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輕飄飄拋出殺手鐧後,閆分宜壓根沒朝世子看一眼,而是徑直望向飛玄真君,等待著勝利結算。以他與聖上之間不言而喻的默契,皇帝在維護自身利益上是絕對不會含糊的,所以很可能會出手敲打不知輕重的穆國公世子,鞏固他閆閣老的權威。
但出乎意料,皇帝明顯猶豫了片刻,卻居然一語未發。
閆閣老:?
就在這要命的一個遲疑裏,世子抓住機會開口了:
「閣老的錯贊,我隻有慚愧而已。但我也並不敢打雲貴的主意,隻是聽工部侍郎閆東樓說起,似乎可以從海外的豪商手中買木頭。」
閆閣老:?!
閆閣老一腳踩空,登時怒從心起,真恨不能立刻飛迴去唾自己那個敗家兒子一口——什麽勞什子的「海外豪商」?他這個做親爹的都還一頭霧水,這姓穆的居然就先曉得了!老子是叫你去私下打點打點關係不要搞得太僵,公對公私對私兩樣要分明,但老子可沒教你整個人都貼過去!
奶奶的,成何體統!
當然,這就有些冤枉小閣老了。小閣老或許在世子麵前提過一嘴與海外商人的往來,但從中發揮出什麽買木材的主意,卻來自於世子的自我發揮——他總不能拎著本世界大航海史說現在東南亞的貿易活躍得很大大的有錢撈,所以看來看去,幹脆就請熟悉海貿的小閣老來背這口大鍋。
至於閆閣老迴去如何與自己的親兒子算帳,那就不在世子考慮範圍之內了,他又解釋了幾句:
「數十年前,泰西的英吉利人、荷蘭人、葡萄牙人等以堅船利炮在天竺開闢了拓居點,買賣香料、布匹和各色寶石,獲利頗豐。天竺氣候濕熱,植被眾多,參天巨木比比皆是,大可以取長補短,應付現下的需索。」
大安遠沒有滿清的封閉腐化,在場的重臣們保守是保守了些,但對東南亞及天竺等地的氣候物產還是頗為熟悉的,所以心下稍稍琢磨,居然也看不出什麽破綻來。倒是飛玄真君沉吟片刻,緩緩發問:
「工部買來是要造戰船的,他們也肯?」
世子恭敬道:「商人惑於重利,當然願意賣。沿海就有不少船商買英吉利人的木材,隻是規模太小,不成氣候而已。」
大航海時代是資本主義最為純正,最為原始的起點。在這種蠻荒混亂的時代,願意拋家棄子頂著十分之一的生存率出海奔波的行商無一不是最狂熱最魔怔的利潤追求者,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絕對願意賣出自己的絞索。
而諸多海商之中,英吉利人又尤其是資本主義利潤機器的佼佼者,行走在人間的資本欲·望化身,絕對可以算得上此世界全部之惡,能讓撒旦都改名叫小撒的絕世高手——歐洲人對天竺的覬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荷蘭人法國人甚至布局得最早最縝密;但一番龍爭虎鬥下來,為什麽偏偏是英吉利人漁翁得利,獲益最大?——因為事實雄辯的證明了,論起搞殖民主義燒殺搶掠做生意毫無下限,我帶英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隻能算垃圾。
這種資本的活化身非常可怕,但隻要銀子給夠,它也的確是什麽都願意賣,什麽都能賣,什麽也都敢賣。實際上,木材貿易一直都是英占天竺重要的利潤來源,英國佬為了擴大出口在天竺濫砍濫伐,砍下的樹木無法運出,甚至在山中堆積到腐爛生蟲;而這個時候,一個慷慨、穩定、可靠的大客戶願意一口吃下多餘的份額,徹底消除生產過剩的憂慮,怎麽不是一種天大的喜事呢?
