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麽,皇帝如此急迫的調取人手,又是想要對付誰呢?
公主抖顫著解下玉佩,再哆哆嗦嗦站起身來;剛要出門叫人,卻一眼看見了被皇帝扔在旁邊的書冊——皺縮、骯髒,還隱約冒著白煙,但紙團上跳動的「穆國公世子」幾個大字卻是清晰可辨,瞬間紮進了她的眼裏。
……好吧,公主的手腳終於一寸寸涼了下來。
·
被泄憤式子揉捏折磨的書冊、書冊上閃爍的「穆」字『』莫名栽倒的皇帝、可以調取死士的印符……隻要不是純粹的天真,那猜也能猜出來方才殿中發生的驚天變故。但僅僅推理羅列已經沒有什麽意義了,現在的問題隻有一個:
她到底該怎麽辦?
有的時候,國家的興衰、文明的前途、千百萬人的生死起落,往往會戲劇性的牽繫於某個渺小人物的一言之間。而更為戲劇性的是,命運將你推到這樣關鍵的分岔點之前,又往往不會給出任何的預兆。
如今,無知無措的思善公主就被推上了這樣微妙緊張的生死關頭。她茫然懵懂地向外快步走去,藏在右手的手指則死死抓住那枚微涼滑膩的玉佩——她非常清楚,自己現下抓住的恐怕是無數人的鮮血與榮辱,是左右天下棋局至關重要的那一顆棋子;朝廷的局勢、社稷的局勢、權力戰場的勝負,都將取決於此幹坤一擲!
那麽,她能如何落子?
這不是《女則》、《女訓》可以解釋的難關,也渾然超出了前半生一切的經驗。在傳統的史書上,這是所謂「決大計、定大疑」,要在不動聲色中厘定大事、匡危救難的時候,也是烈火見真金,一個人膽氣與信念最殘酷也尖銳的考驗;能夠經歷如此考驗的人物,都會被歷史所讚頌推崇,稱為社稷肱骨、國家棟樑,匡扶社稷的不世英傑;而現在……現在,麵對這個疑難的,卻隻是一個幽閉深宮,沒有經歷過任何政治訓練的公主。
無論心中如何的沸騰似油煎,腳下的路卻總是那麽短暫。思善公主一步跨過大殿的門檻,已經能看到外麵陽光燦爛,四麵都是垂手肅立的太監。
她無力張了張嘴,似乎恐懼與驚惶已經要從喉嚨中溢出。但不管怎麽樣,公主還是發出了聲音,盡管平板僵硬,卻並無顫抖。
她說:「聖上發了急病,立刻召太醫!」
太監中起了一陣小小的躁動,立刻就有人轉身奔向門外,其餘人則湧入殿中查看;但公主卻忽的伸出手來,叫停了自身邊快速走過的司禮監隨堂馮保。
「聖上的意思。」她非常清晰的說:「既然至尊有恙,那就應該通知中樞重臣。」
這一句比千萬句都要艱難,說出來後思善公主兩腿發軟,幾乎要站立不穩。但事情還沒有結束,她還必須要撐住,因為馮保並未溫順聽命,而是露出疑惑的神色:
「殿下是說,通知中樞重臣?」
沒錯,雖然思善公主在西苑待了這麽久,但實際上也隻是個侍奉皇帝的空架子而已。若以實際而論,她這個公主看似尊貴,但沒有切實的職務傍身,卻連吩咐一句太監都做不怎麽到,實權還遠不如李再芳、黃尚綱。尋常小事也就罷了,將禁中消息通知重臣卻是大事,那裏是一句話就可以答應的?
