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趕迴宛城固然可以消滅劉備軍但如此一來對我方並無利好之處曹軍消滅劉備軍之後進入宛城宛城便再度固若金湯矣而我軍如今隻剩兩萬之眾全無攻下宛城的可能經此一戰荊州大傷元氣非數年不能恢複宛城從此將無法複奪也”蒯越繼續向蔡瑁解釋其中的利害關係“而劉備軍拿下宛城所擁兵力不過萬餘宛城守備力度必將有所減弱我軍還有幾絲奪下宛城的把握”
“照這麽說難道我們要為了劉備軍和曹軍在這裏死磕不成曹軍雖然士氣下降但數量終究不少就算我們把曹軍打敗了估計也剩不下多少人了到時劉備就算隻有一萬人恐怕我們也不是他的對手啊拿下宛城仍不知要等到何時”盡管蒯越的分析很有道理但蔡瑁依然憤憤不已甕聲道
聽聞蔡瑁之言蒯越捋了捋頜下短須道“越有兩策還請將軍斟酌”
“願聞其詳”蔡瑁道
蒯越遂將自己想出的計劃詳細地道與蔡瑁聽:“第一策我軍阻截曹軍但不必用盡全力攔一部分放一部分這樣就算有一部分曹軍趕到宛城人數大抵也和劉備軍相等兩軍廝殺多半是兩敗俱傷的結果而我軍對付另外半數曹軍壓力則能減輕許多擊敗對方所付出的代價也能減去不少據在下估計如果麵對的隻是半數曹軍的話那麽在如今我軍士氣戰意占優的情況下擊敗對方後我軍至少還能剩下一萬以上的兵力屆時趕去宛城定能坐收漁利第二策我軍放曹軍離去但遠遠地尾隨其後等到曹軍和劉備軍混戰之時一鼓作氣殺出或可取得出人意料的戰果二策之間如何抉擇還請將軍定奪”
雖然平時與蒯越並不算和睦但在聽完其計策之後蔡瑁也不禁對其表示佩服蒯越蒯異度當真不愧為荊州之智囊所籌謀者果是不同凡響
按蔡瑁的心思他是想選擇第二條方案的一鼓作氣殲滅兩支敵軍這樣的風格蔡瑁很是喜歡
然而正在這時士卒來報曹軍分兵行動
操軍分兵蔡瑁和蒯越得知消息對望一眼
他們第一時間就猜出曹軍分兵的目的無疑是以一支部隊拖住自己的追擊然後另一支部隊火速馳援宛城
看來曹軍將領確非庸才在這種情況下分兵雖然隻能是局勢更為危險但對於曹軍而言卻是唯一可行之道尤其是在他們並不清楚自己會故意放水的前提下
曹軍的分兵之舉雖然也合乎自己的心意隻不過這樣一來蒯越的第二條計策便無從實施了
“好吧那就由我們先把殿後的曹軍消滅掉然後再趕去宛城坐收漁翁之利吧”蔡瑁大喝一聲指揮士兵攻擊殿後的曹軍
高順帶著一萬兩千人在通往宛城的道路上急行軍
原本高順認為自己帶著將近一半人馬“逃離”戰場蔡瑁必定會瘋狂地派人圍追堵截盡管有徐晃分兵斷後可自己的人馬想要衝出劉表軍軍營也要費上好大一番工夫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蔡瑁最終隻是讓手下的士兵向徐晃的兵馬發動攻勢對於自己這一萬兩千人竟是不聞不問任由離開
雖然高順還沒弄清楚蔡瑁此舉意義何在不過能夠輕鬆離開劉表軍軍營也是好的畢竟現在就損失人馬的話就算趕到宛城所要麵對的壓力估計也絕不會小
既然沒有追兵當即高順指揮軍隊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宛城
從劉表軍軍營趕迴宛城的這一段路途中雖然多是坦途但道旁也不乏一些能夠埋伏軍隊的樹林萬一對方設下伏兵在自軍急行之時突然殺出那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說按一般常理推論劉備軍奇襲宛城怕是不會分心設置伏兵
隻是若是什麽都隻以常理而論的話又有誰有能想得到劉備會突襲宛城呢
更何況諸葛亮的才智無論你怎麽高估恐怕都不會算過分但是你隻要稍許有所輕視那便很有可能就是萬劫不複之局
