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歹在禦前混了這麽幾年,世子還是吃過見過的。這一番話向上恭維皇帝,向下分功諸位大臣,順手還抬了合作夥伴一把,向上向下都管理到位,是相當得體,相當有身份的。
但正因為如此之體麵從容切合要害,方才還微有詫異的諸位重臣心下一緊,立刻生出了莫大的波瀾——朝中有公事有私事,僅僅是合作辦點公務還不算什麽;但如果能讓世子特意在皇帝麵前提上一嘴,那閆東樓和穆國公府的關係就實在是不可言說了!
龍頭一望點石成金,皇帝的注意絕對是這個時代最為珍惜最為罕見的政治資源,不要說這樣長篇大論的誇讚什麽「實心用事」,哪怕隻是在禦前輕描淡寫點上一點,那也是一字千金莫可比擬,足以讓人感激到至死不忘的重大恩惠——但現在呢,現在世子三言兩語,居然就把這個恩惠給出去了!
你要說這兩人之間沒啥勾結,純粹是一片公心為國辦事,猜猜袞袞諸公會不會信?
所以一瞬之間,看向閆閣老的目光立刻就不對頭了。先前還是隱隱約約若有似無,但現在就是淩厲老辣尖銳如刺,帶著莫大的懷疑與深究——當老子的唱白臉公開跳反,做兒子的唱紅臉私下勾搭,你們姓閆的是幾個意思?
一魚兩吃是吧?!
當然,現在大家還搞不清楚閆家一魚兩吃的真正目的,但這也不妨礙各位重臣以最大的惡意揣測閆分宜的黑心爛肝與陰狠毒辣——我們得罪不起飛玄真君,還不敢猜忌猜忌你嗎?
被這樣懷疑而尖銳的眼光包圍,即使以閆分宜的城府之深,一時也頗難承受。但偏偏形勢如此,他又實在無力迴駁(難道躺下來打滾說兒大不由人?),隻能幹站著發呆而已。
殿中氣氛詭秘異常,偏偏又無人吭聲。皇帝的目光輕飄飄掃過,再問出一句:
「朕看你昨日上的摺子,海防上似乎還有麻煩。」
穆祺微有詫異,心想老登莫名其妙還會關心起了海防海貿,真是天上下起了紅雨;於是斟酌片刻,小心解釋:
「如今內閣給兵部撥了銀子,在打造火器,選練水手,但現在戰船不夠,就是人手齊備,也無用武之地。」
「既然戰船不夠,為何不造船?」
世子束手道:「迴陛下的話。海事荒廢已久,造船的工匠都要重新挑選。而且……而且中土地力稀薄,可充作船隻龍骨的大木頭也不足了。」
數十日之前穆祺以掌機要的名義接手海防,下了狠心仔仔細細查過一遍,才知道當下最大的麻煩,最難以逾越的障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鐵甲艦發展成熟之前,建造大型船隻絕對離不開巨型樹木;可偏偏中華大地開發已久,五百年以上的巨木基本被砍伐殆盡,實在是難以承擔了。
十年陸軍百年海軍,在前工業化時代,造船業就是這樣奢靡到匪夷所思的行業。可以用來造船的木頭隻有那麽一點,用完了就隻有等百餘年後環境再更新版本。而中國歷來的木製宮殿又消耗實在太多,上千年的營造折損下來,可以用在海船上的資源已經所剩無幾了——兵部總不能把紫禁城的大梁拆了去造船嘛。
問題這樣的尷尬而具體,也無怪乎歷代皇帝都視而不見,幹脆採取鴕鳥式的逃避政策,但逃避顯然不能解決問題,穆祺稍一躊躇,終於開了口:
「以現在工部儲備的木料,最多也隻能造一些七八尺的小船,用之於長江或可,卻絕難在汪洋大海中取勝。為今之計,還是得設法建造大型的艦艇,否則海防無從談起……」
他話還沒說完,全程默然的閆閣老忽然開口了:
「大型艦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世子到哪裏去找數十丈的木頭呢?」
他停了一停,又故作驚訝:
「不會是到雲貴遼瀋一帶去砍伐吧?想來想去,現在也隻有這兩處還有木材了。」
閆家是靠搞工程修道觀爬到的現在這個位置,對全國的木料分布了如指掌,所以聽到世子提了一嘴木材,立刻就能將老底摸個清楚——沒錯,歷代開採數千年以後,大概也隻有開發較晚人煙稀少的雲貴及遼東深山,還可能有尺寸足夠的參天巨木。
換言之,如果真要砍伐巨木建造大型船隻,也隻能派人到這種地方親自勘探取材,然後再開闢山路填平溝渠,派民夫一路拖拽入京——且不說這一方巨木沿途運輸的驚人開銷、徵發勞役耗費民力必定多有死傷;就是政治上的微妙壓力,也委實萬難克服。既然「隻有」這兩處有大木材,那彼此占用的份額可就很難劃分了:皇室也還指著這些木頭修宮殿修陵墓呢。
果然,閆閣老又補了一句:
「先前禁苑失了火,老臣還想著設法補修上,隻是這幾日忙昏了頭渾然忘了,倒是世子費心想在前頭。還是年輕人有擔當。」
要是先前還有點模糊,那現在滿殿都聽出來了閆分宜話裏話外的陰陽。隻能說老臣畢竟是老臣,官場歷練了幾十年後鋒芒內斂,挖坑也挖得毫無煙火氣——什麽叫「有擔當」?年輕人心心念念隻想著砍木頭造船耀武揚威,他這個老臣卻是忙昏了頭也要記掛著給聖上修園子賺體麵;相形之下的反差何等之強烈,無疑是向飛玄真君釋放了一個鮮明之至的信號:
不懂事的年輕人知道怎麽體貼君心嗎?還得是閆分宜這樣的老baby才曉得疼人吶!
