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之相比,就是閆閣老許閣老歷練已久的權謀心術,也難免要退一步地了。
世子垂手謝恩,禮數周到,並沒有因為誇讚而逾越本分。皇帝越看越是滿意,又多問了一句:
「這幾個月你天天往郊外跑,就是來練這個?」
「是。」世子恭敬迴話:「臣再次改造了丹藥(聽到丹藥二字,站在旁邊的黃公公嘴角又抽了起來),借鑑西洋匠人的思路改裝火槍,又出錢雇了一些人,日日到郊外演練這新式的火槍。這都是一點雕蟲小技,有辱聖聽。」
皇帝抬起了眉,不覺望了望遠處一字排開的士卒:「這些都隻是你雇的人?不是京營裏的兵?」
「京營隻有陛下才能調動,做臣子的哪裏敢染指!」世子立刻道:「這都是在京中雇來的燒炭工人,又老實又吃苦,還很懂得規矩——火槍最怕的就是儲備不當失火爆炸,這些工人常年和木炭打交道,在防火上頗有一番心得。臣斟酌再三,才出錢雇了他們。」
實際上大安朝的勛貴多半都有軍職,靠著祖蔭在郊外拉幾十個京營士兵演練也不算大事。但世子這種對兵權敬而遠之的態度就非常之好,很令皇帝滿意。
——不過,更令皇帝滿意乃至驚喜的,還是世子選人的眼光。京營組建日久,暮氣沉沉,內裏的利益網絡錯綜複雜,就連飛玄真君也很難一一理順。將威力強大的全新武器交給這種兵油子,實在不能讓皇權放心;而一群底層出身、身家清白、忠厚老實的工人,無疑能令人耳目一新,霍然打開全新的局麵。
兵權這種東西從來不是幾枚官印就能左右的。皇帝理論上擁有調動一切軍隊的權力,但實際上軍隊駐紮越久利益鏈也就越複雜,最終會走到滑不溜丟連君上也難以掌握的地步。到了這種時候,另起爐灶組建一支強大的、清白的、與舊勢力毫無利益瓜葛的新軍隊,就成了皇帝鞏固兵權的不二秘方。
可是,重新組織軍隊需要巨大的時間與精力成本,往往還依賴著君主個人的軍事稟賦;武宗皇帝豹房練兵十餘年,到頭來也隻是鏡花水月,一場空談而已;更遑論當今聖上這種擺爛作風了。
所以,如今這天大的餡餅莫名兜頭砸來,皇帝驚喜之餘又隱約不敢置信,不能不再問一次:
「真是燒炭的工人?你操練了多久?」
「臣愚魯,前後用了三個多月的功夫。」世子老老實實迴話:「操練火槍其實不算麻煩,隻要懂得聽指令瞄準就可以了;工人多半都能識字認左右,農民多半吃苦耐勞,多練幾次總能像點樣子。臣稱之為工、農、兵的結合……」
皇帝渾然沒有意識到穆國公世子到底說出了什麽可怕之至的話,他聽話隻聽到一半,便實在忍不住笑出了聲——三個多月就能訓練出可用的火槍兵!技術的進步果然完全改變了政治的策略,練兵的速度與難度大大縮減之後,皇帝輕而易舉就能在京中拉出一支堪用的隊伍來!
當然,這樣訓練出的軍隊決計談不上什麽質量,組織力與紀律性搞不好還不如後世的大學生軍訓。但沒有關係,隻要掌握了火槍後能懂得一點基本的戰術,哪怕隻是依賴著高級的武器單方麵的蹂·躪,這也絕對算得上是一支可觀的戰力!
