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語一出,狹小的外務處立刻就安靜了,連唿吸之聲都聽不到半點。穆國公世子這句話看似隻是玩笑,但天下又有多少實話,是借著玩笑半真半假說出來的呢?至少——至少以飛玄真君平素的表現,你要真說他發癲搞西班牙,是為了換換口味試一試南洋藥物在長生不老術的作用,那其實——其實是相當有說服力的。
普天之下,總是真話最有殺傷力,這一點大家其實都明白。
尷尬的沉默持續了片刻,還是閆小閣老勉強擠了一句:
「也不必妄加揣測……」
「是啊,何必揣測?」世子淡淡道:「無論動機如何,西班牙都是不共戴天的強敵,必有一戰的對手。戰爭既然不可避免,那隻需老實備戰即可,善惡是非,原本也無需顧慮太多。」
這是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毫不掩飾的功利做派,為了追逐實際利益而決然拋棄了道德準則。閆小閣老或許對這種姿態習以為常,聽到隻是欣然點頭;張太嶽高肅卿兩位儒生卻是連連皺眉,儼然大覺刺耳。隻可惜上下尊卑有序,小小編外的臨時工絕不能在中樞重臣麵前公然爭辯,想來想去,也就隻有悶頭坐下,老老實實翻閱麵前一大堆的公文了。
閆東樓高肅卿各有本職,忙過要緊的事後就要迴各自的衙門辦事,隻有年紀最小的張太嶽被留在原地當值,等著內閣隨時唿喚。這大概也是官場資歷霸淩的一種,老資格搓磨小年輕的手段。但張翰林初來乍到,也都是悶頭做事、無償加班,從來不說好歹;隻是今天,等到兩位同僚先後離開之後,他沉默許久,卻忽然叫住了在翻奏摺的穆國公世子。
「世子先前說的話,是當真的嗎?」
世子放下了奏摺,迴頭看他,隻是容顏掩映於陰影之中,並不能分出底細:
「太嶽是什麽意思?」
「……下官的意思是。」張太嶽微一躊躇,低聲開口:「近年以來,聖上搜求南洋的珍玩、草藥,四麵用兵無度,物慾越來越熾盛,長此以往,恐怕,恐怕……」
即使是當著可以信任的舉主,張太嶽也不敢將心思全部吐露。雖然如此,那半隱半現之間的言下之意,卻也是昭然若揭了。能在中樞當值的沒有傻瓜,即使真君掩飾得再好再巧妙,張太嶽依舊能敏銳察覺出皇帝那狂猛灼燒、日盛一日的可怕欲·望,那種肆無忌憚的貪求與執著,被權力所扭曲變異的古怪心性——這每一樁每一件,都實在不像是興旺的吉兆;草蛇灰線,伏筆千裏,由不得聰明人不慄慄危懼。
張太嶽為什麽要特意提一句南洋的珍物補藥?要知道,當年紂王不過用了一雙象牙筷子,箕子就要嚎啕大哭,說殷商的祖先不能再血食了;而如今宮中居然奢靡腐化到用沉香與龍涎薰染牆壁,揮霍享樂略無節製,簡直聞都聞得到亡國的氣味。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任何一個精通經史的儒生,都應該立刻能察覺到這亂象之後的真正預示。
可是,張學士不可釋懷的迷惑也正在於此。飛玄真君的揮霍奢靡是到了極點了,僅以今天的種種見聞,大概附會到任何一個亡國之君的頭上都不算稀奇。但他仔細檢點外務處的檔案,乃至再三體察京師的民氣,卻又實在看不出一丁點衰敗腐朽的樣子,甚至足以稱得上是興盛清明——人人都能吃飽,大半都有事做;底層的力工辛苦幾月,夏天能分到綠豆、鹽巴,冬天能分到柴火、熱湯;你要說這是末世將至的景象,那從漢至宋的歷位大儒都要來輪流吐你口水,非得罵化了你這不要臉的凡爾賽不可。
驕奢亡國的直覺與繁榮發達的現實彼此衝突,搞得聰明絕頂的張太嶽都有些恍惚,所以猶豫許久,居然冒險開口問出了聲——按理來說,他這個級別的官員是沒有資格議論國家大事的,要不是當著世子的麵,他也不敢開這個口。
而世子也沒有叫他失望,雖然同樣默然了片刻,但居然在陰影中輕輕笑出了聲。
「……真是聰慧絕倫吶,人的遠見竟能到這種地步。」
「什麽?」
「沒有什麽。」世子平靜道:「其實太嶽何必憂心呢,大家在外務處辦事,都應該知道朝廷軍備的底細。無論怎麽講,隻要火器優勢還在,海軍訓練能夠跟上,總是可以打贏西班牙人的。蕩平了泰西列強之後,國勢當然也就能臻至極盛……」
張太嶽本能的想要點頭,卻忽然略一遲疑——或許是出於做題家某種咬文嚼字的直覺吧,聽到「極盛」兩個字時,心裏總是要突的跳動一下,莫名生出某種異樣來。
以數千年編撰史書的經驗,文人們等閑是不會用「極盛」、「全盛」這樣毫無餘地的修辭的;日中則仄,月盈則虧,到了頂峰就要走下坡;國勢臻至「鼎盛」之日,其實也就是亢龍有悔,衰退將至,前途山河日下之時。
所以,對社稷最好的期許不是「極盛」,而是「未央」;國家應該像七八點鍾剛剛升起的太陽,永遠進取,永遠奮發,永遠朝氣蓬勃,也永遠充滿希望。漢朝宮室曰「未央宮」,此之謂也。反之,杜工部詩雲「憶昔開元全盛日」,那開元全盛後不久,可就是漁陽鼙鼓動地而來了!
