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副表情,好像想靠近又不敢。
薑逢年很久沒見到過這樣的表情了。
他膝下孩子太多,六個女兒四個兒子,又大多都是在十年內得來的,開始的時候或許有些新鮮感,後來生下來的孩子越來越多,那點兒親情也就所剩無幾了,剩下的就隻有厭煩——孩子太小了,總是吵鬧,鬧得他頭疼。
他所有的父愛都投注在了薑雲瓊和薑玉琅身上,一個是自己的第一個嫡出的孩子,另一個是第一個兒子,比起旁人來自然是不一樣的。
後來柳姨娘她們倒也想讓孩子靠近他,隻是他這幾年積威日重,又修了閉口禪,天生就冷漠些,孩子想親近也有限,遇上一兩迴也就不樂意了,總躲著他。
如今薑雲瑤擺出這幅小女兒的情態,倒讓他覺得很新鮮,迴憶起當初和薑雲瓊相處的時候。
他勉強露出個笑:「三丫頭過來。」
薑雲瑤便過去了。
她也不行禮,隻小心地扶著薑逢年的座椅,裝出很想親近的樣子。
手一扶著椅子,那些傷痕便更明顯了,薑逢年也不能視而不見了,他把薑雲瑤抱到膝上,問她還疼不疼。
薑雲瑤乖乖搖頭:「起初是有些疼的,後來母親給我擦了藥,涼絲絲的,便不疼了。」
薑逢年又問了她幾句話,沒問傷怎麽來的,反而問些起居,知道安氏把她照顧得很好,繃緊的臉也鬆下來了。
安氏也知情知趣,知道他散了氣兒,自己就找了台階下,主動說起今天的事情來。
他們倆聊上了,氣氛不像之前那麽微妙了,薑雲瑤便知道自己的目的達成了,也不說話,安安靜靜地坐在薑逢年的腿上,低著頭拿薑逢年腰間繫著的環佩玩。
真要說起來也不是什麽大事兒,隻是安氏一邊說,一邊小心試探,便知道了是孟姨娘被關了禁閉還不安分派了她身邊的丫頭去給薑逢年通風報信,還添油加醋了。
在孟姨娘的嘴裏,她不過是慈母心腸所以惦記著自己的親女兒,誰知道太太抱走了薑雲瑤以後便不許她親近姑娘了,三姑娘也有些白眼狼,進了太太屋裏便被富貴迷了眼,連親娘都不記得了。
一邊說太太小氣搶她女兒,一邊說姑娘不注重孝道。
總之,主旨都是她是委屈的。
薑逢年信不信呢?她想了好一會兒,前些日子她說要把薑雲瑤抱到主院,那會兒薑逢年還說孟姨娘不靠譜呢,嘴上很是嫌棄她,可今兒他帶著氣來,明擺著也是怨安氏的。
她時常覺得自己看不懂薑逢年。
這個男人有時好似很清醒,即便寵愛譚姨娘,也從不會讓譚姨娘越過她去,他冷眼看著幾個姨娘,知道她們想要什麽,知道她們是什麽性子,也知道自己要做什麽、能做什麽、該做什麽。
可他又好像是「糊塗」的,心裏一清二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麽,卻未必會去做,反而在那裏和稀泥。
他聽了孟姨娘的告狀難道不知道這事兒多半是孟姨娘的過錯?
