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爻不覺得這樣的人會突然蹦出來攪進朝局裏。
料想前天景平神神秘秘、胸有成竹……秘密武器是沈沖?
他忍不住迴頭看。
結果賀泠大人站那一動不動,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跟個菩薩似的。
「臣領旨,再去與沈沖勾對細節,」尚書令緩一口氣繼續,「陛下,微臣要奏的第二件事是……糧田得捐,卻無人耕種,民婦老嫗耕種糧田若是經驗不足,導致產力下降,會帶出連串的不良後果……」
聽得出來,尚書令說這話時咬著後槽牙,是生怕趙晟突然發瘋、沖他來一通。
好在,趙晟北麵走一遭,大概把腦袋裏的毒凍死了一半,還剩下那半稀裏糊塗:「沈沖捐地,竟不捐人麽?」
滿朝文武無人吭聲:他是地主,不是奴隸主,也不是人/販/子,種地的農戶不都要被征了兵麽?
嗯……這麽一想就明白了,八成是地主家也沒人種地,才索性將地皮捐了。
好半天沒人敢蹦出來說皇上腦殘。
終於,戶部尚書忍不住了,道:「迴陛下,萬民皆陛下所有,已經準備徵召入伍了。」
皇上這才轉過彎來,一笑:「倒是朕糊塗了,不知諸位愛卿可有良方?」
李爻麵露淺笑,明白了景平的盤算。
果然,景平出列道:「陛下,侍政閣近來收到的萬民諫裏有方法,集議已經呈上,不知陛下聖聽裁斷,法子是否可行?」
景平醫術極高,不捅婁子還會掙錢,趙晟對他印象其實是不錯的:「朕近來身子不爽,尚未細看,愛卿當殿說說,也請諸卿聽過議一議」。
景平言簡意賅,道:「迴陛下,方法名為『屯兵於農』。數日前,先帝曾託夢於康南王,王爺在朝上已經說過了。早追至漢末已有屯田之策,隻是那時軍墾荒地,遠不如我大晉活田充裕。」
話音落,數位朝臣附議,自皇上提出徵兵百萬時起,腦子不糊塗的朝臣便知道趙晟效仿慕容鮮卑是癡人說夢,慕容遊牧為主,行軍拔寨不種地,走到哪裏獵到哪裏,再不濟便是劫掠。
南晉官軍掠誰?
自己搶自己嗎?
好在皇上腦子不夠清楚,政令尚沒形成酷法推行,便暫時沒有腰杆直挺的言官豁出命去死諫。
眼下若能得此方法柔緩一步,是太好了。
「也好,」趙晟沒一錘定音,隻是同景平道,「賀愛卿擬個執行方來,咱們再議是否可行。」
景平領命。
尚書令所奏之事告一段落。
常健出列道:「陛下。」
不等他說話,趙晟搶先笑道:「老將軍,朕猜你要請辭,是嗎?」
他一笑,臣子們便一哆嗦。
常健鬧不清皇上怎麽一會兒傻、一會兒聰明,隻得硬著頭皮繼續道:「老臣年紀大了,常年在邊關,還朝得陛下重祿封驃騎將軍,此番出征做先鋒,實乃自不量力,拚得老命依然讓陛下有所損傷,理當領罪領罰。還朝之後,陛下非但沒罰,還準許臣在府內養傷,臣無地自容,如今陛下霸業未成,老臣難有建樹,無顏空吃糧餉,是以自請辭官歸野,驃騎將軍一職理當讓賢。」
趙晟「嘿嘿」幹笑兩聲,道:「常家滿門忠烈,你兩個兒子在沙場上一損一傷,朕如何能怪罪你?老將軍所提之事朕理解,也明白力不從心之難受,隻是此次……朕近來收到密奏,參幽州刺史莊別留與山匪勾結、意圖刺王殺駕,夭折北征之行,這話朕本是不信的,但反觀事實又不得不疑,且……」他說話時笑容像臉譜,僵硬地描在嘴角上,「老將軍護佑失手是事實,朕覺得做事該有始終,哪怕老將軍要掛帥封印,也該將幽州匪患清查、剿滅再提。愛卿更說過,待到春日天氣好,可捲土重來。是不是啊?」
皇上跟常健來勁,羅圈算盤打得劈裏啪啦響。
李爻的關注點卻在「密奏」二字上——皇上說「密奏」而不是「密報」。
南晉能夠成「奏」需得邏輯基本完整,能在短短時間內查清因果,上奏之人非是通天之能,便是早有預謀。
這鬧不好是誰的連環算計!
