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東這會兒把烏城當好大兒待,便覺他此舉過分鬧心了。
「可是父皇急詔您迴京?」
太子的手搭在茶杯上,眉頭緊皺:
「白虎城你不能去,那裏快要守不住了,安慶這邊沒有多餘的兵力增援,其他各處自顧不暇,你去了就是送死。」
對於接下來的話,太子說的格外艱難:
「我想辦法叫人拖一拖,等白虎城破,也就不存在抗旨不尊的嫌疑了。」
秋東手搭在太子冰涼的指尖上,看著他的眼睛,像是小時候太子牽著他的手,送他去讀書那樣:
「阿兄,你知道躲不過去的,我和父皇之間,隻能活一個,沒有這次,還有下次,你不可能次次都把我護在身後。」
太子痛苦的閉上眼睛。
這是他一直拒絕去想的問題,他有些不明白事情為何會發展到今天地步,又好似冥冥中有人告訴他,他該明白的。
「這次不要去,再有下次,阿兄便不幹涉了,好不好?」
太子像是小時候哄不愛讀書的阿弟一般,輕言細語的哄他。
秋東使勁兒握緊他的手腕,眼神堅定:
「您知道的,我得去,咱們薑家人一定得去。您這趟出來也瞧見了外頭的世道究竟亂成了什麽模樣,百姓鬻兒賣女,辛苦勞作一年食不果腹,連天子腳下都開始出現流民。
各地藩王們蠢蠢欲動,官府三五不時就派兵鎮壓流竄的百姓,防止他們為了逃避高額的賦稅跑進深山當野人。」
這天下,已經開始亂了。
內憂外患,人為的禍事尚且可以想辦法解決,但連年幹旱,地裏辛苦一年到頭來連種子都收不迴來,大麵積的天災,不給人生存空間,不是誰振臂一唿就能解決的問題。7餓群依五而爾期無耳把以。
此時,誰手裏有糧食,能讓手底下的士兵和百姓吃飽肚子,誰就是老大。
「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旁人來瓜分我們的江山吧?薑室子弟總歸該有人站出來與之抗衡,免得丟了老祖宗臉麵。」
想要兵權,名正言順的兵權,去白虎城就是機會。
就看秋東能不能把握住了。
反正永遠躲在太子身後,是不可能拿到兵權,讓人敬畏的。
太子沒能說服秋東,於是他強硬的把安慶的補給留了一半兒給白虎城,帶人連夜趕迴豐都城,想為秋東調集一批糧草輜重出來。
同時帶走了烏城,他相信烏城對秋東的衷心,想讓烏城親自押送。
希望白虎城還能撐住。
等秋東亮明身份進入白虎城的時候,發現白虎城已經彈盡糧絕,狄人隻圍不攻,白虎城怕是也堅持不了幾日。
前來接應秋東的將領瘦脫了相,走起路來直打擺子。
秋東沉默一瞬,從腰間油紙包裏翻出一個燒餅遞過去。
那將領愣了一瞬,咧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接過餅子小心的撕成兩半,一小半他自己吃了,剩下一多半仔細包起來,認真解釋:
「留著給大帥吃,他老人家把糧食讓給受傷的將士,已經很久沒吃過好的了。」
街上已經看不見活人,約莫是全部躺在家裏節省體力。隻偶爾有麵黃枯瘦的巡邏隊從他們跟前路過,走路輕飄飄打晃。
秋東說:「我從安慶帶了些補給過來,但外圍到處都是狄人的視線,怕是得和老將軍商議如何把糧食運進來。」
秋東能進來,完全是因為如今的狄人對白虎城的態度是「隻許進不許出」,他才能輕鬆出現在這兒。
守將聞言精神一振,說話都多了幾分力氣:
「殿下請跟我來,老將軍這會兒該在城西帶人搶收糧食。」
秋東瞭然,眼下正是五月天,麥子還沒到成熟的季節,屬於青黃不接之際,但白虎城顯然已經等不到麥子成熟了,與其大家守著麥苗一起餓死,不如連麥穗一起吃了吧。
到了這個份兒上,誰還能顧得了口感,填飽肚子最要緊。
說實話,搶收的場麵很不好看,因為不管男女老幼,身上幾乎沒有可以用來遮擋的衣物,勉強用破布蓋住下半身已經是很奢侈的行為了,大家的行為坦蕩中帶著幾分麻木。
就連老將軍也不例外。
這在百姓家中是常態,他們下地幾乎從不穿衣裳,因為根本沒有多餘的衣裳給他們穿。
衣不蔽體說的是一種長時間的社會現象。
後世那些影視劇裏常有古代農人下地幹活兒的場景,估計真還原歷史拍了,可就沒法兒播出了。
直到建國後,還有很多農村地區,一家人隻有一套能穿出去的衣裳,誰有事出門衣裳就歸誰穿,其他人全都擠在一張炕上,用被子遮羞。
引著秋東的那位將軍,先一步在老將軍耳邊說了些什麽,隻見那位原本悶頭幹活兒的老將軍瞬間激動的站起身,雙眼冒光,盯住秋東,嘴裏好聽話更是不要錢似的往外蹦:
「末將見過殿下,早就聽聞殿下您以五千兵馬橫掃羌族五萬大軍大勝而歸的事跡,心嚮往之,想與您切磋一番。今日終於得了機會,末將可真是三生有幸哪!」
秋東就見眼前這老頭兒身上沒有二兩肉,幹巴巴的排骨清晰可見,看他的眼神就跟餓狼盯上了肥肉一般。
哎,可不嘛,他現在對老頭兒來說就是肥肉。
就是吧,老將軍哎,您知不知道您自個兒很不會說奉承話?好好的話從您嘴裏蹦出來,跟罵人似的,莫名多了幾分陰陽怪氣的味道!
