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麵對滿目瘡痍的遼東,周義是百愁莫展。


    以前網上看小說的時候,別人治理一個地方都挺簡單,搞經濟,促建設,大力發展人口。但是真的周義放到這個位置上,才知道時代的局限性和現實條件的製約。


    遼東現在的問題,是缺糧。而糧草這東西沒法一下子造出來,朝廷支援就不用想了,朝廷一時也沒有那麽多錢糧運支援遼東,就是有,向遼東運輸也是個大問題。這個時代交通不發達,運輸的成本就是個大問題,成本奇高。


    如果走陸路運輸,一萬石的糧食,到遼東最多隻能剩下十分之一,而且時間太長,遠水解不了近渴。路上還有風險,盜匪四起,說不了沒到到遼東就被那個就被強盜搶去了。


    如果從青州支援,走水路運輸,倒是可行,但是青州現在經過黃巾之亂也沒有迴複過來,現在也無糧。


    眼看著冬天,越來越近,周義心中也暗自焦急。


    從公文數據上來看,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不知會有多少人挨不過這個冬天。這種糟心的局麵周義絕對不允許在自己的治下發生。


    太守府是待不住了,還不如出去走走,看看有什麽解決的辦法。


    中平四年的冬天來得格外的早,雖然還沒有下雪,但是寒風刺骨。


    剛出太守府的周義不由得緊了緊領口,接過下人拿來的披風,吩咐叫上劉備。


    雖然劉備等人前天剛來,但周義也沒給他們準備休息時間,一大堆事等著那。昨天就各司其職,劉備更是早早的來刺史府報道了。對於周義的安排,劉備倒是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並且積極的處理公務。不懂的就虛心向手下的人請教,一點架子都沒有,幾個文書倒是對劉備評價都不錯。


    “府君,你找我。”不一會,劉備一路小跑著過來,對周義倒是很尊敬。


    “玄德,你和我出去走走,看看這襄平的風貌。自從來到遼東,還沒有好好的看過這襄平城。”周義招唿劉備一同上街,又命下人拿來一件披風。


    “我看玄德衣著單薄,還是加件衣服的好。”


    襄平就是遼東太守的所在地。


    襄平是遼東最富庶的地區,可是周義看到的情況卻連陳留都不如。房子的輪廓都在,但是卻沒有多少人氣,家家關門閉戶,街上行人稀疏。


    牆角,街邊倒是有不少流民討飯,衣不蔽體,赤腳無者比比皆是。實在是讓人觸目驚心。可是街上本來沒有多少行人,又能乞討到什麽。


    看到周義等人過來,街上有不少人都想過來乞討,但是又猶豫不定。實在是周義等人在這群人中太顯眼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非富即貴,說不好還是個當官的。這個時候民眾對官府有一種本能的畏懼。


    這倒是周義的失誤,出來的時候沒想那麽多,還有兩個親衛穿著盔甲,帶著刀劍。本來為周義的安全著想,倒是拉開了與普通百姓的距離。


    “哥哥,哥哥,能給點吃的嗎?小小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轉過街角,有一個小女孩跑到周義麵前。大冷的冬天,隻穿著一件單衣,光著兩隻小腳,凍得通紅,腫脹。如果天再冷一些,非凍裂開不行。


    “哥哥也沒有吃的,我給你些錢好不好。”看著小女孩黝黑而又凍得通紅的臉,以及可憐巴巴的眼神。周義鼻子一酸,差點眼淚流出來。說著周義拿出一錠銀子,要給小女孩。


    劉備伸手拉了拉周義衣袖,對周義搖了搖頭,看了看街邊。


    周義一愣,隨即明白了。給錢給的太多了,小女孩並沒有保護自己財產的能力,沒看到街邊目光不善的流民嗎。給出的錢財,說不了會害了小女孩的性命。


    “你爸爸,媽媽那?”周義蹲下來向小女孩問道。


    “爸爸被亂軍殺死了,我和媽媽逃到這裏,前幾天媽媽也病死了,就剩下我一個人了。”小女孩邊哭邊說。這世道,人命如草芥,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況真是觸目驚心。


