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差不多得了。
搞政治的人就是要有大局觀,要懂得從本質看問題。上虞海戰中國當然是贏了,但葡萄牙人從此能享受到布料瓷器及各色精美工業品,那同樣也是大贏特贏;這就叫做雙贏,這就叫做兩全其美——在其他國家還在為三四兩一匹的高價低級貨而頭痛的時候,葡萄牙人就已經提前享受到了工業革命後的高檔貨。所以說選擇永遠比努力更重要,人家在上虞隨隨便便輸上那麽一把,瞬間就能超越你祖宗三代幾十年的努力……
臥槽,憑什麽呀?!
憑什麽牽個不平等條約還能簽出優越感了呢?我們這些沒打過敗仗沒簽過不平等條約的國家還成了二流貨色了是嗎?這世界是不是有什麽大病啊?!
不就是不平等條約嗎?你以為誰不能簽麽?我們,我們荷蘭其實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這個屈辱的!
——作為荷蘭商會的高層,以重金購入了爵位的頂級資本家,保祿深深吸一口冷氣,不覺鼓起了眼睛!
·
在休息一日後,保祿等受海剛峰的召喚,在當地衙門覲見了外務處來的高官。據說是為了開闢南洋商路,內閣鄭重其事,居然紆尊降貴,特意派出了穆國公世子趕赴各個特區主持其事,算是非分之恩榮,更令保祿等受寵若驚,感激莫能名狀。
因為還有其他場子要忙,穆國公世子隻在宴席前露過一麵,即興發表了一篇簡短的講話。他的本意大概是要緩和氣氛拉攏外賓,所以講話的內容非常的直白淺顯,方便理解(當然,後世歷史學家多半懷疑,這種大白話演講稿不僅是出於體貼,更是因為主持者的文化水平過於低劣,並不足以支撐文言式的長篇大論);但這樣殷勤體貼的舉止,卻直接釀成了宴席上一場極為可怕的事故。
總的來說,當世子風度翩翩的向各位致禮時,一切看起來都還很好,很正常;直到他掃了一眼手上的稿子,開始高聲講話: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商船與馬車將世界聯繫了起來;各位來自西域的商人,你們傳播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寶貴的友誼,中國與大食傳統的友誼……】
站在他身邊的海剛峰極為響亮的咳嗽了一聲,好容易壓住了場子,沒有讓事情繼續惡化,維持住了場麵的鎮靜與嚴肅。但如果說這小小的烏龍還隻能叫尷尬的話,那接下來世子更換了稿子之後的發言,就簡直隻能用恐怖來形容了——總之,穆氏從懷裏又摸出了一張紙,然後繼續高聲念誦: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商船與馬車將世界聯繫了起來;各位來自泰西的商人,你們傳播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寶貴的友誼,中國與歐羅巴各國之間傳統的友誼……】
第131章 訪問【中】
事實證明, 隻要自己不尷尬,那尷尬的就隻能是別人。穆國公世子淡定自若的念完了那一篇又臭又長的稿子,端起酒杯四麵致意一圈, 喝完酒後就匆匆退了出去,大概是要去趕下一個場子。隻有商人們木楞地待在原地,端著個酒杯不知所措。
還好, 真正主持這一場會麵的浙江布政使參政兼紹興知府海剛峰很有水平, 雖然頂著這樣如坐針氈如芒在背且如鯁在喉的可怕氣氛,但到底還是站起來接下了話題, 想方設法的岔開了剛剛那一長篇災難性的演講, 很費力地將會談的主題轉入了正軌:
簡單來說,大安朝廷召集各位商人至此, 是想以這「特區」作為樣本,試點對外開放,自由貿易;與天下各國之間進行充分的往來, 貫徹當今飛玄真君自由之精神雲雲。
說實話,你要講什麽「自由」、「開放」,海商們肯定是聽不懂的;但你要講放開了國門賣東西, 那大家立刻就懂了。在短暫的沉默之後, 位居海商之首的保祿壯著膽子開口,小心翼翼地詢問海知府,不知這「自由貿易」到底是貿易些什麽?貿易的價格又如何確定?
