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壞了倭國人!京城每發生一百件壞事,其中必定有一百零一件是倭人做的!
與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責他人。老道士眼光閃動,迅速下定了決心。在遠處琉璃蛋悠揚起伏的慘叫聲中,他緩緩坐直了身子,冷冷開口了:
「閆東樓。」
小閣老立刻醒悟,趕緊趴了下去。
「你先前說,周至中有通倭情事,又有建文餘孽的嫌疑,是否確實?」
小閣老小心道:「不敢欺瞞聖上。我已經著人細細查辦,一應證據都封存在刑部,隻盼聖上派人過目。」
「你既然查了,朕就不派人查了。」飛玄真君淡淡道:「京城天下腹心,居然也有人勾連倭國,還有人為犯官說情,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的事必得清理幹淨,倭國那邊也要好好應付。一事不煩二主,既然你與穆祺都查下去了,剩下的事便一併接手了吧!事出從權,無需拘泥小節。」
此言一出,小閣老尚可,穆祺卻立刻就是一陣意料不到的狂喜——有了老登這句口諭做保,他們無疑便有了辦事的尚方寶劍!既然「一併接手」,那不但可以調動人力清洗細作審問間諜,還可以以上諭為名,公然幹預海防、管控貿易!老登不是親口說「事出從權」麽?那我辦事稍微逾越一點規矩,你又能反駁什麽?
所謂拿著雞毛當令箭,在這份口諭的有效期內,他有的是辦法暗渡陳倉,在職責範圍內猛塞私貨,把想辦的先辦完再說——至於辦完以後被人彈劾,大不了雙手一攤,直接認帳嘛!
——真君的本意是好的,全都是我執行歪了;我堅決反思,我堅決認錯。你要噴就噴,要罰就罰,了不得沒收俸祿杖責三十,趕我迴家看王八孵蛋。沒有了差使還能舒服擺爛,我怕你做甚?!
打定如此決心,穆祺趕緊向前一步,匍匐謝恩領命,生怕老登突然反悔。而此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以至於天書又叮咚了一聲:
【天要下下紅雪了麽?老登今天這麽人模人樣!】
老登大概是被琉璃蛋給氣麻了,居然沒有什麽特殊反應,隻是冷著臉坐在上麵。
等兩人謝恩起立,真君漠然開口:
「通倭的官員罪在不赦,查清之後著三法司會審。東廠先把家圍了,收到消息立刻抄家。」
幾個東廠公公戰戰兢兢,起身領命。飛玄真君則正襟危坐,心思飛轉。雖然倭國的大銀礦已經坐實,但國朝海軍業已渙散,早不復三保太監下西洋之勇,一時還不好到東瀛伸張大義。現在摟草打兔子,能撈一點也是一點。再說了,倭人進京不進獻皇帝卻賄賂大臣,那本來就是莫大的不敬。這些大臣收的哪裏是倭人的錢,分明是他飛玄真君的錢!現今物歸原主,又有什麽不對?
當然,如果抄家的陣仗太大,避著內閣似乎也不好。飛玄真君想了一想,又出聲吩咐:
「其餘的事情,就讓李閣老盯一盯吧,也方便戶部辦事。」
內閣閣員兼戶部尚書李句容惶恐上前,下拜謝恩,卻又自稱愚魯,不敢承擔聖上重託。
李句容是狀元出身,才氣見識,當世無雙,但在內閣中卻是和光同塵、不言不語,幾乎混成了一個透明人。要不是今日夏首輔到承天府京察,閆閣老許閣老避嫌告假,估計內閣也輪不到他出頭。但這個時候都還在謙遜推脫,也是真老實極了。
大概是剛剛被琉璃蛋噁心壞了,飛玄真君對這樣沉默寡言的老實人大大升起了好感,於是溫聲安慰:
「李卿過謙了,卿家不是對海外的奇物掌故頗為熟悉麽?犯官家中想必收藏有不少倭國的贓物,也正需李卿一一辨識,登記入冊呢。」
李句容又行了一禮,卻道:「皇上錯贊,臣惶恐不勝。臣所知何等淺薄,豈能比學者之萬一?就是知道的那一點東西,也是全賴人傳授所得。臣在淮安認得一位姓吳的士子,博古通今、見識極豐。一切海外的掌故,都是從他口中聽聞。」
真君還未說話,沉寂片刻的天書卻忽而發出了震響:
【——臥槽,《西遊記》!】
第25章 西遊
在一聲短促的尖叫之後, 天書再不發聲,迴歸了冷漠的寂靜。飛玄真君心中狂潮湧動,麵上卻不動聲色, 隻是格外詳細的盤問了李句容口中的那位「吳姓士子」,仿佛頗感興趣。
李句容有些出乎意外,但心中也甚是高興。他與射陽居士吳承恩自幼相知, 情分並不因彼此地位的更替而稍有差異。隻是吳承恩功名蹭蹬, 十幾年寒窗磨礪,到如今連個舉人都沒有考上, 他也深以為憾。功名全憑上意, 要是能在皇帝麵前露一露臉,不也是很好的事情?
