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有人可以拒絕魔王的命令,所以酒井氏隻能低聲下氣的懇請:
「上國何不發發憐憫呢?我聽聞上國的天子處處敬天法祖,都是以仁孝治理天下,何必多興殺戮?」
「敬天法祖。」貴人打斷了他:「如果敬天法祖,就要效法高祖皇帝與太宗皇帝的舉止,你們願意麽?」
酒井氏立刻就說不出話來了。即使偏遠如東瀛,也是聽過朱重八與朱老四當年赫赫之威名的;以這兩位當年料理外藩的手腕,所謂「切腹」雲雲,還真算是當今飛玄真君仁孝為本,格外的網開一麵了。
「我做的決定不會改變,還是會按時到江戶城的天守閣祭祀列祖列宗。」貴人輕輕道:「你們還有五六天的時間準備……當然,祭祀是很嚴肅的,既然祭祀的是高祖太宗,隨行者當然要有朝廷正式承認的身份,否則禮法上絕對交代不過去。」
酒井氏心中一沉:「上國是什麽意思?」
「我的意思很簡單。」貴人咳嗽道:「能參與祭祀的,隻有太宗皇帝親自冊封過的日本國王,其餘人物,我們是不能承認的……對了,日本國王呢?」
——日本國王?如果酒井氏的記憶沒有差錯,太宗朱老四皇帝時,冊封的那所謂「國王」,其實並非天皇一脈,而是當時的足利幕府吧?
所以,問題來了:現在還有足利幕府麽?
酒井氏的臉勃然變色,幾乎倒吸了一口涼氣!
第118章 逼迫(已經修改了)
,
酒井氏帶迴來的消息在幕府內激起了廣泛的恐慌,以及不可言喻的驚悸——大家都明白,昔日大安太宗皇帝所冊封的「日本國王」, 已經是流落殆盡絕不可復起了;在戰國時代之後,東瀛一切的權力轉移,當然都沒有徵詢過對麵大安的意見。如今百餘年的一筆爛帳, 又該怎麽計算?
按中原的禮法, 這種事情可大可小;往小了說不過是態度疏慢要謙辭卑禮請求上國的諒解;往大了說就是亂臣賊子居心叵測,視太宗皇帝的冊封如無物——到了這種地步, 估計黑船上的使者也就隻有恭行天討, 費心幫東瀛換一個國王了。
至於換一個什麽樣的國王嘛……如今江戶城內名流濟濟,不到處都是居心叵測的大名藩主麽?
這是中華上國慣用的以夷製夷的手腕, 拋出冊封的名位作為香餌,引誘藩國的勢力彼此廝殺,決出最強力最兇悍的忠犬。作為一衣帶水數百年不共戴天的鄰居, 東瀛當然深知這種手腕也堅決防備著這種手腕,為此開發出了大量的學說來消解上國冊封的神聖性;但現在,現在, 黑船的「火箭」從天而降, 一切消解中華神聖性的理論就隻能算是狗屁了!
漢學家們嘔心瀝血辯經數十年,不如黑船一聲炮響。現實就是這麽殘酷。
也不知是誰泄露了情報,抑或這個情報根本無法封鎖。酒井氏返迴後不過兩個時辰, 上國使者有關「日本國王」的言論已經四散流布, 並在江戶的外藩大名心中激起了不可揣測的漣漪——往日裏幕府兵強馬壯,漣漪也隻能是漣漪而已;但如今, 將軍辛苦調來的精兵在城外付之一炬,幕府顏麵掃地, 實力已經大大挫傷;而那位有權力決定「日本國王」歸屬的上國使者,則似乎比更為強大,更為不可揣測,完全有資格左右東瀛的局勢。
幕府失鹿,天下共逐之;這樣的香餌,誰能不喜歡?