文人用詞精微細緻,一字不可轉移;要是跟他說話的是個兩榜進士,那張太嶽從這一個詞中就能聽出對方的陰陽怪氣來。但現在……現在……
普天之下,總是真話最有殺傷力,這一點大家其實都明白。
尷尬的沉默持續了片刻,還是閆小閣老勉強擠了一句:
「也不必妄加揣測……」
「是啊,何必揣測?」世子淡淡道:「無論動機如何,西班牙都是不共戴天的強敵,必有一戰的對手。戰爭既然不可避免,那隻需老實備戰即可,善惡是非,原本也無需顧慮太多。」
這是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毫不掩飾的功利做派,為了追逐實際利益而決然拋棄了道德準則。閆小閣老或許對這種姿態習以為常,聽到隻是欣然點頭;張太嶽高肅卿兩位儒生卻是連連皺眉,儼然大覺刺耳。隻可惜上下尊卑有序,小小編外的臨時工絕不能在中樞重臣麵前公然爭辯,想來想去,也就隻有悶頭坐下,老老實實翻閱麵前一大堆的公文了。
閆東樓高肅卿各有本職,忙過要緊的事後就要迴各自的衙門辦事,隻有年紀最小的張太嶽被留在原地當值,等著內閣隨時唿喚。這大概也是官場資歷霸淩的一種,老資格搓磨小年輕的手段。但張翰林初來乍到,也都是悶頭做事、無償加班,從來不說好歹;隻是今天,等到兩位同僚先後離開之後,他沉默許久,卻忽然叫住了在翻奏摺的穆國公世子。
「世子先前說的話,是當真的嗎?」
世子放下了奏摺,迴頭看他,隻是容顏掩映於陰影之中,並不能分出底細:
「太嶽是什麽意思?」
「……下官的意思是。」張太嶽微一躊躇,低聲開口:「近年以來,聖上搜求南洋的珍玩、草藥,四麵用兵無度,物慾越來越熾盛,長此以往,恐怕,恐怕……」
即使是當著可以信任的舉主,張太嶽也不敢將心思全部吐露。雖然如此,那半隱半現之間的言下之意,卻也是昭然若揭了。能在中樞當值的沒有傻瓜,即使真君掩飾得再好再巧妙,張太嶽依舊能敏銳察覺出皇帝那狂猛灼燒、日盛一日的可怕欲·望,那種肆無忌憚的貪求與執著,被權力所扭曲變異的古怪心性——這每一樁每一件,都實在不像是興旺的吉兆;草蛇灰線,伏筆千裏,由不得聰明人不慄慄危懼。
張太嶽為什麽要特意提一句南洋的珍物補藥?要知道,當年紂王不過用了一雙象牙筷子,箕子就要嚎啕大哭,說殷商的祖先不能再血食了;而如今宮中居然奢靡腐化到用沉香與龍涎薰染牆壁,揮霍享樂略無節製,簡直聞都聞得到亡國的氣味。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任何一個精通經史的儒生,都應該立刻能察覺到這亂象之後的真正預示。
可是,張學士不可釋懷的迷惑也正在於此。飛玄真君的揮霍奢靡是到了極點了,僅以今天的種種見聞,大概附會到任何一個亡國之君的頭上都不算稀奇。但他仔細檢點外務處的檔案,乃至再三體察京師的民氣,卻又實在看不出一丁點衰敗腐朽的樣子,甚至足以稱得上是興盛清明——人人都能吃飽,大半都有事做;底層的力工辛苦幾月,夏天能分到綠豆、鹽巴,冬天能分到柴火、熱湯;你要說這是末世將至的景象,那從漢至宋的歷位大儒都要來輪流吐你口水,非得罵化了你這不要臉的凡爾賽不可。
驕奢亡國的直覺與繁榮發達的現實彼此衝突,搞得聰明絕頂的張太嶽都有些恍惚,所以猶豫許久,居然冒險開口問出了聲——按理來說,他這個級別的官員是沒有資格議論國家大事的,要不是當著世子的麵,他也不敢開這個口。
而世子也沒有叫他失望,雖然同樣默然了片刻,但居然在陰影中輕輕笑出了聲。
「……真是聰慧絕倫吶,人的遠見竟能到這種地步。」
「什麽?」
「沒有什麽。」世子平靜道:「其實太嶽何必憂心呢,大家在外務處辦事,都應該知道朝廷軍備的底細。無論怎麽講,隻要火器優勢還在,海軍訓練能夠跟上,總是可以打贏西班牙人的。蕩平了泰西列強之後,國勢當然也就能臻至極盛……」
張太嶽本能的想要點頭,卻忽然略一遲疑——或許是出於做題家某種咬文嚼字的直覺吧,聽到「極盛」兩個字時,心裏總是要突的跳動一下,莫名生出某種異樣來。
以數千年編撰史書的經驗,文人們等閑是不會用「極盛」、「全盛」這樣毫無餘地的修辭的;日中則仄,月盈則虧,到了頂峰就要走下坡;國勢臻至「鼎盛」之日,其實也就是亢龍有悔,衰退將至,前途山河日下之時。
所以,對社稷最好的期許不是「極盛」,而是「未央」;國家應該像七八點鍾剛剛升起的太陽,永遠進取,永遠奮發,永遠朝氣蓬勃,也永遠充滿希望。漢朝宮室曰「未央宮」,此之謂也。反之,杜工部詩雲「憶昔開元全盛日」,那開元全盛後不久,可就是漁陽鼙鼓動地而來了!
文人用詞精微細緻,一字不可轉移;要是跟他說話的是個兩榜進士,那張太嶽從這一個詞中就能聽出對方的陰陽怪氣來。但現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