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是你,果然是你!
在短暫的驚駭與恍惚之後, 更多的是不可容忍的怒氣。從天書泄漏的底細看, 在朝廷「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結局中,這來歷不明的謫仙人無疑保持了相當的冷漠;他顯然早就預知了未來, 但除了透露一點若有似無的讖語及預言之外,謫仙人並沒有為朝廷, 為皇室,為他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千秋萬代的基業伸出過什麽援手。這樣的態度,如何可以容忍?!
在飛玄真君心目中,他侍奉滿天仙神是夠周到、夠尊重了,每日香火供奉,月月齋戒祭祀,隔三差五的燒青詞、辦大醮,不能不算體貼入微;但耗費這麽多的精力供奉祭祀,換來的卻是如此結果——這讓真君怎麽能接受?
這樣的態度,對得起老子花的錢嗎?日內瓦,退錢!!
被親近之人傷害總是格外疼痛,而穆氏恰恰就疊滿了所有親近的buff:鐵炮一樣的基本盤,最可以信賴的勛貴,被精心遵奉的仙人……這樣的人物居然在關鍵時刻袖手旁觀,真是讓真君寒心透頂,怨恨不可自製。
毫無疑問,這是對皇帝歷年三觀的巨大顛覆。相對於「哭向金陵」的恐怖後果,最令他破防憤恨的,可能還是謫仙人對他以及他的基業表現出的漫不經心。這一點漫不經心一箭中的,頃刻間刺穿了他數十年所有的偽裝,直抵要害:
你飛玄真君萬壽帝君修行如此之久,終究也不過隻是被仙人漠視、被天命摒棄的螻蟻而已!
最關鍵的殺招總是沉默又破防,僅此一句,僅此一句,便足以毀掉皇帝一切心理建設,將他這帝身道身己身修煉合一的真人打下神壇,打落凡塵!
一念及此,皇帝的喉嚨咯咯作響了,真恨不能立刻摔下硃筆,當場大開殺戒,將什麽穆國公府什麽內閣什麽外事處統統殺光,一屠了之——多年的臆想一朝破碎,朝廷的未來搖搖欲墜,在這樣瘋癲狂躁的氣氛下,兩眼充血的真君已經顧不得什麽體統規矩了。要不是現在殿中空無一人,他早就厲吼著下達命令了。
解開束縛的皇權絕沒有敵手,隻要皇帝敢承擔結果,那他任何人都能殺。
可惜,也許是坐久了腿麻,皇帝掙紮著要起身叫人,卻又莫名腳下一軟,就地又坐了下去,還將軟榻上那本可惡的妖書掀翻,哧哧又冒起了火花。
被肆意折磨的妖書抽搐了片刻,無可奈何地彈出另一堆錯誤警告,以及一長串的文字。皇帝並不想看這段文字,但一字一畫都從他的眼中直刺向五內:
【
……依附於皇權的改革,終究隻是夢幻泡影。張太嶽用了十五年證明這一點。
顯然,早在高、張等人秉政時,局勢就已經非常微妙了,高肅卿所言「天下危如累卵,而世人猶曰平安」,需要非常高明、非常精巧的手段才能維持下去。但張太嶽之後,卻偏偏是萬曆皇帝秉政——一個年輕的、暴躁的、權力欲極其旺盛的巨嬰。
以後世歷史學家的觀點看,萬曆帝大概終身都沉浸在某種古怪的青春叛逆情緒中,隻不過他那種弒父叛逆的病態衝動對準的並不是親爹隆慶皇帝,而是負責了他大半教育的張太嶽。總之,在掌握大權之後,萬曆帝迫不及待的第一個舉措,就是盡廢張氏之法,在短短半年內發下上百道諭旨,幾乎拆掉了張太嶽辛苦構建的整個體係——時人譏諷為:「每與張反,官乃可做」!