飛玄真君仔細聆聽, 反覆斟酌,但想來想去,終究沒搞明白這吳承恩與天書有什麽關係。他隻能將《西遊記》三個字牢牢記下, 等待後日查驗。
天書好容易吐露出一點幹貨,豈能輕易放手?飛玄真君心潮澎湃,一時連生氣都忘了。
·
禁苑的朝會開到中午才散。但這一次偶然召集的廷議, 卻激發了難以想像的餘波;當日中午, 飛玄真君即令李再芳傳旨上下,罷黜柳孟景一切官職功名,追毀出身以來文字, 扔進東廠候審;同時嚴厲申斥翰林院上下「貪懦誤國」、「不學無術」, 命他們閉門讀書反省己身,再不得過問政務!
明眼人都知道, 《元史》這樣天大的疏漏,絕不是區區一個琉璃蛋所能背負;翰林院諸學士同進同退, 少說也得是個失察不敬的罪名。隻不過翰林學士地位太高,全數罷逐震動朝野,皇帝才不能不暫時忍耐一二而已。但聖旨氣勢洶洶,言下的暗示同樣也極為明白了——等到這一屆科舉選出新人,老子立刻把你們趕到鳥不拉屎的窮鄉僻壤去看王八孵蛋!
與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責他人。老道士眼光閃動,迅速下定了決心。在遠處琉璃蛋悠揚起伏的慘叫聲中,他緩緩坐直了身子,冷冷開口了:
「閆東樓。」
小閣老立刻醒悟,趕緊趴了下去。
「你先前說,周至中有通倭情事,又有建文餘孽的嫌疑,是否確實?」
小閣老小心道:「不敢欺瞞聖上。我已經著人細細查辦,一應證據都封存在刑部,隻盼聖上派人過目。」
「你既然查了,朕就不派人查了。」飛玄真君淡淡道:「京城天下腹心,居然也有人勾連倭國,還有人為犯官說情,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的事必得清理幹淨,倭國那邊也要好好應付。一事不煩二主,既然你與穆祺都查下去了,剩下的事便一併接手了吧!事出從權,無需拘泥小節。」
此言一出,小閣老尚可,穆祺卻立刻就是一陣意料不到的狂喜——有了老登這句口諭做保,他們無疑便有了辦事的尚方寶劍!既然「一併接手」,那不但可以調動人力清洗細作審問間諜,還可以以上諭為名,公然幹預海防、管控貿易!老登不是親口說「事出從權」麽?那我辦事稍微逾越一點規矩,你又能反駁什麽?
所謂拿著雞毛當令箭,在這份口諭的有效期內,他有的是辦法暗渡陳倉,在職責範圍內猛塞私貨,把想辦的先辦完再說——至於辦完以後被人彈劾,大不了雙手一攤,直接認帳嘛!
——真君的本意是好的,全都是我執行歪了;我堅決反思,我堅決認錯。你要噴就噴,要罰就罰,了不得沒收俸祿杖責三十,趕我迴家看王八孵蛋。沒有了差使還能舒服擺爛,我怕你做甚?!
