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將厭惡表在臉上的就有她的祖母鎮國公老夫人。
當年,她剛迴去,祖母對她還算是寵愛,但隨著她一口蜀州口音改不過來,便成了罪過,稍有不順心,就罰她跪在院門口讀孝經。
她最初那般的性子怎麽可能跪?直接撂挑子拎了殺豬刀就要迴淮陵。又被母親勸迴來,後來也不知道勸了些什麽,她又跪了下去。
這麽一跪,就是兩年,直到她出嫁。
所以,其實細細想來,她跟鎮國公府一家子人關係不好,實在是事出有因。
她搖搖頭,不再去想,準備迴房中休息,結果剛要轉身,便看見一人牽著馬從風雪中而來。
他走得極快,不過幾瞬之間,便到了屋舍外的馬廄下。
此時將近薄暮,驛丞剛要下值,瞧見還有人來,心中暗暗嘆了一句晦氣,又不得不揚起笑臉過去。待問了名姓,官職,立馬恭恭敬敬的:「原來是淮陵知縣大人,這段日子鄔閣老的信送來三四封,就等您來取了。」
謝讓一身堆著積雪。他脫了披風,積雪瞬間抖落一地,笑吟吟的道:「多謝大人了。」
又笑著說:「今日風雪大,怕是不能行了,恐要在驛站中住幾日,得勞煩大人操心。」
驛丞客客氣氣的,「如今才十一月,不是年關,裏頭空得很,隻有鎮國公府的少爺姑娘住著。不過今年這雪卻早,還下得邪性,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停。」
謝讓點點頭,而後突然有所察一般抬眸,正好瞧見一位站在廊下盯著他出神的姑娘。
她似乎是要迴屋中去了,甚至已經走了幾步,但不知為何驟然停下,微微側身朝他看過來,眸眼讓亮,隻是……看他的眼神略微有些古怪。
他微微遲疑,等到了屋內,依著禮先跟她身邊的薑三少爺打過招唿,道:「怕是要共住幾日了。」
薑三少爺聽他的口音已是不喜,「你是蜀州人?」
謝讓並不介意他的態度,依舊笑著說:「是,蜀州淮陵人。」
薑三少爺詫異:「倒是巧了,我們剛從淮陵迴來。」
因有巧合,他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性子又上來了,忍不住道:「你這是迴京述職?」
謝讓比他足足高出一個頭,此時已經掃盡了身上的積雪,抬起手一邊挽袖子一邊微微低頭道:「是,之前在淮陵任知縣,前陣子收到朝堂調令——」
淮陵知縣四個字一出,薑三少爺厭惡得皺起了眉頭,「我知道你!」
他語氣算不得好:「你是元狩四十四年的探花郎,是鄔閣老的弟子。」
謝讓照舊笑著道:「是我。」
薑三少爺立馬沒了興致。他拉著薑姝迴房,小聲道:「那不是好人。」
他哼了一聲,「怪道驛丞巴結得很。」
「這個謝讓,聽聞家境讓貧,本是籍籍無名的,卻恰好就碰見了被貶蜀州的鄔閣老,自此跟著一塊讀書。鄔閣老有一次跟人喝酒,說此子聰慧,學盡他的抱負,將來一定能繼承他的大誌。」
薑三少爺說到這裏,又覺得自己說得過多了,妹妹哪裏懂這些。於是定下結言:「這般的蜀州鼠目,將來怕是要做一頭走狗供人差遣,下場不會好的,你且離他遠些。」
薑姝聽見前頭的話默不作聲,卻在他說最後一句話時皺眉道:「我是女子,離得遠或者不遠,總不見得跟他打交道,倒是三哥,這張嘴巴也該警醒些,免得將來得罪了人。」
薑三少爺驟然被這麽刺了一句,有些吃驚,他仔仔細細打量了薑姝半晌,突然道:「妹妹今日好像跟前段時間有些不同。」
從今天讓晨起就有些不同尋常。
但到底是哪裏不同,他又說不上來,隻能悻悻道:「我就跟你說說罷了,還真能不知道這個道理?你先休息吧,我去下頭喂喂馬。」
薑姝等他走了,將門關上,倒是心緒難平。
淮陵謝讓,她是知曉的。
雖然隻有一縷,卻對她而言已經夠了,恍若老天恩賜。
她想,有了這縷光,日子總是在朝好的一麵去。她更加努力的活著,天可憐她,又讓她在角落裏摸到了一本書。
她如獲至寶,急匆匆爬到窗邊,舉起書本,迎著那縷光,艱難的一個字一個字去讀。
那是一本劄記。裏頭記著一個少年人六歲到十六歲的細碎日常,或偷懶被罵,或淩雲之誌,都記在了上麵。
靠著這本劄記,她曾渡過難熬的一個夏季。她慢慢吞吞,不舍不願,反反覆覆的讀完所有的字,用了三個月才翻到最後一頁。
最後一頁,少年人離開淮陵去洛陽趕考,也落下了自己的名姓。
淮陵,謝讓。
她倒是在洛陽聽聞過這個人。大家都說他欺師滅祖,談權謀利,最後被他的恩師鄔閣老親自斬首在斷頭台上時,薑姝還碰巧看見過。
那是他們唯一一次相遇。
是她被捆去淮陵的前幾天。
那日,也有這般的漫天大雪。
第120章
前往薑姝姝院子的路上。許多下人來來迴迴地忙碌著,許是婚期將近,薑姝甚至看見有丫鬟抱著一捆紅綢往她院子的方向去。
一路分花拂柳,走了大約一炷香的時間,總算是到了目的地——薑姝姝的花溪院。
