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夢之術,收錄在太華宗的《術法·十五[終]》內,是一種無限接近【創世】的術法。該術所製造的幻境幾乎算得上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一花一樹,一草一木皆遊走於現實和虛幻之間,真真假假,虛實交織。
賀蘭熹最近才剛學完《術法·其三》,以他目前的能耐,想要從浮緒仙君設下的浮生若夢術中脫身的難度幾乎相當於長孫策考全宗第一,但他一點不慌。
正如宋玄機所言,祝如霜曾經來過這裏,並且成功出去了,這足以證明此幻境並非牢不可破。說的不謙虛一點,他年終考核的成績可比祝如霜高。
賀蘭熹望著前方的土階木屋,提議:「我進去查探,你在四周尋找破局的線索?」
宋玄機:「嗯。」
木屋被收拾得很整潔,但四處落滿了灰塵,水井旁的水桶也因幹涸有了裂痕,牆角雜草叢生,顯然已許久無人居住。
進入屋內,日常生活起居所需的物件一應俱全。膳房裏有兩套碗筷,粗糙的牆邊立著常見的農耕用具。
繼續往裏走,唯一一間臥房裏擺著兩張小床,賀蘭熹打開的簡陋衣櫃,發現裏麵的衣服有大小不同的兩種風格。偏大的幾乎全是白色,偏小的多是黑中帶微赤的玄色。
賀蘭熹記得祝如霜比林澹高上一些,想來之前在此處生活的人便是他們二人了。
不知為何,賀蘭熹看到祝林二人一同生活後留下的痕跡,莫名有些傷感。
他瞧見衣服的最下方有一抹異常醒目的大紅色,他正欲細查,卻聽見了宋玄機的傳音:「過來。」
賀蘭熹走出木屋,循聲而去。
離木屋不遠處有一片竹林,青翠挺拔,竹葉沙沙。日光傾瀉而下,在宋玄機的白衣上留下斑駁的光影,少年原本沉靜的美貌在這一刻仿佛流動了起來。
宋玄機站在一節竹前,稍稍抬頭望著高處。賀蘭熹來到他身邊,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竟然看到了一個才被他在心裏嫌棄了一次的東西——無情道院院徽,一個用篆體刻成的「閇」字。
太善道院的院徽出自浮緒仙君之手,他們的院徽自然也是由無情道院第一任院長設計的。
傳言,太華宗立宗伊始,每一位院長都需要為自己的道院立下道訓和院徽。很快,其他院長陸續完成了任務,隻剩下無情道的院長遲遲沒有給出結果。
為了太華宗的和諧統一,院長們一個接一個地催無情道趕緊把道訓和院徽定下來:雖說你們道院一百年也招不到幾個人,但該的還是要有嘛,不然顯得多和我們格格不入啊。
一番規勸下來,他們的初任院長不出意外地被吵到了,當即隨手執劍刻下一字用於打發同僚。
閇,意為「閉」,取「閉耳,閉目,閉心」之意,和無情道斷絕七情六慾的理念還算吻合。當然,這個「閇」還有一層更重要的含義,那便是——給本座閉上你們的嘴。
竹子上的無情道院徽再次證明祝如霜和林澹曾經在這裏生活過。隻是,祝如霜為何要把院徽刻在竹子的高處?如此不顯眼,若不是宋玄機心細如髮恐怕都發現不了。
難道,祝如霜刻下院徽時,竹子並沒有這麽高?
賀蘭熹記得這類竹子的生長過程十分有趣,頭兩年異常緩慢,隻為向下而伸,擴展根係。第三年開始,它們厚積薄發,以驚人的速度向上攀升,短短數月就能比他們無情道院所有人加起來還高。
宋玄機平靜地陳訴事實:「祝如霜和林澹一同在此處,共有三年之久。」
賀蘭熹也想到了這點,他做不到宋玄機那麽淡定,趁宋玄機的注意力沒在自己身上,抓緊時間倒吸了一口冷氣。
祝如霜居然用了三年才破了浮生若夢的幻境?難不成他也要和宋玄機在一起單獨待上三年才能出去?!