他心裏大約是知道的,隻是他不肯去細想,也懶得去想。
他隻是把問題丟給了安氏,想看她會怎麽解釋,會怎麽去做。
安氏忽然覺得他好像是個置身事外的、看戲的人,而她和孟姨娘不過是戲台子上表演的唱角兒,他冷眼看著她們你爭我奪,攫取利益,在他麵前表演著。
安氏微微張大了嘴。
穿堂風肆掠而過,吹起廊簷下掛著的風鈴,叮噹作響,又掠過風鈴吹進屋子裏,吹得她脊背發涼。
她微怔了怔,住口不言了。
薑逢年也不知有沒有察覺出她的異常,仍舊是側耳傾聽的樣子,見她停下話頭還接了一句:「孟姨娘確實不成樣子,你罰她是應該的,為著她動氣不值得。」
安氏可沒動氣,昨兒孟姨娘在屋裏那副樣子,她瞧都沒正眼瞧她一眼,隻叫吳媽媽把她摁住了,便是到最後,都沒讓孟姨娘說出個所以然來。
這會兒他卻說自己動了氣,仿佛她該動氣似的。
安氏愈發迷茫了。
她手裏還捏著一張絲帕,這會兒在指尖纏了又纏,很糾結的樣子。
還是薑雲瑤開了口:「母親,我餓了。」
安氏一下就醒了神:「餓了?該傳膳了。」
她下意識地讓自己忙碌起來,又要叫人去把薑雲瑤從薑逢年身上抱下來:「三丫頭到母親這兒來。」
薑雲瑤搖了搖頭,仍舊拽著薑逢年的那枚環佩不鬆手:「要父親抱,女兒許久不見父親了。」
童言稚語,誰也不會把她的話當做是抱怨。
才九歲的孩子能懂個什麽呢?
連薑逢年也笑:「我抱便我抱著吧,等會三丫頭要吃什麽便和爹爹說,爹爹給你夾菜。」
薑雲瑤胡亂點了點頭,她不過是坐在薑逢年的腿上看安氏的表情罷了——唉,她一個寄養的姑娘,頂頭上司就是安氏了,才剛她那個表情明顯不對勁,她雖然猜不出來是為什麽,但她有義務哄好安氏嘛。
今天蘭心和春穗都不在,被借去做那個布料冊子了,跟在薑雲瑤身邊的就隻有顧明月,若是之前,顧明月還得幫薑雲瑤吃飯,這下好了,有薑逢年幫忙,她就閑下來了,大腦放空地盯著桌上的飯菜。
放著放著,她就聽見薑雲瑤說要吃雞翅,薑逢年便給她夾了一個。
雞翅是炸過以後又滷的,表皮軟糯又有微微的韌勁,薑雲瑤認認真真啃完了一個,便開始給孟姨娘上眼藥:「好吃!女兒還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雞翅,還是母親這裏的飯好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薑逢年很久沒見到過這樣的表情了。
他膝下孩子太多,六個女兒四個兒子,又大多都是在十年內得來的,開始的時候或許有些新鮮感,後來生下來的孩子越來越多,那點兒親情也就所剩無幾了,剩下的就隻有厭煩——孩子太小了,總是吵鬧,鬧得他頭疼。
他所有的父愛都投注在了薑雲瓊和薑玉琅身上,一個是自己的第一個嫡出的孩子,另一個是第一個兒子,比起旁人來自然是不一樣的。
後來柳姨娘她們倒也想讓孩子靠近他,隻是他這幾年積威日重,又修了閉口禪,天生就冷漠些,孩子想親近也有限,遇上一兩迴也就不樂意了,總躲著他。
如今薑雲瑤擺出這幅小女兒的情態,倒讓他覺得很新鮮,迴憶起當初和薑雲瓊相處的時候。
他勉強露出個笑:「三丫頭過來。」
薑雲瑤便過去了。
她也不行禮,隻小心地扶著薑逢年的座椅,裝出很想親近的樣子。
手一扶著椅子,那些傷痕便更明顯了,薑逢年也不能視而不見了,他把薑雲瑤抱到膝上,問她還疼不疼。
薑雲瑤乖乖搖頭:「起初是有些疼的,後來母親給我擦了藥,涼絲絲的,便不疼了。」
薑逢年又問了她幾句話,沒問傷怎麽來的,反而問些起居,知道安氏把她照顧得很好,繃緊的臉也鬆下來了。
安氏也知情知趣,知道他散了氣兒,自己就找了台階下,主動說起今天的事情來。