公主早就預料到了這個疑問。她伸手入袖中,慢慢抽出了——抽出了那張寫著「穆」的禦箋。
「有陛下的親筆。」
皇帝的筆跡誰都能認得,馮保仔細看上一迴,疑惑全部消失了。他趕緊行禮:
「謹遵旨意。」
「你要把這裏的事通知給內閣,通知給穆國公世子。」公主道:「就告訴他們,聖上看書時發了急病,正在醫治。」
她到底還是沒有遞出那塊玉佩。
·
西苑到內閣值房也就是幾步路的事。半盞茶功夫之後,世子已經收到了太監傳來的消息。他恭恭敬敬地站著聽完,將馮保送到門外,然後才轉身進屋,叫來避在外麵的張太嶽。
因為禦筆隻寫一個「穆」字,消息也就隻能告訴穆國公世子。張太嶽還想旁敲側擊的問上一問,穆世子卻直接開口了:
「宮中恐怕出了大變故。」
「大變故?」
「不忍言之事。」
張太嶽倒抽一口涼氣,手中茶盞隨之滑落,噹啷碎了一地。
變出突然,即使聰明穎悟如張翰林,頭腦中也是一片空白,片刻才顫聲開口:
「這,這該如何……」
出乎意料,穆國公世子居然很平靜。
「不要慌。」他道:「太嶽,現在不是慌的時候。越是重大,越要縝密,千鈞一髮之際,該辦的事情一項也不能耽擱。」
張學士勉強冷靜了下來,無奈經驗匱乏,頭腦仍是一片空白。他低聲道:
「宮裏……」
「宮裏先不說,總要穩住朝中的局麵。」世子道:「這樣吧,你去通知裕王與高肅卿,我去通知其餘的閣老,越快越好。我們在內閣值房碰頭,然後立刻入宮!」
這樣微妙緊張的關頭,最怕的就是茫然無措,手忙腳亂,錯失良機。如今有了上司斬釘截鐵的吩咐,張太嶽惶恐之心反而稍減,似乎隱約找到了主心骨。他再不敢猶豫,一把抓起旁邊的衣服,匆匆就往門外走去。
內閣閆閣老許閣老及李閣老的府邸距皇宮其實更遠,但世子卻有意等了一等,等到張太嶽的身影消失,他才快速敲擊空氣,輸入了一段至關重要的消息,直接點擊發送:
公主抖顫著解下玉佩,再哆哆嗦嗦站起身來;剛要出門叫人,卻一眼看見了被皇帝扔在旁邊的書冊——皺縮、骯髒,還隱約冒著白煙,但紙團上跳動的「穆國公世子」幾個大字卻是清晰可辨,瞬間紮進了她的眼裏。
……好吧,公主的手腳終於一寸寸涼了下來。
·
被泄憤式子揉捏折磨的書冊、書冊上閃爍的「穆」字『』莫名栽倒的皇帝、可以調取死士的印符……隻要不是純粹的天真,那猜也能猜出來方才殿中發生的驚天變故。但僅僅推理羅列已經沒有什麽意義了,現在的問題隻有一個:
她到底該怎麽辦?
有的時候,國家的興衰、文明的前途、千百萬人的生死起落,往往會戲劇性的牽繫於某個渺小人物的一言之間。而更為戲劇性的是,命運將你推到這樣關鍵的分岔點之前,又往往不會給出任何的預兆。
如今,無知無措的思善公主就被推上了這樣微妙緊張的生死關頭。她茫然懵懂地向外快步走去,藏在右手的手指則死死抓住那枚微涼滑膩的玉佩——她非常清楚,自己現下抓住的恐怕是無數人的鮮血與榮辱,是左右天下棋局至關重要的那一顆棋子;朝廷的局勢、社稷的局勢、權力戰場的勝負,都將取決於此幹坤一擲!
那麽,她能如何落子?