這就是自由市場無形的大手,建議英吉利商人給甲方磕一個。
皇帝道:「遠洋運送木頭,怕是所費不少。」
「迴聖上的話,錢當然是要花的,但還是比從雲貴伐木省得多,否則英吉利人也做不成這種生意了。」世子俯首迴話:「海運到底比陸運便宜得多,天竺木植豐富,也不必費力勘測;再有,英吉利人在控製成本也很有心得……」
什麽心得呢?概而言之就是英吉利人的大缺大德比封建主義王朝還要離譜,是真正能在骨頭裏榨出油水來。如果在雲貴開採木頭千裏運送入京,死傷民夫太多騷擾太甚,沿途的州府是必定難以容忍的;更別說南方還有海剛峰這把神劍在,搞不好就是一發大招直奔老登而來;但對於帶英來說,什麽叫「死人」?我把死了的開除人籍,那不就一個都沒死嗎?!
世子交代完畢,飛玄真君默默無言,似乎還在思索,剛剛吃癟吃了小半刻鍾的貼心老棉襖閆分宜則終於逮住了機會,他停了一停,以一種頗為驚訝的口氣問話了:
「世子的意思,是讓那些英吉利的蠻夷將木材直接送進京城?」
「可以照太宗皇帝時以海船運輸糧食的先例,命英吉利人將木材運至天津或山東,路程上便能儉省不少。」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閆閣老的嘴角露出了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你小子要隻在南方搞海貿搞互市,天高皇帝遠也就不說什麽了;天津和山東是京畿的鎖鑰,輪得到你胡作非為嗎?縱容外藩的船隻靠近天津,萬一被窺探到了京城的防衛怎麽辦?蠻夷鬧事怎麽辦?年輕人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還是得我們這些老前輩來掌掌舵!
僅僅頃刻之間,閆閣老就在胸中鋪排出了一趟綿裏藏針含沙射影的說辭,足夠洗刷幹淨自己這半日以來蒙受的屈辱——他將在滿朝重臣麵前雄辯的證明,雖然閆東樓這個逆子是胳膊肘往外拐不可救藥了,但他閆分宜倒穆的決心是堅定的,無論死纏爛打也好,以大欺小也罷,橫豎可以彰顯自己與穆國公府劃清界限的政治態度。所以,他清一清嗓子,已經準備開口了——
但出乎意料,皇帝明顯猶豫了片刻,卻居然一語未發。
閆閣老:?
就在這要命的一個遲疑裏,世子抓住機會開口了:
「閣老的錯贊,我隻有慚愧而已。但我也並不敢打雲貴的主意,隻是聽工部侍郎閆東樓說起,似乎可以從海外的豪商手中買木頭。」
閆閣老:?!
閆閣老一腳踩空,登時怒從心起,真恨不能立刻飛迴去唾自己那個敗家兒子一口——什麽勞什子的「海外豪商」?他這個做親爹的都還一頭霧水,這姓穆的居然就先曉得了!老子是叫你去私下打點打點關係不要搞得太僵,公對公私對私兩樣要分明,但老子可沒教你整個人都貼過去!
奶奶的,成何體統!