薑府的院子大多名字都是老太爺在的時候取的,很多參照了院子的布局或者裏頭種植的花草樹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當年,她剛迴去,祖母對她還算是寵愛,但隨著她一口蜀州口音改不過來,便成了罪過,稍有不順心,就罰她跪在院門口讀孝經。
她最初那般的性子怎麽可能跪?直接撂挑子拎了殺豬刀就要迴淮陵。又被母親勸迴來,後來也不知道勸了些什麽,她又跪了下去。
這麽一跪,就是兩年,直到她出嫁。
所以,其實細細想來,她跟鎮國公府一家子人關係不好,實在是事出有因。
她搖搖頭,不再去想,準備迴房中休息,結果剛要轉身,便看見一人牽著馬從風雪中而來。
他走得極快,不過幾瞬之間,便到了屋舍外的馬廄下。
此時將近薄暮,驛丞剛要下值,瞧見還有人來,心中暗暗嘆了一句晦氣,又不得不揚起笑臉過去。待問了名姓,官職,立馬恭恭敬敬的:「原來是淮陵知縣大人,這段日子鄔閣老的信送來三四封,就等您來取了。」
謝讓一身堆著積雪。他脫了披風,積雪瞬間抖落一地,笑吟吟的道:「多謝大人了。」
又笑著說:「今日風雪大,怕是不能行了,恐要在驛站中住幾日,得勞煩大人操心。」
驛丞客客氣氣的,「如今才十一月,不是年關,裏頭空得很,隻有鎮國公府的少爺姑娘住著。不過今年這雪卻早,還下得邪性,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停。」
謝讓點點頭,而後突然有所察一般抬眸,正好瞧見一位站在廊下盯著他出神的姑娘。
她似乎是要迴屋中去了,甚至已經走了幾步,但不知為何驟然停下,微微側身朝他看過來,眸眼讓亮,隻是……看他的眼神略微有些古怪。
他微微遲疑,等到了屋內,依著禮先跟她身邊的薑三少爺打過招唿,道:「怕是要共住幾日了。」
薑三少爺聽他的口音已是不喜,「你是蜀州人?」
謝讓並不介意他的態度,依舊笑著說:「是,蜀州淮陵人。」
薑三少爺詫異:「倒是巧了,我們剛從淮陵迴來。」
因有巧合,他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性子又上來了,忍不住道:「你這是迴京述職?」
謝讓比他足足高出一個頭,此時已經掃盡了身上的積雪,抬起手一邊挽袖子一邊微微低頭道:「是,之前在淮陵任知縣,前陣子收到朝堂調令——」
淮陵知縣四個字一出,薑三少爺厭惡得皺起了眉頭,「我知道你!」
他語氣算不得好:「你是元狩四十四年的探花郎,是鄔閣老的弟子。」
謝讓照舊笑著道:「是我。」
薑三少爺立馬沒了興致。他拉著薑姝迴房,小聲道:「那不是好人。」
他哼了一聲,「怪道驛丞巴結得很。」
「這個謝讓,聽聞家境讓貧,本是籍籍無名的,卻恰好就碰見了被貶蜀州的鄔閣老,自此跟著一塊讀書。鄔閣老有一次跟人喝酒,說此子聰慧,學盡他的抱負,將來一定能繼承他的大誌。」
薑三少爺說到這裏,又覺得自己說得過多了,妹妹哪裏懂這些。於是定下結言:「這般的蜀州鼠目,將來怕是要做一頭走狗供人差遣,下場不會好的,你且離他遠些。」
薑姝聽見前頭的話默不作聲,卻在他說最後一句話時皺眉道:「我是女子,離得遠或者不遠,總不見得跟他打交道,倒是三哥,這張嘴巴也該警醒些,免得將來得罪了人。」
薑三少爺驟然被這麽刺了一句,有些吃驚,他仔仔細細打量了薑姝半晌,突然道:「妹妹今日好像跟前段時間有些不同。」
從今天讓晨起就有些不同尋常。
但到底是哪裏不同,他又說不上來,隻能悻悻道:「我就跟你說說罷了,還真能不知道這個道理?你先休息吧,我去下頭喂喂馬。」
薑姝等他走了,將門關上,倒是心緒難平。
淮陵謝讓,她是知曉的。
雖然隻有一縷,卻對她而言已經夠了,恍若老天恩賜。
她想,有了這縷光,日子總是在朝好的一麵去。她更加努力的活著,天可憐她,又讓她在角落裏摸到了一本書。
她如獲至寶,急匆匆爬到窗邊,舉起書本,迎著那縷光,艱難的一個字一個字去讀。
那是一本劄記。裏頭記著一個少年人六歲到十六歲的細碎日常,或偷懶被罵,或淩雲之誌,都記在了上麵。
靠著這本劄記,她曾渡過難熬的一個夏季。她慢慢吞吞,不舍不願,反反覆覆的讀完所有的字,用了三個月才翻到最後一頁。
最後一頁,少年人離開淮陵去洛陽趕考,也落下了自己的名姓。
淮陵,謝讓。
她倒是在洛陽聽聞過這個人。大家都說他欺師滅祖,談權謀利,最後被他的恩師鄔閣老親自斬首在斷頭台上時,薑姝還碰巧看見過。
那是他們唯一一次相遇。
是她被捆去淮陵的前幾天。
那日,也有這般的漫天大雪。
第120章
前往薑姝姝院子的路上。許多下人來來迴迴地忙碌著,許是婚期將近,薑姝甚至看見有丫鬟抱著一捆紅綢往她院子的方向去。
一路分花拂柳,走了大約一炷香的時間,總算是到了目的地——薑姝姝的花溪院。
薑府的院子大多名字都是老太爺在的時候取的,很多參照了院子的布局或者裏頭種植的花草樹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