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居然膽敢斷在這裏!真是欺了天了!
沒有內容你顯示什麽標題?沒有內容你閃什麽閃?釣魚好玩嗎?你把我們飛玄真君都釣成翹嘴了!
可惜, 無論被釣成翹嘴的飛玄真君如何無能狂怒,天書都依舊隻是沉默的展現著同一個標題, 絕不肯再泄漏半點。於是至尊至貴的皇帝隻有咬牙忍耐,嘴角不覺抽搐。
他這一抽搐不要緊,跪在下麵的李再芳卻大覺迷惑:明明剛剛還是光風霽月仙風道骨的樣子, 怎麽現在又莫名抽抽上了呢?
難道成仙得道的人都是這樣莫名其妙且難以理喻的嗎?李再芳茫然了。
·
被天書用斷章耍了一手的飛玄真君當然非常不快,在當天拉長了一張龍臉嚇哭了貼身伺候的兩個太監和五個宮女,並在多次試圖查閱後續內容無果後大發雷霆, 幾乎要發誓再不主動查閱天書——之所以是幾乎, 當然是因為每次發誓後不過半個時辰,真君就實在百無聊賴忍耐不住,又要打開光幕查看內容, 殷切的期望著謫仙人能為自己這個天子再補充一段;但天書依舊是冷漠無情, 絲毫不肯為尊貴的帝王通融,於是皇帝也就愈發的陰晴不定, 搞得寢殿內伺候的人都很痛苦。
這種好像全身有螞蟻在爬的日子過了兩天。到第八十七次打開光幕時,閃動的標題下忽的跳出了新的一段:
【……在研究大安一朝的財政狀況時, 史學界通常將朝廷的收入形象比擬為一條形如西文「m」的波浪線。大安高祖皇帝開國之初百廢俱興,在大力開拓荒地並鼓勵生產之後,財政迅速從元末的凋敝荒涼中恢復過來,呈現一路上升的趨勢;而至孝宗年間,以廢鹽政「開中法」為標誌,隨著政事荒廢及體製運轉的失靈,國庫收入緩慢下降,雖經楊廷和、張璁等有識之士連番的改革,但終究難以挽迴國力下降的勢頭。
到此為止,一切都很符合政治規律。如大安著名思想家黃宗羲所指出的,如果沒有外力介入,一個體製總是很難在內部改正自己的弊病。體製運轉的失靈幾乎可以算是根基上的頑疾,小打小鬧的改革最多隻能減緩惡化的速度,幾乎是不可能恢復往日的榮光了。如此平穩的衰竭,直至財政崩潰,就是絕大多數封建王朝的宿命。
但之所以是「幾乎」和「絕大多數」,正是因為在案例中多了大安這個絕對的例外。以現在的統計而論,大安財政的低穀發生於武宗朝前後,而在赫赫有名的第一次產業革新,或曰甲寅改革之後,國庫收入便畫出了一個極為驚人的增長曲線,在短短數年之內擺脫了一切消極影響,臻至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飛玄真君:?!!!
真君幾乎是倒吸一口涼氣,本能的就想再仔細看看這要命文章的後續!
但下麵呢?下麵又沒有了。飛玄真君拚命往下扒拉,隻看到了那個熟悉的可惡「偏差值不足」!
好好好,居然敢斷在這裏——你就這麽打發朕是吧?!
皇帝一生行事肆意恣睢,除了大禮議中被楊廷和那個老登噁心過一次之外,平生哪裏還受過這樣的屈辱。於是霎時之間頭暈目眩,真要被氣得原地升仙。可惜任憑他原地紅溫破防之至,那本天書依舊是毫無變動,死活不肯再變出一個字來。
所幸,即使天書拒不顯示下麵的內容,僅存的這一點更新也足以激起飛玄真君萬壽帝君無限的狂想了——什麽叫赫赫有名的「甲寅變法」?今年倒的確是甲寅年,但飛玄真君可從來沒有設想過什麽變法呀!
