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月在廚房裏混了兩個月,把廚房的事情摸得一清二楚,整個薑家的膳食都是從大廚房拿的,大部分時候各個姨娘屋裏都是跟著太太屋裏的膳食單子走,太太吃什麽,廚房便會備什麽,頂多太太屋裏的會比姨娘們那裏的豐富一些。
像譚姨娘院裏也隻比太太屋裏少兩道菜,薑逢年常去她那裏,她的份例都是跟著薑逢年的走的,和太太比也不差什麽了。
孟姨娘不得寵,飯食比不上別人,但實際上安氏管家,每月要查帳本,大廚房也不會做得太過分。
三姑娘這句從沒吃過,就顯得很奇怪了。
薑逢年哦了一聲:「從前在你姨娘屋裏都吃些什麽?」
薑雲瑤就掰著手指頭數了數自己平日裏都吃些什麽——她不記得從前的了,但記得自己生病那會兒都吃了些什麽,都是清淡沒味兒的東西。
她數得很認真,薑逢年卻聽得很生氣。
末了,他一拍桌子:「糊塗東西!府裏難道還缺你一個小丫頭的吃穿不成?」
他先問安氏:「這事兒你不知道?」
安氏無辜的很:「大廚房和針線房的人每月都有帳本送上來,我瞧著沒什麽不對勁的。」
她總不能每日問幾個姨娘屋裏都吃了什麽吧?
大廚房的帳目是對的,要麽是廚房做了假帳本,要麽是孟姨娘刻意苛待。
「廚房如今是誰在管著?」
安氏說:「是白遠管著的。」
薑逢年皺皺眉頭:「聽著有些耳熟。」
安氏對這些人的出身一清二楚:「他老子娘是原先老太太屋裏伺候的,後頭年紀大了老太□□典,把他倆放出去了。」
薑逢年便想起來了。
他說怎麽聽著耳熟。
他鮮少管府裏的事情,但有些大事還是記得的,之前老太太沒過世之前就有這麽個陪房,辦事還算得力,隻是老太太過世以後,安氏領著人清點老太太的庫房才知道裏頭好些東西都對不上帳,好些東西都以次充好,或者是報了損壞送出去修最後沒拿迴來的。
查來查去就查到了幾個放出去的管事頭上,白廚子的爹也在這其中,隻是他貪得少些,後頭又主動歸還了。
薑逢年記了半天,有些不高興:「這樣出身的人還用他做什麽?誰知是不是和他老子娘一樣?重新挑個好的頂上就是了。」
安氏自然說好。
薑雲瑤和顧明月悄悄對視了一眼,都露出了笑容。
顧明月這段時間可沒什麽都不幹,她借著學針線活兒的藉口頻繁和竹香接觸——當然了,她學是認真學的,但打聽消息也是認真的。
竹香平常就愛說笑,又是跟著太太伺候的老人了,能被太太頭一批派過來別莊,本身就是個有能力的人,安氏便是看重了她交友廣闊,和誰都能說上兩句話。
府裏頭出來的人和別莊的人總是有些衝突的,吳媽媽是陪房,自覺地位高,便不會和底下人溝通,很需要竹香這樣在哪吃得開的人中間周轉調和。
顧明月閑著沒事兒的時候就去找竹香做針線。
針線活兒是個細緻活兒,也最能打發時間,一做就是一下午,兩個人也不能一點兒話也不講,便會隨口聊些八卦,顧明月是新人,對府裏不甚了解,能說的有限,往日裏都是竹香主動起話頭,多多少少會聊到些人。
顧明月便問了白廚子的身家。
她估摸著竹香也是知道她為什麽會問起白廚子的身家的,因為當時竹香很明顯看著她笑了一下,她當時沒懂,但她好問,打聽完了消息就迴去告訴薑雲瑤了。
薑雲瑤那會兒說,竹香這是在給她賣人情拉近關係。
她和白廚子沒什麽關係,也不過是給顧明月透露點無關緊要的消息罷了,又不是幫著她做什麽,白廚子什麽出身隨便找個府上的老人也能打聽出來,那為什麽不能是她告訴顧明月的?
不過是看在三姑娘的麵兒上,顧明月又和薑雲瑤親近罷了。
再有,太太身邊一共兩個陪房,一個吳媽媽,一個盧媽媽,她們倆之間也是有競爭的,竹香和吳媽媽顯然是更親近一些,而薑雲瑤身邊的丫頭是蘭心,盧媽媽的幹女兒。
吳媽媽能把蘭心安排到薑雲瑤身邊是因為盧媽媽主動走了禮,她不會和盧媽媽撕破臉,隻能把蘭心安排到薑雲瑤身邊,但這不代表她樂意看盧媽媽的人在三姑娘身邊做大,把春穗擠得沒邊兒去。
春穗不爭氣,但顧明月爭氣啊!
