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居然這麽快就盈利了?」
「是東樓兄的功勞。」張太嶽很懂得團結同僚:「東樓兄找了英吉利銀行的關係,訂了一個售賣鐵器的合同,預付三十萬兩銀子,已經交割了。」
世子:?!
……按照中倭《金陵條約》的,閆東樓兼著東瀛事務大臣的名頭,與洋人一起協助倭國籌備海關募集賠款,確實有接觸的機會。但仔細算來,他能與英吉利銀行盤桓的時日也不過匆匆數月而已;僅僅數月之間,小閣老居然就能跨過語言和文化的雙重障礙,將英吉利人也拖到自己的關係網中麽?
還「預付三十萬兩銀子」,這是何等的效率和信任啊!
當然啦,以閆小閣老的做派,這三十萬兩銀子以外還不知道要有多少油水。但天下可用的人才屈指可數,也實在顧慮不了這麽多了。所以世子呆了一呆,隻能開口:
「小閣老委實手腕高明,該當記上一功……這樣一來,京師的局麵總算能平靜不少,上下都可以放心。」
吸納了流民和壯勞力就是吸納了不穩定因素,隻要人人安居樂業、各得其所,那就是有風也興不起浪來。在朝局敏感的當下,這一點極為重要。
「是。」張太嶽道:「鐵器廠興辦之後,做工的民夫很多,拿了工錢買糧買米,京中的百工百業倒也隨之興旺起來了。不過,很多民夫做了工後略識幾個字,還要到坊市中買話本、看大戲……」
「那倒是挺自在的,無怪乎坊間都在傳說,《凡人修仙》的銷量漲了這麽多……」世子隨口迴了一句,忽然醒悟了過來:「他們看的話本有問題?」
張太嶽欲言又止,最終決定忽略《凡人修仙》雲雲,隻道:
「頗多穢褻之詞。」
這話真是太委婉了,什麽「頗多穢褻之詞」,一群幹重勞動力的底層民夫閑極無聊,難道還會議論《四書》、《五經》嗎?飽暖生□□,人家肯定得整點葷的。
當然,張學士又不是學理學學瘋了的衛道士,管天管地也管不了別人看小黃書;尋常如《金x梅》等,大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了,能特意在上司麵前說一句「穢褻」,那肯定是下麵玩得有點過分……
世子抬頭想了想,慢慢說出一句話來:
「我記得,先前錦衣衛曾經在內閣查抄過一本禁書,喚做《西苑春深》……」
張太嶽打了個寒噤,有些膽怯的左右望了望,小聲開口:
「禁書與否,尚且不知。但坊中流傳的某些話本,比那《西苑春深》更厲害得多……」
——還有高手?!
我原以為《西苑春深鎖閣老》□□無恥,已經是天下無敵了,沒想到有書比它還要勇猛!這是誰的大作?
饒是世子見多識廣,亦不由吸了口氣:
「怎麽……怎麽個厲害法?」
張太嶽微微瑟縮,遲疑片刻,才終於開口:
「似乎,似乎牽涉了聖上早年煉丹的事情……」
行了不用再說了,聽到這句話該懂的人都懂了。皇帝早年以赤龍以秋白以童男女的□□煉丹,是朝廷諱莫如深卻又偏偏很難掩蓋的詭異往事。這種題材都不用再創作,隨便敷衍敷衍都是一篇十八禁的淫·穢經典。在清虛無為摒棄人慾的神佛外衣掩飾下,以所謂「修煉」、「精進」為藉口,盡情放縱最冶盪最無恥最無下限的欲·望,這是宗教用以誘惑達官顯貴的密法之一——在莊嚴神像之前,扭曲的欲望突破戒律踐踏經典,反而更有扭曲而詭秘的快感,自古顯貴莫不如此。
當然,皇帝可以做,不代表下麵可以說。聽到話本居然牽繫秘聞,世子的臉也變得嚴肅了。他正襟危坐,沉聲出口:
「居然敢如此的冒犯聖上,泄漏機密,真是罪在不赦!」
張太嶽:……誒不是,「泄漏機密」?
