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996覺得做人真煩,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不留隔夜仇,快意人生,難道不好嗎?
「挺好」。
秋冬說:「除非我一次性把敵人祖宗八輩全部刨出來弄死,要不然人家遲早找上門報仇。或者我幹完這一票就離開這個世界,把爛攤子留給其他人去收拾。」
因此,秋東在客棧等成績的兩日,或去街上轉轉,或去附近賞景,日子過的很平順。
等到了時辰,也歡喜的湊熱鬧去榜下看成績。
他的名次很好找,穀秋東,各場考試綜合下來,縣試第二。
他覺得很滿意,既不是出頭的椽子被人爭相圍觀,也不是吊車尾無人問津,淡定的收拾行李,迴府城準備兩月後的府試。
殊不知秋東覺得無人問津的吊車尾,在烏追身上已經是歷年來最好的一次成績,他終於可以走進府試大門!
烏家人都激動壞了,他們根本不關心第一第二是誰,隻知道他家大少爺終於能參加府試了,過了府試,那就是妥妥的童生老爺啊!
要知道烏追以往幾年的考試都止步於縣試,要麽是策論成績拉胯,要麽是律賦拖後腿,反正總有發揮不好,導致無法上榜的原因。
唯有這一迴,烏追終於榜上有名!
烏植和封氏也不急著迴府城了,幹脆去鄉下老家召集全家人一起擺幾桌,樂嗬樂嗬。
夜裏烏植還親自帶兒子去祠堂好好跟列祖列宗念叨了大半夜,總體就一個意思,請祖宗保佑烏追能文思泉湧,光耀門楣。
這一高興,封氏也就忘了在縣衙門口看榜的時候,猛然一瞥,瞥見那個極像秋東的身影。
等一家人歡歡喜喜迴到奇州城,封氏再想起此事時仍覺得晦氣,忍不住跟大丫鬟綠柳嘀咕:
「那姓穀的莫不是妨我的追兒?你瞧他伺候了追兒十年,追兒年年科舉不第,剛把他趕出去,追兒立馬過了縣試!」
綠柳不明白奶奶對穀秋東這般大的惡意從哪裏來,但她向來會哄奶奶開心,給封氏簪了一朵嬌艷的牡丹,笑盈盈道:
「那就遠著些那邊,免得沾了晦氣。」
封氏猶覺不夠,讓人從莊子上喚來鄭氏,借著「今年送上來的果子都是酸的,定是你們私底下偷懶」的由頭,將人劈頭蓋臉一頓罵,見鄭氏一肚子委屈又無從解釋的樣子,才覺心氣兒順了許多。
鄭氏被奶奶訓的習以為常了,出了奶奶的院子,麵色瞬間恢復如常。
這幾年她算是慢慢琢磨過味兒來,奶奶肯定知道她和老爺之間那點事了,借著由頭朝她撒氣呢。
一開始她還覺得挺委屈,當年她都有相好的情郎,就等著新奶奶進門,好求了奶奶做主,讓她和情郎雙宿雙棲呢,結果老爺硬拉著她做了那種事,還不管不顧將她配給穀陶,她這一肚子苦水沒處倒呢!
後來被生活磋磨的,也不想那些有的沒的,怎麽能養活幾個孩子,讓自個兒過的更順心,才是她該考慮的問題,應付奶奶封氏時不時的刁難,就是她重點琢磨的一項課題,現在瞧著,效果顯著。
恰巧今兒好不容易從莊子上出來,趁著天色還早,鄭氏收拾了一碟羊肉包子,一罐兒她親手醃的鹹菜,外加兩個在當下時節非常少見的水蜜桃裝進籃子,花兩個銅板雇了牛車,一路晃悠悠就往西城去。
臨出門前,碰著下值的穀陶,對方見她這樣兒就陰陽怪氣道:
「又去貼補小少爺呢?才將將分家,我這當老子的還沒享受兒子一文錢孝敬,你都貼補進去多少了?真當老子家裏有金山銀山能叫少爺揮霍?」
鄭氏對這種話早學會了充耳不聞,隻淡淡撇下一句:
「花用的是我的工錢,你管不著!」
穀陶在後麵氣急敗壞,嘟嘟囔囔:
「甚麽你的錢?進了我穀家大門,那都是我穀陶的錢,我是當家人,錢怎麽用我說了算!」
鄭氏懶得搭理穀陶的叫囂,這人也就窩裏橫,在家嘴皮子利落,去外麵還不是一個屁都不敢放,有本事倒是休了她呀!
