道,林明環三番兩次告官無果,竟當真決定上京告禦狀——哪能真的由著他來告?
布政使倒沒為難他,裝模作樣把他關了幾天又放出去,命林家人好好將人看住,結果一個不留神給他跑了,要不是布政使剛好在城門遇著他,眼下已該出城了。
奏摺裏請示新帝之意。
傅至景想起那夜耳鬢廝磨時孟漁口中的「明環」二字,奏摺越捏越緊,摔在桌麵。
又怎麽了?福廣見怪不怪,把腦袋埋低了些,用餘光去瞄,隻見新帝煩躁地捏了捏眉心,片刻後,抬筆批閱奏章。
傅至景大筆一揮,寫下「如實告知,加以寬慰」八個大字,眼不見心不煩將奏摺丟給福廣,「八百裏加急送迴去。」
這種折辱對心氣比天高的傅至景而言與淩遲無異。
那一迴傅至景當真是險些敗了的,幸而並沒有銳挫望絕,忍辱負重力挽狂瀾,用了好些方法才重迴朝堂。
這樣的陰謀陽謀數不勝數,偶爾是蔣文崢跌倒,偶爾是傅至景摔跤,明明是血脈相融的兄弟二人,卻仿佛隔著血海深仇,非要將對方趕盡殺絕才能罷休——傅至景在非日非月的鬥爭裏全然扭曲了,因而當孟漁這道曦光重新照耀進他有若漆黑無底洞的天地,他定然會想方設法困住這抹光亮。
劉翊陽想起前些時日他擅闖太和殿被父親知曉後,劉震川押著他跪在祠堂裏,要他對著亡母的牌位發誓絕不肆意妄為。
他與父親大吵一架,惹得父親動了家法,一棍棍打下來,打得他口吐鮮血。
他何嚐不想冒險帶走孟漁,一人做事一人當,大不了以死謝罪,可望著父親霜白的鬢角,記著母親臨終前的囑咐,他終究低下頭來。
劉翊陽束手無策了,隻得祈禱傅至景君無戲言,不要再傷了孟漁的心。
-
太和殿外迎來稀客,卻被攔著不讓進內。
孟漁坐在窗前發著呆,被兩個圍在一起竊竊私語的小宮娥吸引了注意力,好奇問道:「發生什麽事了?」
小宮娥猶豫著說:「迴少君,是十二王爺非要見您。」
文慎?
孟漁站起來快速地往前走兩步,見滿殿的宮人在看著自己,腳步慢下來,「我去看看,不準攔我。」
他繞過外殿,走過偌大的庭院,將要接近殿門時,果真聽見了蔣文慎的聲音。
內監急道:「十二王爺,您不能進去。」
蔣文慎獨居宣春殿幾年,已許久不露麵,前兩日少君雨夜拜訪宣春殿,陛下連政事都沒處理完就去抓人。
宮裏都在傳,少君和十二王爺有私情,本以為兩人都難逃一死,豈知少君除了被禁足一點兒事沒有,陛下更是命太醫去給王爺治腿。
眼下王爺都找到太和殿了,是嫌命不夠長嗎?
蔣文慎是由竹椅抬過來的,他其實能緩慢走路,隻不過這些年來耽誤了病情,加上近兩日有雨腿骨疼痛,這才行走不便。
孟漁見守門的內監將跌跌撞撞站起來的蔣文慎攔住了,高聲,「住手。」
他一現身,蔣文慎難掩激動,一眾宮人看他這樣,更加坐實了傳言。
「九哥!」
孟漁如今出不去,蔣文慎也進不來,在殿門口三四步的距離停住,「你坐下。」
蔣文慎猶豫地坐迴竹椅,眼巴巴地看著他。
「少君,請您迴去吧。」
孟漁不予理會,又往前走了一步,想說點什麽,可到處都是人,半晌才道:「王爺還是叫我小魚吧。」
蔣文慎喃喃,「小魚……他們不讓我進去。」
「我知道。」孟漁抿了抿唇,「你在這兒等等我。」
他跑迴去內殿,找出紙筆唰唰寫下幾行字,又氣喘地跑出去,將紙張揉成團丟給蔣文慎,後者穩穩接住,打開來一看,有點猶豫的樣子。
兩人若無旁人地「眉目傳情」,宮人急得團團轉。
孟漁擺擺手,「你快迴去。」
蔣文慎這才將皺巴巴的紙條收緊衣袍裏,很是依依不捨地讓宮人用竹椅把他抬迴去。
他一走,孟漁當即跟宮人說要放風箏,「什麽樣的都成,線要夠長,能放到天上去。」
宮人得新帝之命,除了獨自外出,旁的要求都滿足少君,這會子有的趕忙去庫房要風箏,有的去光慶殿向新帝匯報。
「文慎肯出來了?」傅至景輕擱狼毫,「他找少君何事,一字不差地說與朕聽。」
兩個小內監一五一十地將方才的事惟妙惟肖地演了一遍。
「紙團、風箏?」
「迴陛下,正是。」
傅至景輕聲問:「紙團裏寫的什麽?」
「少君不讓奴才們過手,奴才也不知道。」
傅至景兩指在桌麵扣了幾下,顯得有些不耐的模樣。
福廣壯著膽子問:「陛下,可要擺駕太和殿?」
孟漁在宣春殿時聲嘶力竭的啼哭躍於眼前,傅至景都已經站起來了,想了想又坐了迴去,像是說給福廣聽,又像是在說服自己,「罷了,既是沒什麽事,就別小題大做了。」
福廣暗道,您小題大做的事也不少,嘴上問著,「那讓奴才們再去探?」
傅至景擺擺手以作認可,將擱置在一旁的摺子抽了出來。
孟漁離開小漁村已近一月,當地布政使上奏道,林明環三番兩次告官無果,竟當真決定上京告禦狀——哪能真的由著他來告?
布政使倒沒為難他,裝模作樣把他關了幾天又放出去,命林家人好好將人看住,結果一個不留神給他跑了,要不是布政使剛好在城門遇著他,眼下已該出城了。
奏摺裏請示新帝之意。
傅至景想起那夜耳鬢廝磨時孟漁口中的「明環」二字,奏摺越捏越緊,摔在桌麵。
又怎麽了?福廣見怪不怪,把腦袋埋低了些,用餘光去瞄,隻見新帝煩躁地捏了捏眉心,片刻後,抬筆批閱奏章。
傅至景大筆一揮,寫下「如實告知,加以寬慰」八個大字,眼不見心不煩將奏摺丟給福廣,「八百裏加急送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