先前寒暄問候時還沒有什麽, 涉及到到了對外貿易的大事, 海知府亦不覺沉吟了片刻,將外務處下發的所謂「對外要點」反覆迴憶數次, 才斟酌著迴話,說以現在上虞的產出, 傳統的布匹、陶器、瓷器都可以自由買賣,價格隨行就市,不必受官府的約束;但部分大宗商品卻需要得到朝廷的許可,並滿足某些特殊的要求,否則將被視為走私——有鑑於上一批私通倭寇的走私犯的下場,建議不要隨便嚐試;飛玄真君的鍘刀尚且沒有饜足呢。
「大宗商品。」粗通漢語的保祿複述著這有些古怪的新名詞:「什麽是『大宗商品』?」
海剛峰思索了片刻,從袖中取出了一個小冊子。這同樣是外務處下發的什麽「限製貿易名單」,要求各個特區在對外貿易時一一比對,不得稍有差錯;這個名單又臭又長,上麵的很多古怪東西大家認都認不得,還要由外務處再發資料做培訓。海剛峰翻了半晌,才從中翻到了一項自己很熟悉的內容。
「比如鐵器。」他照著冊子念道:「如今上虞設有大量的煉鐵工坊,經過朝廷批準之後,部分剩餘產能可供出口……」
聽到此處,幾個懂漢字的商人眼中立刻閃起了亮光,禁不住身體前傾——還能賣鐵器?!
沒錯,現在中國的出口的確以布帛絲綢聞名,但真正屬於東方神秘大國的高科技拳頭產品,數千年來一枝獨秀,狠狠卡住全世界脖子的高檔貨色,卻唯有鐵器與瓷器兩樣;如果說瓷器還隻是部分貴族的奢侈享受,那產自中國的高級鐵器就真正是從東到西一切文明的必須品,能令野蠻人魂牽夢縈的東方聖器,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命脈之一。
搞政治的人就是要有大局觀,要懂得從本質看問題。上虞海戰中國當然是贏了,但葡萄牙人從此能享受到布料瓷器及各色精美工業品,那同樣也是大贏特贏;這就叫做雙贏,這就叫做兩全其美——在其他國家還在為三四兩一匹的高價低級貨而頭痛的時候,葡萄牙人就已經提前享受到了工業革命後的高檔貨。所以說選擇永遠比努力更重要,人家在上虞隨隨便便輸上那麽一把,瞬間就能超越你祖宗三代幾十年的努力……
臥槽,憑什麽呀?!
憑什麽牽個不平等條約還能簽出優越感了呢?我們這些沒打過敗仗沒簽過不平等條約的國家還成了二流貨色了是嗎?這世界是不是有什麽大病啊?!
不就是不平等條約嗎?你以為誰不能簽麽?我們,我們荷蘭其實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這個屈辱的!
——作為荷蘭商會的高層,以重金購入了爵位的頂級資本家,保祿深深吸一口冷氣,不覺鼓起了眼睛!
