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皇帝沒等到太子先迴來,卻又等來了另一封八百裏加急。
小兒子帶人一路深入羌族腹地,俘虜了羌族三大首領!
此一戰,打的漂亮。膽大心細有能力,簡直和他年輕時一模一樣。
這份功勞已經大到讓皇帝無法忽視的地步。
可以想見,不久的將來,消息在天下傳開,年少將軍,鮮衣怒馬,得有多風光,有多得人心,聲望有多高!
太子有聲望皇帝從不擔憂,因為太子手裏沒有兵權,但小兒子不同,那是個長了一身反骨,從不把他放在眼裏的孩子,再任由他發展下去,皇帝很懷疑他的好兒子會直接帶兵殺到豐都城,送他這個父親去見列祖列宗。
隻要小兒子有這個能力的話。
在這一點上,他們父子兩顯得極有默契。
於是皇帝這迴不再裝聾作啞,直接下旨派人去處理羌族歸順一事,順帶也給秋東一道封賞的旨意。
「征西大將軍?正三品?哈,父皇真是好大的手筆!」
秋東麵對給他傳旨的大臣,一點兒也沒有給皇帝留麵子的意思,拿著聖旨反覆把玩,態度很不客氣。
「是,陛下叫您即刻啟程,前往白虎城平叛。」
這位被派來傳旨的大臣心下也很尷尬,鬧不明白皇帝對他兩個兒子一個比一個苛刻究竟是為了什麽?
按理說二殿下立下如此大功,厚賞是應有之意,可陛下隻幹巴巴賞賜了個官職,多餘的一個子兒都沒有,已經不僅僅是摳門能解釋的了。
「平叛?兵馬呢?糧草呢?武器輜重呢?不會是叫我單槍匹馬去平叛吧?父皇想讓我去死可以直接說,幹嘛還要費這麽多勁兒折騰一迴?」
秋東隨手把聖旨扔在桌上,桌上殘留的茶漬很快將上麵的字跡泅濕了一角。大臣眼角一跳,欲言又止,最終什麽都沒說。
朝秋東拱拱手,沉默著離開了。
人一離開,烏城立馬跳腳,感覺大事不妙,急的抓耳撓腮:
「殿下,白虎城的情況可比安慶複雜多了,安慶這邊麵對的隻一個羌族,白虎城麵對的是大大小小十幾個種族,種族之下劃分不同部落,各部落之間關係複雜難辨。
且誰不知曉那些狄人如今正擰成一股繩,半年來接連拿下了我薑國三座城池,白虎城已經和他們對戰了近兩個月,如果白虎城扛不住,就是被狄人拿下的第四座!」
秋東最近喜歡上了盤核桃,也是因為安慶物資緊缺,實在找不到新鮮玩意兒。
此時核桃在他手裏快活的起舞。
他不好告訴烏城,老皇帝此舉正中他下懷。
麵上卻也擺不出憂愁模樣,慢悠悠道:
「把如果去掉,白虎城肯定守不住的。」
「為何?」
烏城都要被他這幅不緊不慢的樣子給瞧上火了。
「你知道朝廷有多久沒給邊將發俸祿了嗎?若非咱們上迴去江南敲詐了一筆,這時候包括白虎城和安慶城在內,士兵都該喝西北風了。」
烏城不聽解釋還好,一聽就更來氣了,他跟著二殿下辦事,哪裏缺少過吃穿用度?即便最辛苦的在草原的幾個月,那也是頓頓有幹糧,隔三差五有羊肉,根本不敢想士兵吃不飽飯是什麽體驗。
他直接上手將二殿下手裏的核桃搶了,哢嚓一聲捏成碎渣,咆哮道:
「您既然知道那邊的補給跟不上,裏頭的人等不到救援,遲早會餓的受不了投降,您還主動往坑裏跳?」
秋東給了好大兒一個「你說怎麽辦」的眼神:
「陛下已經下了聖旨,抗旨不尊可是死罪。」
烏城一咬牙,低聲湊到秋東耳邊,嘀嘀咕咕:
「殿下,我不迴京跟費久沉吹噓了,您也別迴去了,咱們逃吧,如今世道這麽亂,四處都有流民起義,咱們找個偏遠的小地方躲著,一二十年過去,誰還記得這件事?」
他的意思是,說不定都不用等一二十年那麽久,老皇帝人就沒了,到時候上位的是太子,還能跟秋東追究這點事?
