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出去,用心打!」


    翰林學士號稱儲相, 哪怕一輩子混吃等死熬資歷,基本也能混個封疆大吏退休。這樣的人物聲望非凡,皇帝一般也不會動粗。但現在老登破防得暴跳如雷, 親自動手錘人,下麵一群重臣卻是安靜如雞,連個敢求情的都沒有。


    ——廢話, 指著皇帝的祖宗罵賊僧, 天下還有比這更迅速、更缺德的找死辦法麽?


    大哥,你比方孝孺還要勇猛啊!


    說實話,國朝言路鬆弛禦下寬和(實際就是管不動也懶得管), 文人謠言是滿天亂飛;雖然不至於指著鼻子詈罵皇室, 但暗戳戳陰陽朝廷的潮流是此起彼伏,難以清理;並給歷代先皇編排出了難以想像的段子, 挖掘出的隱秘深刻影響了歷史的形象——別的不說,高皇帝早年乞食的過往, 高皇後「馬大腳」的名聲,又是怎麽流布四海的?總不成高皇帝還到處宣揚愛妻的鞋子尺碼吧?


    歷代皇帝未嚐不知道民間的風聲,隻是禁無可禁,不能不無奈容忍;也正因如此,皇室一向對國史館與翰林院甚為寬厚,數百年從沒有過苛責——畢竟,要是沒有史官編修的正史約束一二,那野史到底能癲到什麽地步,就不是常人可以想像了。


    陛下,您也不想自己的黃段子滿天飛吧?


    但是,這數百年優容款待,又款待出了個什麽?本來也不指望你們妙筆生花仿效太史公立文章於不朽,但編著編著居然給高祖皇帝按了個「賊僧」的名頭上去!區區一個「賊」字,還可以說是不小心,但特意加上「賊僧」,那就是故意不小心的!


    高祖自己說一句「淮右布衣」、「皇覺寺僧」也就罷了,你要敢開口亂說,那就是和自己的九族過不去了!


    這也就是琉璃蛋生不逢時,要是在高祖皇帝時搞這麽一出,那宣武三大案都得被他襯托成三小案。


    琉璃蛋的九族還無甚所謂。最為要命的是,《元史》是官修的正史,歷代朝廷都該反覆修訂、校正;這樣致命的錯誤,往小了說是敷衍塞責綱紀渙散;往大了說就是歷代皇帝忘本負恩,居然從來沒有關注過祖宗的身後名!


    這是什麽?這是大不孝啊。


    哪怕飛玄真君本事再大十倍,也絕對頂不下這頂對高祖不孝的帽子。在最初的狂怒憤恨之後,飛玄真君便迅速開動腦筋,拚命思索著如何擺脫這可怕的罪名——現在局勢是騎虎難下,但首要還是得保住琉璃蛋的性命,方便自己日後甩鍋。否則一氣打死,恐怕還會多落一層殺人滅口的猜疑。


    他依舊是拉著那一張被欠了八百萬的驢臉,卻悄悄向李再芳擺一擺手。大總管心領神會,立刻從旁邊溜了下去,通知錦衣衛手下留人,預備著讓東廠先上。至於東廠公公們要拷問出個什麽罪名,還得等真君的指示。


    不過,要確定罪名也很為難。真君將柳學士的履歷奏摺從前往後想了一遍,試圖從中找出大逆不道詈罵君父詈罵先祖自絕於列祖列宗的蛛絲馬跡;但翻騰數遍之後,他卻駭然發現,此人光不溜丟,居然連一丁點下手的紕漏都沒有!


    琉璃蛋果然是琉璃蛋,史書認證的不沾鍋成精,水平之高冠絕當今,官場中十幾年摸打滾打,趨利避害隨風搖擺,從來沒有做過一丁點實事。不做實事就不會冒險,不冒風險就不犯錯誤。就算尖酸刻薄如老道士,又能奈他何?


    當然,飛玄真君撕破臉不要,還是可以給他強行定罪的。但翰林學士畢竟是重臣,沒有罪名就擅自處置重臣,後果也實在非同小可。真君一時猶豫不決,但又絕不願意輕易放過這個不沾鍋。


    他目光緩緩下移,一一滑過在涼台上屏息無言、戰戰兢兢的重臣,卻忽的瞥見了在人群中垂手侍立的穆國公世子。


    作為整場鬧劇的始作俑者,世子在說完那一句致命的古文之後,就悄悄退迴了眾人身後。之後任憑周遭沸反盈天,他都是安靜如雞,再不出聲,理所當然的被惶恐的大臣們忽略了——說實話,雖然柳學士是栽倒在穆國公世子一句話上;但倒也沒有幾個懷疑他是老謀深算,蓄意為之。畢竟,就以世子的那種癲公做派,那點文化水平,設計的出這麽精妙的布局麽?聽說此人還兼任文淵閣的差事,統管太宗《大典》,估摸著就是在翻書時偶然碰上,情急下脫口而出,順帶著把姓柳的拖進坑裏而已。


    這大概也是高祖皇帝顯靈,天要收他,與紈絝子弟的水平無關。


    飛玄真君心中也是同樣的心思,所以隻顧著發怒,沒顧著細究。但他盯了穆國公世子片刻,卻忽然記起了一件小事——穆國公世子遞上來的那封密折,似乎就是指斥那姓周的通倭賣國,還有什麽「建文餘孽」來著?


    說實話,因為世子往日的風評,皇帝並不大願意看他的奏摺,更別說裏麵還有什麽「流浪建文計劃」、「建文號,前進四!」之類狗屁不通的瘋話。但現在……現在,現在他仔細思索奏摺,卻忽然覺得這些瘋話似乎很也有些道理。


    周至成通倭,那就是逆賊;琉璃蛋居然還幫著逆賊說話,豈非也是通倭的逆賊?正因為是通倭的逆賊,受了倭國的唆使,所以才這般喪心病狂,居然敢在官修史書中汙衊高祖皇帝!而朝廷——朝廷隻是一時不慎,受了奸賊蒙蔽而已;但歸根到底,還是飛玄真君天縱英明,才能抓住這潛伏的逆賊!


    所以,史書的疏漏絕不能怪朝廷,更不能怪當今皇帝,要怪也隻能怪老奸巨猾的逆賊和倭國。倭人又收買大臣,又容留建文餘孽,居然還喪心病狂,潑高祖皇帝的髒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傻二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傻二瘋並收藏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