需得查一查這人是誰。
通過哪條路徑查呢……
李爻摩挲著腕帶暗暗盤算。
常健沉默片刻,躬身道:「老臣領旨,」他略有遲疑,又道,「但老臣想向陛下討一道恩赦。」
「你說。」
「老臣聽聞,落草為寇的山匪或是沒有田地耕種的流民,若他們願降,請陛下赦一道招安令。」
這話一出,李爻暗道壞了。
刺王殺駕已經做實,恩赦如何能討?
即便要討,也不該趕在這檔口、更不能直接提。
念頭還沒落下,見趙晟突然一揚手,蓋碗直向常健飛去,貼著他的耳朵擦過、落在身後,摔了個粉粉碎:「大膽,你是在給意欲謀逆之人討赦令嗎!好讓禍心恣意、賊人敢效仿?!」
第149章 投名
皇上當殿暴怒, 群臣皆躬身大禮、不敢仰麵視君,齊稱「陛下息怒」。
好半天,殿上安靜。
趙晟坐在龍椅裏深吸氣的聲音都聽得清晰。
「罷了, 都起來吧, 是朕……」他捏眉心, 「病癒之後心緒不寧。」
臣子們直腰也像六月裏黃瓜遭了霜。
趙晟道:「常老將軍所言在理, 如今徵兵是大,山匪雖然伏擊官軍、忤逆謀刺,理當千刀萬剮, 但若他們願意從軍, 就單編一支隊伍。」
料想前天景平神神秘秘、胸有成竹……秘密武器是沈沖?
他忍不住迴頭看。
結果賀泠大人站那一動不動,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跟個菩薩似的。
「臣領旨,再去與沈沖勾對細節,」尚書令緩一口氣繼續,「陛下,微臣要奏的第二件事是……糧田得捐,卻無人耕種,民婦老嫗耕種糧田若是經驗不足,導致產力下降,會帶出連串的不良後果……」
聽得出來,尚書令說這話時咬著後槽牙,是生怕趙晟突然發瘋、沖他來一通。
好在,趙晟北麵走一遭,大概把腦袋裏的毒凍死了一半,還剩下那半稀裏糊塗:「沈沖捐地,竟不捐人麽?」
滿朝文武無人吭聲:他是地主,不是奴隸主,也不是人/販/子,種地的農戶不都要被征了兵麽?
嗯……這麽一想就明白了,八成是地主家也沒人種地,才索性將地皮捐了。
好半天沒人敢蹦出來說皇上腦殘。
終於,戶部尚書忍不住了,道:「迴陛下,萬民皆陛下所有,已經準備徵召入伍了。」
皇上這才轉過彎來,一笑:「倒是朕糊塗了,不知諸位愛卿可有良方?」
李爻麵露淺笑,明白了景平的盤算。
果然,景平出列道:「陛下,侍政閣近來收到的萬民諫裏有方法,集議已經呈上,不知陛下聖聽裁斷,法子是否可行?」
景平醫術極高,不捅婁子還會掙錢,趙晟對他印象其實是不錯的:「朕近來身子不爽,尚未細看,愛卿當殿說說,也請諸卿聽過議一議」。
景平言簡意賅,道:「迴陛下,方法名為『屯兵於農』。數日前,先帝曾託夢於康南王,王爺在朝上已經說過了。早追至漢末已有屯田之策,隻是那時軍墾荒地,遠不如我大晉活田充裕。」
話音落,數位朝臣附議,自皇上提出徵兵百萬時起,腦子不糊塗的朝臣便知道趙晟效仿慕容鮮卑是癡人說夢,慕容遊牧為主,行軍拔寨不種地,走到哪裏獵到哪裏,再不濟便是劫掠。
南晉官軍掠誰?
