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陛下的聖明,應該不會聽信這樣的話……」
「聖上當然不會聽信的,誰會因為一封奏摺就斥責滿朝的重臣?尹王自己恐怕都不敢做此妄想。」世子直接道:「但奏疏有沒有效力不要緊,關鍵的功夫卻在奏疏之外。如果明知道奏疏不會有效力,又為什麽要費這個精神?」
海剛峰默然了。
「一篇奏疏罵盡了文武百官,敢這樣做的人物,大概隻有兩種可能。」世子平靜道:「要麽此人真是天下第一的忠臣直臣賢臣,無黨無私坦坦蕩蕩的正人君子,即使拚上了身家性命也要正君道明臣職,絕不肯隨波逐流,啜飲此滄浪之水。要麽嘛……要麽就是此人大奸似忠,純屬江充一流的人物,是要靠得罪百官來斷絕結黨的後路,再以斷絕後路來獻媚於君上,酷吏常用的手段而已。」
……至於尹王是何等人物,當然是不言而喻的。
海剛峰愕然半晌,隻能勉強道:
「陛下還是英明的。」
「陛下英明,難道孝武皇帝就不英明了嗎?酷吏這樣好用的工具,越是英察明斷的君主,越是喜歡得不得了。」
海剛峰隻能默默不語了。他是對飛玄真君有那麽一點濾鏡,但畢竟在京城繁華之地呆了如此之久,又自世子帶迴家的公文中窺伺過如今天下的局勢,哪怕猜也猜得出當今皇帝的為人。辯解之詞,無論如何也說不口。
「當然,現在事情還沒有定下來,倒也不好妄自揣測。」世子收好了奏摺,似是安慰,又似自語:「但是,奏摺上畢竟已經點了我的名字,自然絕不會是什麽好意;如果將來這位尹王真露出什麽酷吏嘴臉,穆國公府恐怕逃不脫這朝中的驚濤駭浪。真到了那個時候,很多事情怕就要耽擱下來了。」
海剛峰愣楞看著他,卻見世子從袖中取出一封公文,擺在了桌上:
「這是內閣的急遞,已經加蓋了吏部的大印,剛峰先生拿著這封公文出發,立刻就能到江浙交割上任。」世子徐徐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風波中不能一艘船全部都翻了,請先生今天就走吧,我已經預備了車馬。」
事情竟到了這個地步!海剛峰霍地站了起來,臉色倏然變化。但世子抬起一隻手來,阻止了他即將出口的話:
「我知道海先生要說什麽,但我實在沒時間與先生反覆糾結這個問題了。」他語氣依舊平靜,卻帶著不可置疑的斷然:「我隻說兩點。第一,無論風浪再高,穆國公府自保總是有餘,用不著海先生留下來與我共什麽患難,也沒有人能與我共此患難;第二,我送先生出去,並非是為了保護先生,而是為了保護抗倭的大局。為了保全這個大局,我必須窮盡一切的手段。」
「可……」
他揮一揮手,直接打斷:
「普天之下大道理管著小道理,抗倭就是當下無大不大的道理,絕不允許有任何政治舉動破壞它。今天是你海剛峰在這裏,我會送你出京;明日換做其他抗倭的人才在此,我也會想盡辦法送他出京。這不是什麽恩情,純粹隻是責任。我在京中盡我的責任,剛峰先生在江浙盡你的責任。彼此的責任都盡到了,將來自然有見麵的日子。」
說罷,世子同樣起身,拿起那封辛苦得來的公文,雙手遞給了海剛峰。
話已經說到這個地步,再如小兒女一般糾纏什麽恩情忠義,未免也顯得太過於小氣了。海剛峰再不猶豫,同樣雙手接過了公文,俯首答禮:
「世子的話,卑職句句都記住了。」
不再自稱晚生而自稱卑職,意味著雙方終於達成了政治上的默契。穆祺微微一笑,隻覺心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海剛峰自有神鬼辟易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銳氣,有這樣一把絕世神劍坐鎮東南,他終於可以放心一二了。
當然,直道而行,終究還要有盤外招曲意庇護;穆祺彎下身來,掀開書房地板的暗格,從裏麵提出了一個半人高的紫檀木箱。打開箱子後藥香撲鼻,隻見雪白綢緞之上,居然供著一支三尺來長、枝幹粗如兒臂,菌蓋則足有飯桌大小的赤紅靈芝!