她還心裏暢快了呢!
一路上鄭氏都憂心忡忡,上次用一壇十八年的竹葉青從大管家處給小東求來一個去鋪子裏做帳房學徒的機會,說的好好的,就差叫小東去鋪子裏當差了。臨了那邊又變了卦,連個緣由都沒有,她這心裏不安穩的很。
可遠遠瞧見在大樹底下給人寫信的兒子,鄭氏又換上歡喜的笑臉,不想叫孩子跟著憂心。
有時候鄭氏瞧著她這大兒子都恍惚,要不是知道這孩子是從她肚子裏出來的,她都覺得納悶兒,孩子從頭到腳,沒有一點兒長得像她的地方,也沒有丁點兒長得像老爺的地方。
這也是為何十五年過去,小東整日在烏家宅子裏走動,卻沒人把他和老爺聯繫起來的關鍵。
以前跟在大少爺身邊,小東那一身畏畏縮縮,油滑,狐假虎威的做派,像極了穀陶,或許是像極了每一個在烏家當差的奴才。
現在呢?這孩子才出來短短幾月時間,跟人說話有理有據,儀態大方得體,對視時眼神溫和,穿上一身長袍,跟換了個人似的。
收起這點恍惚,鄭氏快走幾步到了秋東攤子跟前,就聽秋東正拿著一封信細細跟人解釋:
「大娘,您閨女信上說,她去歲臘月生了個女兒,月子裏婆家每日一個雞子,休養了整整四十日才準下地,她好著呢,再等兩年,待您那外孫女能撒開手的時候,她便帶著女婿一道兒迴來瞧您。
「挺好」。
秋冬說:「除非我一次性把敵人祖宗八輩全部刨出來弄死,要不然人家遲早找上門報仇。或者我幹完這一票就離開這個世界,把爛攤子留給其他人去收拾。」
因此,秋東在客棧等成績的兩日,或去街上轉轉,或去附近賞景,日子過的很平順。
等到了時辰,也歡喜的湊熱鬧去榜下看成績。
他的名次很好找,穀秋東,各場考試綜合下來,縣試第二。
他覺得很滿意,既不是出頭的椽子被人爭相圍觀,也不是吊車尾無人問津,淡定的收拾行李,迴府城準備兩月後的府試。
殊不知秋東覺得無人問津的吊車尾,在烏追身上已經是歷年來最好的一次成績,他終於可以走進府試大門!
烏家人都激動壞了,他們根本不關心第一第二是誰,隻知道他家大少爺終於能參加府試了,過了府試,那就是妥妥的童生老爺啊!
要知道烏追以往幾年的考試都止步於縣試,要麽是策論成績拉胯,要麽是律賦拖後腿,反正總有發揮不好,導致無法上榜的原因。
唯有這一迴,烏追終於榜上有名!