這樣一支可觀的戰力握在手中,皇帝的權威、中央的權威、朝廷的權威,從此便是翻天覆地,再不可同日而語了!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皇權的本質就是軍權。如今軍權擴張有望,也難怪飛玄真君狂喜不能自抑,笑聲竟而愈發響亮高亢,幾乎表露出罕見的失態。
「好孩子,好孩子,很會做事!」他脫口讚嘆,再也顧不得什麽文縐縐的禮數,用語直白而淺俗:「我們朱家有你這樣赤膽忠心的臣子,還有什麽事辦不成?你這個辦法,真是好極,妙極!」
仿佛是被誇贊得受寵若驚,世子立刻下拜,神色中同樣有了某種強自壓抑而不能自已的殷殷喜悅,不摻一絲的虛假:
「是!臣一定效忠國家,把工農兵的差事辦好。」
皇帝笑道:「你辦下這樣的實事,委實該記一大功,朝廷亦不會忘卻的。」
這是要論功行賞了。飛玄真君暗操獨治數十年,總的來說還是賞罰分明;既然穆國公世子襄助著他大大鞏固了軍權,一雪被藩王騎臉的恥辱,皇帝當然要好好迴報,予以充分的嘉獎。
跟著真君有肉吃,這就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世子馬上迴話:「臣何敢貪天之功?這一點微末的成績,在上是仰承陛下的照拂,在下是諸位臣工的襄助。譬如上虞知縣海剛峰,就曾幫著臣在沿海招募西洋的工匠,改進火槍……」
你提別的也罷了,你還提海剛峰?皇帝啪一聲擊掌:
「知縣?什麽知縣?朕看一個知府還是當得的嘛!」
我勒個去!即使眾人早有預料,心中都不由停了一拍——大半年的功夫由從七品的知縣一舉跳到正四品的知府,這哪裏是提拔?這分明是掄圓了往上扔!
大家麵麵相覷,彼此心裏都冒出同一個共識:
皇帝上頭了!
果然,上頭了的皇帝還不肯罷休,又出聲詢問:
「有功之臣各個都要犒賞,朝廷一個也不能虧待;還有沒有人選?」
聖上熱情到了這匪夷所思的地步,世子都明顯愣了一愣,才遲疑著迴話:
世子垂手謝恩,禮數周到,並沒有因為誇讚而逾越本分。皇帝越看越是滿意,又多問了一句:
「這幾個月你天天往郊外跑,就是來練這個?」
「是。」世子恭敬迴話:「臣再次改造了丹藥(聽到丹藥二字,站在旁邊的黃公公嘴角又抽了起來),借鑑西洋匠人的思路改裝火槍,又出錢雇了一些人,日日到郊外演練這新式的火槍。這都是一點雕蟲小技,有辱聖聽。」
皇帝抬起了眉,不覺望了望遠處一字排開的士卒:「這些都隻是你雇的人?不是京營裏的兵?」
「京營隻有陛下才能調動,做臣子的哪裏敢染指!」世子立刻道:「這都是在京中雇來的燒炭工人,又老實又吃苦,還很懂得規矩——火槍最怕的就是儲備不當失火爆炸,這些工人常年和木炭打交道,在防火上頗有一番心得。臣斟酌再三,才出錢雇了他們。」
實際上大安朝的勛貴多半都有軍職,靠著祖蔭在郊外拉幾十個京營士兵演練也不算大事。但世子這種對兵權敬而遠之的態度就非常之好,很令皇帝滿意。
——不過,更令皇帝滿意乃至驚喜的,還是世子選人的眼光。京營組建日久,暮氣沉沉,內裏的利益網絡錯綜複雜,就連飛玄真君也很難一一理順。將威力強大的全新武器交給這種兵油子,實在不能讓皇權放心;而一群底層出身、身家清白、忠厚老實的工人,無疑能令人耳目一新,霍然打開全新的局麵。