海剛峰大吃一驚:「這是?」
「這是可以在朝政上一往無前的神物,絕對穩妥的靠山。」世子靜靜道:「東南的水到底有多深,誰也不知道。如果真到了群起攻之、萬不得已的那一天,就請剛峰先生拿出這株靈芝,宣稱這是要敬獻給聖上的祥瑞。那麽,安插在東南的錦衣衛一定會出手,至少能護著先生平安迴京。」
海剛峰一時竟有些口吃:「這,這是否也太……」
往年雲貴等上貢的靈芝不過一尺有餘,已經是數百年難得一見的珍寶,值得飛玄真君特意下旨褒獎大臣,宣稱這是上天賜予的瑞芝,皇帝成仙了道的吉兆;而如今這靈芝碩大至此,又該是何等稀世絕倫的無上珍奇?
即使海剛峰並不相信所謂的丹道服食之術,此時也不由大為震驚了!
世子說得沒錯,這的確是絕對穩妥的靠山,無可匹敵的翻盤絕招。隻要這種東西拿出手,皇帝還有什麽是不能答應的?
——但這樣珍貴的奇物,為什麽偏偏要託付給自己這小小的舉人?
在海剛峰詫異到近乎於失語的表情麵前,穆祺隻是微微而笑:
「先生不必這種東西看得過重。我能拿出來一支,當然也能拿出來兩支。不過嘛,這東西畢竟是物以稀為貴,還是好好收藏比較好……」
「聖上當然不會聽信的,誰會因為一封奏摺就斥責滿朝的重臣?尹王自己恐怕都不敢做此妄想。」世子直接道:「但奏疏有沒有效力不要緊,關鍵的功夫卻在奏疏之外。如果明知道奏疏不會有效力,又為什麽要費這個精神?」
海剛峰默然了。
「一篇奏疏罵盡了文武百官,敢這樣做的人物,大概隻有兩種可能。」世子平靜道:「要麽此人真是天下第一的忠臣直臣賢臣,無黨無私坦坦蕩蕩的正人君子,即使拚上了身家性命也要正君道明臣職,絕不肯隨波逐流,啜飲此滄浪之水。要麽嘛……要麽就是此人大奸似忠,純屬江充一流的人物,是要靠得罪百官來斷絕結黨的後路,再以斷絕後路來獻媚於君上,酷吏常用的手段而已。」
……至於尹王是何等人物,當然是不言而喻的。
海剛峰愕然半晌,隻能勉強道:
「陛下還是英明的。」
「陛下英明,難道孝武皇帝就不英明了嗎?酷吏這樣好用的工具,越是英察明斷的君主,越是喜歡得不得了。」
海剛峰隻能默默不語了。他是對飛玄真君有那麽一點濾鏡,但畢竟在京城繁華之地呆了如此之久,又自世子帶迴家的公文中窺伺過如今天下的局勢,哪怕猜也猜得出當今皇帝的為人。辯解之詞,無論如何也說不口。
「當然,現在事情還沒有定下來,倒也不好妄自揣測。」世子收好了奏摺,似是安慰,又似自語:「但是,奏摺上畢竟已經點了我的名字,自然絕不會是什麽好意;如果將來這位尹王真露出什麽酷吏嘴臉,穆國公府恐怕逃不脫這朝中的驚濤駭浪。真到了那個時候,很多事情怕就要耽擱下來了。」
海剛峰愣楞看著他,卻見世子從袖中取出一封公文,擺在了桌上:
「這是內閣的急遞,已經加蓋了吏部的大印,剛峰先生拿著這封公文出發,立刻就能到江浙交割上任。」世子徐徐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風波中不能一艘船全部都翻了,請先生今天就走吧,我已經預備了車馬。」
事情竟到了這個地步!海剛峰霍地站了起來,臉色倏然變化。但世子抬起一隻手來,阻止了他即將出口的話:
