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想不通,旁的門派沒落之後一心想要重振,自家師門不僅任由半死不活,怎麽連名字都不提。
他遂又去問李爻。
想也知道,這種事上李丞相狗嘴裏沒有象牙。他正兒八經地告訴景平,虛名務執,實在心裏過不去,幹脆隨便叫一個,未名居、無名派,反正知道指得是什麽就得了唄。
行吧。
再後來,景平年紀漸長,自己研究出一點可能性——李爻的功夫是李老將軍教的,所以李爻輩分高,八成是因為爺爺輩分就高,而李家自來背著二臣聲名,不願意提師門名諱,大概跟前朝有淵源。
景平踩著暑氣上山。
半山腰處,已經能見山巔雲海杳渺處莊宅依舊,料想曾經這門派也該氣派過,隻是如今人丁稀落,又少收新弟子,頂相府四五倍大的莊園裏,隻住十來人。
若是膽子小,半夜都不敢隨便走動。
這是景平第四次迴來了。
滿共沒幾個人,大夥兒都認得。
記得李爻聽說景平多次迴師門拜見掌門未果,曾當著他的麵口燦蓮花地罵道:「那老不死的定是躲在山洞裏給自己挖墳坑呢,工程太大要挖穿地心,你別理他,太不像話!」
當時景平一邊覺得太師叔下嘴太不積陰德,一邊又暗道罵得挺痛快。
這迴迴來,太師父依舊在閉關,景平不由得想:太師叔說得對。
門派裏主事的代掌門是個眉目溫和的。
他是花信風的師兄,叫蕭百興。人長得白胖,年紀不輕,頭髮全白了,因為外貌和名字的諧音,大夥兒私下叫他小白杏兒,這事他自己知道,但他脾氣隨和,從不惱火。
蕭百興見景平上山滿頭是汗,著人帶他去擦洗更換衣裳。
收拾已畢,景平前去代掌門處拜會時,代掌門師伯已經沏好茶等著他了。景平拿出花信風托他帶過來的茶葉和江南糕點,二人寒暄幾句。
蕭百興笑著問:「聽聞江南鬧了小亂子,昭之是有話帶過來,還是有事?」
景平焦心李爻的身體,若對方即刻告訴他太師叔中毒的關鍵,他都不想在山上過夜。
蕭百興既然問了,他便不再拐彎,一股腦全說了,包括李爻症狀加重。
聽景平說完,蕭百興臉上慣有的慈祥笑意悄悄不見了。
他皺著眉頭摩挲手邊的茶杯,好一會兒才道:「你隨我來。」
二人一路穿堂過院,這條路景平走過好多次,知道是要去哪裏。果然,他又見莊園最深處依著山勢修鑿的崖窟。
石門緊閉,老掌門在裏麵「挖墳坑」不知多少年了。
蕭百興門前站定,揚聲道:「師父,景平又來看您了。」
洞裏沒聲音。
這裏麵到底有沒有人……
蕭百興又道:「師父,師叔的身體不太好,景平來求您指點個方向。」
「走吧,都是定數。」
景平第一次聽見太師父的聲音,蒼老卻中氣十足。
可這話在景平心底點起股無名火——什麽叫都是定數?
他損耗自己為天下太平,百姓安寧,怎麽還偏要受傷毒之累?
景平沒爭論,知道這洞窟裏的人不僅避世,且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
他撩袍跪下,朗聲道:「徒孫求太師父指點。」
山洞裏靜悄悄的,再沒有聲音傳出來。
蕭百興嘆氣,低聲道:「師父這是不同意,他向來不願插手命數之事,你起來吧。」
景平更氣了:狗屁的不願意插手命數,分明是躲清閑的說辭。
但他現在有求於人,跪著沒動,向蕭百興道:「即便是命定,小子也要不自量力為太師叔改一改,他救我多次,又和師父收留教養我,我寧可遭天罰萬劫不復,也得把他醫好,報答他的恩情。」
蕭百興臉上蒙著一層無奈,看看洞口,又看看景平,沒再多說,在景平肩頭重重捏了下,扭頭走了。
景平這一跪就跪到第二日早上。
值守的弟子來輪換時,給洞裏的老頑固送去吃食,也給景平留下一份。
景平隻是跪著不動,他行事並非是意氣。他從蕭百興與那死老頭子的寥寥數語中,聽出這二人知道些什麽,隻是蕭百興迫於師父的「淫威」,不敢多言。
他把心一橫,隻喝了口水,大有一副絕食跪死在洞門口的架勢。
他奢望自己一雙肉膝,將那「淫威」跪碎,將那鐵石心腸跪出鬆動,為他心尖上的人跪出絲痊癒的希望,跪出往後的無憂無患。
崖窟門口有個跟景平年紀相仿的同門,看著不忍低聲勸他:「掌門決定的事情不會輕易改變的,你還是想想別的法子吧。」
景平神色平淡,沉聲道:「我若是有別的法子,又何苦來這裏拿自己的命逼迫他人。」
他說完,不再多話,此後,蕭百興又來勸了兩次,他也隻是跪著不動。
現在正是暑天。
山中白天迎頭暴曬,衣裳能濕出水,入夜風一吹又透心涼,景平隻靠喝水,到第四天夜裏開始眼花、頭皮一陣陣地發緊。
他隱約覺得不妙,暗罵自己居然這麽不禁折騰。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悶得不行的天,滾了個雷。
景平心裏一哆嗦。
他年紀漸長,不像小時候那麽怕打雷了,也總是對雷雨天喜歡不起來。在他印象裏,一下雨就要有壞事發生,從來沒好過。
