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也跟著起杯喝了,藏在桌下的左手落在李爻膝蓋上,沒什麽動作,隻是想碰到他就安心。
話是如此的,景平卻不得不多想:娘親當年察覺到危險,才將一枚玉扳指交給當今皇後,隻是不知皇後娘娘和蘇禾用什麽辦法除去了先帝的懷疑。
也或許沒除,是先帝沒來及動手,人就沒了。
皇後娘娘近來拿出了玉扳指卻不承認有方子,真的沒有麽?
幾個人各懷心事,都多喝了幾杯。在靈前,持著敬意沒有放肆無度。
「王爺,定昏已過,您身體還未痊癒,迴吧。老爺在天有靈知道您盡心了。」老管家適時勸李爻。
李爻從早支撐到現在,整日沒歇,確實累得不行了。他沒再以守到子時的孝禮牽束自己。
聽說生者執念過甚,會阻礙已故之人的往生路。
李爻再對靈位拜了拜,與老管家道別,由景平扶著,一瘸一拐往外走,出府門時迴望黑底反白的碩大「奠」字,默道:老師走好。
這念頭被恰來的風捲起,飄去了天邊。
似乎鄭錚迴來過,拾走了牽念,與這輩子最得意的學生無言告別。
黃驍出大門,變迴那副公事公辦的精明模樣,與李爻、景平作別,上馬獨自離開了。
李爻平平的酒量因身體不好又打對摺。
車馬搖晃,他昏昏沉沉,剛想仰進座位,被景平一把摟在懷裏:「我在這呢,你怎麽去靠那硬邦邦的椅子背?」
李爻笑了下,歪身倚了他:「剛才人多未得多說,」這些天他不敢著實用嗓子,說話帶著氣音,在密閉的小空間裏,酥得撩人,「五弊散方子的事情,別往心裏去。」
景平垂眼看他,在他髮鬢貼了貼,輕聲答:「嗯,母債子償,孽緣也是緣。這輩子註定跟你糾纏,這麽一想我還挺高興的。」
李爻嗤笑,低聲罵一句「瘋小子」,心裏卻百轉千迴,坐直身子把景平摟在懷裏抱緊,才閉目養神了。
景平貼著他,聞他身上淡香混著不重的酒氣,也要醉了。
而他那倒黴催的師父花信風於這日夜半三更時,到了瞻天道暴/亂發生之處。
那地方顯然被專門打掃過,難辨亂象。細看杳無人煙的荒地深處,泥土被大片翻過。
慘兮兮的月光下,泛著灰白色,一團死氣。
花信風把心一橫,仗著自己渾身將軍的血煞氣,一邊把李爻變著花樣罵了個夠,一邊挖開墳場,換來四字結果——悉數坑殺。
投誠的萬人山匪,都是被綁著活埋下去的。
沒有暴/動。
沒有反叛。
隻有趙晟的出爾反爾,睚眥必報。
李爻第二天下午聽到這個消息時,心緒沒大波瀾,隻預料成真地合上眼睛,掩去悲涼。
那些冤魂正在郊外凝聚成炸彈,等著被有心人利用,炸出一片山崩地裂。
鄭錚身故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李爻身體都沒緩上來。
好幾次景平見他在書房,公文沒批擬完,人先趴在桌上睡著了。
南晉首屈一指的倔老頭鄭錚磕死在金殿之上,除了把李爻磕得病來如山倒,還徹底磕裂了皇上對二皇子的看重。
國本血脈一旦存疑,便註定生出難以修復的裂痕。
沒得實證的猜疑成了對趙晟最大的折磨。他常在宮裏大發脾氣,思慮過甚頭痛欲裂。
也正因如此,他無心政務,很多事情交由官員去做、問都懶得問了。
趙晟在小半年的時間裏小病不斷,多是頭疼腦熱,傷寒上火之類。
真正縈繞心頭的夢魘除了腦袋上的一片綠,還有鄭錚留在金殿裏的三縷魂魄。這讓他上朝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是夜難成眠,閉上眼睛睡不大會兒就會驚醒,隻有白天能睡一兩個時辰。大部分時間扶搖陪著他。扶搖很懂帝王之心,能哄得他忘了理不清的烏漆嘛遭。
趙晟難受得緊了,也會找景平入宮來看。景平多會給他開些溫調方子。
賀神醫勸趙晟「或該尋可心人陪著,到坊間逛逛,外麵樂子多,讓心不睏乏,身體自然會好些」。
這當然不是醫者的良心——景平待趙晟沒良心。他不過是想讓趙晟無意間聽到、看到一些他希望對方知道、又不能直言講述的事。
隻有通過侍政閣的關係彎繞到坊間去,變著法兒讓趙晟知道。
急不得。
事實證明,南晉沒有趙晟這根最粗的攪屎棍裹亂,烏煙瘴氣是可以漸漸沉澱的。
渾濁一團的內政漸有清明之相。
就連幽州都在景平和沈沖的明暗相和下,漸生安穩。很多流民、貧民願與官軍合力開墾荒地、種植糧田,樂於成為「軍農戶」,安時種地操練、亂時放下鋤頭保家衛國。
可老天爺能給的慈悲終歸有限。
容得趙晟、南晉修養半年,已經耗盡了耐心。
秋風起時,老天又抽風了。
幽州費力開荒、撒種發芽的田地,被接連下了十幾天的大雨沖得泥泛根爛、碩果東流水。
暖水河的怒濤撲上堤壩,淹了兩岸村莊。
又有大量村民流落。
沈沖有再多的錢,也不可能養得了幾十萬百姓。
常健受皇命剿匪之後,雖然一直被李爻別有用心地留在幽州關口,明麵上是帶頭安穩流民、執行屯兵改革、給莊別留撐腰,暗地裏是對他的牽製。
話是如此的,景平卻不得不多想:娘親當年察覺到危險,才將一枚玉扳指交給當今皇後,隻是不知皇後娘娘和蘇禾用什麽辦法除去了先帝的懷疑。
也或許沒除,是先帝沒來及動手,人就沒了。
皇後娘娘近來拿出了玉扳指卻不承認有方子,真的沒有麽?