秋東用一種全新的的眼神打量烏城,真真沒看出來,這傢夥竟然能狠得下心,想跟他亡命天涯。
這份情,他認了。
前提是烏城不要總用看老父親的眼神看他。
好吧,即便烏城把他當老父親,在烏城說出這番話後,秋東也隻能咬牙認了這個好大兒。
「所以,白虎城我自己去,你要在外麵想辦法給我送補給過去。」
烏城都驚了:「您不帶我?」
秋東給了個眼神叫他自己體會。
他的好父皇可沒給他一兵一卒,說是個征西大將軍,實際上是個可憐的光杆兒將軍,去了白虎城,還得跟當地守將搶下屬,不是指明了要用光明正大的手段送他去死嘛!
從這份旨意裏,秋東窺測到皇帝早就在心裏放棄了白虎城。
烏城頹喪的蹲在地上,痛苦抱頭:
「我不明白。」
陛下攏共就兩兒子,還要一力把二殿下往死路上送,何其狠心歹毒?
秋東見他這樣,總不能說「這很好理解,因為我也在找機會把他往死路上送呢」,於是往嘴裏塞了兩隻棗兒,以作沉默。
太子急匆匆進來見到的就是這樣的場景,秋東用腳尖踢烏城:
「滾起來給阿兄添茶。」
烏城委屈的抹一把淚,脾氣上來,梗著脖子給太子添了茶水,留給秋東一個氣唿唿的後腦勺,跑了。
小兒子帶人一路深入羌族腹地,俘虜了羌族三大首領!
此一戰,打的漂亮。膽大心細有能力,簡直和他年輕時一模一樣。
這份功勞已經大到讓皇帝無法忽視的地步。
可以想見,不久的將來,消息在天下傳開,年少將軍,鮮衣怒馬,得有多風光,有多得人心,聲望有多高!
太子有聲望皇帝從不擔憂,因為太子手裏沒有兵權,但小兒子不同,那是個長了一身反骨,從不把他放在眼裏的孩子,再任由他發展下去,皇帝很懷疑他的好兒子會直接帶兵殺到豐都城,送他這個父親去見列祖列宗。
隻要小兒子有這個能力的話。
在這一點上,他們父子兩顯得極有默契。
於是皇帝這迴不再裝聾作啞,直接下旨派人去處理羌族歸順一事,順帶也給秋東一道封賞的旨意。
「征西大將軍?正三品?哈,父皇真是好大的手筆!」
秋東麵對給他傳旨的大臣,一點兒也沒有給皇帝留麵子的意思,拿著聖旨反覆把玩,態度很不客氣。
「是,陛下叫您即刻啟程,前往白虎城平叛。」
這位被派來傳旨的大臣心下也很尷尬,鬧不明白皇帝對他兩個兒子一個比一個苛刻究竟是為了什麽?
