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徐淡淡笑了下,神色是傷懷的:「家父三年前已經病故了,臨終前千叮萬囑,讓小人記得老東家從前的恩德……」
張口閉口「老東家」聽得李爻心驚膽戰,他得知楊韜已故,心下傷懷,麵上沒動聲色,不等楊徐把話說完,就攔了他:「前朝往事都過去了,楊大人在陛下身邊當差,少東家三字萬萬不可再提,你更不該私來見我,快迴去吧。」
楊徐一抱拳:「不礙的,陛下差小人迴都城按少……啊,按著先生的吩咐,接該接的人,取該取的東西,我是順路來見您的。」
隻怕還是順路跳牆進來的。
楊徐半夜「私會」的心,李爻當然懂得,但他隻是問:「陛下身邊再沒旁人照應了嗎?」
楊徐道:「先生放心,陛下住在花長史府上了,此行有內侍庭武士三百、避役司能人五十隨行,來時不想大張旗鼓,分了好幾隊,現在已經匯合了,陛下有人照應。」
李爻點頭,半句閑話不再多說,讓楊徐一路平安,把人送走了。
-
兩日之後,一記快馬揚著煙塵過江南界碑,往川嶺方向去。騎士義氣凜凜,輕甲背弩,在曠野官道上遙遙望見胡哈部落迎風招展的大旗,反手將弩拿下來了。
那弩很輕巧,單手可執,是依著工部一位大人家自先秦祖傳下來的圖紙造的。
圖紙言說此弩射程可達八百米,百步之內能穿五六疊皮甲。但最初一眾工匠做出來的東西,頂多隻能射二百多米。直到近些年,工部研究火器,有能人在箭矢上做了文章,在箭尾掛著發射前需要點明火的助推設備,箭矢由機械動力彈出後,燃料在空中燃爆,二次助推加速……
調試了無數次,最後將□□的射程勉強撐到了七百米,取了個漂亮名字,叫追星辰。
聽上去很厲害對吧?
其實雞肋得緊。
設想在高強度作戰時,每支箭矢都需要提前點火,已經大幅度降低了攻擊效率;箭矢在飛行過程中二次助推,又有一定概率影響精準度,鬧不好是偏之毫釐謬以千裏。
於是這玩意隻有兩種用途,一是大規模無差別殺傷,二就是像現在這樣——
騎士勒馬,摸出千裏鏡,觀察胡哈營地的狀況,又從懷裏摸出個牛皮小筒,掛在箭上。他透過千裏鏡瞄準,續箭、搭弦、點火一氣嗬成。
「砰」一聲輕響,飛火流星。箭矢直衝胡哈大寨。
這支箭射得極準,正釘在胡哈大寨的中央旗幟上,箭尖埋進木桿四寸餘。
胡哈士兵沒有防備,先驚後駭,緊跟著大亂。
「看見了!看見了!是個晉人騎士!隻一個人!」烽火台上的瞭望官向下喊,「他掉頭跑了!」
台子下,胡哈高階將領沉聲道:「別慌,是來送信的,把信給王上送去。」
牛皮筒即刻被送進王帳。
胡哈□□木基正與幾位謀臣議事,聽了便笑道:「晉人終於泡好了蘑菇,有動作了嗎?」
川嶺的風沙粗狂,養出來的人也粗獷。
胡哈王五大三粗,不過四十來歲,臉上的溝壑已經深出了暗影,像被刀風雕刻過幹涸貧瘠的土地。而且這「土地」不僅幹,還裂。他臉上有道刀疤,自額頭斜至下頜,把整張臉一劈兩開,下嘴唇現在依然留著豁口,像兔子倒置歪斜的三瓣嘴。
可想而知,當年那刀有多慘烈。
這胡哈王人粗,手指頭也粗,費勁巴拉地打開牛皮桶,摳出一張紙來。他想了想,沒打開,直接扔給身邊士卿謀官模樣的人:「文縐縐的看著麻煩,你看看他們寫了什麽。」
