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逼宮
趙晟繼位之後, 老天待他不薄,雖然邊關總有大小叛亂,但天災總歸是沒有的。而今, 福氣大概是耗光了, 天災人禍一股腦全來了。
信安城外郊地震, 山體滑坡、道路開裂, 不僅徹底斷了絲茶古道的樞紐,還震出了越王趙昆天高皇帝遠的貪腐。
這王爺實在是不怎麽聰明,甩下封邑的爛攤子, 跑到皇上麵前賣慘, 委實把自己置於「老窩」之外。先被李爻把他和太守胡曉的胡作非為查出端倪,後又有鄭錚這齣了名的倔老頭去整頓災後重建。
老大人鄭錚心繫災民,路上已經想好了調動百姓重建家園熱情的方法。
結果到地方一看,鼻子好懸氣歪了。
李爻之前在這地方待得時間太短, 又是先奔著牽機處去的,來不及查探民情, 被皇上一紙詔書急召迴都城,他隻見城中心富貴人家尚有餘糧,照樣的歌舞昇平, 酒肉奢靡, 卻沒見那郊外的離火神君祠每日聚集大量的貧民百姓。這些人日日來此祈福, 得祠中日奢兩次粥飯, 便已經滿足得不行, 罔顧官府徵召勞工的號召, 「知足常樂」——順應劫難, 不與之爭,才能平安順利渡過難關。
這不是鬼迷心竅了麽!
因為民眾信奉的真神是皇上, 朝廷不發強征政令,官軍至今不得強行徵召勞工。鄭錚隻得提高了三倍報酬,挨街挨巷地親自去徵召遊說,收效甚微。
十戶裏有兩戶不差錢,事不關己;剩下八戶,多是死心塌地信離火神君。老大人費力四五天,召來的勞工不足二十人。
鄭錚隻得換了方法。
他手持政令,調動當地衙衛,將篤信神君的百姓們轟出祠堂,在神君祠厚重的大門上貼緊封條,言說神君真身喝令老夫帶領你們重建家園。
饒是這般,依舊有執拗之輩,擁堵在祠堂院外繞牆跪拜,看那模樣是寧可常日念經咒,也不肯去修路葺田。
更有人傳言說,鄭錚是來禍亂天下的妖魔。
老大人的火藥桶脾氣終於爆了,當場叫人把帶頭鬧事的下了獄,自行撕開封條,拎了根老藤拐棍,以天王老子擋路也提棍便敲的氣勢衝進供殿,將泥胚的神君像砸個稀碎,銅鑄大像則是一塊紅布從頭蒙到腳,怒喝道:「老夫替離火神君來指引爾等安家樂業,爾等罔顧點化,執迷自固,若老夫是妖,神君便該引天雷來劈!老夫就站在這,爾等看看,可有天雷劈我?!」
話音落,當然依舊碧空萬裏。
就這麽哄著、逼著、騙著,好不容易徵召了些老實百姓前去修路、墾田。
可事情鬧到這個地步,鄭錚砸了神像,不能當什麽都沒發生,他寫了一封奏報,自罪上奏到禦前。
好巧不巧,與這封奏書前後腳送到禦書房的,還有李爻的加急軍報。
軍報先奏敵軍增兵壓境,請求增兵;再詢問常健老將軍曾發的增兵奏請,陛下收到了沒有;最後說監軍鐸公公陣前莫名丟失政令,請求補發。
趙晟看見鄭錚的奏書時臉色已經不好看了,再看見李爻這封……
一張臉耷拉得跟剛死了爹似的。
「常將軍的軍報呢?」他向樊星怒吼,「上朝!現在讓那群昏官都給朕滾到朝上來!」
半個時辰之後,群臣位列大殿。
