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兒還是掌櫃看在秋東一手初具功底的館閣體的份上才破例。即便破例,秋東還是要按照他拿迴去的這套書市價的五分之一,留下押金。
所以真身無分文的話,連抄書這活兒都幹不了,店家真怕窮到發瘋的人拿了他的書去外麵賣二手。
那對店家而言,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呢。
秋東買了兩刀紙,一塊墨,外加一支非常普通的雞距筆,付了押金後,又花去小四兩銀子。
在人均五兩銀子過一年的奇州城,這筆花銷真不是普通家庭能承擔起的,當然這筆錢放在普通的烏家下人身上,也會讓他們不堪重負。隻不過秋東臨走薅了一筆,才能讓他這般奢侈。
拎著滿滿的收穫沒有直接迴家,而是往不遠處的天橋底下去。
那邊兒有街頭打把勢賣藝的,有擺攤子賣字畫的,有沿街叫賣糖葫蘆的,熱鬧的緊。
秋東打算去那兒支個攤子,給人代寫家書,勉強賺兩個餬口錢。
這是他一早就想好的。
996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新鮮的體驗,但眼下有個唯一的問題:
「還缺張桌子!」
秋東朝四周打量一圈兒,發現牆角有家餛飩攤子生意寥落,老闆幹活兒無精打采,平地走路還差點兒摔跤,惹得客人大怒,雙方爭執一番,不歡而散。
他上前和老闆商量,花了三個銅板,租對方的桌凳一天。
選一棵大樹做依靠,桌椅一擺,齊活兒!
秋東將「代寫書信」的大字壓在桌沿兒上,就埋頭開始抄書。
頭頂有樹蔭,耳邊有輕風,四周是人間煙火,秋東很快沉浸其中,任是環境嘈雜,也無法讓他動搖分毫。
直到聽見有人試探性的喊他:
「書生郎,書生郎!」
秋東緩緩停筆,抬頭一瞧,這不是餛飩攤的老闆嘛!
老闆身子微微前傾,雙手緊握,略帶幾分試探的問秋東:
「可是能代寫家書?作價幾何?」
一聽來生意了,秋東頓時打起精神道:
「自然,一封三文錢!」標準的市場價。
他也打聽過,有人按照紙張收費,寫滿一張紙多少錢,為了多掙點錢故意把信寫長,老百姓隻是不識字,又不是傻,一迴兩迴看不出來,時日一久,自然知道那是個黑心爛肺的,名聲壞了,生意也就做不下去。
這老闆當即拿出三個銅板擱在桌上,急切道:
「書生郎,麻煩給老漢的小兒寫封信,他從軍三年,半年前輾轉來了封家書,說是年後有望迴家,可這距離他說的半年又過去整整三月,至今不見人影,老漢這顆心就跟在油鍋裏煎熬一樣,生怕他出了什麽事。」
秋東提筆,按照老闆的要求,問對方可有受傷,人在哪裏,缺衣裳不,去歲家裏給寄的鞋收到了嗎,家裏今年給他添了小侄子,母雞又報了幾窩小雞崽,留著等他迴家宰了補身體等等。
寫完讀了一遍,問對方:
「可還有什麽想補充的?」
老闆連連搖頭,滿意的對秋東道:
「你這書生郎實在,沒有那之乎者也的彎彎繞,以往老漢請人寫家書,寫的那東西我老漢聽的頭疼,老漢都擔心我家那大字不識的小兒即便請人讀了,也不曉得說的是個啥!」
老闆滿意的拿著信離開,餛飩攤也不支了,收拾東西迴家,請人幫忙送信去。
秋東繼續埋頭抄書,倒不是他真要靠抄書掙一份養家餬口的辛苦錢,主要是他接下來想走的路,手裏連一本像樣的書都沒有,不像話。
所以在和書肆約定好的交書日期到來前,秋東要抄夠兩套書出來。
一套給書肆,一套留給自己。
索性他速度夠快,在交書日期前一天正式完成。
這迴是書肆老闆親自出麵驗收,他對秋東抄的書很滿意,不用秋東提,主動道:
「老朽這裏還缺一套啟蒙韻律,雖然難度不及四書五經,但因為要的急,價格都好商量。」
秋東卻並未直接答應,很誠懇的跟老闆講:
「您也知道再有兩月就是縣試,在下得為縣試準備,真抽不出這個空來。」
老闆頓時大失所望,這是北城李老爺家中的小孫孫要準備啟蒙,特意托他尋摸的書。原本他手中有一套覺得非常合適,但看了秋東的後頓覺手中那套就不香了。
有種除卻巫山不是雲的遺憾。
他是真喜歡秋東的字,字體好壞對剛啟蒙的孩子影響有多大誰都明白,於是他嚐試和秋東商量:
「若是穀先生有意,縣試後得閑了再來抄也是一樣的,到時候給先生這個價!」
秋東一瞧,好傢夥,是手頭這本的兩倍。
從沒想過原主這筆字,竟然這般值錢。
老闆見秋東不為所動,徐徐誘導:
「穀先生,您既然準備參加童生試,便該知曉縣試要求有四名村人以及一位秀才作保才能順利報名。村人好找,秀才老爺不好找,不是信得過之人,秀才老爺怕被牽連是不輕易出這個麵的。」
老闆也是看出秋東並未在書院讀書,才有此推測。
一般能進大書院的學生都不愁這種事,隨便哪個夫子都能幫著作保,可秋東這種單打獨鬥的,想求一個秀才作保,那是非花費大價錢不可。
可能花得起大價錢的人,有誰會來抄書呢?
