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遼東,襄平城,公孫府。


    公孫度正在宴請賓客。高朋滿座,賓客如雲。


    大廳中央有舞姬翩翩起舞,屋裏炭火燒的正旺,眾人推杯換盞,聽琴賞曲,好一派盛世的景象。


    說是宴請賓客,其實就是襄平的這些世家豪門的聚會,遼東物產豐富,有地處邊關,朝廷控製的弱,天高皇帝遠。資源更容易落入豪強手中,來的豪強不少,林林總總有幾十個家主都來赴宴。


    “升濟兄(公孫度的字),我們可是都聽你號召,把太守府的人擋在門外。怎麽樣?兄弟夠意思吧。”一個方頭大耳的中年人說到,這是陳家的家主,以販私鹽起家。


    “陳家老弟,所言極是,我們遼東郡向來自治,曆來太守都是我們的人,什麽時候朝廷委派太守了,毛都沒長齊的小子,就想上任遼東。啊,呸,白日做夢。乘早滾蛋。”又一個家主接過話茬。


    “是啊,還想讓大家出糧,如果是升濟兄當太守,大家肯定踴躍相助。”又有人附和道。


    眾人哈哈大笑。


    “眾位賢兄賢弟,聽說朝廷已經從青州走海路調糧,如果讓新任太守在這個冬天站住腳跟,以後我們可就沒好日子過了。”也有的家主看到了告示,傳播了小道消息。


    “青州調糧,不可能吧,青州現在有糧嗎?再說青州到遼東至少一個月,這一個月可怎麽辦。”


    “太守府現在已經開倉放糧,設棚施粥了。昨天我派人看了看,那粥還真是那麽迴事,不是糊弄人的,也許朝廷真的調糧草過來。”


    ……


    眾人七嘴八舌,討論信任太守的情況。


    “公孫老弟,你消息最靈通,你說說這個新任太守是怎麽迴事。”眾人都紛紛的看向公孫度。


    “我們的太守也算是官場新貴,戰功赫赫,不過出身一般,是個軍戶。倒是很得幽州牧劉虞的喜歡,聽說還是蔡邕的女婿。此次平叛立有戰功,被朝廷封為遼東太守。”公孫度沉吟了一下,簡單的講述了自己所知道的情況。


    “不過,不管新任太守是什麽情況,我們都靜觀其變。如果他連眼前的這個難關都過不去,那他就不值得我們重視……”


    可是公孫度話還沒說完,下人慌慌張張從外麵跑了進來,並且還不是一人,而是一群。


    “慌慌張張,成何體統,趙六你說是怎麽迴事?”世家最恨的就是沒有規矩,打擾了主家的宴會,如果不說出個所以然,扒了你們的皮。


    “老爺,不好了,我們家的鐵礦被新任的太守派人封了。”趙六趕忙迴到。


    “老爺,我們家的漁場也被封了。”


    “老爺,我們家的鹽田也被封了”


    ……


    聽著高一聲低一聲的附和聲,眾家主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公孫兄,家中有事,先行告退,改日再聚。”


    “公孫兄,家中有事,先行告退,改日再聚。”


    “公孫兄,告辭。”


    ……


    出了這樣的事,各個家主都坐不住了。宴會自然是開不下去了,眾人紛紛起身向公孫度告辭,急匆匆離去。完全沒有顧及公孫度鐵青的臉色。好好的一個慶功宴,最後草草了事。


    沒想到新任的太守不按套路出牌,並且還是個二楞字,一言不合就直接動粗,行伍出身的人都這麽魯莽。不過這樣倒是拿住了這些世家的軟肋,也別怪那些世家坐不住了。


    看來要重新評估與新任太守府的關係了。


    遼東,襄平縣,太守府。


    “府君,我們這麽幹合適嗎?畢竟都是豪門世家,如果他們硬抗到底,我們也不好收場。”劉備還是有些擔心。


    “玄德,別擔心。世家也有世家的難處,並且最看重利益。別看這些世家大族,一個個自命清高,其實骨子裏麵都是斤斤計較之輩。耗下去,他們的損失比我們更大,那些以農業為主的世家還可以支撐,但是鹽,鐵,礦山為主的世家一定支持不下去。他們會過來談判的。”周義侃侃而談。


    “要是他們鼓動鬧事怎麽辦?”


    “放心,他們不會的。世家大族立家的根本就是名望和資源。鹽鐵等本就歸國家所有,隻是這裏太過偏遠,朝廷沒有能力管這些,才把開發權交給了世家大族。這些人這些年不叫稅也就罷了,還想享受著國家的資源,卻不肯承擔相應的責任。愧為世家大族,明麵上這些人理虧,不敢大肆宣傳。如果宣揚開來,有損士族的名望,世家在當地的根基就會動搖。”


    “要是世家聯合暴動那?”劉備倒是考慮周全。


    “玄德擔心也不為過,但是不要忘了,我們都是行伍出身,依靠平亂做到這個位子上。如果有人想要暴動,那就相當於造反,張純就是前車之鑒。我還巴不得有人跳出來,正好讓他們看看大漢將士的厲害,幾位將軍也不是吃素的。到時候殺雞儆猴,一了百了。再說現在不是暴亂的好季節,如果產生暴亂,亂民首先衝擊的就是世家大族的領地。現在整個幽州的鹽,鐵,礦山都被劉州牧收迴國有,我們自然要借劉州牧的大旗。沒有人敢起來造反。為了家族的利益,暫時付出點糧食世家還是願意的。”周義耐心的解釋道。


    劉備雖然是皇族出身,認書識字,但也是個體力勞動者,對世家大族的經濟運轉缺乏整體的認知。


    隻能說,出身限製了想象力,階層固化了個人認知。


    聽周義說的頭頭是道,劉備又將信將疑。


    事實很快給出了答案。


    第二天,往日門可羅雀的太守府,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各個豪門世家拿著之前拜帖紛紛趕來太守府,拜見新任太守周義。並且主動提出,要捐獻糧草,以解朝廷之難。最後隱晦的提出,想要繼續經營朝廷的鹽鐵,礦山,並且承諾一定足量交稅。


    周義讓捐獻糧草的人登記名冊,張榜公布,讓遼東百姓都知道是誰慷慨解囊,又有誰捐了多少糧食。


    這樣一來,各家倒不好意思捐的少了,本來不準備捐獻的也都紛紛加入其中。誰都不想讓老百姓指著脊梁骨嗎,這就是誰,為富不仁,上次就他捐獻糧食捐的最少。


    世家求的不就是個名嗎?要不然都不好意思說你是士族。不管私底下行徑如何,表麵上總是正人君子,道德楷模。


    看在遼東世家這麽深明大義的份上,周義勉為其難的答應各家的要求,該是誰經營的產業還歸誰經營。


    早知道這樣,非那些勁幹嘛,出了糧食不說,還得罪了太守府。


    奈何前倨後恭,在新任太守麵前丟了氣勢,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是周義不想把各類專營的權力,收迴朝廷。不過學過經濟學的周義知道,這些資源到周義這裏,沒有辦法開發。還不如讓這些世家拿去開發,促進遼東經濟的活力。


    如果打破一個舊秩序,而沒有能力建立新秩序,那還不如維持現狀。


    因為舊秩序即使再差,也比沒有秩序要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創業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識的搬運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識的搬運工並收藏三國創業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