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暗中謀劃殺起周朝官員猶如砍瓜切菜,毫不手軟。
若有一比的話,約莫和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差不多。
老杜大人對薑國可謂忠心耿耿,他把他收養的女兒送給秋東,讓之為秋東多多生孩子,延續薑家血脈。
且不忘提出請求,讓秋東給他女兒和女婿過繼個孩子延續太子薑鬆的香火。
這種一心為薑國,為太子,為秋東考量的人,想恨都恨不起來,有時候想想,還怪敬佩的。
其中小杜大人杜恆,算是少有的能接受現實,勸秋東安於現狀,好好生活,別帶著手底下弟兄們和周帝樂重恩對著幹,免得遲早被周帝清算之人。
要秋東說,背負起仇恨需要勇氣,但是能坦然放下仇恨,同樣需要勇氣,這兩者沒有優劣。
因此秋東對太子道:
「勞煩兄長操心了。」
皇帝不管事,太子實在太忙了,秋東說完就默默退出屋子,轉身往太子妃住處去,他得去瞧瞧小侄女蔓蔓,已經兩日未見,怪想念的。
結果在路上遇到了剛才被兩人提及的小杜大人。
杜恆的相貌隻能用「五官端正」來形容,是放在人堆裏完全找不著的類型。
此時他手裏拎著兩罈子,遙遙見了秋東,將罈子擱在地上才朝他行禮。
秋東行至跟前,見狀似有所悟:
「這是要給嫂嫂送去的?」
有些事杜恆不好明說,但他知道東宮的事向來不避諱這位殿下,於是矜持的表示:
「太子妃娘娘近來苦夏,想吃些伯母親手醃漬的酸梅子。奈何伯母上了年紀,受不得近日炎熱病倒了,隻能由小臣代勞走這一趟。」
秋東眨眨眼。
這是說太子妃又有了,杜夫人怕過了病氣給女兒,才沒有親自進宮。
倒也能理解,太子因為種種原因,耽擱到二十三上才成婚,今年都二十六了,膝下才蔓蔓一個孩子,別說太子妃著急,就是朝臣也跟著著急。
生怕太子在子孫運上隨了皇帝,一輩子就種出三瓜兩棗,再萬一出個歪瓜裂棗,朝臣們隻要想想那種可能就感到絕望。
「一道兒走吧,正好我去瞧瞧蔓蔓。」
秋東很順手的幫小杜大人拎了一隻沉重的罈子。
杜恆對這位殿下的隨性早見怪不怪,隻心裏不知道多少迴感慨,這位真是生不逢時,若在太平盛世,最起碼也得是個青史留名的瀟灑王爺,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一輩子不知該過的多暢快。
可惜啊可惜。
秋東不曉得小杜大人腦瓜子裏都在琢磨什麽奇奇怪怪的東西,走在前頭,隨口問:
「杜夫人病情如何了?」
別說如今的條件,擱在後世也經常能看見老人夏天中暑身亡的新聞。
杜恆一臉感激道:
「勞殿下記掛,王後娘娘遣人送了冰過去,又有殿下您著人尋來的匠人改良出來的風扇,雙管齊下,伯母如今已無大礙,隻臥床休息即可。」
說起風扇,如今可不止杜家感激,便是豐都城內許多平民百姓家中也十分感激。
因為王後召集朝中官員家眷進宮共乘涼,眾人見識了改良風扇的好處,自然心動不已。如今這天氣,即便是大戶人家的藏冰都不夠用,當然是能省則省了。
於是王後順勢提出要求:
「風扇圖紙可以給你們,但你們必須保證給豐都城內每條巷子至少安裝一颱風扇。」
交易就此達成。
如今宮外不知道有多少人議論那風扇呢,誰不曉得那是二殿下孝順,見不得王後受苦,特意尋來匠人改良風扇的?
杜恆估摸著裏頭有王後特意為二殿下造勢的原因。
已經有不少人開始議論「二殿下翻過年都十六了,可以入朝參政了」,「成了親就算大人,也不知誰家閨女有福氣能嫁給二殿下」,「二殿下入朝,能為太子分擔壓力」。
他敏銳的從中提取出兩條有用信息,第一,王後希望二殿下盡快成婚。第二,王後希望二殿下盡快入朝參政。
不論哪一條,都透露出一股急切。
可那些皆不是如今作為一個小小的舍人的杜恆能置喙的,他現在滿心滿眼都是今早進宮前,他家中也風風火火令人製作風扇呢,想來晚間迴家,他也能享受到習習涼風了。
他瞧著太子妃娘娘殿外那架風扇,已經眼饞很久啦!
二殿下,好人哪!
