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殿下上頭有六個兄長,底下有一個弟弟。
祭祖那日,孟漁謹記劉震川教誨,莫多張望、莫多言語,依令行事,因此和他那些兄弟們隻模糊地打了個照麵,連正臉都沒看清,真正見麵是在當夜慶賀他迴宮的宮宴。
劉震川相伴,文武百官上前同孟漁攀談,一口一句恭敬的「九殿下」,皆麵帶笑意,仿若與他相識已久,仿若他本就是皇城的主子之一。
孟漁是一朝凡下蛇化作天邊雲上龍,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他隻覺得拘謹慌亂,說話都不利索,甚至還不慎撞到了一個上酒的宮人。
小太監噗通跪地,高唿饒命。
本就是孟漁不小心,他急忙忙蹲下去扶對方,還幫著一起撿起瓷片,「我沒事,你起來吧。」
劉震川皺眉,抓住他的手臂,要他注意身份。
孟漁抬頭一看,以他為中心圍了個小圈,官員正密切注視他的一舉一動,他剎時紅了臉,撿也不是,不撿也不是。
小太監又給他磕了兩個頭謝他饒命之恩,快速打掃地麵,用衣袍裹住破碎的酒壺。
「何事?」
後方傳來一道溫潤的音色,人群自動讓出一條道,孟漁循聲望去,隻見一個身著金絲滾邊繡梅花暗紋暮雲錦袍、頭戴纏絲鏤金冠的男子緩步行來,來人儀態端莊,軒然霞舉,眾臣作揖,殿中響起此起彼伏的「二殿下」。
德怡親王,孟漁的二哥,蔣文崢。
他三言兩語便驅散了人群,「宮宴即將開始,請各位大人按位入座。」
孟漁的目光黏到了蔣文崢的腕上,一顆顆飽滿圓潤的碧色玉珠,實在漂亮。
蔣文崢來到他跟前,注意到他的眼神,居然將玉珠串摘了下來,「早想見九弟一麵,可惜今日在太廟未能與九弟言語二三,這串玉珠就當二哥的見麵禮,還望九弟莫要嫌棄。」
他的二哥如此儒雅厚澤,孟漁又驚又喜,連連擺手。
「你我兄弟之間,不必如此客氣,拿著吧。」
蔣文崢將珠串往前遞了一步,孟漁拿不定主意,望向劉震川,大將軍朝他點了點頭,他這才忐忑地伸出手,猶豫道:「多謝二哥。」
蔣文崢將價值不菲的珠串放到了他的掌心。
剛認了一個二哥,不遠處又傳來一聲含笑的清亮音色,「九弟既然收了二哥的禮,那五哥的也斷不能落下。」
孟漁抬眼,氣勢煊赫鳳眸薄唇的蔣文淩大步流星地朝他走來,一把抓住他的手,「大佛寺開過光的,請九弟笑納。」
不過一晃眼,珠玉和檀木皆圈住了孟漁的手腕。
綠玉與紅檀,清暗碰撞,恰如二人一內斂一乖張的行事作風,而平白撿了兩份禮的孟漁懵懵然地看著一併圍到他身邊的皇子,好似羔羊掉進了蟒蛇堆裏。
這便是他與諸位兄長的初見。
宴會風波起,還未開席,遲遲不現身的十二殿下竟失足落了水。
傳聞最年幼的十二殿下兒時發高燒將腦袋給燒糊塗了,此後變得性情孤僻,說話結結巴巴,平日裏不愛與人相處,總喜歡待在偏僻的地方,巡夜的侍衛聽見湖心有唿救聲,將人救上岸後才發現是十二殿下。
一場恭賀九殿下認祖的宮宴氣氛凝重膠著,草草收場。
流言四起,孟漁為了避風頭足足有半個月的時間不曾出門,直至衡帝下旨令他到國子監就讀。
孟漁身份尊貴,在京城土生土長的王孫貴族明麵上對他恭恭敬敬,私下卻沒少嘲笑他行為做派小家子氣,反倒是年紀輕輕就中舉人,為人處世大方利落的陪讀傅至景能得眼睛長在頭頂上的世家子弟幾分高看。