因此,僅僅半日之後,洞悉形勢的聰明人便果斷投下了籌碼。西國等強藩的大名雄心勃勃,當日便派遣使者獻上了清水及各種珍貴的果蔬,搶先表明了態度;而上國的貴人居然也給了他這個臉麵,不但讓士兵收下了貢品,還賜給使者兩匹絹帛,獎賞藩主們殷殷的忠貞。
這兩匹絹帛可就實在是捅了馬蜂窩了。所謂上洛大舞台,有夢你就來;東瀛百般短缺,唯獨不缺野心勃勃的妄人。如今上國以東瀛三島為餌料,天下強藩怎能不試一試成色呢?反正來都來了,大家也不是出不起這點本錢!
於是乎,自第二日伊始,眾多藩主心有靈犀,幾乎是窮盡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切財物,開始絡繹不絕的派出使者向黑船進獻貢物。小小的碼頭門庭若市,往來運輸的船隻雲集於大船之下,流水一樣的輸送著各色珍物,四海八方無不囊括。上國貴人亦來者不拒一律賞收;部分勢力強盛的藩主,甚至被邀請到船上的密室中小聚——至於具體商討的是什麽,就實在不得而知了。
被強力彈壓的大名們居然繞過了將軍直接與黑船往來,這無疑是對幕府權威赤·裸裸的挑戰。往常這樣的罪名已經足以減封改易乃至於賜令自盡,但一日之間天翻地覆,歷代將軍花費數十年所建立的威嚴掃地俱盡,大名們公然逾越法度,儼然是中樞崩潰、地方坐大,戰國亂世重現的徵兆了!
這樣的無禮當然激起了極大的憤恨。位高權重的家臣們聚集於天守,異口同聲的痛罵強藩們的無恥背叛,絞盡腦汁的籌謀著如何在此次風波之後暢快淋漓的報復這些吃裏扒外的雜種。
家臣們與幕府休戚相關,一旦事有反覆,絕無僥倖逃脫的可能;因此怨怒激憤,詈罵出的言辭相當難聽,揣測的計劃也極為歹毒。盡管如此,在眾人狂怒不止的極口辱罵中,仍然有意無意的避開了某些要點——比如說,到底是誰橫空出世,誘騙得原本馴服的大名們一反常態,竟敢悍然背刺幕府呢?
「上國何不發發憐憫呢?我聽聞上國的天子處處敬天法祖,都是以仁孝治理天下,何必多興殺戮?」
「敬天法祖。」貴人打斷了他:「如果敬天法祖,就要效法高祖皇帝與太宗皇帝的舉止,你們願意麽?」
酒井氏立刻就說不出話來了。即使偏遠如東瀛,也是聽過朱重八與朱老四當年赫赫之威名的;以這兩位當年料理外藩的手腕,所謂「切腹」雲雲,還真算是當今飛玄真君仁孝為本,格外的網開一麵了。
「我做的決定不會改變,還是會按時到江戶城的天守閣祭祀列祖列宗。」貴人輕輕道:「你們還有五六天的時間準備……當然,祭祀是很嚴肅的,既然祭祀的是高祖太宗,隨行者當然要有朝廷正式承認的身份,否則禮法上絕對交代不過去。」
酒井氏心中一沉:「上國是什麽意思?」
「我的意思很簡單。」貴人咳嗽道:「能參與祭祀的,隻有太宗皇帝親自冊封過的日本國王,其餘人物,我們是不能承認的……對了,日本國王呢?」
——日本國王?如果酒井氏的記憶沒有差錯,太宗朱老四皇帝時,冊封的那所謂「國王」,其實並非天皇一脈,而是當時的足利幕府吧?
所以,問題來了:現在還有足利幕府麽?
酒井氏的臉勃然變色,幾乎倒吸了一口涼氣!
第118章 逼迫(已經修改了)
,
酒井氏帶迴來的消息在幕府內激起了廣泛的恐慌,以及不可言喻的驚悸——大家都明白,昔日大安太宗皇帝所冊封的「日本國王」, 已經是流落殆盡絕不可復起了;在戰國時代之後,東瀛一切的權力轉移,當然都沒有徵詢過對麵大安的意見。如今百餘年的一筆爛帳, 又該怎麽計算?