兵部尚書明白這鍋自己甩不掉,不等皇上責問,出列躬身行禮:「陛下,兵部官驛確實收到了常將軍的軍報,當時康南王啟程在即,微臣依例將軍報奏給東宮,同時奉抄同錄送到康南王府了。」
李爻封了郡王,依舊承理右相的職務,前些日子,皇上讓太子多跟他學學,軍務奏報便是由他和太子共理。
而常健這封軍報不知是耽誤了行程還是怎的,比那連丟十一城的衰事消息還晚到了兵部,四下忙亂一耽誤,李爻沒看著便已經出征了。
皇上遂看向太子趙岐。
太子行禮道:「迴父皇,兒臣日前確實收到了,也將事情安排下去了,但因……但因……」
他支支吾吾,話說不下去。
趙晟見他在大朝上扭捏,火氣更勝,厲聲嗬斥道:「有話好好說,結結巴巴成什麽樣子!」
「陛下,」辰王接話道,「微臣替殿下說句好話吧。」
他見趙晟不吭聲,自顧自繼續道:「太子殿下日前生了重病,強撐著高燒多次入宮見駕,多次不得見……」話到此處,頗有深意地看了趙晟一眼。
趙晟心裏有數,他最近和豫妃如膠似漆,依稀記得有次正和愛妃情到濃時,外事奏報太子殿下求見,他向外事官說讓太子先迴。
「日前殿下為了等陛下,險些在宮內暈倒,微臣心疼殿下,便與兵部商量,先將徵兵詔令發下去了,徵召條件如常,隻字未改。」
辰王沒提皇上沉迷後宮的不是,隻說了事。
趙晟鬆一口氣:「這便好,今日大朝,要將兵將調配的事擇定下來,莫要耽誤前線戰局。」
可辰王又道:「但……鄴陽城內無兵可征,近四五日,兵部陸續收到周邊各域迴事文書,各地均是如此……」
「什麽!」
趙晟下意識詫異一句之後,便已知緣由為何。
事至此時,鄭錚從前那不好聽的諫言在腦子裏打旋——陛下莫要重蹈前朝佛難禍患的覆轍啊!
趙晟一直覺得鄭錚危言聳聽,前朝天災外患、苛捐雜稅,為上者又不作為,才逼迫百姓如此;而晉朝經年風調雨順,稅收不重,隻是有些不長眼的外敵滋擾邊關,怎就至於鬧到與前朝落得同樣下場?
趙晟繼位之後, 老天待他不薄,雖然邊關總有大小叛亂,但天災總歸是沒有的。而今, 福氣大概是耗光了, 天災人禍一股腦全來了。
信安城外郊地震, 山體滑坡、道路開裂, 不僅徹底斷了絲茶古道的樞紐,還震出了越王趙昆天高皇帝遠的貪腐。
這王爺實在是不怎麽聰明,甩下封邑的爛攤子, 跑到皇上麵前賣慘, 委實把自己置於「老窩」之外。先被李爻把他和太守胡曉的胡作非為查出端倪,後又有鄭錚這齣了名的倔老頭去整頓災後重建。
老大人鄭錚心繫災民,路上已經想好了調動百姓重建家園熱情的方法。
結果到地方一看,鼻子好懸氣歪了。
李爻之前在這地方待得時間太短, 又是先奔著牽機處去的,來不及查探民情, 被皇上一紙詔書急召迴都城,他隻見城中心富貴人家尚有餘糧,照樣的歌舞昇平, 酒肉奢靡, 卻沒見那郊外的離火神君祠每日聚集大量的貧民百姓。這些人日日來此祈福, 得祠中日奢兩次粥飯, 便已經滿足得不行, 罔顧官府徵召勞工的號召, 「知足常樂」——順應劫難, 不與之爭,才能平安順利渡過難關。
這不是鬼迷心竅了麽!
