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半晌沒說話,來之前本就是疑問重重,見了這位名聲鵲起的公子哥,疑問似乎更多了。
閱人無數,江湖經驗也遠勝一般人的道人,上船之後也屢次仔細觀察此人到底有何不同之處。
卻不成想,一點蛛絲馬跡都未發現。
論武功,此人資質平平,實力幾乎沒有;論資質天賦,他年歲不小,若是有過人之處早已得到宗門的橄欖枝,何至於整日在青陽城吃喝玩樂,累積了無數風言風語。
那玉簫聲聲,妖狼伏地諸事,皆有強力佐證,不像是沒有根據的三人成虎之言。
牡丹花開,所觀者巨多,造假不得;宋萬溪之毒,解了是千真萬確,更是半點糊弄的空間都不曾有。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聽到的和看到的,乃至於今日親自求證,道人越發糊塗了。
“你可曾拜師學藝?”終於開口的道人問李賢。
“李家商賈之家,武道修仙一途相距甚遠,本人也是資質平平,想拜師也無處可尋。”
那道人又問:“既然未曾拜師學藝,天賦也平平,如此需要很大本事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貧道疑問頗多。”
李賢又多看了幾眼立於船頭,紋絲不動的道人,他道:“道長,我們不是故人,既不相熟,也未一見如故,你飛身上船,所問頗多,疑問更多的應該是我這個晚輩吧。”
那道人很罕見的哈哈一笑:“說的也是,貧道一介方外之人,遊山玩水,尋仙求道;偶然來到這青陽城聽說了公子之事,不由的來了興趣。想知道近日名傳四方的那位年輕人是個什麽來頭;故此,今日唐突上船,問個究竟。”
“恐怕,讓道長失望了!”
道人搖頭,手中長劍換了隻手,目光從遠方的滾滾江水收迴視線:“自古,江山代有才人出,年輕人你既然能有如此實力,貧道無所謂失望。”
原來是個沒事幹,到處遊山玩水,好奇心十足的道士。
水聲滔滔,逝水河兩岸的過客,以及河中許多船上的好事之人,依然在注視著這艘小船上奇怪的一幕。
孫有才沒有戒備之心,久坐犯困,被太陽曬的久,確實有點腦袋不聽使喚。
多年的撐船生涯,讓船尾的船夫什麽時候都是那樣重複著千篇一律的搖獎動作。
“那無風崖封印千年的魔頭,自此下落不明,鳴淵也不知所蹤,據說此事也與你李家有莫大關係?”似乎想起了什麽,船頭的道人問起了無風崖的事情。
早已是過去了很久之事,李賢至今也不願多提,這道士話真的多,李賢有點煩了。
他隻是象征性的道:“商紅葉並未飛升,肉身豈能不滅,八成早已是一堆枯骨。至於鳴淵,那玩意很厲害嗎?”
道人一副,說了你這小子也不明白的表情,沒有充當一個解說人,直接略過了:“是的,很厲害。”
“至於和我李家的關係,那或許隻有一千年前先祖李朝歌封印商紅葉的事和此事有關了。”
道人沒言語,過了會他道:“不介意的話,我們同船而行。”
“道長要是不嫌棄,請便。”李賢豈能不嫌棄,隻是這個厚臉皮的道長話都說的這個份上了,無法拒絕。
就算不同意,以這道人飛天遁地的本事,一個不如意,將他們一船人扔水裏是大有可能,事後還能美其名曰“貧道自由自在,瀟灑慣了”,到哪說理去。
百無聊賴,李賢又拿起那本隨身攜帶研究的《大荒經》。
翻了幾頁,道人眼角餘光瞥向這邊:“年紀輕輕也想遁入空門?紅塵事多,小小年紀,斷得了嗎?”
李賢合起線裝書,又看了首頁上《大荒經》三個字,這道士把這當成佛經了。
看來也不是什麽神仙高人,難不成那些有名字帶“經”的書,都是佛教典籍?