而且吧,以天書的口氣,這所謂的「甲寅變法」似乎評價還相當之高,什麽「赫赫有名」、「前所未有」、「超越慣例」,委實是匪夷所思的溢美之詞——如果再考慮到天書平日裏那種毫不留情惡毒之至的口吻,那這種反差就更是劇烈得讓飛玄真君萬難理解,不由自主生出了迷惑來——當然,他倒不是懷疑天書蓄意欺騙,而是將朝廷上下一一點檢數遍之後,情不自禁的感到了茫然:
就以當下內閣這些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也能搞出什麽前無古人的變法來?
成大事的第一要義是人才,要想締造前無古人的功業,必定得籠絡前無古人的賢臣——可問題是,現在內閣裏重臣如雲,誰能當得起一個賢字?
要是閆分宜許少湖之流的人都能算賢臣,那他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就是古往今來天字第一號的聖主明主大仁之主,什麽漢文帝漢武帝唐太宗,都該恭恭敬敬給他磕大頭。
但飛玄真君畢竟還是有那麽一丁點自知之明的;他撫今追昔,總覺得自己的德行與功業尚且沒有臻至圓滿,和唐太宗比起來可能還稍微有那麽一點差距;而閆分宜許少湖之流,那當然更是連賢臣的一根毛都算不上了。但也正因為如此,真君才感到了莫大的困惑:
——連這種人都可以變法成功的嗎?!
別看我們真君現在陰陽怪氣神經兮兮已經進化為了老登的終極形態,但在早年很有人樣的時候,人家也曾「銳意革新」,是在變法上吃過見過的,曉得這個份量。
變法這東西從來不是下兩道旨意就能乘心如意,雖然在他全力支持下張璁的確曾大刀闊斧地推行過新政,但恰如天書所說,體製的弊病終究難以用體製內的手段解決,朝堂上鬥了個天翻地覆,內閣累死累活窮盡心力,實際算下來一年也不過隻能新增三百萬銀子的收入而已……耗力如此之大,收效如此之慢,外加心意又日益被玄修法門所蠱惑,皇帝難以忍耐這個麻煩,才直接撤迴支持,使改革半途而廢。
沒有內容你顯示什麽標題?沒有內容你閃什麽閃?釣魚好玩嗎?你把我們飛玄真君都釣成翹嘴了!
可惜, 無論被釣成翹嘴的飛玄真君如何無能狂怒,天書都依舊隻是沉默的展現著同一個標題, 絕不肯再泄漏半點。於是至尊至貴的皇帝隻有咬牙忍耐,嘴角不覺抽搐。
他這一抽搐不要緊,跪在下麵的李再芳卻大覺迷惑:明明剛剛還是光風霽月仙風道骨的樣子, 怎麽現在又莫名抽抽上了呢?
難道成仙得道的人都是這樣莫名其妙且難以理喻的嗎?李再芳茫然了。
·
被天書用斷章耍了一手的飛玄真君當然非常不快,在當天拉長了一張龍臉嚇哭了貼身伺候的兩個太監和五個宮女,並在多次試圖查閱後續內容無果後大發雷霆, 幾乎要發誓再不主動查閱天書——之所以是幾乎, 當然是因為每次發誓後不過半個時辰,真君就實在百無聊賴忍耐不住,又要打開光幕查看內容, 殷切的期望著謫仙人能為自己這個天子再補充一段;但天書依舊是冷漠無情, 絲毫不肯為尊貴的帝王通融,於是皇帝也就愈發的陰晴不定, 搞得寢殿內伺候的人都很痛苦。
這種好像全身有螞蟻在爬的日子過了兩天。到第八十七次打開光幕時,閃動的標題下忽的跳出了新的一段:
【……在研究大安一朝的財政狀況時, 史學界通常將朝廷的收入形象比擬為一條形如西文「m」的波浪線。大安高祖皇帝開國之初百廢俱興,在大力開拓荒地並鼓勵生產之後,財政迅速從元末的凋敝荒涼中恢復過來,呈現一路上升的趨勢;而至孝宗年間,以廢鹽政「開中法」為標誌,隨著政事荒廢及體製運轉的失靈,國庫收入緩慢下降,雖經楊廷和、張璁等有識之士連番的改革,但終究難以挽迴國力下降的勢頭。
到此為止,一切都很符合政治規律。如大安著名思想家黃宗羲所指出的,如果沒有外力介入,一個體製總是很難在內部改正自己的弊病。體製運轉的失靈幾乎可以算是根基上的頑疾,小打小鬧的改革最多隻能減緩惡化的速度,幾乎是不可能恢復往日的榮光了。如此平穩的衰竭,直至財政崩潰,就是絕大多數封建王朝的宿命。
但之所以是「幾乎」和「絕大多數」,正是因為在案例中多了大安這個絕對的例外。以現在的統計而論,大安財政的低穀發生於武宗朝前後,而在赫赫有名的第一次產業革新,或曰甲寅改革之後,國庫收入便畫出了一個極為驚人的增長曲線,在短短數年之內擺脫了一切消極影響,臻至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飛玄真君:?!!!