那人接過,看完居然愣住了,半天沒說話。
胡哈王是個急脾氣,抄手又把信搶迴來:「還寫了天書不成!」
他垂眼看,乍一入眼也出乎預料。
信上隻寥寥數語,字跡不是尋常來往國書那般工整,飄逸瀟灑讓他認了好半天,才讀全了整句——
雲彩它兒子:
為免你我相看兩生厭,三日內將鄭錚大人送迴江南。
署名是——李爻。
丹木基名字的意思,確實是彩雲之子,被李爻這麽一寫,怪得很。
王上片刻沒說話,腦袋裏冒出個巨大的問號,好一會兒,他才道:「李爻?跟咱們打仗的李爻嗎?他不是死了麽?」
謀官接茬兒:「傳言確實如此,但南晉的皇上從未給他發過喪,而且……下臣看這字跡,確實與當年跟先王通信的勁骨……很像。」
這狂妄的語氣也像。
丹木基一張皺巴巴的臉抽了抽,他看見「李爻」二字,氣焰消了一半。兩軍對壘間,他與李爻交手四次,四次完敗。臉上那道斜斷的傷疤,就是李爻砍的。
胡哈王對李爻實在又懼又恨,幾年前聽說他死了,舉著杯子在大寨裏犒慰兵士,裝模作樣地感嘆老天無眼,仇人早死,不給他報仇的機會。
天可憐見啊!
現在機會來了,他心裏除了慫還是慫,但身為一族之主,麵兒上不能露怯。
「依著諸位看,該當如何?」
謀官是會察言觀色的,看出王上不動聲色地慫了,眼珠子滴溜溜一轉:「王上,要不……咱還是把人送迴去吧?讓那老頭子死在晉國,總好過死在咱們這邊。」
斜對角的武官聽了不幹,一拍桌子:「光是個名字就把你嚇得毛都鏹了,讓他親自來接人啊,咱倒要看看是不是李爻!再說了,那老頭子半死不活又不是咱們鬧的,他現在比炸蠍子還嘎嘣兒脆,再死路上,更說不清了。」
張口閉口「老東家」聽得李爻心驚膽戰,他得知楊韜已故,心下傷懷,麵上沒動聲色,不等楊徐把話說完,就攔了他:「前朝往事都過去了,楊大人在陛下身邊當差,少東家三字萬萬不可再提,你更不該私來見我,快迴去吧。」
楊徐一抱拳:「不礙的,陛下差小人迴都城按少……啊,按著先生的吩咐,接該接的人,取該取的東西,我是順路來見您的。」
隻怕還是順路跳牆進來的。
楊徐半夜「私會」的心,李爻當然懂得,但他隻是問:「陛下身邊再沒旁人照應了嗎?」
楊徐道:「先生放心,陛下住在花長史府上了,此行有內侍庭武士三百、避役司能人五十隨行,來時不想大張旗鼓,分了好幾隊,現在已經匯合了,陛下有人照應。」
李爻點頭,半句閑話不再多說,讓楊徐一路平安,把人送走了。
-
兩日之後,一記快馬揚著煙塵過江南界碑,往川嶺方向去。騎士義氣凜凜,輕甲背弩,在曠野官道上遙遙望見胡哈部落迎風招展的大旗,反手將弩拿下來了。
那弩很輕巧,單手可執,是依著工部一位大人家自先秦祖傳下來的圖紙造的。
圖紙言說此弩射程可達八百米,百步之內能穿五六疊皮甲。但最初一眾工匠做出來的東西,頂多隻能射二百多米。直到近些年,工部研究火器,有能人在箭矢上做了文章,在箭尾掛著發射前需要點明火的助推設備,箭矢由機械動力彈出後,燃料在空中燃爆,二次助推加速……
調試了無數次,最後將□□的射程勉強撐到了七百米,取了個漂亮名字,叫追星辰。
聽上去很厲害對吧?