“道長,此書並非佛經,偶然所得,一時也看不明白,隨身帶著參詳;至於那佛門,還是算了,晚輩我天生六根不淨,喜歡這紅塵俗世,怕是和佛門無緣了。”
“可否讓貧道瞧瞧。”
李賢將宛如天書的《大荒經》遞給道人:“正好,以道長的見識,能通讀全篇也說不定。”
道人拿過《大荒經》單手托著,書本自動翻頁,以極快的速度看完了整本書。
道人將《大荒經》還給李賢:“慚愧,老夫看此書也是一知半解,粗看像是道家典籍,再看又像是武功心法一類的書籍。雖看不太明白,但此書確實高深莫測;李公子你大可不必煩惱,心動意動,順其自然;正好你沒有武道根基,也未有拜師學藝,對修仙一途也是一知半解,過往繁雜經驗對你的影響幾乎沒有。你完全是一張白紙,能參透此書其中玄機也說不定。今日,既然免費蹭得公子同船之行,貧道也不好空手而來,空手而去,幾句道家功法法門,送予公子。”
說實話李賢沒多少驚喜,這本《大荒經》看不懂,難道你送我道家法門就看得懂了。
不過,有總比沒有的強,反正是白來的,不要白不要。
“若如此,晚輩自當感激不盡;隻是天下諸門諸派,皆有不成文的規矩,道長將不外傳道家法門傳於我這門外之人,會不會給道長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上船之後,那道人第二次笑了:“多少人對貧道三言兩語的指點求而不得,今日貧道送上門來,你能有如此秉性,實屬難得。貧道向來不在乎繁文縟節,門派規矩,高興了便去做,其他的,何必在乎。”
李賢聽著便是,也不多言,隻聽那道人聲音清晰的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道人一口氣說了上百字的道家法門,說完了問李賢:“記住多少?”
李賢也不知道怎麽迴事,似乎全都牢記於心,難道記憶力真的在無形中變好了:“應該全記住了,不過,道長,你這麽說,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那道人第三次笑道:“此乃總綱,勝在概括,以大見小。榆木腦袋,資質一般之人,就算是滾瓜爛熟,也無大用。其中奧妙玄機,需要時時參悟才能受益匪淺。若是有幸被人聽去,悟有所得,那也是他的造化,此乃幸事。”
“晚輩感謝道長指點之嗯,還不知道長大名呢。”李賢起身行了一禮。
“貧道道號玄真。”
原來是玄真道人,就算是李賢常年待在青陽城,也聽說過齊雲山玄清觀玄真道人的大名。
今日,當真是運氣頗好,碰到高人了。
閱人無數,江湖經驗也遠勝一般人的道人,上船之後也屢次仔細觀察此人到底有何不同之處。
卻不成想,一點蛛絲馬跡都未發現。
論武功,此人資質平平,實力幾乎沒有;論資質天賦,他年歲不小,若是有過人之處早已得到宗門的橄欖枝,何至於整日在青陽城吃喝玩樂,累積了無數風言風語。
那玉簫聲聲,妖狼伏地諸事,皆有強力佐證,不像是沒有根據的三人成虎之言。
牡丹花開,所觀者巨多,造假不得;宋萬溪之毒,解了是千真萬確,更是半點糊弄的空間都不曾有。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聽到的和看到的,乃至於今日親自求證,道人越發糊塗了。
“你可曾拜師學藝?”終於開口的道人問李賢。
“李家商賈之家,武道修仙一途相距甚遠,本人也是資質平平,想拜師也無處可尋。”
那道人又問:“既然未曾拜師學藝,天賦也平平,如此需要很大本事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貧道疑問頗多。”
李賢又多看了幾眼立於船頭,紋絲不動的道人,他道:“道長,我們不是故人,既不相熟,也未一見如故,你飛身上船,所問頗多,疑問更多的應該是我這個晚輩吧。”
那道人很罕見的哈哈一笑:“說的也是,貧道一介方外之人,遊山玩水,尋仙求道;偶然來到這青陽城聽說了公子之事,不由的來了興趣。想知道近日名傳四方的那位年輕人是個什麽來頭;故此,今日唐突上船,問個究竟。”
“恐怕,讓道長失望了!”