再過了幾月,傅至景憑著真才實學成了探花郎到翰林院就職,獨自在國子監讀書的孟漁就更是舉步維艱。
那會兒傅至景已向二殿下投誠,他的仕途方起步,每日早出晚歸,孟漁好幾迴到朝廷撥給的宅子找他都撲了個空,偶爾能坐下來說說話,沒一會兒見到傅至景稍顯倦氣的眉眼,孟漁便不忍心叨擾他。
沒了傅至景作陪的孟漁隻好自己找些樂子,也正是這個時候被蔣文淩趁虛而入。
衡國重禮教,凡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皆可進國子監入讀。
孟漁初到京城,連同窗的臉都認不全,偶然一次書齋組了場蹴鞠,其中一隊少了個人,由孟漁頂了上去,一來二去,他也便和這些人熟稔起來。
不似其他心高氣傲的同窗,其中的李氏王氏對孟漁無不順從,一口一個九殿下叫得人心曠神怡。
要將五顏六色的大染缸恢復潔淨難乎其難,可要給一張白紙點上墨汁易如反掌,隻需加以吹捧迎合,再投其所好,效果立竿見影。
剛過弱冠之年的孟漁正是貪圖玩樂又禁不起追捧的年歲,被兩人的花言巧語誇得飄飄然,沒幾日就將他們當作好友看待。
一次散課後,李王二人神秘兮兮地說要帶他去個好地方,竟是京都最繁盛的風月之地醉仙樓。
「人不風流枉少年,天底下的文人騷客誰沒有個紅顏知己?」
「九殿下,快些和我等進去罷。」
連拖帶拽、連哄帶騙將孟漁迎了進去。
醉仙樓裏絲竹悅耳,紅燈從三層一路往下串,精美的燈光上畫著美人圖,身著清涼的舞姬如無骨的蛇在中央扭動著腰肢,姑娘們蝴蝶似的在花叢裏翩躚走動,銀鈴般的笑聲此起彼伏,寬大的袖口裏散發出胭脂水粉香。
祭祖那日,孟漁謹記劉震川教誨,莫多張望、莫多言語,依令行事,因此和他那些兄弟們隻模糊地打了個照麵,連正臉都沒看清,真正見麵是在當夜慶賀他迴宮的宮宴。
劉震川相伴,文武百官上前同孟漁攀談,一口一句恭敬的「九殿下」,皆麵帶笑意,仿若與他相識已久,仿若他本就是皇城的主子之一。
孟漁是一朝凡下蛇化作天邊雲上龍,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他隻覺得拘謹慌亂,說話都不利索,甚至還不慎撞到了一個上酒的宮人。
小太監噗通跪地,高唿饒命。
本就是孟漁不小心,他急忙忙蹲下去扶對方,還幫著一起撿起瓷片,「我沒事,你起來吧。」
劉震川皺眉,抓住他的手臂,要他注意身份。
孟漁抬頭一看,以他為中心圍了個小圈,官員正密切注視他的一舉一動,他剎時紅了臉,撿也不是,不撿也不是。
小太監又給他磕了兩個頭謝他饒命之恩,快速打掃地麵,用衣袍裹住破碎的酒壺。
「何事?」
後方傳來一道溫潤的音色,人群自動讓出一條道,孟漁循聲望去,隻見一個身著金絲滾邊繡梅花暗紋暮雲錦袍、頭戴纏絲鏤金冠的男子緩步行來,來人儀態端莊,軒然霞舉,眾臣作揖,殿中響起此起彼伏的「二殿下」。
德怡親王,孟漁的二哥,蔣文崢。
他三言兩語便驅散了人群,「宮宴即將開始,請各位大人按位入座。」
孟漁的目光黏到了蔣文崢的腕上,一顆顆飽滿圓潤的碧色玉珠,實在漂亮。
蔣文崢來到他跟前,注意到他的眼神,居然將玉珠串摘了下來,「早想見九弟一麵,可惜今日在太廟未能與九弟言語二三,這串玉珠就當二哥的見麵禮,還望九弟莫要嫌棄。」