當然,這就有些冤枉小閣老了。小閣老或許在世子麵前提過一嘴與海外商人的往來,但從中發揮出什麽買木材的主意,卻來自於世子的自我發揮——他總不能拎著本世界大航海史說現在東南亞的貿易活躍得很大大的有錢撈,所以看來看去,幹脆就請熟悉海貿的小閣老來背這口大鍋。
至於閆閣老迴去如何與自己的親兒子算帳,那就不在世子考慮範圍之內了,他又解釋了幾句:
「數十年前,泰西的英吉利人、荷蘭人、葡萄牙人等以堅船利炮在天竺開闢了拓居點,買賣香料、布匹和各色寶石,獲利頗豐。天竺氣候濕熱,植被眾多,參天巨木比比皆是,大可以取長補短,應付現下的需索。」
大安遠沒有滿清的封閉腐化,在場的重臣們保守是保守了些,但對東南亞及天竺等地的氣候物產還是頗為熟悉的,所以心下稍稍琢磨,居然也看不出什麽破綻來。倒是飛玄真君沉吟片刻,緩緩發問:
「工部買來是要造戰船的,他們也肯?」
世子恭敬道:「商人惑於重利,當然願意賣。沿海就有不少船商買英吉利人的木材,隻是規模太小,不成氣候而已。」
大航海時代是資本主義最為純正,最為原始的起點。在這種蠻荒混亂的時代,願意拋家棄子頂著十分之一的生存率出海奔波的行商無一不是最狂熱最魔怔的利潤追求者,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絕對願意賣出自己的絞索。
而諸多海商之中,英吉利人又尤其是資本主義利潤機器的佼佼者,行走在人間的資本欲·望化身,絕對可以算得上此世界全部之惡,能讓撒旦都改名叫小撒的絕世高手——歐洲人對天竺的覬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荷蘭人法國人甚至布局得最早最縝密;但一番龍爭虎鬥下來,為什麽偏偏是英吉利人漁翁得利,獲益最大?——因為事實雄辯的證明了,論起搞殖民主義燒殺搶掠做生意毫無下限,我帶英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隻能算垃圾。
這種資本的活化身非常可怕,但隻要銀子給夠,它也的確是什麽都願意賣,什麽都能賣,什麽也都敢賣。實際上,木材貿易一直都是英占天竺重要的利潤來源,英國佬為了擴大出口在天竺濫砍濫伐,砍下的樹木無法運出,甚至在山中堆積到腐爛生蟲;而這個時候,一個慷慨、穩定、可靠的大客戶願意一口吃下多餘的份額,徹底消除生產過剩的憂慮,怎麽不是一種天大的喜事呢?
這就是自由市場無形的大手,建議英吉利商人給甲方磕一個。
皇帝道:「遠洋運送木頭,怕是所費不少。」
「迴聖上的話,錢當然是要花的,但還是比從雲貴伐木省得多,否則英吉利人也做不成這種生意了。」世子俯首迴話:「海運到底比陸運便宜得多,天竺木植豐富,也不必費力勘測;再有,英吉利人在控製成本也很有心得……」
什麽心得呢?概而言之就是英吉利人的大缺大德比封建主義王朝還要離譜,是真正能在骨頭裏榨出油水來。如果在雲貴開採木頭千裏運送入京,死傷民夫太多騷擾太甚,沿途的州府是必定難以容忍的;更別說南方還有海剛峰這把神劍在,搞不好就是一發大招直奔老登而來;但對於帶英來說,什麽叫「死人」?我把死了的開除人籍,那不就一個都沒死嗎?!
世子交代完畢,飛玄真君默默無言,似乎還在思索,剛剛吃癟吃了小半刻鍾的貼心老棉襖閆分宜則終於逮住了機會,他停了一停,以一種頗為驚訝的口氣問話了:
「世子的意思,是讓那些英吉利的蠻夷將木材直接送進京城?」
「可以照太宗皇帝時以海船運輸糧食的先例,命英吉利人將木材運至天津或山東,路程上便能儉省不少。」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閆閣老的嘴角露出了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你小子要隻在南方搞海貿搞互市,天高皇帝遠也就不說什麽了;天津和山東是京畿的鎖鑰,輪得到你胡作非為嗎?縱容外藩的船隻靠近天津,萬一被窺探到了京城的防衛怎麽辦?蠻夷鬧事怎麽辦?年輕人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還是得我們這些老前輩來掌掌舵!
僅僅頃刻之間,閆閣老就在胸中鋪排出了一趟綿裏藏針含沙射影的說辭,足夠洗刷幹淨自己這半日以來蒙受的屈辱——他將在滿朝重臣麵前雄辯的證明,雖然閆東樓這個逆子是胳膊肘往外拐不可救藥了,但他閆分宜倒穆的決心是堅定的,無論死纏爛打也好,以大欺小也罷,橫豎可以彰顯自己與穆國公府劃清界限的政治態度。所以,他清一清嗓子,已經準備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