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們或三兩好友小酌,或形單影隻自憐,不時有醉酒的客人被店裏僱傭的打手熟練的扔出門。


    門外是熱鬧的街市,店鋪囊括吃穿住行,琳琅滿目,尤其是飲子類的加了冰的吃食,生意好到隊伍排了長長兩條,看不見尾。


    隻瞧眼下,倒也是一副太平盛景。


    可誰都知道,隻要走出這條街,世界完全是另外一個顏色。


    秋東將清冽的竹葉青一飲而盡:


    「走,去馬場瞧瞧!」


    樂重恩將一小塊碎銀子丟在桌上,在小二熱情的「您走好!下迴再來」的招唿聲中,忙跟上秋東。


    他就知道,二殿下最是眼裏揉不得沙子,出宮一旦瞧見外頭這些人醉生夢死的現狀,定會生一肚子悶氣。


    「殿下,您等等我!」


    秋東真正做了一迴紈絝。


    打馬從街上飛奔而過,引得街邊無數攤位急急撤退,不知多少人背地裏指著他問候老薑家的祖宗十八代。


    隻要想想那個場景,秋東就忍不住笑出聲,越笑越暢快。


    從今兒起,小爺就是這豐都城內頭一號的紈絝,小爺我師父是國師,親爹是皇帝,打馬穿街又怎麽了?日後得讓豐都城內所有紈絝心甘情願喊我一聲大哥才行。


    管旁人私底下如何罵!可勁兒罵去吧,能把老薑家祖宗的棺材板兒給掀起來才好呢。


    笑聲傳到後麵追出來的樂重恩耳裏,樂重恩控製韁繩的手一抖,總覺得有什麽事快要超出他的預期了。


    第110章 開始之前


    秋東到馬場時, 迎接他的是兩個上了年歲,弓腰塌背,講話都不利索的老太監, 其中一個甚至已經掉了好幾顆牙說話漏風。


    兩人戰戰兢兢把秋東往裏迎,生怕秋東怪罪他們招待不夠用心, 哆哆嗦嗦解釋:


    「殿下勿怪,馬場就剩咱們兩老傢夥啦, 實在騰不出多餘的人手。」


    秋東和樂重恩對視一眼, 大踏步往裏走。


    所過之處, 野草從生, 房屋破敗,小道上塵土飛揚,不時有耗子野兔從兩人腳背上蹦躂過去。


    樂重恩身為貴公子, 著實被眼前的場景驚了一瞬,尤其那碩大皮毛光滑的黃皮耗子, 身後跟著一溜兒小耗子, 大搖大擺從他眼前跳過去時, 差點兒原地蹦躂三尺高。


    不過是瞧著秋東作為皇子都一臉坦然,才咬牙勉強忍下來。


    秋東瞧兩內侍見怪不怪的樣子, 心裏大致有了數, 一手拎著馬鞭, 仿若閑聊似的問:


    「隻你們二人, 這馬場可照料的過來?」


    其中說話不漏風的那人緊張道:


    「如今馬場隻餘駑馬四十八匹,皆已上了年歲不愛動彈, 飼料用的也少了許多, 倒是好照料的很。」


    秋東差點兒懷疑他聽到了什麽笑話:


    「四十八匹?」


    老太監隻當秋東沒聽清,耐心解釋:


    「沒錯殿下, 正是四十八匹。」


    「這可是當年整整養了八千匹上等戰馬的舟山馬場,即便當年本殿下年幼,也聽聞過此處威名,何以十來年就成了如今光景?」


    幾人說話間到了養馬之地,打眼過去是看不到盡頭的用樹樁子和茅草搭建的馬圈,從殘存的痕跡依稀能瞧出當年這裏萬馬奔騰,該是何等盛況!


    如今,秋東感覺吹口氣都怕把那些破破爛爛的樹樁子給吹倒。


    連馬場都這樣了,可想而知,軍備庫該是何等模樣!


    秋東狠狠一甩馬鞭,抽在旁邊一處馬槽上,結果木槽因為年久風化,無聲碎成一堆燒柴都嫌礙事的垃圾。


    老太監直接嚇的跪倒在地,連連求饒:


    「殿下,這可不關婢子們的事啊!婢子二人三年前因為得罪了人被調來這裏當差時,就已經剩下不到八十匹馬啦!」


    另一人也吃力的解釋:


    「這幾年上頭多有剋扣馬匹飼料之舉,導致馬兒常年吃不飽,婢子們隻得偷偷把馬趕出去放牧,才叫它們飢一頓飽一頓,勉強活到今日啊,殿下明鑑哪!」


    秋東尋著偌大馬場中唯一還有喘氣兒聲響的地方去,好不容易在全場僅有一處還算不四麵漏風的棚子裏,終於找到了老太監口中的四十八匹倖存者。


    一打眼,他就被眼前這些瘦骨嶙峋,毛髮雜亂,趴在地上出氣多進氣少,奄奄一息,聽見人來了隻艱難動了動耳朵的可憐傢夥牢牢吸引了視線。


    就這一棚的骨頭架子,說是昔日在戰場上無往不利,大勝外族,一日夜平均腳程六百裏,於刀劍和鮮血中存活下來的戰馬,誰敢信?


    樂重恩也被眼前的場景驚住了,來之前他想過這裏的情況不好。但已經到了這種地步,是叫他感到觸目驚心的程度。


    可此時不是火燒交由的時候,為了防止膽大包天的二殿下又做點什麽出格的舉動,他還得忍著噁心勸解:


    「殿下,這裏麵的問題很複雜,我聽聞早年朝中有人私下倒賣馬場的戰馬牟利,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引起無數人彈劾。您知道的,那官司還打到了陛下跟前。」


    秋東能不知道嘛,當時好些人上奏,要求皇帝嚴懲主謀馮如海,以儆效尤。


    結果皇帝都快窮瘋了,在馮如海主動將獲利全部上繳後,隻不輕不重的口頭斥責了幾句,然後把他打發到南邊兒當官去了。


    如今整個南邊兒最大的貪官就是馮如海,每年彈劾他的摺子車載鬥量,皇帝就跟瞎了似的,朝中大臣還能不明白其中意思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輕雲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輕雲上並收藏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