秋東總覺得這位小杜大人看他的眼神不對勁,且他有證據。
加快速度把人送到太子妃寢殿前,將手中罈子塞過去,連句客套的再會都沒有,速速往
他小侄女的寢殿去。
徒留杜恆在原地拎著兩大罈子酸梅摸不著頭腦。
「總覺得二殿下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兩個互相都覺得對方奇怪之人,還不曉得從此刻開始,他們之間會結下什麽樣的緣分,以至於千百年後仍然被人津津樂道。
秋東瞧過他小侄女後出宮,把杜恆的事與樂重恩說了,最後總結道:
「此人能力不差,該如何相處還要你自行斟酌。」
「是,我聽聞過此人,才思敏捷,卻能耐得住寂寞,在舍人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年,不驕不躁,是個好人選,太子殿下還是念著您的。」
彼時兩人正在宮外聚仙樓內敘話,店內熱鬧不已,小二穿梭其中,酒香撲鼻。
若有一比的話,約莫和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差不多。
老杜大人對薑國可謂忠心耿耿,他把他收養的女兒送給秋東,讓之為秋東多多生孩子,延續薑家血脈。
且不忘提出請求,讓秋東給他女兒和女婿過繼個孩子延續太子薑鬆的香火。
這種一心為薑國,為太子,為秋東考量的人,想恨都恨不起來,有時候想想,還怪敬佩的。
其中小杜大人杜恆,算是少有的能接受現實,勸秋東安於現狀,好好生活,別帶著手底下弟兄們和周帝樂重恩對著幹,免得遲早被周帝清算之人。
要秋東說,背負起仇恨需要勇氣,但是能坦然放下仇恨,同樣需要勇氣,這兩者沒有優劣。
因此秋東對太子道:
「勞煩兄長操心了。」
皇帝不管事,太子實在太忙了,秋東說完就默默退出屋子,轉身往太子妃住處去,他得去瞧瞧小侄女蔓蔓,已經兩日未見,怪想念的。
結果在路上遇到了剛才被兩人提及的小杜大人。
杜恆的相貌隻能用「五官端正」來形容,是放在人堆裏完全找不著的類型。
此時他手裏拎著兩罈子,遙遙見了秋東,將罈子擱在地上才朝他行禮。
秋東行至跟前,見狀似有所悟:
「這是要給嫂嫂送去的?」
有些事杜恆不好明說,但他知道東宮的事向來不避諱這位殿下,於是矜持的表示:
「太子妃娘娘近來苦夏,想吃些伯母親手醃漬的酸梅子。奈何伯母上了年紀,受不得近日炎熱病倒了,隻能由小臣代勞走這一趟。」
秋東眨眨眼。
這是說太子妃又有了,杜夫人怕過了病氣給女兒,才沒有親自進宮。
倒也能理解,太子因為種種原因,耽擱到二十三上才成婚,今年都二十六了,膝下才蔓蔓一個孩子,別說太子妃著急,就是朝臣也跟著著急。
生怕太子在子孫運上隨了皇帝,一輩子就種出三瓜兩棗,再萬一出個歪瓜裂棗,朝臣們隻要想想那種可能就感到絕望。
「一道兒走吧,正好我去瞧瞧蔓蔓。」
秋東很順手的幫小杜大人拎了一隻沉重的罈子。
杜恆對這位殿下的隨性早見怪不怪,隻心裏不知道多少迴感慨,這位真是生不逢時,若在太平盛世,最起碼也得是個青史留名的瀟灑王爺,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一輩子不知該過的多暢快。
可惜啊可惜。
秋東不曉得小杜大人腦瓜子裏都在琢磨什麽奇奇怪怪的東西,走在前頭,隨口問:
「杜夫人病情如何了?」
別說如今的條件,擱在後世也經常能看見老人夏天中暑身亡的新聞。
杜恆一臉感激道:
「勞殿下記掛,王後娘娘遣人送了冰過去,又有殿下您著人尋來的匠人改良出來的風扇,雙管齊下,伯母如今已無大礙,隻臥床休息即可。」
說起風扇,如今可不止杜家感激,便是豐都城內許多平民百姓家中也十分感激。
因為王後召集朝中官員家眷進宮共乘涼,眾人見識了改良風扇的好處,自然心動不已。如今這天氣,即便是大戶人家的藏冰都不夠用,當然是能省則省了。
於是王後順勢提出要求:
「風扇圖紙可以給你們,但你們必須保證給豐都城內每條巷子至少安裝一颱風扇。」
交易就此達成。
如今宮外不知道有多少人議論那風扇呢,誰不曉得那是二殿下孝順,見不得王後受苦,特意尋來匠人改良風扇的?
杜恆估摸著裏頭有王後特意為二殿下造勢的原因。
已經有不少人開始議論「二殿下翻過年都十六了,可以入朝參政了」,「成了親就算大人,也不知誰家閨女有福氣能嫁給二殿下」,「二殿下入朝,能為太子分擔壓力」。
他敏銳的從中提取出兩條有用信息,第一,王後希望二殿下盡快成婚。第二,王後希望二殿下盡快入朝參政。
不論哪一條,都透露出一股急切。
可那些皆不是如今作為一個小小的舍人的杜恆能置喙的,他現在滿心滿眼都是今早進宮前,他家中也風風火火令人製作風扇呢,想來晚間迴家,他也能享受到習習涼風了。
他瞧著太子妃娘娘殿外那架風扇,已經眼饞很久啦!
二殿下,好人哪!
秋東總覺得這位小杜大人看他的眼神不對勁,且他有證據。
加快速度把人送到太子妃寢殿前,將手中罈子塞過去,連句客套的再會都沒有,速速往
他小侄女的寢殿去。
徒留杜恆在原地拎著兩大罈子酸梅摸不著頭腦。
「總覺得二殿下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兩個互相都覺得對方奇怪之人,還不曉得從此刻開始,他們之間會結下什麽樣的緣分,以至於千百年後仍然被人津津樂道。
秋東瞧過他小侄女後出宮,把杜恆的事與樂重恩說了,最後總結道:
「此人能力不差,該如何相處還要你自行斟酌。」
「是,我聽聞過此人,才思敏捷,卻能耐得住寂寞,在舍人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年,不驕不躁,是個好人選,太子殿下還是念著您的。」
彼時兩人正在宮外聚仙樓內敘話,店內熱鬧不已,小二穿梭其中,酒香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