因為民眾信奉的真神是皇上, 朝廷不發強征政令,官軍至今不得強行徵召勞工。鄭錚隻得提高了三倍報酬,挨街挨巷地親自去徵召遊說,收效甚微。
十戶裏有兩戶不差錢,事不關己;剩下八戶,多是死心塌地信離火神君。老大人費力四五天,召來的勞工不足二十人。
鄭錚隻得換了方法。
他手持政令,調動當地衙衛,將篤信神君的百姓們轟出祠堂,在神君祠厚重的大門上貼緊封條,言說神君真身喝令老夫帶領你們重建家園。
饒是這般,依舊有執拗之輩,擁堵在祠堂院外繞牆跪拜,看那模樣是寧可常日念經咒,也不肯去修路葺田。
更有人傳言說,鄭錚是來禍亂天下的妖魔。
老大人的火藥桶脾氣終於爆了,當場叫人把帶頭鬧事的下了獄,自行撕開封條,拎了根老藤拐棍,以天王老子擋路也提棍便敲的氣勢衝進供殿,將泥胚的神君像砸個稀碎,銅鑄大像則是一塊紅布從頭蒙到腳,怒喝道:「老夫替離火神君來指引爾等安家樂業,爾等罔顧點化,執迷自固,若老夫是妖,神君便該引天雷來劈!老夫就站在這,爾等看看,可有天雷劈我?!」
話音落,當然依舊碧空萬裏。
就這麽哄著、逼著、騙著,好不容易徵召了些老實百姓前去修路、墾田。
可事情鬧到這個地步,鄭錚砸了神像,不能當什麽都沒發生,他寫了一封奏報,自罪上奏到禦前。
好巧不巧,與這封奏書前後腳送到禦書房的,還有李爻的加急軍報。
軍報先奏敵軍增兵壓境,請求增兵;再詢問常健老將軍曾發的增兵奏請,陛下收到了沒有;最後說監軍鐸公公陣前莫名丟失政令,請求補發。
趙晟看見鄭錚的奏書時臉色已經不好看了,再看見李爻這封……
一張臉耷拉得跟剛死了爹似的。
「常將軍的軍報呢?」他向樊星怒吼,「上朝!現在讓那群昏官都給朕滾到朝上來!」
半個時辰之後,群臣位列大殿。
兵部尚書明白這鍋自己甩不掉,不等皇上責問,出列躬身行禮:「陛下,兵部官驛確實收到了常將軍的軍報,當時康南王啟程在即,微臣依例將軍報奏給東宮,同時奉抄同錄送到康南王府了。」
李爻封了郡王,依舊承理右相的職務,前些日子,皇上讓太子多跟他學學,軍務奏報便是由他和太子共理。
而常健這封軍報不知是耽誤了行程還是怎的,比那連丟十一城的衰事消息還晚到了兵部,四下忙亂一耽誤,李爻沒看著便已經出征了。
皇上遂看向太子趙岐。
太子行禮道:「迴父皇,兒臣日前確實收到了,也將事情安排下去了,但因……但因……」
他支支吾吾,話說不下去。
趙晟見他在大朝上扭捏,火氣更勝,厲聲嗬斥道:「有話好好說,結結巴巴成什麽樣子!」
「陛下,」辰王接話道,「微臣替殿下說句好話吧。」
他見趙晟不吭聲,自顧自繼續道:「太子殿下日前生了重病,強撐著高燒多次入宮見駕,多次不得見……」話到此處,頗有深意地看了趙晟一眼。
趙晟心裏有數,他最近和豫妃如膠似漆,依稀記得有次正和愛妃情到濃時,外事奏報太子殿下求見,他向外事官說讓太子先迴。
「日前殿下為了等陛下,險些在宮內暈倒,微臣心疼殿下,便與兵部商量,先將徵兵詔令發下去了,徵召條件如常,隻字未改。」
辰王沒提皇上沉迷後宮的不是,隻說了事。
趙晟鬆一口氣:「這便好,今日大朝,要將兵將調配的事擇定下來,莫要耽誤前線戰局。」
可辰王又道:「但……鄴陽城內無兵可征,近四五日,兵部陸續收到周邊各域迴事文書,各地均是如此……」
「什麽!」
趙晟下意識詫異一句之後,便已知緣由為何。
事至此時,鄭錚從前那不好聽的諫言在腦子裏打旋——陛下莫要重蹈前朝佛難禍患的覆轍啊!
趙晟一直覺得鄭錚危言聳聽,前朝天災外患、苛捐雜稅,為上者又不作為,才逼迫百姓如此;而晉朝經年風調雨順,稅收不重,隻是有些不長眼的外敵滋擾邊關,怎就至於鬧到與前朝落得同樣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