烏植和封氏也不急著迴府城了,幹脆去鄉下老家召集全家人一起擺幾桌,樂嗬樂嗬。
夜裏烏植還親自帶兒子去祠堂好好跟列祖列宗念叨了大半夜,總體就一個意思,請祖宗保佑烏追能文思泉湧,光耀門楣。
這一高興,封氏也就忘了在縣衙門口看榜的時候,猛然一瞥,瞥見那個極像秋東的身影。
等一家人歡歡喜喜迴到奇州城,封氏再想起此事時仍覺得晦氣,忍不住跟大丫鬟綠柳嘀咕:
「那姓穀的莫不是妨我的追兒?你瞧他伺候了追兒十年,追兒年年科舉不第,剛把他趕出去,追兒立馬過了縣試!」
綠柳不明白奶奶對穀秋東這般大的惡意從哪裏來,但她向來會哄奶奶開心,給封氏簪了一朵嬌艷的牡丹,笑盈盈道:
「那就遠著些那邊,免得沾了晦氣。」
封氏猶覺不夠,讓人從莊子上喚來鄭氏,借著「今年送上來的果子都是酸的,定是你們私底下偷懶」的由頭,將人劈頭蓋臉一頓罵,見鄭氏一肚子委屈又無從解釋的樣子,才覺心氣兒順了許多。
鄭氏被奶奶訓的習以為常了,出了奶奶的院子,麵色瞬間恢復如常。
這幾年她算是慢慢琢磨過味兒來,奶奶肯定知道她和老爺之間那點事了,借著由頭朝她撒氣呢。
一開始她還覺得挺委屈,當年她都有相好的情郎,就等著新奶奶進門,好求了奶奶做主,讓她和情郎雙宿雙棲呢,結果老爺硬拉著她做了那種事,還不管不顧將她配給穀陶,她這一肚子苦水沒處倒呢!
後來被生活磋磨的,也不想那些有的沒的,怎麽能養活幾個孩子,讓自個兒過的更順心,才是她該考慮的問題,應付奶奶封氏時不時的刁難,就是她重點琢磨的一項課題,現在瞧著,效果顯著。
恰巧今兒好不容易從莊子上出來,趁著天色還早,鄭氏收拾了一碟羊肉包子,一罐兒她親手醃的鹹菜,外加兩個在當下時節非常少見的水蜜桃裝進籃子,花兩個銅板雇了牛車,一路晃悠悠就往西城去。
臨出門前,碰著下值的穀陶,對方見她這樣兒就陰陽怪氣道:
「又去貼補小少爺呢?才將將分家,我這當老子的還沒享受兒子一文錢孝敬,你都貼補進去多少了?真當老子家裏有金山銀山能叫少爺揮霍?」
鄭氏對這種話早學會了充耳不聞,隻淡淡撇下一句:
「花用的是我的工錢,你管不著!」
穀陶在後麵氣急敗壞,嘟嘟囔囔:
「甚麽你的錢?進了我穀家大門,那都是我穀陶的錢,我是當家人,錢怎麽用我說了算!」
鄭氏懶得搭理穀陶的叫囂,這人也就窩裏橫,在家嘴皮子利落,去外麵還不是一個屁都不敢放,有本事倒是休了她呀!
她還心裏暢快了呢!
一路上鄭氏都憂心忡忡,上次用一壇十八年的竹葉青從大管家處給小東求來一個去鋪子裏做帳房學徒的機會,說的好好的,就差叫小東去鋪子裏當差了。臨了那邊又變了卦,連個緣由都沒有,她這心裏不安穩的很。
可遠遠瞧見在大樹底下給人寫信的兒子,鄭氏又換上歡喜的笑臉,不想叫孩子跟著憂心。
有時候鄭氏瞧著她這大兒子都恍惚,要不是知道這孩子是從她肚子裏出來的,她都覺得納悶兒,孩子從頭到腳,沒有一點兒長得像她的地方,也沒有丁點兒長得像老爺的地方。
這也是為何十五年過去,小東整日在烏家宅子裏走動,卻沒人把他和老爺聯繫起來的關鍵。
以前跟在大少爺身邊,小東那一身畏畏縮縮,油滑,狐假虎威的做派,像極了穀陶,或許是像極了每一個在烏家當差的奴才。
現在呢?這孩子才出來短短幾月時間,跟人說話有理有據,儀態大方得體,對視時眼神溫和,穿上一身長袍,跟換了個人似的。
收起這點恍惚,鄭氏快走幾步到了秋東攤子跟前,就聽秋東正拿著一封信細細跟人解釋:
「大娘,您閨女信上說,她去歲臘月生了個女兒,月子裏婆家每日一個雞子,休養了整整四十日才準下地,她好著呢,再等兩年,待您那外孫女能撒開手的時候,她便帶著女婿一道兒迴來瞧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