但正因為如此之體麵從容切合要害,方才還微有詫異的諸位重臣心下一緊,立刻生出了莫大的波瀾——朝中有公事有私事,僅僅是合作辦點公務還不算什麽;但如果能讓世子特意在皇帝麵前提上一嘴,那閆東樓和穆國公府的關係就實在是不可言說了!
龍頭一望點石成金,皇帝的注意絕對是這個時代最為珍惜最為罕見的政治資源,不要說這樣長篇大論的誇讚什麽「實心用事」,哪怕隻是在禦前輕描淡寫點上一點,那也是一字千金莫可比擬,足以讓人感激到至死不忘的重大恩惠——但現在呢,現在世子三言兩語,居然就把這個恩惠給出去了!
你要說這兩人之間沒啥勾結,純粹是一片公心為國辦事,猜猜袞袞諸公會不會信?
所以一瞬之間,看向閆閣老的目光立刻就不對頭了。先前還是隱隱約約若有似無,但現在就是淩厲老辣尖銳如刺,帶著莫大的懷疑與深究——當老子的唱白臉公開跳反,做兒子的唱紅臉私下勾搭,你們姓閆的是幾個意思?
一魚兩吃是吧?!
當然,現在大家還搞不清楚閆家一魚兩吃的真正目的,但這也不妨礙各位重臣以最大的惡意揣測閆分宜的黑心爛肝與陰狠毒辣——我們得罪不起飛玄真君,還不敢猜忌猜忌你嗎?
被這樣懷疑而尖銳的眼光包圍,即使以閆分宜的城府之深,一時也頗難承受。但偏偏形勢如此,他又實在無力迴駁(難道躺下來打滾說兒大不由人?),隻能幹站著發呆而已。
殿中氣氛詭秘異常,偏偏又無人吭聲。皇帝的目光輕飄飄掃過,再問出一句:
「朕看你昨日上的摺子,海防上似乎還有麻煩。」
穆祺微有詫異,心想老登莫名其妙還會關心起了海防海貿,真是天上下起了紅雨;於是斟酌片刻,小心解釋:
「如今內閣給兵部撥了銀子,在打造火器,選練水手,但現在戰船不夠,就是人手齊備,也無用武之地。」
「既然戰船不夠,為何不造船?」
世子束手道:「迴陛下的話。海事荒廢已久,造船的工匠都要重新挑選。而且……而且中土地力稀薄,可充作船隻龍骨的大木頭也不足了。」
數十日之前穆祺以掌機要的名義接手海防,下了狠心仔仔細細查過一遍,才知道當下最大的麻煩,最難以逾越的障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鐵甲艦發展成熟之前,建造大型船隻絕對離不開巨型樹木;可偏偏中華大地開發已久,五百年以上的巨木基本被砍伐殆盡,實在是難以承擔了。
十年陸軍百年海軍,在前工業化時代,造船業就是這樣奢靡到匪夷所思的行業。可以用來造船的木頭隻有那麽一點,用完了就隻有等百餘年後環境再更新版本。而中國歷來的木製宮殿又消耗實在太多,上千年的營造折損下來,可以用在海船上的資源已經所剩無幾了——兵部總不能把紫禁城的大梁拆了去造船嘛。
問題這樣的尷尬而具體,也無怪乎歷代皇帝都視而不見,幹脆採取鴕鳥式的逃避政策,但逃避顯然不能解決問題,穆祺稍一躊躇,終於開了口:
「以現在工部儲備的木料,最多也隻能造一些七八尺的小船,用之於長江或可,卻絕難在汪洋大海中取勝。為今之計,還是得設法建造大型的艦艇,否則海防無從談起……」
他話還沒說完,全程默然的閆閣老忽然開口了:
「大型艦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世子到哪裏去找數十丈的木頭呢?」
他停了一停,又故作驚訝:
「不會是到雲貴遼瀋一帶去砍伐吧?想來想去,現在也隻有這兩處還有木材了。」
閆家是靠搞工程修道觀爬到的現在這個位置,對全國的木料分布了如指掌,所以聽到世子提了一嘴木材,立刻就能將老底摸個清楚——沒錯,歷代開採數千年以後,大概也隻有開發較晚人煙稀少的雲貴及遼東深山,還可能有尺寸足夠的參天巨木。
換言之,如果真要砍伐巨木建造大型船隻,也隻能派人到這種地方親自勘探取材,然後再開闢山路填平溝渠,派民夫一路拖拽入京——且不說這一方巨木沿途運輸的驚人開銷、徵發勞役耗費民力必定多有死傷;就是政治上的微妙壓力,也委實萬難克服。既然「隻有」這兩處有大木材,那彼此占用的份額可就很難劃分了:皇室也還指著這些木頭修宮殿修陵墓呢。
果然,閆閣老又補了一句:
「先前禁苑失了火,老臣還想著設法補修上,隻是這幾日忙昏了頭渾然忘了,倒是世子費心想在前頭。還是年輕人有擔當。」
要是先前還有點模糊,那現在滿殿都聽出來了閆分宜話裏話外的陰陽。隻能說老臣畢竟是老臣,官場歷練了幾十年後鋒芒內斂,挖坑也挖得毫無煙火氣——什麽叫「有擔當」?年輕人心心念念隻想著砍木頭造船耀武揚威,他這個老臣卻是忙昏了頭也要記掛著給聖上修園子賺體麵;相形之下的反差何等之強烈,無疑是向飛玄真君釋放了一個鮮明之至的信號:
不懂事的年輕人知道怎麽體貼君心嗎?還得是閆分宜這樣的老baby才曉得疼人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