「可是父皇急詔您迴京?」
太子的手搭在茶杯上,眉頭緊皺:
「白虎城你不能去,那裏快要守不住了,安慶這邊沒有多餘的兵力增援,其他各處自顧不暇,你去了就是送死。」
對於接下來的話,太子說的格外艱難:
「我想辦法叫人拖一拖,等白虎城破,也就不存在抗旨不尊的嫌疑了。」
秋東手搭在太子冰涼的指尖上,看著他的眼睛,像是小時候太子牽著他的手,送他去讀書那樣:
「阿兄,你知道躲不過去的,我和父皇之間,隻能活一個,沒有這次,還有下次,你不可能次次都把我護在身後。」
太子痛苦的閉上眼睛。
這是他一直拒絕去想的問題,他有些不明白事情為何會發展到今天地步,又好似冥冥中有人告訴他,他該明白的。
「這次不要去,再有下次,阿兄便不幹涉了,好不好?」
太子像是小時候哄不愛讀書的阿弟一般,輕言細語的哄他。
秋東使勁兒握緊他的手腕,眼神堅定:
「您知道的,我得去,咱們薑家人一定得去。您這趟出來也瞧見了外頭的世道究竟亂成了什麽模樣,百姓鬻兒賣女,辛苦勞作一年食不果腹,連天子腳下都開始出現流民。
各地藩王們蠢蠢欲動,官府三五不時就派兵鎮壓流竄的百姓,防止他們為了逃避高額的賦稅跑進深山當野人。」
這天下,已經開始亂了。
內憂外患,人為的禍事尚且可以想辦法解決,但連年幹旱,地裏辛苦一年到頭來連種子都收不迴來,大麵積的天災,不給人生存空間,不是誰振臂一唿就能解決的問題。7餓群依五而爾期無耳把以。
此時,誰手裏有糧食,能讓手底下的士兵和百姓吃飽肚子,誰就是老大。
「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旁人來瓜分我們的江山吧?薑室子弟總歸該有人站出來與之抗衡,免得丟了老祖宗臉麵。」
想要兵權,名正言順的兵權,去白虎城就是機會。
就看秋東能不能把握住了。
反正永遠躲在太子身後,是不可能拿到兵權,讓人敬畏的。
太子沒能說服秋東,於是他強硬的把安慶的補給留了一半兒給白虎城,帶人連夜趕迴豐都城,想為秋東調集一批糧草輜重出來。
同時帶走了烏城,他相信烏城對秋東的衷心,想讓烏城親自押送。
希望白虎城還能撐住。
等秋東亮明身份進入白虎城的時候,發現白虎城已經彈盡糧絕,狄人隻圍不攻,白虎城怕是也堅持不了幾日。
前來接應秋東的將領瘦脫了相,走起路來直打擺子。
秋東沉默一瞬,從腰間油紙包裏翻出一個燒餅遞過去。
那將領愣了一瞬,咧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接過餅子小心的撕成兩半,一小半他自己吃了,剩下一多半仔細包起來,認真解釋:
「留著給大帥吃,他老人家把糧食讓給受傷的將士,已經很久沒吃過好的了。」
街上已經看不見活人,約莫是全部躺在家裏節省體力。隻偶爾有麵黃枯瘦的巡邏隊從他們跟前路過,走路輕飄飄打晃。
秋東說:「我從安慶帶了些補給過來,但外圍到處都是狄人的視線,怕是得和老將軍商議如何把糧食運進來。」
秋東能進來,完全是因為如今的狄人對白虎城的態度是「隻許進不許出」,他才能輕鬆出現在這兒。
守將聞言精神一振,說話都多了幾分力氣:
「殿下請跟我來,老將軍這會兒該在城西帶人搶收糧食。」
秋東瞭然,眼下正是五月天,麥子還沒到成熟的季節,屬於青黃不接之際,但白虎城顯然已經等不到麥子成熟了,與其大家守著麥苗一起餓死,不如連麥穗一起吃了吧。
到了這個份兒上,誰還能顧得了口感,填飽肚子最要緊。
說實話,搶收的場麵很不好看,因為不管男女老幼,身上幾乎沒有可以用來遮擋的衣物,勉強用破布蓋住下半身已經是很奢侈的行為了,大家的行為坦蕩中帶著幾分麻木。
就連老將軍也不例外。
這在百姓家中是常態,他們下地幾乎從不穿衣裳,因為根本沒有多餘的衣裳給他們穿。
衣不蔽體說的是一種長時間的社會現象。
後世那些影視劇裏常有古代農人下地幹活兒的場景,估計真還原歷史拍了,可就沒法兒播出了。
直到建國後,還有很多農村地區,一家人隻有一套能穿出去的衣裳,誰有事出門衣裳就歸誰穿,其他人全都擠在一張炕上,用被子遮羞。
引著秋東的那位將軍,先一步在老將軍耳邊說了些什麽,隻見那位原本悶頭幹活兒的老將軍瞬間激動的站起身,雙眼冒光,盯住秋東,嘴裏好聽話更是不要錢似的往外蹦:
「末將見過殿下,早就聽聞殿下您以五千兵馬橫掃羌族五萬大軍大勝而歸的事跡,心嚮往之,想與您切磋一番。今日終於得了機會,末將可真是三生有幸哪!」
秋東就見眼前這老頭兒身上沒有二兩肉,幹巴巴的排骨清晰可見,看他的眼神就跟餓狼盯上了肥肉一般。
哎,可不嘛,他現在對老頭兒來說就是肥肉。
就是吧,老將軍哎,您知不知道您自個兒很不會說奉承話?好好的話從您嘴裏蹦出來,跟罵人似的,莫名多了幾分陰陽怪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