道人搖頭,手中長劍換了隻手,目光從遠方的滾滾江水收迴視線:“自古,江山代有才人出,年輕人你既然能有如此實力,貧道無所謂失望。”
原來是個沒事幹,到處遊山玩水,好奇心十足的道士。
水聲滔滔,逝水河兩岸的過客,以及河中許多船上的好事之人,依然在注視著這艘小船上奇怪的一幕。
孫有才沒有戒備之心,久坐犯困,被太陽曬的久,確實有點腦袋不聽使喚。
多年的撐船生涯,讓船尾的船夫什麽時候都是那樣重複著千篇一律的搖獎動作。
“那無風崖封印千年的魔頭,自此下落不明,鳴淵也不知所蹤,據說此事也與你李家有莫大關係?”似乎想起了什麽,船頭的道人問起了無風崖的事情。
早已是過去了很久之事,李賢至今也不願多提,這道士話真的多,李賢有點煩了。
他隻是象征性的道:“商紅葉並未飛升,肉身豈能不滅,八成早已是一堆枯骨。至於鳴淵,那玩意很厲害嗎?”
道人一副,說了你這小子也不明白的表情,沒有充當一個解說人,直接略過了:“是的,很厲害。”
“至於和我李家的關係,那或許隻有一千年前先祖李朝歌封印商紅葉的事和此事有關了。”
道人沒言語,過了會他道:“不介意的話,我們同船而行。”
“道長要是不嫌棄,請便。”李賢豈能不嫌棄,隻是這個厚臉皮的道長話都說的這個份上了,無法拒絕。
就算不同意,以這道人飛天遁地的本事,一個不如意,將他們一船人扔水裏是大有可能,事後還能美其名曰“貧道自由自在,瀟灑慣了”,到哪說理去。
百無聊賴,李賢又拿起那本隨身攜帶研究的《大荒經》。
翻了幾頁,道人眼角餘光瞥向這邊:“年紀輕輕也想遁入空門?紅塵事多,小小年紀,斷得了嗎?”
李賢合起線裝書,又看了首頁上《大荒經》三個字,這道士把這當成佛經了。
看來也不是什麽神仙高人,難不成那些有名字帶“經”的書,都是佛教典籍?
“道長,此書並非佛經,偶然所得,一時也看不明白,隨身帶著參詳;至於那佛門,還是算了,晚輩我天生六根不淨,喜歡這紅塵俗世,怕是和佛門無緣了。”
“可否讓貧道瞧瞧。”
李賢將宛如天書的《大荒經》遞給道人:“正好,以道長的見識,能通讀全篇也說不定。”
道人拿過《大荒經》單手托著,書本自動翻頁,以極快的速度看完了整本書。
道人將《大荒經》還給李賢:“慚愧,老夫看此書也是一知半解,粗看像是道家典籍,再看又像是武功心法一類的書籍。雖看不太明白,但此書確實高深莫測;李公子你大可不必煩惱,心動意動,順其自然;正好你沒有武道根基,也未有拜師學藝,對修仙一途也是一知半解,過往繁雜經驗對你的影響幾乎沒有。你完全是一張白紙,能參透此書其中玄機也說不定。今日,既然免費蹭得公子同船之行,貧道也不好空手而來,空手而去,幾句道家功法法門,送予公子。”
說實話李賢沒多少驚喜,這本《大荒經》看不懂,難道你送我道家法門就看得懂了。
不過,有總比沒有的強,反正是白來的,不要白不要。
“若如此,晚輩自當感激不盡;隻是天下諸門諸派,皆有不成文的規矩,道長將不外傳道家法門傳於我這門外之人,會不會給道長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上船之後,那道人第二次笑了:“多少人對貧道三言兩語的指點求而不得,今日貧道送上門來,你能有如此秉性,實屬難得。貧道向來不在乎繁文縟節,門派規矩,高興了便去做,其他的,何必在乎。”
李賢聽著便是,也不多言,隻聽那道人聲音清晰的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道人一口氣說了上百字的道家法門,說完了問李賢:“記住多少?”
李賢也不知道怎麽迴事,似乎全都牢記於心,難道記憶力真的在無形中變好了:“應該全記住了,不過,道長,你這麽說,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那道人第三次笑道:“此乃總綱,勝在概括,以大見小。榆木腦袋,資質一般之人,就算是滾瓜爛熟,也無大用。其中奧妙玄機,需要時時參悟才能受益匪淺。若是有幸被人聽去,悟有所得,那也是他的造化,此乃幸事。”
“晚輩感謝道長指點之嗯,還不知道長大名呢。”李賢起身行了一禮。
“貧道道號玄真。”
原來是玄真道人,就算是李賢常年待在青陽城,也聽說過齊雲山玄清觀玄真道人的大名。
今日,當真是運氣頗好,碰到高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