真君幾乎是倒吸一口涼氣,本能的就想再仔細看看這要命文章的後續!
但下麵呢?下麵又沒有了。飛玄真君拚命往下扒拉,隻看到了那個熟悉的可惡「偏差值不足」!
好好好,居然敢斷在這裏——你就這麽打發朕是吧?!
皇帝一生行事肆意恣睢,除了大禮議中被楊廷和那個老登噁心過一次之外,平生哪裏還受過這樣的屈辱。於是霎時之間頭暈目眩,真要被氣得原地升仙。可惜任憑他原地紅溫破防之至,那本天書依舊是毫無變動,死活不肯再變出一個字來。
所幸,即使天書拒不顯示下麵的內容,僅存的這一點更新也足以激起飛玄真君萬壽帝君無限的狂想了——什麽叫赫赫有名的「甲寅變法」?今年倒的確是甲寅年,但飛玄真君可從來沒有設想過什麽變法呀!
而且吧,以天書的口氣,這所謂的「甲寅變法」似乎評價還相當之高,什麽「赫赫有名」、「前所未有」、「超越慣例」,委實是匪夷所思的溢美之詞——如果再考慮到天書平日裏那種毫不留情惡毒之至的口吻,那這種反差就更是劇烈得讓飛玄真君萬難理解,不由自主生出了迷惑來——當然,他倒不是懷疑天書蓄意欺騙,而是將朝廷上下一一點檢數遍之後,情不自禁的感到了茫然:
就以當下內閣這些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也能搞出什麽前無古人的變法來?
成大事的第一要義是人才,要想締造前無古人的功業,必定得籠絡前無古人的賢臣——可問題是,現在內閣裏重臣如雲,誰能當得起一個賢字?
要是閆分宜許少湖之流的人都能算賢臣,那他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就是古往今來天字第一號的聖主明主大仁之主,什麽漢文帝漢武帝唐太宗,都該恭恭敬敬給他磕大頭。
但飛玄真君畢竟還是有那麽一丁點自知之明的;他撫今追昔,總覺得自己的德行與功業尚且沒有臻至圓滿,和唐太宗比起來可能還稍微有那麽一點差距;而閆分宜許少湖之流,那當然更是連賢臣的一根毛都算不上了。但也正因為如此,真君才感到了莫大的困惑:
——連這種人都可以變法成功的嗎?!
別看我們真君現在陰陽怪氣神經兮兮已經進化為了老登的終極形態,但在早年很有人樣的時候,人家也曾「銳意革新」,是在變法上吃過見過的,曉得這個份量。
變法這東西從來不是下兩道旨意就能乘心如意,雖然在他全力支持下張璁的確曾大刀闊斧地推行過新政,但恰如天書所說,體製的弊病終究難以用體製內的手段解決,朝堂上鬥了個天翻地覆,內閣累死累活窮盡心力,實際算下來一年也不過隻能新增三百萬銀子的收入而已……耗力如此之大,收效如此之慢,外加心意又日益被玄修法門所蠱惑,皇帝難以忍耐這個麻煩,才直接撤迴支持,使改革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