正義怒斥之後,世子抬起頭來看他:
「太嶽以為,該當如何是好?」
能如何呢?以《西苑春深鎖閣老》的先進經驗來看,錦衣衛查抄屁用沒有,除了幾個倒黴的大臣因為不謹慎撞到刀口之外,剩下的書該賣繼續賣,大不了改頭換麵而已。事實上大家都明白,因為行政能力的持續衰退,到現在為止,所謂的「查禁書籍」隻是一個安慰性質的手段罷了;它的作用不是消滅傳聞,而是為了讓人們相信傳聞已經被消滅——喔對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人們」,僅僅指的是皇帝陛下。
揭開這個真相是很傷人的,所以張太嶽頗為尷尬。但大概是出於某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責任心,他還是提出了建議:
「是否可以行文京兆尹,請他們關閉一些印書的作坊?」
「這倒也不是不可以。」世子道:「不過,按內閣的意思,今年年末就該預備著明年的開科取士了。這種時候的作坊不好輕動,能不能換一個法子?」
平常的時候,印書小作坊關了也就關了,不過一句話的事情;但到了每三年一次的科舉前後,京中的小作坊要印科考資料、印各種文集,承辦外地士人入京的各項開銷,一瞬間就是點石成金,成了取用不盡的金飯碗,朝中大佬爭先恐後,都要在這金碗中入上一股。這個時候去查抄作坊,那就——那就太有魄力了。
……當然,如果張學士真要施展這個魄力,那其實也不是不行。畢竟小黃書的名聲太過難聽,朝中大佬肯定不能公開反對。但不能公開的反對,卻未必不能暗地裏株連——印刷小黃書的作坊被關閉了,大量的物料卻還留存在原地;隻要順藤摸瓜,立刻就可以將作坊中的印刷機器及材料源頭全數查封,來個上下一掃而空;可是吧,京中新式印刷機器的技術,恰恰是由穆世子開發,多半也由穆國公府入股,這樣一來……
「是東樓兄的功勞。」張太嶽很懂得團結同僚:「東樓兄找了英吉利銀行的關係,訂了一個售賣鐵器的合同,預付三十萬兩銀子,已經交割了。」
世子:?!
……按照中倭《金陵條約》的,閆東樓兼著東瀛事務大臣的名頭,與洋人一起協助倭國籌備海關募集賠款,確實有接觸的機會。但仔細算來,他能與英吉利銀行盤桓的時日也不過匆匆數月而已;僅僅數月之間,小閣老居然就能跨過語言和文化的雙重障礙,將英吉利人也拖到自己的關係網中麽?
還「預付三十萬兩銀子」,這是何等的效率和信任啊!
當然啦,以閆小閣老的做派,這三十萬兩銀子以外還不知道要有多少油水。但天下可用的人才屈指可數,也實在顧慮不了這麽多了。所以世子呆了一呆,隻能開口:
「小閣老委實手腕高明,該當記上一功……這樣一來,京師的局麵總算能平靜不少,上下都可以放心。」
吸納了流民和壯勞力就是吸納了不穩定因素,隻要人人安居樂業、各得其所,那就是有風也興不起浪來。在朝局敏感的當下,這一點極為重要。
「是。」張太嶽道:「鐵器廠興辦之後,做工的民夫很多,拿了工錢買糧買米,京中的百工百業倒也隨之興旺起來了。不過,很多民夫做了工後略識幾個字,還要到坊市中買話本、看大戲……」
「那倒是挺自在的,無怪乎坊間都在傳說,《凡人修仙》的銷量漲了這麽多……」世子隨口迴了一句,忽然醒悟了過來:「他們看的話本有問題?」
張太嶽欲言又止,最終決定忽略《凡人修仙》雲雲,隻道:
「頗多穢褻之詞。」
這話真是太委婉了,什麽「頗多穢褻之詞」,一群幹重勞動力的底層民夫閑極無聊,難道還會議論《四書》、《五經》嗎?飽暖生□□,人家肯定得整點葷的。
當然,張學士又不是學理學學瘋了的衛道士,管天管地也管不了別人看小黃書;尋常如《金x梅》等,大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了,能特意在上司麵前說一句「穢褻」,那肯定是下麵玩得有點過分……
世子抬頭想了想,慢慢說出一句話來:
「我記得,先前錦衣衛曾經在內閣查抄過一本禁書,喚做《西苑春深》……」
張太嶽打了個寒噤,有些膽怯的左右望了望,小聲開口:
「禁書與否,尚且不知。但坊中流傳的某些話本,比那《西苑春深》更厲害得多……」
——還有高手?!
