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聲落,莊別留下馬,突然在趙晟麵前跪下:「陛下,幽州百姓經不得年征百萬的折騰,微臣替他們懇求陛下寬緩雄心,給一條活路。」


    趙晟皺眉道:「莊卿先起來,這年征百萬又不是隻征幽州一地,更何況身為大晉子民,上陣殺敵何嚐不是為了自己……」


    話沒說完,「嗖——」一聲破風響。


    冷箭猝不及防由趙晟背後襲來。


    趙晟功夫一般,聽見異響,下意識側身,來不及迴頭,肩膀已經猛然劇痛。


    箭正中肩頭。


    他慘唿一聲墜馬。


    皇上遇刺!


    所有人都慌了。


    鍾鼓樓附近已因皇上出行,避遣了閑人,護送聖駕的小隊官軍人數雖然不多,但該足夠了,怎麽還能著了暗道?!


    常健、楊徐、樊星,內侍庭高手同時環顧四周、拉開陣勢將皇上合圍當中——


    四麵八方靜悄悄的,樹上、房簷,均未見人。


    隻偶有一兩隻烏鴉飛過。


    「在那呢!」陡而有個禦前護衛指著棵葉子掉禿的樹。


    那樹離廢屋很近,樹幹幾乎貼著房簷生的。


    喊聲未落,枝頭微晃,幾粒雪鬆鬆垮垮地給晃下來——枝丫側麵確實躲了人。


    可明斷尺寸,從樹幹到房簷落差不過一尺高,能藏何人呢?


    侍衛們想不明白,索性不想。


    唿喝一聲,四下包抄。


    白駒過隙間,一道矮小的影子從樹枝躍到地上,往遠處飛奔而去。


    侍衛搭弓拉箭,流火追風,箭矢長了眼睛一般正中刺客膝窩。


    矮小的身影跌坐在地,很快被圍住、拿下。


    趙晟肩頭中箭,勉強被人從地上攙扶起來,精神尚沒恍惚,見被押上來的是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孩子瘦得像隻猴子,衣衫襤褸、雙頰凹陷,隻一雙眼睛亮晶晶的。


    趙晟見之驚怒交加:「小小年紀,為何要殺朕?!」


    孩子被一圈鋼刀架在脖子上,抬眼恨恨盯著趙晟:「若沒有你,我哥不會戰死沙場!我娘更不會因那狗屁徵兵令不舍我入伍、向鄰舍隱瞞弟弟出生的消息,日日怕他哭泣出聲,最後誤將他悶死在繈褓裏!我要殺了你!給他們報仇!讓城中的百姓都迴家!」


    趙晟看笑話似的看他:「恨朕做什麽?若沒有四夷來犯,又怎麽會有戰死沙場?你與其怪朕,不如將這仇恨帶到沙場上去!」


    「你根本是想讓百姓為你送死!枉死的冤魂斷送的是大晉氣數!」這話簡直不像出自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之口。


    他爆喝之後眼神一凜,突然竄起來,雙手猛去抓架在他脖子上的鋼刀,扯過來狠命一劃。


    押他的一圈官軍誰也沒想到他來真的,收手已經晚了,隻得看他熱血潑灑在冰天雪地裏。


    他是自知謀刺皇上,定不得好死,給了自己一個痛快。


    也罷。


    隻是可嘆,刺客竟是一個孩子。


    他像個死士。


    或許死得悲壯。


    趙晟被護送迴驛館療傷,夜裏發了高熱。


    那小孩子在箭尖上塗過毒草汁液,隻因無人指點,毒性並不足以致命。


    饒是如此,趙晟還是被嚇到了,他從沒受過金創之傷,第一次直麵刀劍無眼。


    如今在城中轉一圈都能被行刺,更不要提征戰外敵,麵對數十萬韃靼了。


    於是,他養傷幾日,燒退了趕快出城,以大雪封路為名,打道迴府。


    然而,事情到這還沒有完。


    隨趙晟入城的是三千精銳騎兵。其餘分三路走的大軍,約定好在幽州口以南十裏匯合。


    可禦駕剛出城關,官道旁的高山之上突然「轟隆」一聲炸。


    常健等人這幾天在心裏罵的街都翻不出新花樣了,驚急又茫然地抬頭觀望,見山邊爆起大片粉色雪煙。


    又是湘妃怒!


    緊跟著殘雪和著潮泥,雪崩似的砸下來。


    「護駕——!」常健高喝,「風翼軍結堅壁陣護送陛下!」


    但在自然災劫麵前,血肉之軀集結的銅牆鐵壁不堪一擊,官軍很快被衝散,戰馬驚鳴四起。


    山上還在接連爆雷,落雪崩塌加劇。


    趙晟不明所以從車裏探頭往外看,被老將軍一把按迴去。


    老將棄馬,飛身躍到禦駕車轅上,與楊徐一同駕車,衝出亂局。車馬揚起一趟雪煙混泥,七扭八拐、打著滑地風馳電掣。


    也就在這時,兩旁山上冒出無數山匪,吶喊搖旗、擂鼓助威,早有計劃地衝下山,將禦駕與騎軍徹底阻截開。目標精準,大有一副衝進車裏將皇上大卸八塊的兇狠氣勢。


    霎時間,常是寂寂冷寒的官道上馬蹄、人影糟亂,無論是誰,一旦拌摔便九死一生。


    嘶鳴、叫罵、哀嚎混作一團。


    常健和楊徐沒了命地往前沖,二人紛紛受傷。


    幸而三路大軍的一路統領長了個心眼兒、迴迎聖駕,才如天兵降世,嚇得山匪們風緊扯唿。


    趙晟在馬車裏顛簸了數裏路,搖晃成一顆渾圓的元宵,腦袋好幾處磕出血來,四下漏陷。


    李爻收到這個消息時,如同被雷劈了下。他倒沒幾分擔心給趙晟,而是因為常健在給他的急報上寫著「恐有內因」。


    老將軍定是看出不尋常的細節,才斷論如此,深想內因無非是「處心積慮、官匪一家」、又或是「內外勾結、裏通外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臣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參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參差並收藏二臣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