按理說二殿下立下如此大功,厚賞是應有之意,可陛下隻幹巴巴賞賜了個官職,多餘的一個子兒都沒有,已經不僅僅是摳門能解釋的了。
「平叛?兵馬呢?糧草呢?武器輜重呢?不會是叫我單槍匹馬去平叛吧?父皇想讓我去死可以直接說,幹嘛還要費這麽多勁兒折騰一迴?」
秋東隨手把聖旨扔在桌上,桌上殘留的茶漬很快將上麵的字跡泅濕了一角。大臣眼角一跳,欲言又止,最終什麽都沒說。
朝秋東拱拱手,沉默著離開了。
人一離開,烏城立馬跳腳,感覺大事不妙,急的抓耳撓腮:
「殿下,白虎城的情況可比安慶複雜多了,安慶這邊麵對的隻一個羌族,白虎城麵對的是大大小小十幾個種族,種族之下劃分不同部落,各部落之間關係複雜難辨。
且誰不知曉那些狄人如今正擰成一股繩,半年來接連拿下了我薑國三座城池,白虎城已經和他們對戰了近兩個月,如果白虎城扛不住,就是被狄人拿下的第四座!」
秋東最近喜歡上了盤核桃,也是因為安慶物資緊缺,實在找不到新鮮玩意兒。
此時核桃在他手裏快活的起舞。
他不好告訴烏城,老皇帝此舉正中他下懷。
麵上卻也擺不出憂愁模樣,慢悠悠道:
「把如果去掉,白虎城肯定守不住的。」
「為何?」
烏城都要被他這幅不緊不慢的樣子給瞧上火了。
「你知道朝廷有多久沒給邊將發俸祿了嗎?若非咱們上迴去江南敲詐了一筆,這時候包括白虎城和安慶城在內,士兵都該喝西北風了。」
烏城不聽解釋還好,一聽就更來氣了,他跟著二殿下辦事,哪裏缺少過吃穿用度?即便最辛苦的在草原的幾個月,那也是頓頓有幹糧,隔三差五有羊肉,根本不敢想士兵吃不飽飯是什麽體驗。
他直接上手將二殿下手裏的核桃搶了,哢嚓一聲捏成碎渣,咆哮道:
「您既然知道那邊的補給跟不上,裏頭的人等不到救援,遲早會餓的受不了投降,您還主動往坑裏跳?」
秋東給了好大兒一個「你說怎麽辦」的眼神:
「陛下已經下了聖旨,抗旨不尊可是死罪。」
烏城一咬牙,低聲湊到秋東耳邊,嘀嘀咕咕:
「殿下,我不迴京跟費久沉吹噓了,您也別迴去了,咱們逃吧,如今世道這麽亂,四處都有流民起義,咱們找個偏遠的小地方躲著,一二十年過去,誰還記得這件事?」
他的意思是,說不定都不用等一二十年那麽久,老皇帝人就沒了,到時候上位的是太子,還能跟秋東追究這點事?
秋東用一種全新的的眼神打量烏城,真真沒看出來,這傢夥竟然能狠得下心,想跟他亡命天涯。
這份情,他認了。
前提是烏城不要總用看老父親的眼神看他。
好吧,即便烏城把他當老父親,在烏城說出這番話後,秋東也隻能咬牙認了這個好大兒。
「所以,白虎城我自己去,你要在外麵想辦法給我送補給過去。」
烏城都驚了:「您不帶我?」
秋東給了個眼神叫他自己體會。
他的好父皇可沒給他一兵一卒,說是個征西大將軍,實際上是個可憐的光杆兒將軍,去了白虎城,還得跟當地守將搶下屬,不是指明了要用光明正大的手段送他去死嘛!
從這份旨意裏,秋東窺測到皇帝早就在心裏放棄了白虎城。
烏城頹喪的蹲在地上,痛苦抱頭:
「我不明白。」
陛下攏共就兩兒子,還要一力把二殿下往死路上送,何其狠心歹毒?
秋東見他這樣,總不能說「這很好理解,因為我也在找機會把他往死路上送呢」,於是往嘴裏塞了兩隻棗兒,以作沉默。
太子急匆匆進來見到的就是這樣的場景,秋東用腳尖踢烏城:
「滾起來給阿兄添茶。」
烏城委屈的抹一把淚,脾氣上來,梗著脖子給太子添了茶水,留給秋東一個氣唿唿的後腦勺,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