打定如此決心,穆祺趕緊向前一步,匍匐謝恩領命,生怕老登突然反悔。而此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以至於天書又叮咚了一聲:
【天要下下紅雪了麽?老登今天這麽人模人樣!】
老登大概是被琉璃蛋給氣麻了,居然沒有什麽特殊反應,隻是冷著臉坐在上麵。
等兩人謝恩起立,真君漠然開口:
「通倭的官員罪在不赦,查清之後著三法司會審。東廠先把家圍了,收到消息立刻抄家。」
幾個東廠公公戰戰兢兢,起身領命。飛玄真君則正襟危坐,心思飛轉。雖然倭國的大銀礦已經坐實,但國朝海軍業已渙散,早不復三保太監下西洋之勇,一時還不好到東瀛伸張大義。現在摟草打兔子,能撈一點也是一點。再說了,倭人進京不進獻皇帝卻賄賂大臣,那本來就是莫大的不敬。這些大臣收的哪裏是倭人的錢,分明是他飛玄真君的錢!現今物歸原主,又有什麽不對?
當然,如果抄家的陣仗太大,避著內閣似乎也不好。飛玄真君想了一想,又出聲吩咐:
「其餘的事情,就讓李閣老盯一盯吧,也方便戶部辦事。」
內閣閣員兼戶部尚書李句容惶恐上前,下拜謝恩,卻又自稱愚魯,不敢承擔聖上重託。
李句容是狀元出身,才氣見識,當世無雙,但在內閣中卻是和光同塵、不言不語,幾乎混成了一個透明人。要不是今日夏首輔到承天府京察,閆閣老許閣老避嫌告假,估計內閣也輪不到他出頭。但這個時候都還在謙遜推脫,也是真老實極了。
大概是剛剛被琉璃蛋噁心壞了,飛玄真君對這樣沉默寡言的老實人大大升起了好感,於是溫聲安慰:
「李卿過謙了,卿家不是對海外的奇物掌故頗為熟悉麽?犯官家中想必收藏有不少倭國的贓物,也正需李卿一一辨識,登記入冊呢。」
李句容又行了一禮,卻道:「皇上錯贊,臣惶恐不勝。臣所知何等淺薄,豈能比學者之萬一?就是知道的那一點東西,也是全賴人傳授所得。臣在淮安認得一位姓吳的士子,博古通今、見識極豐。一切海外的掌故,都是從他口中聽聞。」
真君還未說話,沉寂片刻的天書卻忽而發出了震響:
【——臥槽,《西遊記》!】
第25章 西遊
在一聲短促的尖叫之後, 天書再不發聲,迴歸了冷漠的寂靜。飛玄真君心中狂潮湧動,麵上卻不動聲色, 隻是格外詳細的盤問了李句容口中的那位「吳姓士子」,仿佛頗感興趣。
李句容有些出乎意外,但心中也甚是高興。他與射陽居士吳承恩自幼相知, 情分並不因彼此地位的更替而稍有差異。隻是吳承恩功名蹭蹬, 十幾年寒窗磨礪,到如今連個舉人都沒有考上, 他也深以為憾。功名全憑上意, 要是能在皇帝麵前露一露臉,不也是很好的事情?
飛玄真君仔細聆聽, 反覆斟酌,但想來想去,終究沒搞明白這吳承恩與天書有什麽關係。他隻能將《西遊記》三個字牢牢記下, 等待後日查驗。
天書好容易吐露出一點幹貨,豈能輕易放手?飛玄真君心潮澎湃,一時連生氣都忘了。
·
禁苑的朝會開到中午才散。但這一次偶然召集的廷議, 卻激發了難以想像的餘波;當日中午, 飛玄真君即令李再芳傳旨上下,罷黜柳孟景一切官職功名,追毀出身以來文字, 扔進東廠候審;同時嚴厲申斥翰林院上下「貪懦誤國」、「不學無術」, 命他們閉門讀書反省己身,再不得過問政務!
明眼人都知道, 《元史》這樣天大的疏漏,絕不是區區一個琉璃蛋所能背負;翰林院諸學士同進同退, 少說也得是個失察不敬的罪名。隻不過翰林學士地位太高,全數罷逐震動朝野,皇帝才不能不暫時忍耐一二而已。但聖旨氣勢洶洶,言下的暗示同樣也極為明白了——等到這一屆科舉選出新人,老子立刻把你們趕到鳥不拉屎的窮鄉僻壤去看王八孵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