    “你跟哥哥,迴家好不好,以後天天有飯吃。”周義決定收留這個小女孩,把這個小女孩扔在這裏實在於心不忍。碰到就是緣分,能解決一個是一個吧。


    “真的嗎哥哥。”小女孩不敢相信,又滿心歡喜的問道。


    “當然是真的。”周義隻有報以誠摯的微笑。


    從此以後太守府就多了一個叫做周曉曉的女孩,給全是大老爺們太守府帶來許多生氣。


    遇到這種事請,周義等人也沒有心情在逛下去了。


    “玄德,還是你想的周到,要不是你攔著,我可能就會白白的害了一條性命。”周義還是很感激劉備的,劉備在某些方麵還是挺細心的。


    “府君客氣了,即使備不說,府君也會想到的。”劉備就是劉備,說話都聽著這麽順耳。


    “各縣的公文,你看了沒有,各地情況不容樂觀。因為戰亂,各地乞討的人數變多,有愈演愈烈之勢,並且有向襄平集中的趨勢。”周義前些天憂慮的就是這些事情。


    “不錯,各縣負擔不起這麽多的難民,而襄平是遼東最富庶的地區,災民一定會向襄平轉移。往年如果有災情,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不過以往災民人少,襄平倒是可以負擔,隻是今年人數太多了,遠遠超出襄平的承受能力。”沒想到劉備對政務還蠻精通的。


    “是啊,看到公文都是冷冰冰的數字,沒有今天看到的情景觸目驚心。我決定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不知玄德意下如何?”


    遇到這種問題,還的動員群眾,才能解決問題。


    隻有大家一起想出來的辦法,才會得到大家的全力執行。心理學上講,由於人的自戀情結,大家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人們也會證明自己是對的。如果一個想法是自己提出來的,人們會維護這個想法,如果一個動作自己親自做過,人們會更喜歡這個動作。


    這就是領導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君不見,後世流傳一句名言:“元芳,你怎麽看?”有很大一部分不是真的征求元芳的看法,而是要提高元芳的執行力。


    “府君想要開倉放糧,這是百姓的福音。不知府庫可有足夠的糧草?”


    “不瞞玄德,官府已經沒有糧草。”


    “朝廷可有支援?”


    “朝中亦無支援,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


    劉備聽完周義的話,沉吟一會,才說道:


    “官府無糧,不代表遼東無糧。遼東是農耕平原,並不缺糧,隻是這些糧食都集中在在高門士族手裏,而遼東最大的世家大族就是公孫家族,隻要以公孫家族為首的世家大族可以開倉放糧,災民的問題必然可以解決。那麽,府君是準備借糧了。”


    “正有此意。”


    “隻怕遼東的世家未必願意把糧食借給官府。”劉備有些擔心。


    “不比公孫瓚在遼西一唿百應,我們在遼東並無根基。不過總的試一試,民以食為天,如我們解決不了吃飯問題,流民暴動,世家也會跟著倒黴。”周義迴答道。


    雖然遼東的公孫家和公孫瓚同姓,但是不是一個家族。遼東公孫家的家主是公孫度,也是一個梟雄。後來與公孫瓚一個占據遼東,一個占據遼西,割據東北。而此時公孫度還賦閑在家。


    遼西的情況和遼東類似,但是公孫瓚的家族是大家士族,倒是可以出糧來緩解遼西困局。遼東周義在此地沒有根基,想要號召大家出糧,倒是要費一番力氣。說不了還的和遼東這些貴族掰掰手腕。


    周義遼東太守的名帖遞給遼東的世家,根本就沒有人迴應。派劉備去拜訪,也隻有一個老管家,笑臉相迎,好酒好菜好招待。推脫家主不在家中,自己做不了主,一切等老爺迴來定奪。


    周義一想我也別去了,去也是一樣的結果。看來遼東這幫人,不把周義這太守當迴事。大家都躲著周義,都知道周義剛上任遇到的困難是什麽。準備見死不救,坐等周義滾蛋。


    高門士族不肯借糧,但是賑濟災民的事情刻不容緩,越來越多的災民湧進襄平。


    這些人可都是要吃飯的。周義隻好想別的辦法。與眾人合計之後,決定兵分多路。


    第二天,劉備就在襄平城裏設了十二個施粥的大棚,賑濟災民。


    同時貼出告示,說青州的糧食已經運到,讓大家不要慌。朝廷不會忘記咱們的,我們一定能夠共度難關……


    這個時代的百姓還是樸實無比,隻要有一口吃的,就心滿意足了。沒看到,每個粥鵬前麵都有人自動的維持秩序,每一個拿到粥的百姓都會自動的說一句“多謝大老爺”。


    即使領到粥的百姓,也是老年人和小孩先吃,年輕人留到後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是多麽淳樸的民風,這是多麽善良的子民。


    可是大多數時候,百姓連吃飯這個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滿足不了。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當政者忘記了前民的話,開始與民爭食,那還不是捅了天大的窟窿。


    劉備迴到太守府,見到周義,臉上輕鬆的表情消失不見。


    “府君,你說典將軍他們可以成功嗎?”劉備小心的問道。


    “玄德放心,不是可以成功,是一定成功。”作為主帥一定向下屬呈現智珠在握的態勢,雖然周義心中也直打鼓。


    千萬不要出什麽差錯才好。我這空城計可念不了多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創業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識的搬運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識的搬運工並收藏三國創業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