不要不要,別說三年了,三個月他都會發瘋,搞不好會不惜以死相逼,要求宋玄機每天至少主動和他說話三次,然後宋玄機不但不會理他,大概還會覺得他走火入魔,一劍把他拍暈了事。
巨大的絕望湧上心頭,賀蘭熹一邊想哭又想鬧,一邊冷靜琢磨著難怪祝如霜會說出「我道心已毀」之類的話。
若隻是幾日的相處時光,祝如霜或許不會對林澹動心。那三年呢?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在與世隔絕的桃源幻境中朝夕相處,日久生情也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祝如霜入無情道院也不過一年罷了。如今細想起來,倘若祝如霜乃天生無情之人,又怎會為了重病的親人不惜以身犯險呢。
宋玄機問:「你可有發現。」
賀蘭熹沉浸在絕望中,「嗯」都「嗯」得很難過:「隨我來。」
兩人迴到木屋,賀蘭熹帶宋玄機來到臥房,徑直走向先前沒有關上的衣櫃,將最下麵的紅色布料一把抽了出來。
——是兩件除大小之外一模一樣的大紅喜服,其中還夾雜著一方繡有鴛鴦戲水圖紋的紅蓋頭。
宋玄機沉吟片刻,拂袖一揮,床底又滑出來一個陳舊的木箱。木箱在兩人眼前自動打開,裏頭裝著兩根燒至一半的紅燭,幾張字跡端正的「囍」字,以及一對形製奇特的合巹杯。
祝如霜果然已經在幻境中和林澹成過親,兩人在現世林府的婚禮隻是走個形式,他們早有了夫妻之名。
宋玄機將半截紅燭召入手中,根據燭台上凝固蠟油的硬度推測出使用的時間:「此燭燃後不久,祝如霜二人便離開了此地。」
賀蘭熹最近才剛學完《術法·其三》,以他目前的能耐,想要從浮緒仙君設下的浮生若夢術中脫身的難度幾乎相當於長孫策考全宗第一,但他一點不慌。
正如宋玄機所言,祝如霜曾經來過這裏,並且成功出去了,這足以證明此幻境並非牢不可破。說的不謙虛一點,他年終考核的成績可比祝如霜高。
賀蘭熹望著前方的土階木屋,提議:「我進去查探,你在四周尋找破局的線索?」
宋玄機:「嗯。」
木屋被收拾得很整潔,但四處落滿了灰塵,水井旁的水桶也因幹涸有了裂痕,牆角雜草叢生,顯然已許久無人居住。
進入屋內,日常生活起居所需的物件一應俱全。膳房裏有兩套碗筷,粗糙的牆邊立著常見的農耕用具。
繼續往裏走,唯一一間臥房裏擺著兩張小床,賀蘭熹打開的簡陋衣櫃,發現裏麵的衣服有大小不同的兩種風格。偏大的幾乎全是白色,偏小的多是黑中帶微赤的玄色。
賀蘭熹記得祝如霜比林澹高上一些,想來之前在此處生活的人便是他們二人了。
不知為何,賀蘭熹看到祝林二人一同生活後留下的痕跡,莫名有些傷感。
他瞧見衣服的最下方有一抹異常醒目的大紅色,他正欲細查,卻聽見了宋玄機的傳音:「過來。」
賀蘭熹走出木屋,循聲而去。
離木屋不遠處有一片竹林,青翠挺拔,竹葉沙沙。日光傾瀉而下,在宋玄機的白衣上留下斑駁的光影,少年原本沉靜的美貌在這一刻仿佛流動了起來。
宋玄機站在一節竹前,稍稍抬頭望著高處。賀蘭熹來到他身邊,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竟然看到了一個才被他在心裏嫌棄了一次的東西——無情道院院徽,一個用篆體刻成的「閇」字。
太善道院的院徽出自浮緒仙君之手,他們的院徽自然也是由無情道院第一任院長設計的。
傳言,太華宗立宗伊始,每一位院長都需要為自己的道院立下道訓和院徽。很快,其他院長陸續完成了任務,隻剩下無情道的院長遲遲沒有給出結果。
為了太華宗的和諧統一,院長們一個接一個地催無情道趕緊把道訓和院徽定下來:雖說你們道院一百年也招不到幾個人,但該的還是要有嘛,不然顯得多和我們格格不入啊。
一番規勸下來,他們的初任院長不出意外地被吵到了,當即隨手執劍刻下一字用於打發同僚。
閇,意為「閉」,取「閉耳,閉目,閉心」之意,和無情道斷絕七情六慾的理念還算吻合。當然,這個「閇」還有一層更重要的含義,那便是——給本座閉上你們的嘴。
竹子上的無情道院徽再次證明祝如霜和林澹曾經在這裏生活過。隻是,祝如霜為何要把院徽刻在竹子的高處?如此不顯眼,若不是宋玄機心細如髮恐怕都發現不了。
難道,祝如霜刻下院徽時,竹子並沒有這麽高?
賀蘭熹記得這類竹子的生長過程十分有趣,頭兩年異常緩慢,隻為向下而伸,擴展根係。第三年開始,它們厚積薄發,以驚人的速度向上攀升,短短數月就能比他們無情道院所有人加起來還高。
宋玄機平靜地陳訴事實:「祝如霜和林澹一同在此處,共有三年之久。」
賀蘭熹也想到了這點,他做不到宋玄機那麽淡定,趁宋玄機的注意力沒在自己身上,抓緊時間倒吸了一口冷氣。
祝如霜居然用了三年才破了浮生若夢的幻境?難不成他也要和宋玄機在一起單獨待上三年才能出去?!
不要不要,別說三年了,三個月他都會發瘋,搞不好會不惜以死相逼,要求宋玄機每天至少主動和他說話三次,然後宋玄機不但不會理他,大概還會覺得他走火入魔,一劍把他拍暈了事。
巨大的絕望湧上心頭,賀蘭熹一邊想哭又想鬧,一邊冷靜琢磨著難怪祝如霜會說出「我道心已毀」之類的話。
若隻是幾日的相處時光,祝如霜或許不會對林澹動心。那三年呢?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在與世隔絕的桃源幻境中朝夕相處,日久生情也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祝如霜入無情道院也不過一年罷了。如今細想起來,倘若祝如霜乃天生無情之人,又怎會為了重病的親人不惜以身犯險呢。
宋玄機問:「你可有發現。」
賀蘭熹沉浸在絕望中,「嗯」都「嗯」得很難過:「隨我來。」
兩人迴到木屋,賀蘭熹帶宋玄機來到臥房,徑直走向先前沒有關上的衣櫃,將最下麵的紅色布料一把抽了出來。
——是兩件除大小之外一模一樣的大紅喜服,其中還夾雜著一方繡有鴛鴦戲水圖紋的紅蓋頭。
宋玄機沉吟片刻,拂袖一揮,床底又滑出來一個陳舊的木箱。木箱在兩人眼前自動打開,裏頭裝著兩根燒至一半的紅燭,幾張字跡端正的「囍」字,以及一對形製奇特的合巹杯。
祝如霜果然已經在幻境中和林澹成過親,兩人在現世林府的婚禮隻是走個形式,他們早有了夫妻之名。
宋玄機將半截紅燭召入手中,根據燭台上凝固蠟油的硬度推測出使用的時間:「此燭燃後不久,祝如霜二人便離開了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