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我在修羅場裏狂飈演技 作者:閆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外頭的雨時大時小。
這陣子雨水多,濕氣重,也虧得他身體底子好,淋了場雨並未染上風寒。
沈映蓉稍稍放心,見他日夜勞累,吩咐庖廚變著花樣做飲食,就怕他把身子累垮了。
這天下午,吳閱在白雁村辦差時遇到陳鄉紳,二人還是在蕭府結識的。
當時陳鄉紳從一村民家中出來,碰到他,便遠遠打招唿。
吳閱跟陳鄉紳頗為投緣,二人有相似之處,因為陳鄉紳也是落第士子。
不過他的運氣比吳閱更差些,考中舉人時已經四十出頭了,之後會試屢次不中,便就此作罷。
兩人寒暄了陣兒。
陳鄉紳隨口問了一嘴,吳閱提起汛期的河務繁雜,一臉無奈之色。
陳鄉紳捋鬍子,說道:「待熬過了明年,吳老弟便能繼續進京會試,萬一運氣好高中,哪還需像今日這般受人差遣?」
吳閱連忙擺手,「陳兄莫要取笑我,你我皆上過京城,知道那會試是什麽情形。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場,想要高中,談何容易?」
陳鄉紳:「吳老弟無需妄自菲薄,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隻要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怕前途險阻。
「你如今不過二十六歲,往後還有無限可能,我卻老眼昏花了,忘性大,學不進東西,這一生就隻能如此。
「吳老弟切莫沮喪,一次會試失利,就試第二次,總有那麽一天,定能上榜。」
吳閱應道:「借陳兄吉言,不過我接連三次失利,確實缺時運。」
當即同他議起去年會試上的考題。
兩人一番討論,吳閱說起自己的答卷觀點,得到陳鄉紳的認可。
二人邊走邊閑談。
陳鄉紳見多識廣,覺得他確實有幾分才華,而今卻委屈在王縣令手裏討生活,實在不易,便隨口給他出了個主意。
二人是在蕭府結識的,陳鄉紳覺得他可以嚐試走蕭家的門路。
聽到這話,吳閱的心思頓時活絡了。
第十四章
陳鄉紳背著手,說道:「這世道,若沒有一點人脈,幹什麽事都艱難,更別提官場上了。」
吳閱點頭,「陳兄所言甚是。」
陳鄉紳拍了拍他的肩膀,「吳老弟太過老實,我若像牛馬一般被人差使,指不定早就找門路了。」
吳閱沒有吭聲,知道他還有下文。
陳鄉紳繼續道:「雖說我朝甚少有舉人做縣令的慣例,但也不是沒有,隻要有門路,總有法子促成。」
吳閱故作為難道:「可是吳家小門小戶……」
陳鄉紳做手勢打斷,「所以才說吳老弟老實,有些機會啊,一旦沒抓住,轉瞬即逝。」
吳閱沉默。
陳鄉紳點到為止,沒再繼續討論這個話題。
稍後二人分頭離去,吳閱的心情變得微妙起來,因為方才陳鄉紳的話他都聽了進去。
在迴衙門的路上吳閱一直心事重重,他已經忍耐王縣令許久了。
亦或許陳鄉紳說得對,倘若後年他再次落榜,豈不還得繼續忍耐王縣令?
想到這裏,吳閱隻覺得胸中鬱悶得厲害。
先前他跟陳鄉紳討論會試考題,陳鄉紳也稱讚他的答卷觀點,認為有可取之處。
偏偏他落第了。
更讓人鬱悶的是嶽丈也覺得他的答卷觀點是非常不錯的,可是就是沒有被選中。
以前吳閱不服氣,接連三次失利後,不得不信時運不濟。
倘若第四次又失利呢?
他不願去想那種未來,更不願去想繼續麵對王縣令的窩囊日子。
傍晚吳閱下值迴到家中,在邊廂用飯時心不在焉。
沈映蓉給他盛開胃的酸蘿蔔老鴨湯,說道:「郎君怎麽了,心事重重的。」
吳閱迴過神兒,「沒什麽,許是近些日太過勞累的緣故,有些傷神兒。」
沈映蓉把碗盞放到他麵前,又給他布菜,「有時候我恨不得自己是兒郎,能幫襯一把。」
吳閱失笑,連忙擺手道:「那可使不得,若是傳出去我斷袖,阿娘隻怕得急死。」
沈映蓉嬌嗔地拍了他一下,「瞎說什麽。」
吳閱笑眯眯嚐了嚐湯,鹹鮮十足,非常開胃,他贊道:「今日的湯甚好。」
沈映蓉:「酷暑難耐,郎君又日日忙於差事,都清減許多。阿娘說待到秋冬,得多補補才好。」
吳閱溫和道:「家中二老有惠娘照料,我無需為他們費心,著實辛勞你了。」
沈映蓉:「今兒上午我同阿娘說起你的差事,我們都很擔心你。」
吳閱:「無妨,我暫且還能扛住。」頓了頓,「若是受不了,自會請辭。」
沈映蓉道:「郎君心裏頭有數就好。」
夫妻二人難得的吃了一頓清閑飯,飯後吳閱去書房,沈映蓉以為他要溫習功課,倒也沒有多問。
桌案上的書籍吳閱是怎麽都沒心思翻閱的,他背著手來迴踱步,思緒萬千。
陳鄉紳說走蕭家的門路,他越想越覺得可行。
倘若能使法子打通蕭家的人脈,謀得其他縣城的縣令職位,日後繼續會試也多了幾分底氣。