以高順後世穿越者的見地來看他或許可以對別人有所小視但唯獨對諸葛亮高順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萬一道旁真被設下伏兵……那自己又該如何防備
“照這麽說難道我們要為了劉備軍和曹軍在這裏死磕不成曹軍雖然士氣下降但數量終究不少就算我們把曹軍打敗了估計也剩不下多少人了到時劉備就算隻有一萬人恐怕我們也不是他的對手啊拿下宛城仍不知要等到何時”盡管蒯越的分析很有道理但蔡瑁依然憤憤不已甕聲道
聽聞蔡瑁之言蒯越捋了捋頜下短須道“越有兩策還請將軍斟酌”
“願聞其詳”蔡瑁道
蒯越遂將自己想出的計劃詳細地道與蔡瑁聽:“第一策我軍阻截曹軍但不必用盡全力攔一部分放一部分這樣就算有一部分曹軍趕到宛城人數大抵也和劉備軍相等兩軍廝殺多半是兩敗俱傷的結果而我軍對付另外半數曹軍壓力則能減輕許多擊敗對方所付出的代價也能減去不少據在下估計如果麵對的隻是半數曹軍的話那麽在如今我軍士氣戰意占優的情況下擊敗對方後我軍至少還能剩下一萬以上的兵力屆時趕去宛城定能坐收漁利第二策我軍放曹軍離去但遠遠地尾隨其後等到曹軍和劉備軍混戰之時一鼓作氣殺出或可取得出人意料的戰果二策之間如何抉擇還請將軍定奪”
雖然平時與蒯越並不算和睦但在聽完其計策之後蔡瑁也不禁對其表示佩服蒯越蒯異度當真不愧為荊州之智囊所籌謀者果是不同凡響
按蔡瑁的心思他是想選擇第二條方案的一鼓作氣殲滅兩支敵軍這樣的風格蔡瑁很是喜歡
然而正在這時士卒來報曹軍分兵行動
操軍分兵蔡瑁和蒯越得知消息對望一眼
他們第一時間就猜出曹軍分兵的目的無疑是以一支部隊拖住自己的追擊然後另一支部隊火速馳援宛城
看來曹軍將領確非庸才在這種情況下分兵雖然隻能是局勢更為危險但對於曹軍而言卻是唯一可行之道尤其是在他們並不清楚自己會故意放水的前提下
曹軍的分兵之舉雖然也合乎自己的心意隻不過這樣一來蒯越的第二條計策便無從實施了
“好吧那就由我們先把殿後的曹軍消滅掉然後再趕去宛城坐收漁翁之利吧”蔡瑁大喝一聲指揮士兵攻擊殿後的曹軍
高順帶著一萬兩千人在通往宛城的道路上急行軍
原本高順認為自己帶著將近一半人馬“逃離”戰場蔡瑁必定會瘋狂地派人圍追堵截盡管有徐晃分兵斷後可自己的人馬想要衝出劉表軍軍營也要費上好大一番工夫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蔡瑁最終隻是讓手下的士兵向徐晃的兵馬發動攻勢對於自己這一萬兩千人竟是不聞不問任由離開
雖然高順還沒弄清楚蔡瑁此舉意義何在不過能夠輕鬆離開劉表軍軍營也是好的畢竟現在就損失人馬的話就算趕到宛城所要麵對的壓力估計也絕不會小
既然沒有追兵當即高順指揮軍隊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宛城
從劉表軍軍營趕迴宛城的這一段路途中雖然多是坦途但道旁也不乏一些能夠埋伏軍隊的樹林萬一對方設下伏兵在自軍急行之時突然殺出那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說按一般常理推論劉備軍奇襲宛城怕是不會分心設置伏兵
隻是若是什麽都隻以常理而論的話又有誰有能想得到劉備會突襲宛城呢
更何況諸葛亮的才智無論你怎麽高估恐怕都不會算過分但是你隻要稍許有所輕視那便很有可能就是萬劫不複之局
以高順後世穿越者的見地來看他或許可以對別人有所小視但唯獨對諸葛亮高順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萬一道旁真被設下伏兵……那自己又該如何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