這不是《女則》、《女訓》可以解釋的難關,也渾然超出了前半生一切的經驗。在傳統的史書上,這是所謂「決大計、定大疑」,要在不動聲色中厘定大事、匡危救難的時候,也是烈火見真金,一個人膽氣與信念最殘酷也尖銳的考驗;能夠經歷如此考驗的人物,都會被歷史所讚頌推崇,稱為社稷肱骨、國家棟樑,匡扶社稷的不世英傑;而現在……現在,麵對這個疑難的,卻隻是一個幽閉深宮,沒有經歷過任何政治訓練的公主。
無論心中如何的沸騰似油煎,腳下的路卻總是那麽短暫。思善公主一步跨過大殿的門檻,已經能看到外麵陽光燦爛,四麵都是垂手肅立的太監。
她無力張了張嘴,似乎恐懼與驚惶已經要從喉嚨中溢出。但不管怎麽樣,公主還是發出了聲音,盡管平板僵硬,卻並無顫抖。
她說:「聖上發了急病,立刻召太醫!」
太監中起了一陣小小的躁動,立刻就有人轉身奔向門外,其餘人則湧入殿中查看;但公主卻忽的伸出手來,叫停了自身邊快速走過的司禮監隨堂馮保。
「聖上的意思。」她非常清晰的說:「既然至尊有恙,那就應該通知中樞重臣。」
這一句比千萬句都要艱難,說出來後思善公主兩腿發軟,幾乎要站立不穩。但事情還沒有結束,她還必須要撐住,因為馮保並未溫順聽命,而是露出疑惑的神色:
「殿下是說,通知中樞重臣?」
沒錯,雖然思善公主在西苑待了這麽久,但實際上也隻是個侍奉皇帝的空架子而已。若以實際而論,她這個公主看似尊貴,但沒有切實的職務傍身,卻連吩咐一句太監都做不怎麽到,實權還遠不如李再芳、黃尚綱。尋常小事也就罷了,將禁中消息通知重臣卻是大事,那裏是一句話就可以答應的?
公主早就預料到了這個疑問。她伸手入袖中,慢慢抽出了——抽出了那張寫著「穆」的禦箋。
「有陛下的親筆。」
皇帝的筆跡誰都能認得,馮保仔細看上一迴,疑惑全部消失了。他趕緊行禮:
「謹遵旨意。」
「你要把這裏的事通知給內閣,通知給穆國公世子。」公主道:「就告訴他們,聖上看書時發了急病,正在醫治。」
她到底還是沒有遞出那塊玉佩。
·
西苑到內閣值房也就是幾步路的事。半盞茶功夫之後,世子已經收到了太監傳來的消息。他恭恭敬敬地站著聽完,將馮保送到門外,然後才轉身進屋,叫來避在外麵的張太嶽。
因為禦筆隻寫一個「穆」字,消息也就隻能告訴穆國公世子。張太嶽還想旁敲側擊的問上一問,穆世子卻直接開口了:
「宮中恐怕出了大變故。」
「大變故?」
「不忍言之事。」
張太嶽倒抽一口涼氣,手中茶盞隨之滑落,噹啷碎了一地。
變出突然,即使聰明穎悟如張翰林,頭腦中也是一片空白,片刻才顫聲開口:
「這,這該如何……」
出乎意料,穆國公世子居然很平靜。
「不要慌。」他道:「太嶽,現在不是慌的時候。越是重大,越要縝密,千鈞一髮之際,該辦的事情一項也不能耽擱。」
張學士勉強冷靜了下來,無奈經驗匱乏,頭腦仍是一片空白。他低聲道:
「宮裏……」
「宮裏先不說,總要穩住朝中的局麵。」世子道:「這樣吧,你去通知裕王與高肅卿,我去通知其餘的閣老,越快越好。我們在內閣值房碰頭,然後立刻入宮!」
這樣微妙緊張的關頭,最怕的就是茫然無措,手忙腳亂,錯失良機。如今有了上司斬釘截鐵的吩咐,張太嶽惶恐之心反而稍減,似乎隱約找到了主心骨。他再不敢猶豫,一把抓起旁邊的衣服,匆匆就往門外走去。
內閣閆閣老許閣老及李閣老的府邸距皇宮其實更遠,但世子卻有意等了一等,等到張太嶽的身影消失,他才快速敲擊空氣,輸入了一段至關重要的消息,直接點擊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