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看著阿婆為難的樣子,淡淡的笑笑,也不哼聲,等阿婆把他們都打發走以後,才坐在阿婆身邊「婆婆,你一會兒就跟他們說吧,讓村裏人願意學的就來,每天早晨我做的時候,就讓他們看看,我給他們講」
「那他們學會了,咱做啥?」
「沒事,黃豆可以做好多種東西呢,現在別的鎮上也沒有這個,全村人做了,可以販到別的鎮上。或府城或酒樓裏,不一定都在集市上賣,咱不愁這個,大不了咱再想別的買賣。」
「那行,隻是你同意,我也沒意見,這畢竟是你的方子」
「啥方子不方子,這豆腐在別的國都有,就咱們國家沒有」
「啊,別的國家有?」
「是啊,我是聽我家裏人曾經說過的,他們曾經去過別的國家,迴來後跟我說的,我記住了,所以會做」
「哦,我說呢」
吳阿婆也想讓村裏人學會,她還是對這個村有感情的,大丫一同意,她馬上就去跟村裏人說了,這個小村子雖然沒有村長,但是也是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主持著。
村裏人聽吳阿婆一說,都高興的不行,大家商量著,每家出一個人來學,吳阿婆隻跟他們說了,想學的明天一早來她家,然後就迴來了。
第九十七章 鬆花蛋
阿婆和大丫都是外冷內熱的人,話少,屬於實踐的人。
第二天天剛亮,吳阿婆家的院外就站著二十幾個人,他們不好意思扣門,就在外麵等著,吳阿婆和大丫起身出了屋門才發現的,因為院外麵有人在悄悄說話,雖然聲音小,可是小村莊周圍很靜,聲音小也聽得清清楚楚。
阿婆趕緊把院門打開,讓他們都進來,大丫隻是淡淡的看了他們一眼,「我一會兒做豆腐,你們仔細看著,看不懂的就問,」然後就開始一步一步的做,一邊做一邊解講。
本來二個時辰就做好的豆腐,結果用了三個時辰,都做好後,有的人就迴家了,有些人覺得不好意思,就留下來幫忙,把豆腐豆漿豆腐腦給搬到車上,還有閑的,就跟著一起去鎮上幫忙,看看這些都可以賣到多少價位。
大丫也不攔著,本來她的目的,就是教會這裏的人,讓他們多賺些錢生活富足起來。
當村裏人在鎮上幫阿婆他們盛豆漿,豆腐腦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是真賺錢啊,他們在幫忙的同時,心裏就開始激動起來,如果學會後,他們也會這樣賺好多錢。
鎮上賣完豆腐之後,那些迴村的村裏人一個一個鼓足了勁跟著大丫學習,其實豆腐很容易學,隻用了三天,大家就學會了,包括豆漿,豆腐腦,還有發豆芽,都學會了。
從第五天起,鎮上到處都是賣豆腐的,多了價錢就低了,好多人開始抱怨了,阿婆讓他們別在一個鎮上賣,或是去別的鎮上,或府城,還有酒樓裏去推銷,大家都窩在一個地方賣豆腐,當然價格上不去。
這些話都是大丫教阿婆說的,他們聽了阿婆的話後就分散到各鎮各城去賣,結果相當的好,豆腐做出多少就銷多少,供不應求,也因為豆腐的銷量了,到了五月小麥一收割後,好多人就開始了種黃豆,一年種二茬糧食,一茬黃豆。
整個上河村,沒出半年,就變成了富裕村,家家戶戶的糧食夠吃,平時多了一個豆腐的營生,小日子越過越火,這都是拖了阿婆家的那位姑娘之福。
生活一富了,好多人家又開始打大丫的主意了,覺得有錢了,就配得上人家姑娘,開始拖媒人來說媒,阿婆也問過大丫,大丫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阿婆,緣份的是天註定,不過現在我還沒有這個想法,以後再說吧」,阿婆隻能迴絕那些人,人家姑娘隻是借住,自己不能對人家的婚姻指手劃腳。
還有些不甘心的,一次不成二次,二次不成三次,都想把這位美麗又心靈手巧的財神爺娶迴家。
豆腐的生意村裏人做了,大丫隻能想別的生意,以前大李家莊也有很多配方,並沒有流傳到這裏,比如,鬆花蛋,滷肉,果酒等,肉她是不打算弄,她向來對肉食不怎麽感興趣,那玩意太油膩,果酒也不行,這裏人種果樹的很少,隻有鬆花蛋了,這個自己可以做,也不用僱人,她和阿婆兩人完全可以。
豆芽和豆腐完全停了,第二天大丫就從鎮上買了五十斤雞蛋,開始準備做鬆花蛋。
阿婆這人就這點好,無論大丫做什麽,她都不問,隻要是大丫吩咐她的,她都照做,那些十萬個為什麽,都是在肚子裏提問的,她知道到最後會看到結果的。
鬆花蛋的製作很簡單,生石灰,鹼,草木灰,鹽,黃土和少量的茶葉,主要是配比度,配比好的,出來的鬆花蛋晶瑩透亮裏麵的蛋黃不流,是實質的,如果配比不好,那麽出來的蛋清就容易爛。
大丫趕著驢車,在鎮上買了十幾口缸,放在東廂房,每天都會製做五十斤鬆花蛋,夏天還好說,溫度一般都在二十五度左右,到了冬季,就得生地壠,鬆花蛋的溫度一般都是在二十五度左右
鬆花蛋的整個過程需要三十天,所以大丫和吳阿婆每隔一天都做做一缸,這樣以後都能接上趟,也不多賣,每天賣一些就成,這東西能放,所以也不太擔心多了賣不出去,實在沒人要,就分給村裏的人。