其實雞肋得緊。
設想在高強度作戰時,每支箭矢都需要提前點火,已經大幅度降低了攻擊效率;箭矢在飛行過程中二次助推,又有一定概率影響精準度,鬧不好是偏之毫釐謬以千裏。
於是這玩意隻有兩種用途,一是大規模無差別殺傷,二就是像現在這樣——
騎士勒馬,摸出千裏鏡,觀察胡哈營地的狀況,又從懷裏摸出個牛皮小筒,掛在箭上。他透過千裏鏡瞄準,續箭、搭弦、點火一氣嗬成。
「砰」一聲輕響,飛火流星。箭矢直衝胡哈大寨。
這支箭射得極準,正釘在胡哈大寨的中央旗幟上,箭尖埋進木桿四寸餘。
胡哈士兵沒有防備,先驚後駭,緊跟著大亂。
「看見了!看見了!是個晉人騎士!隻一個人!」烽火台上的瞭望官向下喊,「他掉頭跑了!」
台子下,胡哈高階將領沉聲道:「別慌,是來送信的,把信給王上送去。」
牛皮筒即刻被送進王帳。
胡哈□□木基正與幾位謀臣議事,聽了便笑道:「晉人終於泡好了蘑菇,有動作了嗎?」
川嶺的風沙粗狂,養出來的人也粗獷。
胡哈王五大三粗,不過四十來歲,臉上的溝壑已經深出了暗影,像被刀風雕刻過幹涸貧瘠的土地。而且這「土地」不僅幹,還裂。他臉上有道刀疤,自額頭斜至下頜,把整張臉一劈兩開,下嘴唇現在依然留著豁口,像兔子倒置歪斜的三瓣嘴。
可想而知,當年那刀有多慘烈。
這胡哈王人粗,手指頭也粗,費勁巴拉地打開牛皮桶,摳出一張紙來。他想了想,沒打開,直接扔給身邊士卿謀官模樣的人:「文縐縐的看著麻煩,你看看他們寫了什麽。」
那人接過,看完居然愣住了,半天沒說話。
胡哈王是個急脾氣,抄手又把信搶迴來:「還寫了天書不成!」
他垂眼看,乍一入眼也出乎預料。
信上隻寥寥數語,字跡不是尋常來往國書那般工整,飄逸瀟灑讓他認了好半天,才讀全了整句——
雲彩它兒子:
為免你我相看兩生厭,三日內將鄭錚大人送迴江南。
署名是——李爻。
丹木基名字的意思,確實是彩雲之子,被李爻這麽一寫,怪得很。
王上片刻沒說話,腦袋裏冒出個巨大的問號,好一會兒,他才道:「李爻?跟咱們打仗的李爻嗎?他不是死了麽?」
謀官接茬兒:「傳言確實如此,但南晉的皇上從未給他發過喪,而且……下臣看這字跡,確實與當年跟先王通信的勁骨……很像。」
這狂妄的語氣也像。
丹木基一張皺巴巴的臉抽了抽,他看見「李爻」二字,氣焰消了一半。兩軍對壘間,他與李爻交手四次,四次完敗。臉上那道斜斷的傷疤,就是李爻砍的。
胡哈王對李爻實在又懼又恨,幾年前聽說他死了,舉著杯子在大寨裏犒慰兵士,裝模作樣地感嘆老天無眼,仇人早死,不給他報仇的機會。
天可憐見啊!
現在機會來了,他心裏除了慫還是慫,但身為一族之主,麵兒上不能露怯。
「依著諸位看,該當如何?」
謀官是會察言觀色的,看出王上不動聲色地慫了,眼珠子滴溜溜一轉:「王上,要不……咱還是把人送迴去吧?讓那老頭子死在晉國,總好過死在咱們這邊。」
斜對角的武官聽了不幹,一拍桌子:「光是個名字就把你嚇得毛都鏹了,讓他親自來接人啊,咱倒要看看是不是李爻!再說了,那老頭子半死不活又不是咱們鬧的,他現在比炸蠍子還嘎嘣兒脆,再死路上,更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