他的二哥如此儒雅厚澤,孟漁又驚又喜,連連擺手。
「你我兄弟之間,不必如此客氣,拿著吧。」
蔣文崢將珠串往前遞了一步,孟漁拿不定主意,望向劉震川,大將軍朝他點了點頭,他這才忐忑地伸出手,猶豫道:「多謝二哥。」
蔣文崢將價值不菲的珠串放到了他的掌心。
剛認了一個二哥,不遠處又傳來一聲含笑的清亮音色,「九弟既然收了二哥的禮,那五哥的也斷不能落下。」
孟漁抬眼,氣勢煊赫鳳眸薄唇的蔣文淩大步流星地朝他走來,一把抓住他的手,「大佛寺開過光的,請九弟笑納。」
不過一晃眼,珠玉和檀木皆圈住了孟漁的手腕。
綠玉與紅檀,清暗碰撞,恰如二人一內斂一乖張的行事作風,而平白撿了兩份禮的孟漁懵懵然地看著一併圍到他身邊的皇子,好似羔羊掉進了蟒蛇堆裏。
這便是他與諸位兄長的初見。
宴會風波起,還未開席,遲遲不現身的十二殿下竟失足落了水。
傳聞最年幼的十二殿下兒時發高燒將腦袋給燒糊塗了,此後變得性情孤僻,說話結結巴巴,平日裏不愛與人相處,總喜歡待在偏僻的地方,巡夜的侍衛聽見湖心有唿救聲,將人救上岸後才發現是十二殿下。
一場恭賀九殿下認祖的宮宴氣氛凝重膠著,草草收場。
流言四起,孟漁為了避風頭足足有半個月的時間不曾出門,直至衡帝下旨令他到國子監就讀。
孟漁身份尊貴,在京城土生土長的王孫貴族明麵上對他恭恭敬敬,私下卻沒少嘲笑他行為做派小家子氣,反倒是年紀輕輕就中舉人,為人處世大方利落的陪讀傅至景能得眼睛長在頭頂上的世家子弟幾分高看。
再過了幾月,傅至景憑著真才實學成了探花郎到翰林院就職,獨自在國子監讀書的孟漁就更是舉步維艱。
那會兒傅至景已向二殿下投誠,他的仕途方起步,每日早出晚歸,孟漁好幾迴到朝廷撥給的宅子找他都撲了個空,偶爾能坐下來說說話,沒一會兒見到傅至景稍顯倦氣的眉眼,孟漁便不忍心叨擾他。
沒了傅至景作陪的孟漁隻好自己找些樂子,也正是這個時候被蔣文淩趁虛而入。
衡國重禮教,凡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皆可進國子監入讀。
孟漁初到京城,連同窗的臉都認不全,偶然一次書齋組了場蹴鞠,其中一隊少了個人,由孟漁頂了上去,一來二去,他也便和這些人熟稔起來。
不似其他心高氣傲的同窗,其中的李氏王氏對孟漁無不順從,一口一個九殿下叫得人心曠神怡。
要將五顏六色的大染缸恢復潔淨難乎其難,可要給一張白紙點上墨汁易如反掌,隻需加以吹捧迎合,再投其所好,效果立竿見影。
剛過弱冠之年的孟漁正是貪圖玩樂又禁不起追捧的年歲,被兩人的花言巧語誇得飄飄然,沒幾日就將他們當作好友看待。
一次散課後,李王二人神秘兮兮地說要帶他去個好地方,竟是京都最繁盛的風月之地醉仙樓。
「人不風流枉少年,天底下的文人騷客誰沒有個紅顏知己?」
「九殿下,快些和我等進去罷。」
連拖帶拽、連哄帶騙將孟漁迎了進去。
醉仙樓裏絲竹悅耳,紅燈從三層一路往下串,精美的燈光上畫著美人圖,身著清涼的舞姬如無骨的蛇在中央扭動著腰肢,姑娘們蝴蝶似的在花叢裏翩躚走動,銀鈴般的笑聲此起彼伏,寬大的袖口裏散發出胭脂水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