他們倆聊上了,氣氛不像之前那麽微妙了,薑雲瑤便知道自己的目的達成了,也不說話,安安靜靜地坐在薑逢年的腿上,低著頭拿薑逢年腰間繫著的環佩玩。
真要說起來也不是什麽大事兒,隻是安氏一邊說,一邊小心試探,便知道了是孟姨娘被關了禁閉還不安分派了她身邊的丫頭去給薑逢年通風報信,還添油加醋了。
在孟姨娘的嘴裏,她不過是慈母心腸所以惦記著自己的親女兒,誰知道太太抱走了薑雲瑤以後便不許她親近姑娘了,三姑娘也有些白眼狼,進了太太屋裏便被富貴迷了眼,連親娘都不記得了。
一邊說太太小氣搶她女兒,一邊說姑娘不注重孝道。
總之,主旨都是她是委屈的。
薑逢年信不信呢?她想了好一會兒,前些日子她說要把薑雲瑤抱到主院,那會兒薑逢年還說孟姨娘不靠譜呢,嘴上很是嫌棄她,可今兒他帶著氣來,明擺著也是怨安氏的。
她時常覺得自己看不懂薑逢年。
這個男人有時好似很清醒,即便寵愛譚姨娘,也從不會讓譚姨娘越過她去,他冷眼看著幾個姨娘,知道她們想要什麽,知道她們是什麽性子,也知道自己要做什麽、能做什麽、該做什麽。
可他又好像是「糊塗」的,心裏一清二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麽,卻未必會去做,反而在那裏和稀泥。
他聽了孟姨娘的告狀難道不知道這事兒多半是孟姨娘的過錯?
他心裏大約是知道的,隻是他不肯去細想,也懶得去想。
他隻是把問題丟給了安氏,想看她會怎麽解釋,會怎麽去做。
安氏忽然覺得他好像是個置身事外的、看戲的人,而她和孟姨娘不過是戲台子上表演的唱角兒,他冷眼看著她們你爭我奪,攫取利益,在他麵前表演著。
安氏微微張大了嘴。
穿堂風肆掠而過,吹起廊簷下掛著的風鈴,叮噹作響,又掠過風鈴吹進屋子裏,吹得她脊背發涼。
她微怔了怔,住口不言了。
薑逢年也不知有沒有察覺出她的異常,仍舊是側耳傾聽的樣子,見她停下話頭還接了一句:「孟姨娘確實不成樣子,你罰她是應該的,為著她動氣不值得。」
安氏可沒動氣,昨兒孟姨娘在屋裏那副樣子,她瞧都沒正眼瞧她一眼,隻叫吳媽媽把她摁住了,便是到最後,都沒讓孟姨娘說出個所以然來。
這會兒他卻說自己動了氣,仿佛她該動氣似的。
安氏愈發迷茫了。
她手裏還捏著一張絲帕,這會兒在指尖纏了又纏,很糾結的樣子。
還是薑雲瑤開了口:「母親,我餓了。」
安氏一下就醒了神:「餓了?該傳膳了。」
她下意識地讓自己忙碌起來,又要叫人去把薑雲瑤從薑逢年身上抱下來:「三丫頭到母親這兒來。」
薑雲瑤搖了搖頭,仍舊拽著薑逢年的那枚環佩不鬆手:「要父親抱,女兒許久不見父親了。」
童言稚語,誰也不會把她的話當做是抱怨。
才九歲的孩子能懂個什麽呢?
連薑逢年也笑:「我抱便我抱著吧,等會三丫頭要吃什麽便和爹爹說,爹爹給你夾菜。」
薑雲瑤胡亂點了點頭,她不過是坐在薑逢年的腿上看安氏的表情罷了——唉,她一個寄養的姑娘,頂頭上司就是安氏了,才剛她那個表情明顯不對勁,她雖然猜不出來是為什麽,但她有義務哄好安氏嘛。
今天蘭心和春穗都不在,被借去做那個布料冊子了,跟在薑雲瑤身邊的就隻有顧明月,若是之前,顧明月還得幫薑雲瑤吃飯,這下好了,有薑逢年幫忙,她就閑下來了,大腦放空地盯著桌上的飯菜。
放著放著,她就聽見薑雲瑤說要吃雞翅,薑逢年便給她夾了一個。
雞翅是炸過以後又滷的,表皮軟糯又有微微的韌勁,薑雲瑤認認真真啃完了一個,便開始給孟姨娘上眼藥:「好吃!女兒還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雞翅,還是母親這裏的飯好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