按中原的禮法, 這種事情可大可小;往小了說不過是態度疏慢要謙辭卑禮請求上國的諒解;往大了說就是亂臣賊子居心叵測,視太宗皇帝的冊封如無物——到了這種地步, 估計黑船上的使者也就隻有恭行天討, 費心幫東瀛換一個國王了。
至於換一個什麽樣的國王嘛……如今江戶城內名流濟濟,不到處都是居心叵測的大名藩主麽?
這是中華上國慣用的以夷製夷的手腕, 拋出冊封的名位作為香餌,引誘藩國的勢力彼此廝殺,決出最強力最兇悍的忠犬。作為一衣帶水數百年不共戴天的鄰居, 東瀛當然深知這種手腕也堅決防備著這種手腕,為此開發出了大量的學說來消解上國冊封的神聖性;但現在,現在, 黑船的「火箭」從天而降, 一切消解中華神聖性的理論就隻能算是狗屁了!
漢學家們嘔心瀝血辯經數十年,不如黑船一聲炮響。現實就是這麽殘酷。
也不知是誰泄露了情報,抑或這個情報根本無法封鎖。酒井氏返迴後不過兩個時辰, 上國使者有關「日本國王」的言論已經四散流布, 並在江戶的外藩大名心中激起了不可揣測的漣漪——往日裏幕府兵強馬壯,漣漪也隻能是漣漪而已;但如今, 將軍辛苦調來的精兵在城外付之一炬,幕府顏麵掃地, 實力已經大大挫傷;而那位有權力決定「日本國王」歸屬的上國使者,則似乎比更為強大,更為不可揣測,完全有資格左右東瀛的局勢。
幕府失鹿,天下共逐之;這樣的香餌,誰能不喜歡?
因此,僅僅半日之後,洞悉形勢的聰明人便果斷投下了籌碼。西國等強藩的大名雄心勃勃,當日便派遣使者獻上了清水及各種珍貴的果蔬,搶先表明了態度;而上國的貴人居然也給了他這個臉麵,不但讓士兵收下了貢品,還賜給使者兩匹絹帛,獎賞藩主們殷殷的忠貞。
這兩匹絹帛可就實在是捅了馬蜂窩了。所謂上洛大舞台,有夢你就來;東瀛百般短缺,唯獨不缺野心勃勃的妄人。如今上國以東瀛三島為餌料,天下強藩怎能不試一試成色呢?反正來都來了,大家也不是出不起這點本錢!
於是乎,自第二日伊始,眾多藩主心有靈犀,幾乎是窮盡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切財物,開始絡繹不絕的派出使者向黑船進獻貢物。小小的碼頭門庭若市,往來運輸的船隻雲集於大船之下,流水一樣的輸送著各色珍物,四海八方無不囊括。上國貴人亦來者不拒一律賞收;部分勢力強盛的藩主,甚至被邀請到船上的密室中小聚——至於具體商討的是什麽,就實在不得而知了。
被強力彈壓的大名們居然繞過了將軍直接與黑船往來,這無疑是對幕府權威赤·裸裸的挑戰。往常這樣的罪名已經足以減封改易乃至於賜令自盡,但一日之間天翻地覆,歷代將軍花費數十年所建立的威嚴掃地俱盡,大名們公然逾越法度,儼然是中樞崩潰、地方坐大,戰國亂世重現的徵兆了!
這樣的無禮當然激起了極大的憤恨。位高權重的家臣們聚集於天守,異口同聲的痛罵強藩們的無恥背叛,絞盡腦汁的籌謀著如何在此次風波之後暢快淋漓的報復這些吃裏扒外的雜種。
家臣們與幕府休戚相關,一旦事有反覆,絕無僥倖逃脫的可能;因此怨怒激憤,詈罵出的言辭相當難聽,揣測的計劃也極為歹毒。盡管如此,在眾人狂怒不止的極口辱罵中,仍然有意無意的避開了某些要點——比如說,到底是誰橫空出世,誘騙得原本馴服的大名們一反常態,竟敢悍然背刺幕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