幾個人各懷心事,都多喝了幾杯。在靈前,持著敬意沒有放肆無度。
「王爺,定昏已過,您身體還未痊癒,迴吧。老爺在天有靈知道您盡心了。」老管家適時勸李爻。
李爻從早支撐到現在,整日沒歇,確實累得不行了。他沒再以守到子時的孝禮牽束自己。
聽說生者執念過甚,會阻礙已故之人的往生路。
李爻再對靈位拜了拜,與老管家道別,由景平扶著,一瘸一拐往外走,出府門時迴望黑底反白的碩大「奠」字,默道:老師走好。
這念頭被恰來的風捲起,飄去了天邊。
似乎鄭錚迴來過,拾走了牽念,與這輩子最得意的學生無言告別。
黃驍出大門,變迴那副公事公辦的精明模樣,與李爻、景平作別,上馬獨自離開了。
李爻平平的酒量因身體不好又打對摺。
車馬搖晃,他昏昏沉沉,剛想仰進座位,被景平一把摟在懷裏:「我在這呢,你怎麽去靠那硬邦邦的椅子背?」
李爻笑了下,歪身倚了他:「剛才人多未得多說,」這些天他不敢著實用嗓子,說話帶著氣音,在密閉的小空間裏,酥得撩人,「五弊散方子的事情,別往心裏去。」
景平垂眼看他,在他髮鬢貼了貼,輕聲答:「嗯,母債子償,孽緣也是緣。這輩子註定跟你糾纏,這麽一想我還挺高興的。」
李爻嗤笑,低聲罵一句「瘋小子」,心裏卻百轉千迴,坐直身子把景平摟在懷裏抱緊,才閉目養神了。
景平貼著他,聞他身上淡香混著不重的酒氣,也要醉了。
而他那倒黴催的師父花信風於這日夜半三更時,到了瞻天道暴/亂發生之處。
那地方顯然被專門打掃過,難辨亂象。細看杳無人煙的荒地深處,泥土被大片翻過。
慘兮兮的月光下,泛著灰白色,一團死氣。
花信風把心一橫,仗著自己渾身將軍的血煞氣,一邊把李爻變著花樣罵了個夠,一邊挖開墳場,換來四字結果——悉數坑殺。
投誠的萬人山匪,都是被綁著活埋下去的。
沒有暴/動。
沒有反叛。
隻有趙晟的出爾反爾,睚眥必報。
李爻第二天下午聽到這個消息時,心緒沒大波瀾,隻預料成真地合上眼睛,掩去悲涼。
那些冤魂正在郊外凝聚成炸彈,等著被有心人利用,炸出一片山崩地裂。
鄭錚身故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李爻身體都沒緩上來。
好幾次景平見他在書房,公文沒批擬完,人先趴在桌上睡著了。
南晉首屈一指的倔老頭鄭錚磕死在金殿之上,除了把李爻磕得病來如山倒,還徹底磕裂了皇上對二皇子的看重。
國本血脈一旦存疑,便註定生出難以修復的裂痕。
沒得實證的猜疑成了對趙晟最大的折磨。他常在宮裏大發脾氣,思慮過甚頭痛欲裂。
也正因如此,他無心政務,很多事情交由官員去做、問都懶得問了。
趙晟在小半年的時間裏小病不斷,多是頭疼腦熱,傷寒上火之類。
真正縈繞心頭的夢魘除了腦袋上的一片綠,還有鄭錚留在金殿裏的三縷魂魄。這讓他上朝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是夜難成眠,閉上眼睛睡不大會兒就會驚醒,隻有白天能睡一兩個時辰。大部分時間扶搖陪著他。扶搖很懂帝王之心,能哄得他忘了理不清的烏漆嘛遭。
趙晟難受得緊了,也會找景平入宮來看。景平多會給他開些溫調方子。
賀神醫勸趙晟「或該尋可心人陪著,到坊間逛逛,外麵樂子多,讓心不睏乏,身體自然會好些」。
這當然不是醫者的良心——景平待趙晟沒良心。他不過是想讓趙晟無意間聽到、看到一些他希望對方知道、又不能直言講述的事。
隻有通過侍政閣的關係彎繞到坊間去,變著法兒讓趙晟知道。
急不得。
事實證明,南晉沒有趙晟這根最粗的攪屎棍裹亂,烏煙瘴氣是可以漸漸沉澱的。
渾濁一團的內政漸有清明之相。
就連幽州都在景平和沈沖的明暗相和下,漸生安穩。很多流民、貧民願與官軍合力開墾荒地、種植糧田,樂於成為「軍農戶」,安時種地操練、亂時放下鋤頭保家衛國。
可老天爺能給的慈悲終歸有限。
容得趙晟、南晉修養半年,已經耗盡了耐心。
秋風起時,老天又抽風了。
幽州費力開荒、撒種發芽的田地,被接連下了十幾天的大雨沖得泥泛根爛、碩果東流水。
暖水河的怒濤撲上堤壩,淹了兩岸村莊。
又有大量村民流落。
沈沖有再多的錢,也不可能養得了幾十萬百姓。
常健受皇命剿匪之後,雖然一直被李爻別有用心地留在幽州關口,明麵上是帶頭安穩流民、執行屯兵改革、給莊別留撐腰,暗地裏是對他的牽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