·
在休息一日後,保祿等受海剛峰的召喚,在當地衙門覲見了外務處來的高官。據說是為了開闢南洋商路,內閣鄭重其事,居然紆尊降貴,特意派出了穆國公世子趕赴各個特區主持其事,算是非分之恩榮,更令保祿等受寵若驚,感激莫能名狀。
因為還有其他場子要忙,穆國公世子隻在宴席前露過一麵,即興發表了一篇簡短的講話。他的本意大概是要緩和氣氛拉攏外賓,所以講話的內容非常的直白淺顯,方便理解(當然,後世歷史學家多半懷疑,這種大白話演講稿不僅是出於體貼,更是因為主持者的文化水平過於低劣,並不足以支撐文言式的長篇大論);但這樣殷勤體貼的舉止,卻直接釀成了宴席上一場極為可怕的事故。
總的來說,當世子風度翩翩的向各位致禮時,一切看起來都還很好,很正常;直到他掃了一眼手上的稿子,開始高聲講話: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商船與馬車將世界聯繫了起來;各位來自西域的商人,你們傳播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寶貴的友誼,中國與大食傳統的友誼……】
站在他身邊的海剛峰極為響亮的咳嗽了一聲,好容易壓住了場子,沒有讓事情繼續惡化,維持住了場麵的鎮靜與嚴肅。但如果說這小小的烏龍還隻能叫尷尬的話,那接下來世子更換了稿子之後的發言,就簡直隻能用恐怖來形容了——總之,穆氏從懷裏又摸出了一張紙,然後繼續高聲念誦: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商船與馬車將世界聯繫了起來;各位來自泰西的商人,你們傳播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寶貴的友誼,中國與歐羅巴各國之間傳統的友誼……】
第131章 訪問【中】
事實證明, 隻要自己不尷尬,那尷尬的就隻能是別人。穆國公世子淡定自若的念完了那一篇又臭又長的稿子,端起酒杯四麵致意一圈, 喝完酒後就匆匆退了出去,大概是要去趕下一個場子。隻有商人們木楞地待在原地,端著個酒杯不知所措。
還好, 真正主持這一場會麵的浙江布政使參政兼紹興知府海剛峰很有水平, 雖然頂著這樣如坐針氈如芒在背且如鯁在喉的可怕氣氛,但到底還是站起來接下了話題, 想方設法的岔開了剛剛那一長篇災難性的演講, 很費力地將會談的主題轉入了正軌:
簡單來說,大安朝廷召集各位商人至此, 是想以這「特區」作為樣本,試點對外開放,自由貿易;與天下各國之間進行充分的往來, 貫徹當今飛玄真君自由之精神雲雲。
說實話,你要講什麽「自由」、「開放」,海商們肯定是聽不懂的;但你要講放開了國門賣東西, 那大家立刻就懂了。在短暫的沉默之後, 位居海商之首的保祿壯著膽子開口,小心翼翼地詢問海知府,不知這「自由貿易」到底是貿易些什麽?貿易的價格又如何確定?
先前寒暄問候時還沒有什麽, 涉及到到了對外貿易的大事, 海知府亦不覺沉吟了片刻,將外務處下發的所謂「對外要點」反覆迴憶數次, 才斟酌著迴話,說以現在上虞的產出, 傳統的布匹、陶器、瓷器都可以自由買賣,價格隨行就市,不必受官府的約束;但部分大宗商品卻需要得到朝廷的許可,並滿足某些特殊的要求,否則將被視為走私——有鑑於上一批私通倭寇的走私犯的下場,建議不要隨便嚐試;飛玄真君的鍘刀尚且沒有饜足呢。
「大宗商品。」粗通漢語的保祿複述著這有些古怪的新名詞:「什麽是『大宗商品』?」
海剛峰思索了片刻,從袖中取出了一個小冊子。這同樣是外務處下發的什麽「限製貿易名單」,要求各個特區在對外貿易時一一比對,不得稍有差錯;這個名單又臭又長,上麵的很多古怪東西大家認都認不得,還要由外務處再發資料做培訓。海剛峰翻了半晌,才從中翻到了一項自己很熟悉的內容。
「比如鐵器。」他照著冊子念道:「如今上虞設有大量的煉鐵工坊,經過朝廷批準之後,部分剩餘產能可供出口……」
聽到此處,幾個懂漢字的商人眼中立刻閃起了亮光,禁不住身體前傾——還能賣鐵器?!
沒錯,現在中國的出口的確以布帛絲綢聞名,但真正屬於東方神秘大國的高科技拳頭產品,數千年來一枝獨秀,狠狠卡住全世界脖子的高檔貨色,卻唯有鐵器與瓷器兩樣;如果說瓷器還隻是部分貴族的奢侈享受,那產自中國的高級鐵器就真正是從東到西一切文明的必須品,能令野蠻人魂牽夢縈的東方聖器,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命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