這樣的操作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外人不好評價這一對君臣私下裏的關係,但張太嶽秉政十五年,卻的確是為朱家嘔心瀝血,沒有什麽私心。他花了整整十五年向全天下解釋,朝廷是有誠意改革、有誠意變法的,國家機器是願意與新興階級分享權力的,大家還可以排排坐分果果,繼續享受蛋糕。這十五年成效卓著,絕大部分的力量實際也認可了張太嶽的工作,願意與他合作——然後,萬曆用了半年摧毀了這一切。
所以大家應該可以想像,皇帝這麽一通蠻搞之後,朝野上下是多麽的震驚與恐怖,天下人又是如何的失望。時人筆記雲「海內震怖」,大抵如此。
在十五年的張氏內閣統治下,地方勢力對中樞其實是有濾鏡的,他們以高肅卿張太嶽為標杆,覺得主政的人物一定是既高明、又淵博,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戰而勝之;縱有野心,亦不能不忍耐。但在看到了半年以來皇帝那種轉著圈丟人的神經做派,恐怕誰都要升起一點隱秘的心思。
不過,萬曆皇帝卻未必知道這一點。在清除完張太嶽的影響後,他又信心滿滿的突破了自閆分宜以來歷屆內閣的禁忌,開始在關鍵的大宗物資上搞投機——閆、許、高、張諸人政見不一,但在金融上都相當小心,僅僅隻敢在貴金屬及奢侈品領域做手腳;這樣的投資固然穩妥,但獲利卻也有限。富貴窩中長大的萬曆帝膽子則要雄壯得多,他果斷撕毀中樞的默契,大筆投入煤炭、鐵礦、橡膠等大宗商品。
這樣的投資當然是利潤豐厚,其實也相當之保險——在完成初步工業化後,中國已經成為大宗貨物最大的市場,強盛的海軍又足以控製住資源產地,所謂又做甲方又做乙方,真是雙手插兜,不知道什麽是對手。
可惜,再小的風險終究也是風險,而關鍵物資上的一丁點風險,都是國家所無法承受的。在親政六年後,誌得意滿的皇帝一把梭·哈,在橡膠貿易上投資了一筆大的,靜靜等待著豐厚的迴報。結果,當年南洋突然爆發了強烈颱風,東南亞及海南諸島的橡膠園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而皇帝的投資也迅速暴雷,欠下了匪夷所思的債務……
在短暫的驚駭與恍惚之後, 更多的是不可容忍的怒氣。從天書泄漏的底細看, 在朝廷「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結局中,這來歷不明的謫仙人無疑保持了相當的冷漠;他顯然早就預知了未來, 但除了透露一點若有似無的讖語及預言之外,謫仙人並沒有為朝廷, 為皇室,為他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千秋萬代的基業伸出過什麽援手。這樣的態度,如何可以容忍?!
在飛玄真君心目中,他侍奉滿天仙神是夠周到、夠尊重了,每日香火供奉,月月齋戒祭祀,隔三差五的燒青詞、辦大醮,不能不算體貼入微;但耗費這麽多的精力供奉祭祀,換來的卻是如此結果——這讓真君怎麽能接受?
這樣的態度,對得起老子花的錢嗎?日內瓦,退錢!!
被親近之人傷害總是格外疼痛,而穆氏恰恰就疊滿了所有親近的buff:鐵炮一樣的基本盤,最可以信賴的勛貴,被精心遵奉的仙人……這樣的人物居然在關鍵時刻袖手旁觀,真是讓真君寒心透頂,怨恨不可自製。
毫無疑問,這是對皇帝歷年三觀的巨大顛覆。相對於「哭向金陵」的恐怖後果,最令他破防憤恨的,可能還是謫仙人對他以及他的基業表現出的漫不經心。這一點漫不經心一箭中的,頃刻間刺穿了他數十年所有的偽裝,直抵要害:
你飛玄真君萬壽帝君修行如此之久,終究也不過隻是被仙人漠視、被天命摒棄的螻蟻而已!
最關鍵的殺招總是沉默又破防,僅此一句,僅此一句,便足以毀掉皇帝一切心理建設,將他這帝身道身己身修煉合一的真人打下神壇,打落凡塵!