他遂又去問李爻。
想也知道,這種事上李丞相狗嘴裏沒有象牙。他正兒八經地告訴景平,虛名務執,實在心裏過不去,幹脆隨便叫一個,未名居、無名派,反正知道指得是什麽就得了唄。
行吧。
再後來,景平年紀漸長,自己研究出一點可能性——李爻的功夫是李老將軍教的,所以李爻輩分高,八成是因為爺爺輩分就高,而李家自來背著二臣聲名,不願意提師門名諱,大概跟前朝有淵源。
景平踩著暑氣上山。
半山腰處,已經能見山巔雲海杳渺處莊宅依舊,料想曾經這門派也該氣派過,隻是如今人丁稀落,又少收新弟子,頂相府四五倍大的莊園裏,隻住十來人。
若是膽子小,半夜都不敢隨便走動。
這是景平第四次迴來了。
滿共沒幾個人,大夥兒都認得。
記得李爻聽說景平多次迴師門拜見掌門未果,曾當著他的麵口燦蓮花地罵道:「那老不死的定是躲在山洞裏給自己挖墳坑呢,工程太大要挖穿地心,你別理他,太不像話!」
當時景平一邊覺得太師叔下嘴太不積陰德,一邊又暗道罵得挺痛快。
這迴迴來,太師父依舊在閉關,景平不由得想:太師叔說得對。
門派裏主事的代掌門是個眉目溫和的。
他是花信風的師兄,叫蕭百興。人長得白胖,年紀不輕,頭髮全白了,因為外貌和名字的諧音,大夥兒私下叫他小白杏兒,這事他自己知道,但他脾氣隨和,從不惱火。
蕭百興見景平上山滿頭是汗,著人帶他去擦洗更換衣裳。
收拾已畢,景平前去代掌門處拜會時,代掌門師伯已經沏好茶等著他了。景平拿出花信風托他帶過來的茶葉和江南糕點,二人寒暄幾句。
蕭百興笑著問:「聽聞江南鬧了小亂子,昭之是有話帶過來,還是有事?」
景平焦心李爻的身體,若對方即刻告訴他太師叔中毒的關鍵,他都不想在山上過夜。
蕭百興既然問了,他便不再拐彎,一股腦全說了,包括李爻症狀加重。
聽景平說完,蕭百興臉上慣有的慈祥笑意悄悄不見了。
他皺著眉頭摩挲手邊的茶杯,好一會兒才道:「你隨我來。」
二人一路穿堂過院,這條路景平走過好多次,知道是要去哪裏。果然,他又見莊園最深處依著山勢修鑿的崖窟。
石門緊閉,老掌門在裏麵「挖墳坑」不知多少年了。
蕭百興門前站定,揚聲道:「師父,景平又來看您了。」
洞裏沒聲音。
這裏麵到底有沒有人……
蕭百興又道:「師父,師叔的身體不太好,景平來求您指點個方向。」
「走吧,都是定數。」
景平第一次聽見太師父的聲音,蒼老卻中氣十足。
可這話在景平心底點起股無名火——什麽叫都是定數?
他損耗自己為天下太平,百姓安寧,怎麽還偏要受傷毒之累?
景平沒爭論,知道這洞窟裏的人不僅避世,且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
他撩袍跪下,朗聲道:「徒孫求太師父指點。」
山洞裏靜悄悄的,再沒有聲音傳出來。
蕭百興嘆氣,低聲道:「師父這是不同意,他向來不願插手命數之事,你起來吧。」
景平更氣了:狗屁的不願意插手命數,分明是躲清閑的說辭。
但他現在有求於人,跪著沒動,向蕭百興道:「即便是命定,小子也要不自量力為太師叔改一改,他救我多次,又和師父收留教養我,我寧可遭天罰萬劫不復,也得把他醫好,報答他的恩情。」
蕭百興臉上蒙著一層無奈,看看洞口,又看看景平,沒再多說,在景平肩頭重重捏了下,扭頭走了。
景平這一跪就跪到第二日早上。
值守的弟子來輪換時,給洞裏的老頑固送去吃食,也給景平留下一份。
景平隻是跪著不動,他行事並非是意氣。他從蕭百興與那死老頭子的寥寥數語中,聽出這二人知道些什麽,隻是蕭百興迫於師父的「淫威」,不敢多言。
他把心一橫,隻喝了口水,大有一副絕食跪死在洞門口的架勢。
他奢望自己一雙肉膝,將那「淫威」跪碎,將那鐵石心腸跪出鬆動,為他心尖上的人跪出絲痊癒的希望,跪出往後的無憂無患。
崖窟門口有個跟景平年紀相仿的同門,看著不忍低聲勸他:「掌門決定的事情不會輕易改變的,你還是想想別的法子吧。」
景平神色平淡,沉聲道:「我若是有別的法子,又何苦來這裏拿自己的命逼迫他人。」
他說完,不再多話,此後,蕭百興又來勸了兩次,他也隻是跪著不動。
現在正是暑天。
山中白天迎頭暴曬,衣裳能濕出水,入夜風一吹又透心涼,景平隻靠喝水,到第四天夜裏開始眼花、頭皮一陣陣地發緊。
他隱約覺得不妙,暗罵自己居然這麽不禁折騰。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悶得不行的天,滾了個雷。
景平心裏一哆嗦。
他年紀漸長,不像小時候那麽怕打雷了,也總是對雷雨天喜歡不起來。在他印象裏,一下雨就要有壞事發生,從來沒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