兵權這種東西從來不是幾枚官印就能左右的。皇帝理論上擁有調動一切軍隊的權力,但實際上軍隊駐紮越久利益鏈也就越複雜,最終會走到滑不溜丟連君上也難以掌握的地步。到了這種時候,另起爐灶組建一支強大的、清白的、與舊勢力毫無利益瓜葛的新軍隊,就成了皇帝鞏固兵權的不二秘方。
可是,重新組織軍隊需要巨大的時間與精力成本,往往還依賴著君主個人的軍事稟賦;武宗皇帝豹房練兵十餘年,到頭來也隻是鏡花水月,一場空談而已;更遑論當今聖上這種擺爛作風了。
所以,如今這天大的餡餅莫名兜頭砸來,皇帝驚喜之餘又隱約不敢置信,不能不再問一次:
「真是燒炭的工人?你操練了多久?」
「臣愚魯,前後用了三個多月的功夫。」世子老老實實迴話:「操練火槍其實不算麻煩,隻要懂得聽指令瞄準就可以了;工人多半都能識字認左右,農民多半吃苦耐勞,多練幾次總能像點樣子。臣稱之為工、農、兵的結合……」
皇帝渾然沒有意識到穆國公世子到底說出了什麽可怕之至的話,他聽話隻聽到一半,便實在忍不住笑出了聲——三個多月就能訓練出可用的火槍兵!技術的進步果然完全改變了政治的策略,練兵的速度與難度大大縮減之後,皇帝輕而易舉就能在京中拉出一支堪用的隊伍來!
當然,這樣訓練出的軍隊決計談不上什麽質量,組織力與紀律性搞不好還不如後世的大學生軍訓。但沒有關係,隻要掌握了火槍後能懂得一點基本的戰術,哪怕隻是依賴著高級的武器單方麵的蹂·躪,這也絕對算得上是一支可觀的戰力!
這樣一支可觀的戰力握在手中,皇帝的權威、中央的權威、朝廷的權威,從此便是翻天覆地,再不可同日而語了!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皇權的本質就是軍權。如今軍權擴張有望,也難怪飛玄真君狂喜不能自抑,笑聲竟而愈發響亮高亢,幾乎表露出罕見的失態。
「好孩子,好孩子,很會做事!」他脫口讚嘆,再也顧不得什麽文縐縐的禮數,用語直白而淺俗:「我們朱家有你這樣赤膽忠心的臣子,還有什麽事辦不成?你這個辦法,真是好極,妙極!」
仿佛是被誇贊得受寵若驚,世子立刻下拜,神色中同樣有了某種強自壓抑而不能自已的殷殷喜悅,不摻一絲的虛假:
「是!臣一定效忠國家,把工農兵的差事辦好。」
皇帝笑道:「你辦下這樣的實事,委實該記一大功,朝廷亦不會忘卻的。」
這是要論功行賞了。飛玄真君暗操獨治數十年,總的來說還是賞罰分明;既然穆國公世子襄助著他大大鞏固了軍權,一雪被藩王騎臉的恥辱,皇帝當然要好好迴報,予以充分的嘉獎。
跟著真君有肉吃,這就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世子馬上迴話:「臣何敢貪天之功?這一點微末的成績,在上是仰承陛下的照拂,在下是諸位臣工的襄助。譬如上虞知縣海剛峰,就曾幫著臣在沿海招募西洋的工匠,改進火槍……」
你提別的也罷了,你還提海剛峰?皇帝啪一聲擊掌:
「知縣?什麽知縣?朕看一個知府還是當得的嘛!」
我勒個去!即使眾人早有預料,心中都不由停了一拍——大半年的功夫由從七品的知縣一舉跳到正四品的知府,這哪裏是提拔?這分明是掄圓了往上扔!
大家麵麵相覷,彼此心裏都冒出同一個共識:
皇帝上頭了!
果然,上頭了的皇帝還不肯罷休,又出聲詢問:
「有功之臣各個都要犒賞,朝廷一個也不能虧待;還有沒有人選?」
聖上熱情到了這匪夷所思的地步,世子都明顯愣了一愣,才遲疑著迴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