蘭心想拉攏顧明月,吳媽媽自然也是想的,不然也不會在孟姨娘打顧明月的時候迅速就叫婆子把孟姨娘押住了,更不會讓竹香主動透露消息。
——這全是薑雲瑤分析給顧明月聽的,顧明月有些聽懂了,有些根本聽不懂,彎彎繞繞的人際關係對於她來說還是有些太過複雜難懂了。
她不像三姑娘,三姑娘也不過隻比她大上幾歲,就懂得這麽多呢!而且還願意教她。
總之,她們倆決定知己知彼才好繼續下一步的行動。
把白廚子的身家知道得一清二楚了,他爹娘的事情自然也就成了他最大的弱點,隻是這個弱點不能用到安氏身上。
她既然能知道白廚子的出身還讓他當著府裏的大廚子,說明她並不怎麽介意這個,甚至可能因為白廚子的帳本做得相當漂亮,她覺得白廚子沒被他爹娘教壞——他爹娘還知錯就改,主動歸還了財物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像譚姨娘院裏也隻比太太屋裏少兩道菜,薑逢年常去她那裏,她的份例都是跟著薑逢年的走的,和太太比也不差什麽了。
孟姨娘不得寵,飯食比不上別人,但實際上安氏管家,每月要查帳本,大廚房也不會做得太過分。
三姑娘這句從沒吃過,就顯得很奇怪了。
薑逢年哦了一聲:「從前在你姨娘屋裏都吃些什麽?」
薑雲瑤就掰著手指頭數了數自己平日裏都吃些什麽——她不記得從前的了,但記得自己生病那會兒都吃了些什麽,都是清淡沒味兒的東西。
她數得很認真,薑逢年卻聽得很生氣。
末了,他一拍桌子:「糊塗東西!府裏難道還缺你一個小丫頭的吃穿不成?」
他先問安氏:「這事兒你不知道?」
安氏無辜的很:「大廚房和針線房的人每月都有帳本送上來,我瞧著沒什麽不對勁的。」
她總不能每日問幾個姨娘屋裏都吃了什麽吧?
大廚房的帳目是對的,要麽是廚房做了假帳本,要麽是孟姨娘刻意苛待。
「廚房如今是誰在管著?」
安氏說:「是白遠管著的。」
薑逢年皺皺眉頭:「聽著有些耳熟。」
安氏對這些人的出身一清二楚:「他老子娘是原先老太太屋裏伺候的,後頭年紀大了老太□□典,把他倆放出去了。」
薑逢年便想起來了。
他說怎麽聽著耳熟。
他鮮少管府裏的事情,但有些大事還是記得的,之前老太太沒過世之前就有這麽個陪房,辦事還算得力,隻是老太太過世以後,安氏領著人清點老太太的庫房才知道裏頭好些東西都對不上帳,好些東西都以次充好,或者是報了損壞送出去修最後沒拿迴來的。
查來查去就查到了幾個放出去的管事頭上,白廚子的爹也在這其中,隻是他貪得少些,後頭又主動歸還了。
薑逢年記了半天,有些不高興:「這樣出身的人還用他做什麽?誰知是不是和他老子娘一樣?重新挑個好的頂上就是了。」
安氏自然說好。
薑雲瑤和顧明月悄悄對視了一眼,都露出了笑容。
顧明月這段時間可沒什麽都不幹,她借著學針線活兒的藉口頻繁和竹香接觸——當然了,她學是認真學的,但打聽消息也是認真的。
竹香平常就愛說笑,又是跟著太太伺候的老人了,能被太太頭一批派過來別莊,本身就是個有能力的人,安氏便是看重了她交友廣闊,和誰都能說上兩句話。
府裏頭出來的人和別莊的人總是有些衝突的,吳媽媽是陪房,自覺地位高,便不會和底下人溝通,很需要竹香這樣在哪吃得開的人中間周轉調和。
顧明月閑著沒事兒的時候就去找竹香做針線。
針線活兒是個細緻活兒,也最能打發時間,一做就是一下午,兩個人也不能一點兒話也不講,便會隨口聊些八卦,顧明月是新人,對府裏不甚了解,能說的有限,往日裏都是竹香主動起話頭,多多少少會聊到些人。
顧明月便問了白廚子的身家。
她估摸著竹香也是知道她為什麽會問起白廚子的身家的,因為當時竹香很明顯看著她笑了一下,她當時沒懂,但她好問,打聽完了消息就迴去告訴薑雲瑤了。
薑雲瑤那會兒說,竹香這是在給她賣人情拉近關係。
她和白廚子沒什麽關係,也不過是給顧明月透露點無關緊要的消息罷了,又不是幫著她做什麽,白廚子什麽出身隨便找個府上的老人也能打聽出來,那為什麽不能是她告訴顧明月的?
不過是看在三姑娘的麵兒上,顧明月又和薑雲瑤親近罷了。
再有,太太身邊一共兩個陪房,一個吳媽媽,一個盧媽媽,她們倆之間也是有競爭的,竹香和吳媽媽顯然是更親近一些,而薑雲瑤身邊的丫頭是蘭心,盧媽媽的幹女兒。
吳媽媽能把蘭心安排到薑雲瑤身邊是因為盧媽媽主動走了禮,她不會和盧媽媽撕破臉,隻能把蘭心安排到薑雲瑤身邊,但這不代表她樂意看盧媽媽的人在三姑娘身邊做大,把春穗擠得沒邊兒去。
春穗不爭氣,但顧明月爭氣啊!
蘭心想拉攏顧明月,吳媽媽自然也是想的,不然也不會在孟姨娘打顧明月的時候迅速就叫婆子把孟姨娘押住了,更不會讓竹香主動透露消息。
——這全是薑雲瑤分析給顧明月聽的,顧明月有些聽懂了,有些根本聽不懂,彎彎繞繞的人際關係對於她來說還是有些太過複雜難懂了。
她不像三姑娘,三姑娘也不過隻比她大上幾歲,就懂得這麽多呢!而且還願意教她。
總之,她們倆決定知己知彼才好繼續下一步的行動。
把白廚子的身家知道得一清二楚了,他爹娘的事情自然也就成了他最大的弱點,隻是這個弱點不能用到安氏身上。
她既然能知道白廚子的出身還讓他當著府裏的大廚子,說明她並不怎麽介意這個,甚至可能因為白廚子的帳本做得相當漂亮,她覺得白廚子沒被他爹娘教壞——他爹娘還知錯就改,主動歸還了財物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