所以這一個月以來,大丫和阿婆兩人也沒出去做生意,天天在家鼓島鬆花蛋,第二個月開始,她們倆才趕著驢車一起去鎮上賣鬆花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那他們學會了,咱做啥?」
「沒事,黃豆可以做好多種東西呢,現在別的鎮上也沒有這個,全村人做了,可以販到別的鎮上。或府城或酒樓裏,不一定都在集市上賣,咱不愁這個,大不了咱再想別的買賣。」
「那行,隻是你同意,我也沒意見,這畢竟是你的方子」
「啥方子不方子,這豆腐在別的國都有,就咱們國家沒有」
「啊,別的國家有?」
「是啊,我是聽我家裏人曾經說過的,他們曾經去過別的國家,迴來後跟我說的,我記住了,所以會做」
「哦,我說呢」
吳阿婆也想讓村裏人學會,她還是對這個村有感情的,大丫一同意,她馬上就去跟村裏人說了,這個小村子雖然沒有村長,但是也是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主持著。
村裏人聽吳阿婆一說,都高興的不行,大家商量著,每家出一個人來學,吳阿婆隻跟他們說了,想學的明天一早來她家,然後就迴來了。
第九十七章 鬆花蛋
阿婆和大丫都是外冷內熱的人,話少,屬於實踐的人。
第二天天剛亮,吳阿婆家的院外就站著二十幾個人,他們不好意思扣門,就在外麵等著,吳阿婆和大丫起身出了屋門才發現的,因為院外麵有人在悄悄說話,雖然聲音小,可是小村莊周圍很靜,聲音小也聽得清清楚楚。
阿婆趕緊把院門打開,讓他們都進來,大丫隻是淡淡的看了他們一眼,「我一會兒做豆腐,你們仔細看著,看不懂的就問,」然後就開始一步一步的做,一邊做一邊解講。
本來二個時辰就做好的豆腐,結果用了三個時辰,都做好後,有的人就迴家了,有些人覺得不好意思,就留下來幫忙,把豆腐豆漿豆腐腦給搬到車上,還有閑的,就跟著一起去鎮上幫忙,看看這些都可以賣到多少價位。
大丫也不攔著,本來她的目的,就是教會這裏的人,讓他們多賺些錢生活富足起來。
當村裏人在鎮上幫阿婆他們盛豆漿,豆腐腦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是真賺錢啊,他們在幫忙的同時,心裏就開始激動起來,如果學會後,他們也會這樣賺好多錢。
鎮上賣完豆腐之後,那些迴村的村裏人一個一個鼓足了勁跟著大丫學習,其實豆腐很容易學,隻用了三天,大家就學會了,包括豆漿,豆腐腦,還有發豆芽,都學會了。
從第五天起,鎮上到處都是賣豆腐的,多了價錢就低了,好多人開始抱怨了,阿婆讓他們別在一個鎮上賣,或是去別的鎮上,或府城,還有酒樓裏去推銷,大家都窩在一個地方賣豆腐,當然價格上不去。
這些話都是大丫教阿婆說的,他們聽了阿婆的話後就分散到各鎮各城去賣,結果相當的好,豆腐做出多少就銷多少,供不應求,也因為豆腐的銷量了,到了五月小麥一收割後,好多人就開始了種黃豆,一年種二茬糧食,一茬黃豆。
整個上河村,沒出半年,就變成了富裕村,家家戶戶的糧食夠吃,平時多了一個豆腐的營生,小日子越過越火,這都是拖了阿婆家的那位姑娘之福。
生活一富了,好多人家又開始打大丫的主意了,覺得有錢了,就配得上人家姑娘,開始拖媒人來說媒,阿婆也問過大丫,大丫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阿婆,緣份的是天註定,不過現在我還沒有這個想法,以後再說吧」,阿婆隻能迴絕那些人,人家姑娘隻是借住,自己不能對人家的婚姻指手劃腳。
還有些不甘心的,一次不成二次,二次不成三次,都想把這位美麗又心靈手巧的財神爺娶迴家。
豆腐的生意村裏人做了,大丫隻能想別的生意,以前大李家莊也有很多配方,並沒有流傳到這裏,比如,鬆花蛋,滷肉,果酒等,肉她是不打算弄,她向來對肉食不怎麽感興趣,那玩意太油膩,果酒也不行,這裏人種果樹的很少,隻有鬆花蛋了,這個自己可以做,也不用僱人,她和阿婆兩人完全可以。
豆芽和豆腐完全停了,第二天大丫就從鎮上買了五十斤雞蛋,開始準備做鬆花蛋。
阿婆這人就這點好,無論大丫做什麽,她都不問,隻要是大丫吩咐她的,她都照做,那些十萬個為什麽,都是在肚子裏提問的,她知道到最後會看到結果的。
鬆花蛋的製作很簡單,生石灰,鹼,草木灰,鹽,黃土和少量的茶葉,主要是配比度,配比好的,出來的鬆花蛋晶瑩透亮裏麵的蛋黃不流,是實質的,如果配比不好,那麽出來的蛋清就容易爛。
大丫趕著驢車,在鎮上買了十幾口缸,放在東廂房,每天都會製做五十斤鬆花蛋,夏天還好說,溫度一般都在二十五度左右,到了冬季,就得生地壠,鬆花蛋的溫度一般都是在二十五度左右
鬆花蛋的整個過程需要三十天,所以大丫和吳阿婆每隔一天都做做一缸,這樣以後都能接上趟,也不多賣,每天賣一些就成,這東西能放,所以也不太擔心多了賣不出去,實在沒人要,就分給村裏的人。
所以這一個月以來,大丫和阿婆兩人也沒出去做生意,天天在家鼓島鬆花蛋,第二個月開始,她們倆才趕著驢車一起去鎮上賣鬆花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