我原以為《西苑春深鎖閣老》□□無恥,已經是天下無敵了,沒想到有書比它還要勇猛!這是誰的大作?
饒是世子見多識廣,亦不由吸了口氣:
「怎麽……怎麽個厲害法?」
張太嶽微微瑟縮,遲疑片刻,才終於開口:
「似乎,似乎牽涉了聖上早年煉丹的事情……」
行了不用再說了,聽到這句話該懂的人都懂了。皇帝早年以赤龍以秋白以童男女的□□煉丹,是朝廷諱莫如深卻又偏偏很難掩蓋的詭異往事。這種題材都不用再創作,隨便敷衍敷衍都是一篇十八禁的淫·穢經典。在清虛無為摒棄人慾的神佛外衣掩飾下,以所謂「修煉」、「精進」為藉口,盡情放縱最冶盪最無恥最無下限的欲·望,這是宗教用以誘惑達官顯貴的密法之一——在莊嚴神像之前,扭曲的欲望突破戒律踐踏經典,反而更有扭曲而詭秘的快感,自古顯貴莫不如此。
當然,皇帝可以做,不代表下麵可以說。聽到話本居然牽繫秘聞,世子的臉也變得嚴肅了。他正襟危坐,沉聲出口:
「居然敢如此的冒犯聖上,泄漏機密,真是罪在不赦!」
張太嶽:……誒不是,「泄漏機密」?
正義怒斥之後,世子抬起頭來看他:
「太嶽以為,該當如何是好?」
能如何呢?以《西苑春深鎖閣老》的先進經驗來看,錦衣衛查抄屁用沒有,除了幾個倒黴的大臣因為不謹慎撞到刀口之外,剩下的書該賣繼續賣,大不了改頭換麵而已。事實上大家都明白,因為行政能力的持續衰退,到現在為止,所謂的「查禁書籍」隻是一個安慰性質的手段罷了;它的作用不是消滅傳聞,而是為了讓人們相信傳聞已經被消滅——喔對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人們」,僅僅指的是皇帝陛下。
揭開這個真相是很傷人的,所以張太嶽頗為尷尬。但大概是出於某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責任心,他還是提出了建議:
「是否可以行文京兆尹,請他們關閉一些印書的作坊?」
「這倒也不是不可以。」世子道:「不過,按內閣的意思,今年年末就該預備著明年的開科取士了。這種時候的作坊不好輕動,能不能換一個法子?」
平常的時候,印書小作坊關了也就關了,不過一句話的事情;但到了每三年一次的科舉前後,京中的小作坊要印科考資料、印各種文集,承辦外地士人入京的各項開銷,一瞬間就是點石成金,成了取用不盡的金飯碗,朝中大佬爭先恐後,都要在這金碗中入上一股。這個時候去查抄作坊,那就——那就太有魄力了。
……當然,如果張學士真要施展這個魄力,那其實也不是不行。畢竟小黃書的名聲太過難聽,朝中大佬肯定不能公開反對。但不能公開的反對,卻未必不能暗地裏株連——印刷小黃書的作坊被關閉了,大量的物料卻還留存在原地;隻要順藤摸瓜,立刻就可以將作坊中的印刷機器及材料源頭全數查封,來個上下一掃而空;可是吧,京中新式印刷機器的技術,恰恰是由穆世子開發,多半也由穆國公府入股,這樣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