那蕭家在京中何其權貴,蕭煜一母同胞的姐姐是貴妃,兄長又是吏部侍郎,隻要動動嘴皮子,就能讓他們這群螻蟻尋得出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陣子雨水多,濕氣重,也虧得他身體底子好,淋了場雨並未染上風寒。
沈映蓉稍稍放心,見他日夜勞累,吩咐庖廚變著花樣做飲食,就怕他把身子累垮了。
這天下午,吳閱在白雁村辦差時遇到陳鄉紳,二人還是在蕭府結識的。
當時陳鄉紳從一村民家中出來,碰到他,便遠遠打招唿。
吳閱跟陳鄉紳頗為投緣,二人有相似之處,因為陳鄉紳也是落第士子。
不過他的運氣比吳閱更差些,考中舉人時已經四十出頭了,之後會試屢次不中,便就此作罷。
兩人寒暄了陣兒。
陳鄉紳隨口問了一嘴,吳閱提起汛期的河務繁雜,一臉無奈之色。
陳鄉紳捋鬍子,說道:「待熬過了明年,吳老弟便能繼續進京會試,萬一運氣好高中,哪還需像今日這般受人差遣?」
吳閱連忙擺手,「陳兄莫要取笑我,你我皆上過京城,知道那會試是什麽情形。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場,想要高中,談何容易?」
陳鄉紳:「吳老弟無需妄自菲薄,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隻要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怕前途險阻。
「你如今不過二十六歲,往後還有無限可能,我卻老眼昏花了,忘性大,學不進東西,這一生就隻能如此。
「吳老弟切莫沮喪,一次會試失利,就試第二次,總有那麽一天,定能上榜。」
吳閱應道:「借陳兄吉言,不過我接連三次失利,確實缺時運。」
當即同他議起去年會試上的考題。
兩人一番討論,吳閱說起自己的答卷觀點,得到陳鄉紳的認可。
二人邊走邊閑談。
陳鄉紳見多識廣,覺得他確實有幾分才華,而今卻委屈在王縣令手裏討生活,實在不易,便隨口給他出了個主意。
二人是在蕭府結識的,陳鄉紳覺得他可以嚐試走蕭家的門路。
聽到這話,吳閱的心思頓時活絡了。
第十四章
陳鄉紳背著手,說道:「這世道,若沒有一點人脈,幹什麽事都艱難,更別提官場上了。」
吳閱點頭,「陳兄所言甚是。」
陳鄉紳拍了拍他的肩膀,「吳老弟太過老實,我若像牛馬一般被人差使,指不定早就找門路了。」
吳閱沒有吭聲,知道他還有下文。
陳鄉紳繼續道:「雖說我朝甚少有舉人做縣令的慣例,但也不是沒有,隻要有門路,總有法子促成。」
吳閱故作為難道:「可是吳家小門小戶……」
陳鄉紳做手勢打斷,「所以才說吳老弟老實,有些機會啊,一旦沒抓住,轉瞬即逝。」
吳閱沉默。
陳鄉紳點到為止,沒再繼續討論這個話題。
稍後二人分頭離去,吳閱的心情變得微妙起來,因為方才陳鄉紳的話他都聽了進去。
在迴衙門的路上吳閱一直心事重重,他已經忍耐王縣令許久了。
亦或許陳鄉紳說得對,倘若後年他再次落榜,豈不還得繼續忍耐王縣令?
想到這裏,吳閱隻覺得胸中鬱悶得厲害。
先前他跟陳鄉紳討論會試考題,陳鄉紳也稱讚他的答卷觀點,認為有可取之處。
偏偏他落第了。
更讓人鬱悶的是嶽丈也覺得他的答卷觀點是非常不錯的,可是就是沒有被選中。
以前吳閱不服氣,接連三次失利後,不得不信時運不濟。
倘若第四次又失利呢?
他不願去想那種未來,更不願去想繼續麵對王縣令的窩囊日子。
傍晚吳閱下值迴到家中,在邊廂用飯時心不在焉。
沈映蓉給他盛開胃的酸蘿蔔老鴨湯,說道:「郎君怎麽了,心事重重的。」
吳閱迴過神兒,「沒什麽,許是近些日太過勞累的緣故,有些傷神兒。」
沈映蓉把碗盞放到他麵前,又給他布菜,「有時候我恨不得自己是兒郎,能幫襯一把。」
吳閱失笑,連忙擺手道:「那可使不得,若是傳出去我斷袖,阿娘隻怕得急死。」
沈映蓉嬌嗔地拍了他一下,「瞎說什麽。」
吳閱笑眯眯嚐了嚐湯,鹹鮮十足,非常開胃,他贊道:「今日的湯甚好。」
沈映蓉:「酷暑難耐,郎君又日日忙於差事,都清減許多。阿娘說待到秋冬,得多補補才好。」
吳閱溫和道:「家中二老有惠娘照料,我無需為他們費心,著實辛勞你了。」
沈映蓉:「今兒上午我同阿娘說起你的差事,我們都很擔心你。」
吳閱:「無妨,我暫且還能扛住。」頓了頓,「若是受不了,自會請辭。」
沈映蓉道:「郎君心裏頭有數就好。」
夫妻二人難得的吃了一頓清閑飯,飯後吳閱去書房,沈映蓉以為他要溫習功課,倒也沒有多問。
桌案上的書籍吳閱是怎麽都沒心思翻閱的,他背著手來迴踱步,思緒萬千。
陳鄉紳說走蕭家的門路,他越想越覺得可行。
倘若能使法子打通蕭家的人脈,謀得其他縣城的縣令職位,日後繼續會試也多了幾分底氣。
那蕭家在京中何其權貴,蕭煜一母同胞的姐姐是貴妃,兄長又是吏部侍郎,隻要動動嘴皮子,就能讓他們這群螻蟻尋得出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