「我知道海先生要說什麽,但我實在沒時間與先生反覆糾結這個問題了。」他語氣依舊平靜,卻帶著不可置疑的斷然:「我隻說兩點。第一,無論風浪再高,穆國公府自保總是有餘,用不著海先生留下來與我共什麽患難,也沒有人能與我共此患難;第二,我送先生出去,並非是為了保護先生,而是為了保護抗倭的大局。為了保全這個大局,我必須窮盡一切的手段。」
「可……」
他揮一揮手,直接打斷:
「普天之下大道理管著小道理,抗倭就是當下無大不大的道理,絕不允許有任何政治舉動破壞它。今天是你海剛峰在這裏,我會送你出京;明日換做其他抗倭的人才在此,我也會想盡辦法送他出京。這不是什麽恩情,純粹隻是責任。我在京中盡我的責任,剛峰先生在江浙盡你的責任。彼此的責任都盡到了,將來自然有見麵的日子。」
說罷,世子同樣起身,拿起那封辛苦得來的公文,雙手遞給了海剛峰。
話已經說到這個地步,再如小兒女一般糾纏什麽恩情忠義,未免也顯得太過於小氣了。海剛峰再不猶豫,同樣雙手接過了公文,俯首答禮:
「世子的話,卑職句句都記住了。」
不再自稱晚生而自稱卑職,意味著雙方終於達成了政治上的默契。穆祺微微一笑,隻覺心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海剛峰自有神鬼辟易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銳氣,有這樣一把絕世神劍坐鎮東南,他終於可以放心一二了。
當然,直道而行,終究還要有盤外招曲意庇護;穆祺彎下身來,掀開書房地板的暗格,從裏麵提出了一個半人高的紫檀木箱。打開箱子後藥香撲鼻,隻見雪白綢緞之上,居然供著一支三尺來長、枝幹粗如兒臂,菌蓋則足有飯桌大小的赤紅靈芝!
海剛峰大吃一驚:「這是?」
「這是可以在朝政上一往無前的神物,絕對穩妥的靠山。」世子靜靜道:「東南的水到底有多深,誰也不知道。如果真到了群起攻之、萬不得已的那一天,就請剛峰先生拿出這株靈芝,宣稱這是要敬獻給聖上的祥瑞。那麽,安插在東南的錦衣衛一定會出手,至少能護著先生平安迴京。」
海剛峰一時竟有些口吃:「這,這是否也太……」
往年雲貴等上貢的靈芝不過一尺有餘,已經是數百年難得一見的珍寶,值得飛玄真君特意下旨褒獎大臣,宣稱這是上天賜予的瑞芝,皇帝成仙了道的吉兆;而如今這靈芝碩大至此,又該是何等稀世絕倫的無上珍奇?
即使海剛峰並不相信所謂的丹道服食之術,此時也不由大為震驚了!
世子說得沒錯,這的確是絕對穩妥的靠山,無可匹敵的翻盤絕招。隻要這種東西拿出手,皇帝還有什麽是不能答應的?
——但這樣珍貴的奇物,為什麽偏偏要託付給自己這小小的舉人?
在海剛峰詫異到近乎於失語的表情麵前,穆祺隻是微微而笑:
「先生不必這種東西看得過重。我能拿出來一支,當然也能拿出來兩支。不過嘛,這東西畢竟是物以稀為貴,還是好好收藏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