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官交信,見王爺冷白如玉的臉上打了一層霜,坐在桌前一手捏著眉心,一手把信團了。他感覺自己橡根棍子似的杵在王爺麵前礙眼,行禮道:「卑職先下去了。」


    「等等,」李爻露了個笑意、指著茶海,「那邊有沏好的茶,你自便隨意,歇歇等我片刻。」


    而後,他急書一封信交予令官發給楊徐,讓對方帶人偷偷折返,暗探所謂的山匪底細。


    午後,他自己點齊人馬,親帶兩萬禁軍出都城三百餘裏,迎接禦駕還朝。


    幽州……


    李爻心裏反反覆覆是這個名字,深沉的羈絆填滿胸膛。


    那片土地曾爺爺的駐守之地,老將軍為了幽州百姓背上二臣罵名。


    如今,無論山匪是何身份,李爻都不希望那片土地慘遭災劫;百姓因禍連坐。


    更甚,即便是官匪一家,非要辮出對錯,也是南晉皇室難辭其咎——老實巴交的老百姓,但凡日子過得下去,誰管龍椅上坐的是誰?


    又有誰會豁出去千刀萬剮作翻天大禍?


    第147章 暗礁


    鄴陽向北三百裏。


    天還沒亮, 李爻就整肅列隊迎駕。


    北征軍遙遙而歸,離境時意氣風發,眼下灰頭土臉。


    常健見到李爻笑得一言難盡。


    李爻端正抱拳:都懂, 老將軍辛苦了。


    跟著, 他翻身下馬、到禦駕馬車前躬身:「微臣李爻恭迎聖駕。」


    車裏沒反應。


    好一會兒, 樊星掀開車簾, 無聲地請李爻上車。


    趙晟睡得昏昏沉沉。


    隱約聽見熟悉的聲音喚他「陛下」,眯起眼睛見到銀白熟悉的發色,朦朧看出對方的輪廓, 知道是李爻來了。


    他深吸一口氣, 張開手掌伸向李爻。


    即便是此時,那枚竹報平安的腰佩依然在他指間掛著,被掌心餘溫暖得不甚冰涼。


    玉佩的玉質很好,被李爻磕碎之後被趙晟用金子鑲好, 多年得趙晟不離手地摩挲,乍看當真不似有過裂痕。


    李爻見之內心翻覆, 不著邊際地想:若是趙晸和趙晟沒生在天家,會是怎樣的一對兄弟?該說人心貪圖,還是被利慾熏出惡念呢?


    他見皇上不罷休地張著手掌等他, 伸出一隻手給皇上握著。


    趙晟的手一直在抖, 眼睛裏流出的情緒很複雜, 像苦澀又像委屈, 最終化成一滴淚從眼角漾出來:「朕……走這一遭, 才知晏初你難矣……」


    向來不認錯的人說出這話……


    李爻被嗆得咳嗽起來。他眉頭往下沉, 比起相信人性改變, 他更相信狗改不了吃屎。饒是如此,他依舊奢望趙晟經此一遭, 能稍有些變化。


    然後,理智又化形啐了他一口,提醒他:別做夢了。


    「陛下此行辛苦,如今平安了,養好身體,萬事……莫要擔憂。」李爻道。


    趙晟呆愣看他片刻,喃喃自語似的:「南征北戰那些年……你到底是怎麽過來的?」


    這如何迴答?


    李爻垂著眼睛,眼尾微挑的弧度被苦笑映得悲傷:「每個人有自己的路,微臣的路是幫陛下蕩平戰火硝煙,陛下的路是……」


    幫百姓撐開一方安寧終是沒說出來。


    趙晟沒糾,隻是笑了,點手向樊星示意啟程,握著李爻的手帶起個力道,示意他坐下陪一會兒,自行閉目養神了。


    禦駕還朝,皇上一病不起,暫時沒精力找人麻煩,更連跨年宮宴都免了。


    常健也病了一場,但老將軍年過古稀依舊比皇上硬朗多了,李爻念著他在禦前替自己擋去這趟碎催差事的恩情,與景平一道去府上探望。


    還在年裏,是個難得的晴天。


    北關疾苦的風暫時沒吹透鄴陽的城牆,皇上落荒迴城的消息也沒臉嚷嚷得人盡皆知。


    百姓們穿新衣、串門子,街市上賣年貨的攤位生意興隆。


    二人到常健府上時,常懷正陪老爺子在院裏曬太陽,父子二人泥爐煎雪烹茶、相談溫馨。


    李爻不待常健行禮,笑著把人攔了:「年安年安!是我不速登門,失禮了,老將軍安坐。」


    「王爺、賀大人年安,」常健知道李爻的脾氣,沒矯情,著人換上新茶,親自給二人斟了,「犬子得王爺照拂,老朽先謝過了。」


    「同是沙場搏命的弟兄,不說這些。」李爻端杯捂手,讓茶香繞在鼻息間。他對吃喝有點講究,又愛喝口茶,一下聞出這普洱是鳳束上品。


    「好茶!」他贊道。


    常懷近來不似剛迴都城時沉默鬱鬱了,搶先笑著接茬道:「我爹的珍藏,我三番四次說想嚐一口,他不給,說我暴殄天物。」


    「皇上賞的。老朽不懂茶,隻覺得好喝,就借花獻佛拿出來請王爺嚐嚐了,」常健隨口閑聊一句,換話題,「王爺來,是想問幽州的山匪吧?」


    他為人很痛快,不繞彎子很對李爻胃口。


    李爻承認。


    常健將這些天的經過事無巨細地講了。


    李爻越聽越不對,怕真是好的不靈壞的靈、讓他猜著了。


    比起刺王殺駕,整件事更像一場別有用心的「兵諫」給趙晟警告,從小死士出場到炸山阻擊禦駕,布局刻意、有條不紊;皇上脫險後,官軍即刻上山圍剿,山匪居然早已人去寨子空。


    期間顯然有人通風報信、更有知道晉軍排布弱點的高手指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臣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參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參差並收藏二臣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