自己搶自己嗎?
好在皇上腦子不夠清楚,政令尚沒形成酷法推行,便暫時沒有腰杆直挺的言官豁出命去死諫。
眼下若能得此方法柔緩一步,是太好了。
「也好,」趙晟沒一錘定音,隻是同景平道,「賀愛卿擬個執行方來,咱們再議是否可行。」
景平領命。
尚書令所奏之事告一段落。
常健出列道:「陛下。」
不等他說話,趙晟搶先笑道:「老將軍,朕猜你要請辭,是嗎?」
他一笑,臣子們便一哆嗦。
常健鬧不清皇上怎麽一會兒傻、一會兒聰明,隻得硬著頭皮繼續道:「老臣年紀大了,常年在邊關,還朝得陛下重祿封驃騎將軍,此番出征做先鋒,實乃自不量力,拚得老命依然讓陛下有所損傷,理當領罪領罰。還朝之後,陛下非但沒罰,還準許臣在府內養傷,臣無地自容,如今陛下霸業未成,老臣難有建樹,無顏空吃糧餉,是以自請辭官歸野,驃騎將軍一職理當讓賢。」
趙晟「嘿嘿」幹笑兩聲,道:「常家滿門忠烈,你兩個兒子在沙場上一損一傷,朕如何能怪罪你?老將軍所提之事朕理解,也明白力不從心之難受,隻是此次……朕近來收到密奏,參幽州刺史莊別留與山匪勾結、意圖刺王殺駕,夭折北征之行,這話朕本是不信的,但反觀事實又不得不疑,且……」他說話時笑容像臉譜,僵硬地描在嘴角上,「老將軍護佑失手是事實,朕覺得做事該有始終,哪怕老將軍要掛帥封印,也該將幽州匪患清查、剿滅再提。愛卿更說過,待到春日天氣好,可捲土重來。是不是啊?」
皇上跟常健來勁,羅圈算盤打得劈裏啪啦響。
李爻的關注點卻在「密奏」二字上——皇上說「密奏」而不是「密報」。
南晉能夠成「奏」需得邏輯基本完整,能在短短時間內查清因果,上奏之人非是通天之能,便是早有預謀。
這鬧不好是誰的連環算計!
需得查一查這人是誰。
通過哪條路徑查呢……
李爻摩挲著腕帶暗暗盤算。
常健沉默片刻,躬身道:「老臣領旨,」他略有遲疑,又道,「但老臣想向陛下討一道恩赦。」
「你說。」
「老臣聽聞,落草為寇的山匪或是沒有田地耕種的流民,若他們願降,請陛下赦一道招安令。」
這話一出,李爻暗道壞了。
刺王殺駕已經做實,恩赦如何能討?
即便要討,也不該趕在這檔口、更不能直接提。
念頭還沒落下,見趙晟突然一揚手,蓋碗直向常健飛去,貼著他的耳朵擦過、落在身後,摔了個粉粉碎:「大膽,你是在給意欲謀逆之人討赦令嗎!好讓禍心恣意、賊人敢效仿?!」
第149章 投名
皇上當殿暴怒, 群臣皆躬身大禮、不敢仰麵視君,齊稱「陛下息怒」。
好半天,殿上安靜。
趙晟坐在龍椅裏深吸氣的聲音都聽得清晰。
「罷了, 都起來吧, 是朕……」他捏眉心, 「病癒之後心緒不寧。」
臣子們直腰也像六月裏黃瓜遭了霜。
趙晟道:「常老將軍所言在理, 如今徵兵是大,山匪雖然伏擊官軍、忤逆謀刺,理當千刀萬剮, 但若他們願意從軍, 就單編一支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