一念及此,皇帝的喉嚨咯咯作響了,真恨不能立刻摔下硃筆,當場大開殺戒,將什麽穆國公府什麽內閣什麽外事處統統殺光,一屠了之——多年的臆想一朝破碎,朝廷的未來搖搖欲墜,在這樣瘋癲狂躁的氣氛下,兩眼充血的真君已經顧不得什麽體統規矩了。要不是現在殿中空無一人,他早就厲吼著下達命令了。
解開束縛的皇權絕沒有敵手,隻要皇帝敢承擔結果,那他任何人都能殺。
可惜,也許是坐久了腿麻,皇帝掙紮著要起身叫人,卻又莫名腳下一軟,就地又坐了下去,還將軟榻上那本可惡的妖書掀翻,哧哧又冒起了火花。
被肆意折磨的妖書抽搐了片刻,無可奈何地彈出另一堆錯誤警告,以及一長串的文字。皇帝並不想看這段文字,但一字一畫都從他的眼中直刺向五內:
【
……依附於皇權的改革,終究隻是夢幻泡影。張太嶽用了十五年證明這一點。
顯然,早在高、張等人秉政時,局勢就已經非常微妙了,高肅卿所言「天下危如累卵,而世人猶曰平安」,需要非常高明、非常精巧的手段才能維持下去。但張太嶽之後,卻偏偏是萬曆皇帝秉政——一個年輕的、暴躁的、權力欲極其旺盛的巨嬰。
以後世歷史學家的觀點看,萬曆帝大概終身都沉浸在某種古怪的青春叛逆情緒中,隻不過他那種弒父叛逆的病態衝動對準的並不是親爹隆慶皇帝,而是負責了他大半教育的張太嶽。總之,在掌握大權之後,萬曆帝迫不及待的第一個舉措,就是盡廢張氏之法,在短短半年內發下上百道諭旨,幾乎拆掉了張太嶽辛苦構建的整個體係——時人譏諷為:「每與張反,官乃可做」!
這樣的操作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外人不好評價這一對君臣私下裏的關係,但張太嶽秉政十五年,卻的確是為朱家嘔心瀝血,沒有什麽私心。他花了整整十五年向全天下解釋,朝廷是有誠意改革、有誠意變法的,國家機器是願意與新興階級分享權力的,大家還可以排排坐分果果,繼續享受蛋糕。這十五年成效卓著,絕大部分的力量實際也認可了張太嶽的工作,願意與他合作——然後,萬曆用了半年摧毀了這一切。
所以大家應該可以想像,皇帝這麽一通蠻搞之後,朝野上下是多麽的震驚與恐怖,天下人又是如何的失望。時人筆記雲「海內震怖」,大抵如此。
在十五年的張氏內閣統治下,地方勢力對中樞其實是有濾鏡的,他們以高肅卿張太嶽為標杆,覺得主政的人物一定是既高明、又淵博,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戰而勝之;縱有野心,亦不能不忍耐。但在看到了半年以來皇帝那種轉著圈丟人的神經做派,恐怕誰都要升起一點隱秘的心思。
不過,萬曆皇帝卻未必知道這一點。在清除完張太嶽的影響後,他又信心滿滿的突破了自閆分宜以來歷屆內閣的禁忌,開始在關鍵的大宗物資上搞投機——閆、許、高、張諸人政見不一,但在金融上都相當小心,僅僅隻敢在貴金屬及奢侈品領域做手腳;這樣的投資固然穩妥,但獲利卻也有限。富貴窩中長大的萬曆帝膽子則要雄壯得多,他果斷撕毀中樞的默契,大筆投入煤炭、鐵礦、橡膠等大宗商品。
這樣的投資當然是利潤豐厚,其實也相當之保險——在完成初步工業化後,中國已經成為大宗貨物最大的市場,強盛的海軍又足以控製住資源產地,所謂又做甲方又做乙方,真是雙手插兜,不知道什麽是對手。
可惜,再小的風險終究也是風險,而關鍵物資上的一丁點風險,都是國家所無法承受的。在親政六年後,誌得意滿的皇帝一把梭·哈,在橡膠貿易上投資了一筆大的,靜靜等待著豐厚的迴報。結果,當年南洋突然爆發了強烈颱風,東南亞及海南諸島的橡膠園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而皇帝的投資也迅速暴雷,欠下了匪夷所思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