所以真身無分文的話,連抄書這活兒都幹不了,店家真怕窮到發瘋的人拿了他的書去外麵賣二手。
那對店家而言,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呢。
秋東買了兩刀紙,一塊墨,外加一支非常普通的雞距筆,付了押金後,又花去小四兩銀子。
在人均五兩銀子過一年的奇州城,這筆花銷真不是普通家庭能承擔起的,當然這筆錢放在普通的烏家下人身上,也會讓他們不堪重負。隻不過秋東臨走薅了一筆,才能讓他這般奢侈。
拎著滿滿的收穫沒有直接迴家,而是往不遠處的天橋底下去。
那邊兒有街頭打把勢賣藝的,有擺攤子賣字畫的,有沿街叫賣糖葫蘆的,熱鬧的緊。
秋東打算去那兒支個攤子,給人代寫家書,勉強賺兩個餬口錢。
這是他一早就想好的。
996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新鮮的體驗,但眼下有個唯一的問題:
「還缺張桌子!」
秋東朝四周打量一圈兒,發現牆角有家餛飩攤子生意寥落,老闆幹活兒無精打采,平地走路還差點兒摔跤,惹得客人大怒,雙方爭執一番,不歡而散。
他上前和老闆商量,花了三個銅板,租對方的桌凳一天。
選一棵大樹做依靠,桌椅一擺,齊活兒!
秋東將「代寫書信」的大字壓在桌沿兒上,就埋頭開始抄書。
頭頂有樹蔭,耳邊有輕風,四周是人間煙火,秋東很快沉浸其中,任是環境嘈雜,也無法讓他動搖分毫。
直到聽見有人試探性的喊他:
「書生郎,書生郎!」
秋東緩緩停筆,抬頭一瞧,這不是餛飩攤的老闆嘛!
老闆身子微微前傾,雙手緊握,略帶幾分試探的問秋東:
「可是能代寫家書?作價幾何?」
一聽來生意了,秋東頓時打起精神道:
「自然,一封三文錢!」標準的市場價。
他也打聽過,有人按照紙張收費,寫滿一張紙多少錢,為了多掙點錢故意把信寫長,老百姓隻是不識字,又不是傻,一迴兩迴看不出來,時日一久,自然知道那是個黑心爛肺的,名聲壞了,生意也就做不下去。
這老闆當即拿出三個銅板擱在桌上,急切道:
「書生郎,麻煩給老漢的小兒寫封信,他從軍三年,半年前輾轉來了封家書,說是年後有望迴家,可這距離他說的半年又過去整整三月,至今不見人影,老漢這顆心就跟在油鍋裏煎熬一樣,生怕他出了什麽事。」
秋東提筆,按照老闆的要求,問對方可有受傷,人在哪裏,缺衣裳不,去歲家裏給寄的鞋收到了嗎,家裏今年給他添了小侄子,母雞又報了幾窩小雞崽,留著等他迴家宰了補身體等等。
寫完讀了一遍,問對方:
「可還有什麽想補充的?」
老闆連連搖頭,滿意的對秋東道:
「你這書生郎實在,沒有那之乎者也的彎彎繞,以往老漢請人寫家書,寫的那東西我老漢聽的頭疼,老漢都擔心我家那大字不識的小兒即便請人讀了,也不曉得說的是個啥!」
老闆滿意的拿著信離開,餛飩攤也不支了,收拾東西迴家,請人幫忙送信去。
秋東繼續埋頭抄書,倒不是他真要靠抄書掙一份養家餬口的辛苦錢,主要是他接下來想走的路,手裏連一本像樣的書都沒有,不像話。
所以在和書肆約定好的交書日期到來前,秋東要抄夠兩套書出來。
一套給書肆,一套留給自己。
索性他速度夠快,在交書日期前一天正式完成。
這迴是書肆老闆親自出麵驗收,他對秋東抄的書很滿意,不用秋東提,主動道:
「老朽這裏還缺一套啟蒙韻律,雖然難度不及四書五經,但因為要的急,價格都好商量。」
秋東卻並未直接答應,很誠懇的跟老闆講:
「您也知道再有兩月就是縣試,在下得為縣試準備,真抽不出這個空來。」
老闆頓時大失所望,這是北城李老爺家中的小孫孫要準備啟蒙,特意托他尋摸的書。原本他手中有一套覺得非常合適,但看了秋東的後頓覺手中那套就不香了。
有種除卻巫山不是雲的遺憾。
他是真喜歡秋東的字,字體好壞對剛啟蒙的孩子影響有多大誰都明白,於是他嚐試和秋東商量:
「若是穀先生有意,縣試後得閑了再來抄也是一樣的,到時候給先生這個價!」
秋東一瞧,好傢夥,是手頭這本的兩倍。
從沒想過原主這筆字,竟然這般值錢。
老闆見秋東不為所動,徐徐誘導:
「穀先生,您既然準備參加童生試,便該知曉縣試要求有四名村人以及一位秀才作保才能順利報名。村人好找,秀才老爺不好找,不是信得過之人,秀才老爺怕被牽連是不輕易出這個麵的。」
老闆也是看出秋東並未在書院讀書,才有此推測。
一般能進大書院的學生都不愁這種事,隨便哪個夫子都能幫著作保,可秋東這種單打獨鬥的,想求一個秀才作保,那是非花費大價錢不可。
可能花得起大價錢的人,有誰會來抄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