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了,反了,反了!!!


    皇帝的怒吼在空曠的宮殿中迴蕩,震動得四麵的鍾磬及屏風亦隨之作響。要不是為了保密先前已經遣散了一切的宮人太監,這一聲尖叫就足以讓見多識廣的近侍魂飛魄散,癱軟不能言語。


    但任憑四麵聲響起伏,真君本人卻充耳不聞,隻是圓睜雙眼死死瞪住天書,眼白處血絲縱橫,幾乎爆出;而此狂怒之下,他清臒的臉卻越發慘白,幾乎連血色都看不見了——這是所謂「內熱於心」,熱血上頭而不可自抑的徵兆;被丹藥磨久了的人再遭此大怒,對內腑的損傷更是不可計量;要是有經驗老道的太醫隨行在側,大概看一眼臉色就會嚇得發抖。


    不過,真君已經顧不上這一點小小的異樣了。他大口吐出鬱氣,心中隻橫亙著一個念頭: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所幸,天書閃爍片刻,又彈出了新的內容:


    【


    ……不過,這樣鮮花著錦的局勢下,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其中的風險。大概隻有內閣秉持國政的大臣,能隱約從公文的變化中察覺一點趨勢。但大廈將傾,卻又顯然不是一木可以支撐的。


    如果仔細考察內閣閣員的奏摺,那麽自穆宗隆慶皇帝開始,高肅卿等就在奏疏中表現出了明顯的憂患意識。他們敏銳察覺到了巨額財政收入下隱伏的災禍,屢屢勸告皇帝保持清醒、銳意進取,淘汰冗官,改革機構,兼收並蓄——簡而言之,創造一個能與狂飆生產力相適應的上層機構。


    如果這些改革真能順利實施,大概大安還真能延續下去。但很可惜,穆宗時代的皇權寬厚仁慈,給予了內閣充分的信任,但正因為寬厚仁慈,反而無力嚴行法製;萬曆時代,張太嶽憑藉仁壽慈壽皇太後的信任,倒還能在皇帝年幼時完整的行使權力,順利推行自己的理想。而實際上,他也幾乎達到了目的——在十五年的執政時間裏,張太嶽精簡官員,調整機構,革除陋習,移風易俗,將新興階級大量吸收入新設機構,擴大了統治基礎。


    通過此種種舉措,在十五年苦心經營後,張氏幾乎完成了國家機器的近代化,部分協調了上下層的衝突。這是不可思議成就,無與倫比的才華,足以永載史冊的功業——如果以現在熟悉的事物做比喻,那張太嶽等於是為在一座高速飛行的戰機實時更換發動機,稍有不慎就會機毀人亡;而匪夷所思的是,張太嶽居然差點換成功了。


    】


    真君的眼睛凸得更大了。毫無疑問,作為最聰明敏銳的皇帝,他已經從天書那看似讚美而實則惋惜的言辭中嗅出了可怕的徵兆;而最為恐怖的是,這些徵兆看似是在描述皇帝未來的兒子與孫子,但實則字字句句,都在往他飛玄真君萬壽帝君的心上紮。


    某種幽微而不詳的預感,悄悄爬上了皇帝的心頭。


    【


    是的,「差點」。


    張太嶽或許才氣無雙,但他仰賴改革的利器,卻隻不過是特殊時期權柄的暫時下移。皇權的禮物是甘美的,但每一份從皇帝手上拿到的禮物,都在暗中標記好了價格。


    所以,很早就有人看出了這所謂「改革」的脆弱。早在張太嶽闡述他改革的壯誌之時,與之相厚的穆氏就曾贈送了他一首由無名氏所做的打油詩,半是勸諫半是調侃,又幾乎是張太嶽一生的讖語;其中前兩句尤為有名,仿佛寫盡了張首輔的一生: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凡鳥者,鳳也。鳳凰啊鳳凰,多麽美麗而吉祥的瑞鳥!但如此美麗的瑞鳥,偏偏於渾濁混亂的末世降臨;於是有識者隻能在愛慕中懷有無限的嘆惋悲哀,痛苦於鳳凰不可挽迴的末路命運。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這是楚狂人為孔夫子所唱的歌。當德運衰敗的時候,就算是聖人也隻能涕泣著喟嘆吾道將衰;張首輔的才華真是高妙精深,但又如何能挽迴這必定的趨勢呢?


    而據時人筆記記載,張太嶽讀完此詩後,是「默然不語,唯有苦笑」。


    毫無疑問,他已經察覺到自己的結局了,清晰明了,不容輾轉的結局——「哭向金陵事更哀」,如此而已。


    】


    這一字一句真是可怕的讖語,但皇帝卻顧不上這些了,他的目光牢牢鎖定在了某一處上——一處極為熟悉,熟悉到叫人癲狂錯亂的詩:


    「哭向金陵事更哀」!


    】


    第147章 驚變(下)


    「哭向金陵事更哀」。


    不用再假設了, 不用再猜測了,僅僅這一句詩,已經足以點破皇帝所有的迷惑。


    數年以來, 皇帝對天書愛不釋手,反覆翻閱內外資料,幾乎能背誦出上麵的每一個字, 而其中記憶尤為深刻的, 便是在心聲日誌的某處讀到的,近似預言的咒罵:


    【……宗室還不收斂, 真打算到高皇帝陵寢號喪嗎?哭向金陵事更哀, 真是離譜之至……】


    「哭向金陵事更哀」!對於一個起家自金陵的朝代來說,這句話可太刺耳了!


    現在, 這可怕的印象終於起了作用。皇帝隻是看了一眼,狂跳的心就立刻墜了下去。


    ——毫無疑問,「心聲日誌」的主人, 神秘莫測的謫仙人,此時終於露出了馬腳。


    一竅通時百竅通,隻要猛然意識到一個關竅, 那什麽線索就都能連綴起來了。僅僅在剎那之間, 原本被皇帝所忽略的種種細節就驟然湧現於心間——國公府那些匪夷所思的技術、穆氏那種時而癲狂時而正常的做派、自穆祺上位之後,國家在變法上近乎於狂飆猛進的速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傻二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傻二瘋並收藏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